雲蕾公主立刻行動起來,她召集了宮中的一部分侍衛和自己的親衛隊,與林悅一起,朝著西郊廢棄莊園疾馳而去。
當他們趕到西郊廢棄莊園時,隻見莊園外一片混戰,喊殺聲震天。雲蕾公主二話不說,率領著手下人加入了戰鬥。
“大皇子、二皇子,我們來支援你們了!”雲蕾公主喊道。
雲逸和雲軒聽到雲蕾公主的聲音,心中大喜,士氣大振。
“大家加把勁,把這些賊人全部擊退,不能讓他們破壞我們的計劃!”雲逸喊道。
在眾人的齊心努力下,李大人的守衛們漸漸不敵,開始四散而逃。
李大人見大勢已去,絕望地癱坐在地上。
雲逸等人帶著李大人和那堆重要文件,回到了京城。
經過一番整理和查看,他們發現那些文件和書信裏記錄了李大人的全部陰謀,包括他如何拉攏官員、勾結邊疆將領、妄圖扶植傀儡皇帝等等一係列罪行。
“這下,看他還如何狡辯!”雲軒得意地說道。
雲逸點了點頭,“我們明日便將這些罪證公之於眾,讓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都看清他的真麵目。”
次日,朝堂之上。
雲逸、雲軒、雲蕾公主等人將李大人的罪證一一擺在眾大臣麵前,揭露了他的全部陰謀。
眾大臣看到這些罪證,紛紛大驚失色,他們怎麽也沒想到,平日裏看似忠心耿耿的李大人,竟然懷揣著如此巨大的野心,犯下了如此多的罪孽。
“李大人,你還有何話可說?”皇帝的聲音從內殿傳來,雖然依舊虛弱,但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原來,皇帝聽聞了此事,也強撐著病體來到了朝堂。
李大人跪在地上,臉色蒼白如紙,知道自己已經無路可走,隻得承認了一切罪行。
“皇上,臣……臣罪該萬死,請皇上恕罪……”李大人顫抖著說道。
皇帝冷冷地看著他,“哼,你犯下的罪孽,豈是一句恕罪就能抵消的?來人啊,將李大人打入大牢,等候發落!”
立刻有侍衛上前,將李大人架了起來,拖著他往大牢走去。
隨著李大人的陰謀被徹底挫敗,這場皇位繼承人的比試也得以繼續公平公正地進行下去。
李大人的陰謀被徹底粉碎,雲啟國的朝堂之上仿佛撥開了一層陰霾,重現了幾分往日的清明。而皇位繼承人的比試,也在這一番波折之後,重新回到了正軌,繼續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雲逸和雲軒都深知,這場比試已然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他們必須全力以赴,將自己的治國理念與才能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不僅是為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更是為了雲啟國的未來與萬千子民的福祉。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雲逸愈發深入民間,他親自走訪各地的村落城鎮,與百姓們促膝長談,了解他們的生活所需、所盼以及所憂。基於這些深入的調研,他精心完善著自己的治國方略,力求做到既能促進經濟繁榮,又能保障百姓安居樂業。
雲軒則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軍事戰略的研究與實踐之中。他組織了多次模擬軍事對抗,邀請朝中的將領們一同參與觀摩,在實戰演練中不斷優化自己的排兵布陣之法,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以及對國防安全的高度重視。
終於,到了比試的最後一日。
朝堂之上,氣氛莊重而肅穆。眾大臣齊聚一堂,皇帝依舊拖著病弱的身軀,在宮女太監的攙扶下,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凝重地注視著台下的一切。雲蕾公主也在一旁靜靜地站著,她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期待,她深知這場比試的結果對於雲啟國的重要性,無論最終是雲逸還是雲軒勝出,她都希望雲啟國能在新皇的帶領下走向繁榮昌盛。
雲逸率先走上前,他身著一襲素色錦袍,身姿挺拔,神色從容而自信。他向皇帝與諸位大臣行了一禮後,便開始緩緩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
“陛下,諸位大臣,雲逸以為,治國之道,當以民為本。百姓乃國之根基,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國家方能長治久安。”雲逸的聲音沉穩有力,在朝堂中回蕩著,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他對這片土地與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接著詳細闡述了自己在經濟發展方麵的規劃,包括鼓勵農桑、發展商業、興修水利等等舉措,以及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諸多設想。他的理念清晰而務實,引得不少大臣紛紛點頭稱讚。
雲軒在一旁聽著,心中也不禁對雲逸的見解暗暗佩服。但他也不甘示弱,待雲逸闡述完畢,他便大步流星地走上前。
雲軒今日身著一身黑色勁裝,更顯英姿颯爽。他向眾人行禮之後,便目光炯炯地開始講述自己的治國方略。
“陛下,諸位大臣,雲軒深知軍事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強大的軍事力量是保障國家和平與穩定的基石。”雲軒的聲音洪亮,透著一股軍人的豪邁與果敢。
他詳細講述了自己在軍事建設方麵的計劃,從軍隊的招募與訓練、兵器的改良與製造,到邊境防線的鞏固與加強等等,無一不體現出他對軍事的精通與重視。同時,他也提到了在保障軍事力量的基礎上,如何促進經濟與民生的協同發展,展現出了較為全麵的治國視野。
雲逸和雲軒的闡述完畢後,朝堂之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眾大臣們或是低頭沉思,或是相互交頭接耳,都在心中權衡著兩位皇子的優劣。
皇帝微微閉上雙眼,似乎在思索著什麽。過了許久,他才緩緩睜開眼睛,看向台下的雲逸和雲軒。
“逸兒,軒兒,你們二人今日所言,皆有可取之處。雲逸以民為本,注重民生發展,此乃治國之根基;雲軒重視軍事,深知保家衛國之重要,亦是國家之所需。”皇帝的聲音雖然虛弱,但卻透著一股公正與睿智。
“陛下,那這皇位繼承人……”一位大臣忍不住開口問道。
皇帝擺了擺手,示意他莫要著急。
“朕以為,這皇位並非僅需一人之力便可擔當。雲逸、雲軒,朕決定,封雲逸為太子,日後繼承皇位,主理內政,發展民生;封雲軒為攝政王,輔佐太子,主管軍事,保家衛國。如此一來,你們兄弟二人齊心,定能將雲啟國治理得繁榮昌盛。”皇帝緩緩說道。
皇帝的這一決定,讓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眾大臣們先是一愣,隨後紛紛回過神來,不少人都覺得皇帝此舉甚是高明。既平衡了雲逸和雲軒之間的關係,又能讓二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共同為雲啟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雲逸和雲軒聽聞皇帝的決定,也皆是一愣。但他們很快便回過神來,相視一笑,心中明白這或許是最為妥善的安排。
“兒臣多謝父皇聖裁,定當竭盡所能,不負父皇所望。”雲逸和雲軒齊聲說道,同時向皇帝行了一禮。
隨著皇帝的這一決定,皇位繼承人的比試算是落下了帷幕。雲啟國也即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一切都將步入正軌之時,皇宮之中突然傳來一陣驚呼。
“陛下,陛下您怎麽了?”宮女太監們驚慌失措地呼喊著。
眾人紛紛轉頭望去,隻見皇帝原本就蒼白的臉色變得更加慘白,他的身體劇烈地顫抖著,仿佛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父皇!”雲逸和雲軒驚呼一聲,急忙朝著皇帝奔去。
雲蕾公主也快步上前,眼中滿是擔憂。
太醫們聞訊趕來,急忙為皇帝診治。但片刻之後,太醫們便紛紛搖頭,麵露難色。
“陛下……陛下他……怕是不行了……”一位太醫顫抖著說道。
雲逸、雲軒和雲蕾公主聽聞,心中如遭雷擊。他們怎麽也沒想到,在這關鍵時刻,皇帝的病情竟然會突然惡化至此。
皇帝艱難地睜開眼睛,看著眼前的兒女們,他的嘴唇微微顫抖著,似乎想要說些什麽。
“逸兒……軒兒……蕾兒……朕……朕走之後……你們……一定要……好好治理……雲啟國……”皇帝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說道。
“父皇放心,兒臣等定當謹遵父皇遺願,將雲啟國治理得繁榮昌盛。”雲逸、雲軒和雲蕾公主淚流滿麵地說道。
說完這句話,皇帝便緩緩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
整個皇宮頓時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哭聲回蕩在每一個角落。
而雲逸作為太子,即將繼承皇位,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在這悲痛之餘,他必須迅速地振作起來。
皇帝駕崩,整個皇宮乃至整個雲啟國都沉浸在一片哀傷之中。雲逸身著素服,麵容冷峻,卻難掩眼底的悲痛,他深知,從這一刻起,自己肩負的不再僅僅是個人的情感與命運,而是整個國家的興衰榮辱。
按照皇室的規矩,皇帝駕崩後需停靈七日,以供百官與百姓前來吊唁。這七日裏,雲逸每日都守在靈堂前,接受著各方的拜祭,同時也在心中默默思索著未來的治國之路。雲軒雖為輔政王,但此刻也收起了往日的鋒芒,與雲逸一同處理著繁雜的喪事事宜,兄弟二人在這悲痛時刻,倒也難得地齊心。
雲蕾公主則強忍著淚水,協助皇後打理著後宮諸多事務,確保後宮在這特殊時期能保持安穩,不生事端。
七日過後,便是新皇登基大典。這一日,京城張燈結彩,可那喜慶的裝飾卻也難掩空氣中的凝重與肅穆。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他們既為新皇登基而好奇,又因老皇帝的離去而感慨。
雲逸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皇冠,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走向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皇位。每一步,他都走得沉穩而堅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將肩負起雲啟國的未來。
登基大典順利完成,雲逸正式成為雲啟國的新皇。朝堂之上,他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掃過台下的群臣,心中感慨萬千。
“諸位愛卿,朕今日登基,深感責任重大。朕定當以父皇為榜樣,心係百姓,勤勉治國,願與諸位一同努力,讓雲啟國更加繁榮昌盛。”雲逸的聲音在朝堂中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群臣紛紛跪地高呼:“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然而,新皇初立,諸多事務亟待處理。雲逸雖在之前的比試中有過諸多設想,但真正付諸實踐,卻發現困難重重。
首先是朝中勢力的平衡。雖李大人的陰謀已被粉碎,但朝中仍有一些勢力在觀望,他們或是對新皇的政策心存疑慮,或是企圖在這權力更迭之際謀取私利。雲逸深知,若不能盡快穩住這些勢力,將會對國家的穩定造成極大的影響。
於是,雲逸決定采取懷柔政策,一方麵對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加以重用,給予他們更多的權力與賞賜,讓他們感受到新皇的信任;另一方麵,對那些心存疑慮的大臣,他親自召見,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並解釋自己的治國理念,試圖消除他們的顧慮。
在經濟方麵,雲逸推行的鼓勵農桑、發展商業等政策雖得到了一部分大臣的支持,但也遇到了不少阻礙。一些保守的貴族認為商業發展會破壞傳統的農耕社會秩序,紛紛上書反對。雲逸為此事頭疼不已,他深知若不能打破這些傳統觀念的束縛,雲啟國的經濟很難實現真正的騰飛。
雲軒在一旁看著雲逸忙碌的身影,心中也不禁對這位兄長生出幾分敬佩。他雖為輔政王,但在軍事方麵的事務也並不輕鬆。邊境時有外族侵擾的消息傳來,他需得加強邊防部署,同時還要訓練新兵,提升軍隊的整體素質。
這日,雲逸正在禦書房處理政務,突然聽到太監來報:“陛下,蘇婉晴在門外求見。”
當他們趕到西郊廢棄莊園時,隻見莊園外一片混戰,喊殺聲震天。雲蕾公主二話不說,率領著手下人加入了戰鬥。
“大皇子、二皇子,我們來支援你們了!”雲蕾公主喊道。
雲逸和雲軒聽到雲蕾公主的聲音,心中大喜,士氣大振。
“大家加把勁,把這些賊人全部擊退,不能讓他們破壞我們的計劃!”雲逸喊道。
在眾人的齊心努力下,李大人的守衛們漸漸不敵,開始四散而逃。
李大人見大勢已去,絕望地癱坐在地上。
雲逸等人帶著李大人和那堆重要文件,回到了京城。
經過一番整理和查看,他們發現那些文件和書信裏記錄了李大人的全部陰謀,包括他如何拉攏官員、勾結邊疆將領、妄圖扶植傀儡皇帝等等一係列罪行。
“這下,看他還如何狡辯!”雲軒得意地說道。
雲逸點了點頭,“我們明日便將這些罪證公之於眾,讓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都看清他的真麵目。”
次日,朝堂之上。
雲逸、雲軒、雲蕾公主等人將李大人的罪證一一擺在眾大臣麵前,揭露了他的全部陰謀。
眾大臣看到這些罪證,紛紛大驚失色,他們怎麽也沒想到,平日裏看似忠心耿耿的李大人,竟然懷揣著如此巨大的野心,犯下了如此多的罪孽。
“李大人,你還有何話可說?”皇帝的聲音從內殿傳來,雖然依舊虛弱,但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原來,皇帝聽聞了此事,也強撐著病體來到了朝堂。
李大人跪在地上,臉色蒼白如紙,知道自己已經無路可走,隻得承認了一切罪行。
“皇上,臣……臣罪該萬死,請皇上恕罪……”李大人顫抖著說道。
皇帝冷冷地看著他,“哼,你犯下的罪孽,豈是一句恕罪就能抵消的?來人啊,將李大人打入大牢,等候發落!”
立刻有侍衛上前,將李大人架了起來,拖著他往大牢走去。
隨著李大人的陰謀被徹底挫敗,這場皇位繼承人的比試也得以繼續公平公正地進行下去。
李大人的陰謀被徹底粉碎,雲啟國的朝堂之上仿佛撥開了一層陰霾,重現了幾分往日的清明。而皇位繼承人的比試,也在這一番波折之後,重新回到了正軌,繼續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雲逸和雲軒都深知,這場比試已然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他們必須全力以赴,將自己的治國理念與才能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不僅是為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更是為了雲啟國的未來與萬千子民的福祉。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雲逸愈發深入民間,他親自走訪各地的村落城鎮,與百姓們促膝長談,了解他們的生活所需、所盼以及所憂。基於這些深入的調研,他精心完善著自己的治國方略,力求做到既能促進經濟繁榮,又能保障百姓安居樂業。
雲軒則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軍事戰略的研究與實踐之中。他組織了多次模擬軍事對抗,邀請朝中的將領們一同參與觀摩,在實戰演練中不斷優化自己的排兵布陣之法,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以及對國防安全的高度重視。
終於,到了比試的最後一日。
朝堂之上,氣氛莊重而肅穆。眾大臣齊聚一堂,皇帝依舊拖著病弱的身軀,在宮女太監的攙扶下,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凝重地注視著台下的一切。雲蕾公主也在一旁靜靜地站著,她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期待,她深知這場比試的結果對於雲啟國的重要性,無論最終是雲逸還是雲軒勝出,她都希望雲啟國能在新皇的帶領下走向繁榮昌盛。
雲逸率先走上前,他身著一襲素色錦袍,身姿挺拔,神色從容而自信。他向皇帝與諸位大臣行了一禮後,便開始緩緩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
“陛下,諸位大臣,雲逸以為,治國之道,當以民為本。百姓乃國之根基,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國家方能長治久安。”雲逸的聲音沉穩有力,在朝堂中回蕩著,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他對這片土地與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接著詳細闡述了自己在經濟發展方麵的規劃,包括鼓勵農桑、發展商業、興修水利等等舉措,以及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諸多設想。他的理念清晰而務實,引得不少大臣紛紛點頭稱讚。
雲軒在一旁聽著,心中也不禁對雲逸的見解暗暗佩服。但他也不甘示弱,待雲逸闡述完畢,他便大步流星地走上前。
雲軒今日身著一身黑色勁裝,更顯英姿颯爽。他向眾人行禮之後,便目光炯炯地開始講述自己的治國方略。
“陛下,諸位大臣,雲軒深知軍事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強大的軍事力量是保障國家和平與穩定的基石。”雲軒的聲音洪亮,透著一股軍人的豪邁與果敢。
他詳細講述了自己在軍事建設方麵的計劃,從軍隊的招募與訓練、兵器的改良與製造,到邊境防線的鞏固與加強等等,無一不體現出他對軍事的精通與重視。同時,他也提到了在保障軍事力量的基礎上,如何促進經濟與民生的協同發展,展現出了較為全麵的治國視野。
雲逸和雲軒的闡述完畢後,朝堂之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眾大臣們或是低頭沉思,或是相互交頭接耳,都在心中權衡著兩位皇子的優劣。
皇帝微微閉上雙眼,似乎在思索著什麽。過了許久,他才緩緩睜開眼睛,看向台下的雲逸和雲軒。
“逸兒,軒兒,你們二人今日所言,皆有可取之處。雲逸以民為本,注重民生發展,此乃治國之根基;雲軒重視軍事,深知保家衛國之重要,亦是國家之所需。”皇帝的聲音雖然虛弱,但卻透著一股公正與睿智。
“陛下,那這皇位繼承人……”一位大臣忍不住開口問道。
皇帝擺了擺手,示意他莫要著急。
“朕以為,這皇位並非僅需一人之力便可擔當。雲逸、雲軒,朕決定,封雲逸為太子,日後繼承皇位,主理內政,發展民生;封雲軒為攝政王,輔佐太子,主管軍事,保家衛國。如此一來,你們兄弟二人齊心,定能將雲啟國治理得繁榮昌盛。”皇帝緩緩說道。
皇帝的這一決定,讓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眾大臣們先是一愣,隨後紛紛回過神來,不少人都覺得皇帝此舉甚是高明。既平衡了雲逸和雲軒之間的關係,又能讓二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共同為雲啟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雲逸和雲軒聽聞皇帝的決定,也皆是一愣。但他們很快便回過神來,相視一笑,心中明白這或許是最為妥善的安排。
“兒臣多謝父皇聖裁,定當竭盡所能,不負父皇所望。”雲逸和雲軒齊聲說道,同時向皇帝行了一禮。
隨著皇帝的這一決定,皇位繼承人的比試算是落下了帷幕。雲啟國也即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一切都將步入正軌之時,皇宮之中突然傳來一陣驚呼。
“陛下,陛下您怎麽了?”宮女太監們驚慌失措地呼喊著。
眾人紛紛轉頭望去,隻見皇帝原本就蒼白的臉色變得更加慘白,他的身體劇烈地顫抖著,仿佛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父皇!”雲逸和雲軒驚呼一聲,急忙朝著皇帝奔去。
雲蕾公主也快步上前,眼中滿是擔憂。
太醫們聞訊趕來,急忙為皇帝診治。但片刻之後,太醫們便紛紛搖頭,麵露難色。
“陛下……陛下他……怕是不行了……”一位太醫顫抖著說道。
雲逸、雲軒和雲蕾公主聽聞,心中如遭雷擊。他們怎麽也沒想到,在這關鍵時刻,皇帝的病情竟然會突然惡化至此。
皇帝艱難地睜開眼睛,看著眼前的兒女們,他的嘴唇微微顫抖著,似乎想要說些什麽。
“逸兒……軒兒……蕾兒……朕……朕走之後……你們……一定要……好好治理……雲啟國……”皇帝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說道。
“父皇放心,兒臣等定當謹遵父皇遺願,將雲啟國治理得繁榮昌盛。”雲逸、雲軒和雲蕾公主淚流滿麵地說道。
說完這句話,皇帝便緩緩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
整個皇宮頓時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哭聲回蕩在每一個角落。
而雲逸作為太子,即將繼承皇位,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在這悲痛之餘,他必須迅速地振作起來。
皇帝駕崩,整個皇宮乃至整個雲啟國都沉浸在一片哀傷之中。雲逸身著素服,麵容冷峻,卻難掩眼底的悲痛,他深知,從這一刻起,自己肩負的不再僅僅是個人的情感與命運,而是整個國家的興衰榮辱。
按照皇室的規矩,皇帝駕崩後需停靈七日,以供百官與百姓前來吊唁。這七日裏,雲逸每日都守在靈堂前,接受著各方的拜祭,同時也在心中默默思索著未來的治國之路。雲軒雖為輔政王,但此刻也收起了往日的鋒芒,與雲逸一同處理著繁雜的喪事事宜,兄弟二人在這悲痛時刻,倒也難得地齊心。
雲蕾公主則強忍著淚水,協助皇後打理著後宮諸多事務,確保後宮在這特殊時期能保持安穩,不生事端。
七日過後,便是新皇登基大典。這一日,京城張燈結彩,可那喜慶的裝飾卻也難掩空氣中的凝重與肅穆。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他們既為新皇登基而好奇,又因老皇帝的離去而感慨。
雲逸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皇冠,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走向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皇位。每一步,他都走得沉穩而堅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將肩負起雲啟國的未來。
登基大典順利完成,雲逸正式成為雲啟國的新皇。朝堂之上,他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掃過台下的群臣,心中感慨萬千。
“諸位愛卿,朕今日登基,深感責任重大。朕定當以父皇為榜樣,心係百姓,勤勉治國,願與諸位一同努力,讓雲啟國更加繁榮昌盛。”雲逸的聲音在朝堂中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群臣紛紛跪地高呼:“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然而,新皇初立,諸多事務亟待處理。雲逸雖在之前的比試中有過諸多設想,但真正付諸實踐,卻發現困難重重。
首先是朝中勢力的平衡。雖李大人的陰謀已被粉碎,但朝中仍有一些勢力在觀望,他們或是對新皇的政策心存疑慮,或是企圖在這權力更迭之際謀取私利。雲逸深知,若不能盡快穩住這些勢力,將會對國家的穩定造成極大的影響。
於是,雲逸決定采取懷柔政策,一方麵對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加以重用,給予他們更多的權力與賞賜,讓他們感受到新皇的信任;另一方麵,對那些心存疑慮的大臣,他親自召見,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並解釋自己的治國理念,試圖消除他們的顧慮。
在經濟方麵,雲逸推行的鼓勵農桑、發展商業等政策雖得到了一部分大臣的支持,但也遇到了不少阻礙。一些保守的貴族認為商業發展會破壞傳統的農耕社會秩序,紛紛上書反對。雲逸為此事頭疼不已,他深知若不能打破這些傳統觀念的束縛,雲啟國的經濟很難實現真正的騰飛。
雲軒在一旁看著雲逸忙碌的身影,心中也不禁對這位兄長生出幾分敬佩。他雖為輔政王,但在軍事方麵的事務也並不輕鬆。邊境時有外族侵擾的消息傳來,他需得加強邊防部署,同時還要訓練新兵,提升軍隊的整體素質。
這日,雲逸正在禦書房處理政務,突然聽到太監來報:“陛下,蘇婉晴在門外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