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抵達雁門關,暴怒的楊文林!
隋唐:楊廣寵臣,人設莽將 作者:執卷煮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雁門關外。
楊文林一行人已經到達,之前李元吉斬殺突厥主帥阿史那塞林的戰場了。
此刻這裏有一個巨大的景觀。
這一幕徹底的震撼了楊文林一行人。
雖然楊文林一行人也聽過捷報,但捷報上隻是數字,聽數字和親眼看到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再說那封捷報,楊文林一行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懷疑,認為誇大了不少。
可現在真真實實的突厥人頭景觀擺在這裏,他們已經沒有絲毫懷疑了。
“少爺,這麽一個巨型的京觀,最少有數萬突厥人死在了雁門關。”
“看來雁門關上報朝堂的捷報是真的,少爺進入雁門關一定不要和勇武伯發生什麽衝突。”
許久之後,楊虎來到楊文林的馬車旁邊,說道,這是他不放心,擔心楊文林進入雁門關後惹事情。
“那些灰色的,白色的,黃色的是什麽?”楊文林緩了緩,平複了一下心情,然後對著楊虎問道。
從小錦衣玉食的他,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場麵,為了不讓人看見他心驚的樣子。
於是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地方,這就看見京觀中和京觀四周的粉末了。
楊虎聞言之後看了看,隨後說道:“少爺,那是生石灰。”
“如今天氣炎熱,要是不用生石灰,京觀四周就會出現一些蛇蟲鼠蟻。”
楊文林聽見楊虎的話後,好像已經想到了那個畫麵,這讓他臉色更加的慘白了。
於是他連忙返回馬車,此刻他已經有些後悔來雁門關了,好好的待在東都洛陽不好嗎!
看見楊文林這樣的表現,楊虎苦笑的搖了搖頭,就這樣還來邊疆。
邊疆的戰鬥可是非常頻繁的,戰場上的景象要比這個景觀恐怖的多。
沒有理會楊文林,楊虎盯著京觀看了一會,發現很多人頭都已經爛了。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那場戰爭的殘酷。
這一刻,他已經有些敬佩李元吉了,也有想見李元吉一麵的衝動。
他早年也和突厥交戰過,知曉突厥鐵騎的厲害,那個時候他們隻能依靠城牆和突厥一戰。
根本就不敢在外交戰,就是依靠城牆還未必可以抵擋住突厥的進攻。
那個時候突厥的鐵騎就是強大的代名詞,突厥的戰馬,馬術都要比他們強大的多。
他們根本就追不上突厥的鐵騎,可突厥的鐵騎卻能輕易的追上他們。
再說突厥人從小就和馬兒打交道,在馬背上的戰鬥力要遠超他們的騎兵。
可現在李元吉能用八千隋軍鐵騎擊潰一萬突厥鐵騎,又能在突厥大營斬殺突厥主帥。
這是什麽樣的武力?
要知道那可是十幾萬突厥人的大營啊!
而且根據戰報,參與衝擊突厥大營的六千隋軍鐵騎基本全軍覆滅。
而他們斬殺的突厥人有一半是李元吉一人斬殺的。
這太誇張了,太恐怖了。
“楊叔,趕緊走,我們進城,我不想在這裏待下去了。”楊文林從馬車內伸出頭,喊道。
他已經一刻鍾也不想在這裏待下去了,更加不會再去看那巨型景觀了。
“走,進城!”
楊虎聞言,下令進城。
此刻他已經不想再理會楊文林了,這楊文林和李元吉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在他心裏,楊文林是真正的紈絝子弟,但李元吉一定是假裝的。
雁門關內。
李元吉已經知曉楊文林一行人抵達了,可是他根本就沒有去理會。
不止是他。
雁門關的將領都沒有去理會。
按道理上官來了,他們都是需要去迎接一下的,可是沒有一個人出現在城門處。
“太過分了,這根本就沒有把我放在眼中,也沒有把我們弘農楊氏放在眼中。”
“這雁門關已經不是我大隋的雁門關了,是他李元吉的雁門關了。”
楊文林在抵達雁門關之前,還專門整理了一下,為的就是有一個更好的形容。
可是到了城門處,才發現根本就沒有人來迎接他,於是徹底的暴怒了。
“少爺,忍一忍吧!”楊虎看了看暴怒的楊文林,有感覺四周的邊軍都看向了他們,於是上前說道。
“忍,忍什麽忍,我是陛下封的雁門關守將,雁門關將士都歸我管。”
“可你看看他們,他們眼中還有我嗎?還有陛下嗎?還有我們弘農楊氏嗎?”
“他們眼中隻有李元吉那個小兒,不就是有一些軍功嗎?不就是被陛下封賞了一個伯爵嗎?”
“他以為他是什麽東西,可以這樣的無視我,我以前能欺壓他,我現在依舊可以欺壓他。”
“還有那些該死的邊軍將領,他們以為跟隨李元吉就可以......”
楊文林的怒火已經壓不住了,什麽話都已經開始說了,這讓四周的邊軍士卒握緊了兵器。
這一幕被楊虎看在了眼中,於是連忙上前打斷楊文林的話。
可楊文林根本就沒有理會他,於是楊虎隻能大喊道:“少爺!”
這一聲大喊的確吸引了楊文林,也讓他停止住了說話。
趁著這個時機,楊虎連忙靠近楊文林低聲說道:“少爺,這裏不是東都洛陽,這裏是雁門關,是邊疆。”
“你看看四周的邊軍士卒,他們可不管少爺是什麽身份。”
“這些邊軍士卒已經徹底的被李元吉震威了,他們隻會聽從李元吉的話。”
“少爺要是在在這裏鬧下去,丟臉的隻會是少爺,還會讓這些邊軍士卒有一些想法。”
“邊城不同其他城池,守將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朝堂也不會在乎的。”
楊虎的話嚇到楊文林了,四周邊軍士卒的眼神也嚇到他了。
此刻城門處邊軍士卒的眼神都是冷冰冰的,手還握在武器之上。
本來這些邊軍士卒對守將是文人就感到不舒服,現在聽見楊文林的話後更加的不舒服了。
要知道邊城的守將從來沒有文人這麽一說,都是戰將。
再說文人也不會來邊城,尤其是雁門關,這裏的戰事太過頻繁了,守將的戰死率太高。
門閥士族子弟更加不會駐守邊城,一般過來的士族子弟都不會上戰場的,就是混個資曆而已!
楊文林一行人已經到達,之前李元吉斬殺突厥主帥阿史那塞林的戰場了。
此刻這裏有一個巨大的景觀。
這一幕徹底的震撼了楊文林一行人。
雖然楊文林一行人也聽過捷報,但捷報上隻是數字,聽數字和親眼看到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再說那封捷報,楊文林一行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懷疑,認為誇大了不少。
可現在真真實實的突厥人頭景觀擺在這裏,他們已經沒有絲毫懷疑了。
“少爺,這麽一個巨型的京觀,最少有數萬突厥人死在了雁門關。”
“看來雁門關上報朝堂的捷報是真的,少爺進入雁門關一定不要和勇武伯發生什麽衝突。”
許久之後,楊虎來到楊文林的馬車旁邊,說道,這是他不放心,擔心楊文林進入雁門關後惹事情。
“那些灰色的,白色的,黃色的是什麽?”楊文林緩了緩,平複了一下心情,然後對著楊虎問道。
從小錦衣玉食的他,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場麵,為了不讓人看見他心驚的樣子。
於是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地方,這就看見京觀中和京觀四周的粉末了。
楊虎聞言之後看了看,隨後說道:“少爺,那是生石灰。”
“如今天氣炎熱,要是不用生石灰,京觀四周就會出現一些蛇蟲鼠蟻。”
楊文林聽見楊虎的話後,好像已經想到了那個畫麵,這讓他臉色更加的慘白了。
於是他連忙返回馬車,此刻他已經有些後悔來雁門關了,好好的待在東都洛陽不好嗎!
看見楊文林這樣的表現,楊虎苦笑的搖了搖頭,就這樣還來邊疆。
邊疆的戰鬥可是非常頻繁的,戰場上的景象要比這個景觀恐怖的多。
沒有理會楊文林,楊虎盯著京觀看了一會,發現很多人頭都已經爛了。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那場戰爭的殘酷。
這一刻,他已經有些敬佩李元吉了,也有想見李元吉一麵的衝動。
他早年也和突厥交戰過,知曉突厥鐵騎的厲害,那個時候他們隻能依靠城牆和突厥一戰。
根本就不敢在外交戰,就是依靠城牆還未必可以抵擋住突厥的進攻。
那個時候突厥的鐵騎就是強大的代名詞,突厥的戰馬,馬術都要比他們強大的多。
他們根本就追不上突厥的鐵騎,可突厥的鐵騎卻能輕易的追上他們。
再說突厥人從小就和馬兒打交道,在馬背上的戰鬥力要遠超他們的騎兵。
可現在李元吉能用八千隋軍鐵騎擊潰一萬突厥鐵騎,又能在突厥大營斬殺突厥主帥。
這是什麽樣的武力?
要知道那可是十幾萬突厥人的大營啊!
而且根據戰報,參與衝擊突厥大營的六千隋軍鐵騎基本全軍覆滅。
而他們斬殺的突厥人有一半是李元吉一人斬殺的。
這太誇張了,太恐怖了。
“楊叔,趕緊走,我們進城,我不想在這裏待下去了。”楊文林從馬車內伸出頭,喊道。
他已經一刻鍾也不想在這裏待下去了,更加不會再去看那巨型景觀了。
“走,進城!”
楊虎聞言,下令進城。
此刻他已經不想再理會楊文林了,這楊文林和李元吉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在他心裏,楊文林是真正的紈絝子弟,但李元吉一定是假裝的。
雁門關內。
李元吉已經知曉楊文林一行人抵達了,可是他根本就沒有去理會。
不止是他。
雁門關的將領都沒有去理會。
按道理上官來了,他們都是需要去迎接一下的,可是沒有一個人出現在城門處。
“太過分了,這根本就沒有把我放在眼中,也沒有把我們弘農楊氏放在眼中。”
“這雁門關已經不是我大隋的雁門關了,是他李元吉的雁門關了。”
楊文林在抵達雁門關之前,還專門整理了一下,為的就是有一個更好的形容。
可是到了城門處,才發現根本就沒有人來迎接他,於是徹底的暴怒了。
“少爺,忍一忍吧!”楊虎看了看暴怒的楊文林,有感覺四周的邊軍都看向了他們,於是上前說道。
“忍,忍什麽忍,我是陛下封的雁門關守將,雁門關將士都歸我管。”
“可你看看他們,他們眼中還有我嗎?還有陛下嗎?還有我們弘農楊氏嗎?”
“他們眼中隻有李元吉那個小兒,不就是有一些軍功嗎?不就是被陛下封賞了一個伯爵嗎?”
“他以為他是什麽東西,可以這樣的無視我,我以前能欺壓他,我現在依舊可以欺壓他。”
“還有那些該死的邊軍將領,他們以為跟隨李元吉就可以......”
楊文林的怒火已經壓不住了,什麽話都已經開始說了,這讓四周的邊軍士卒握緊了兵器。
這一幕被楊虎看在了眼中,於是連忙上前打斷楊文林的話。
可楊文林根本就沒有理會他,於是楊虎隻能大喊道:“少爺!”
這一聲大喊的確吸引了楊文林,也讓他停止住了說話。
趁著這個時機,楊虎連忙靠近楊文林低聲說道:“少爺,這裏不是東都洛陽,這裏是雁門關,是邊疆。”
“你看看四周的邊軍士卒,他們可不管少爺是什麽身份。”
“這些邊軍士卒已經徹底的被李元吉震威了,他們隻會聽從李元吉的話。”
“少爺要是在在這裏鬧下去,丟臉的隻會是少爺,還會讓這些邊軍士卒有一些想法。”
“邊城不同其他城池,守將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朝堂也不會在乎的。”
楊虎的話嚇到楊文林了,四周邊軍士卒的眼神也嚇到他了。
此刻城門處邊軍士卒的眼神都是冷冰冰的,手還握在武器之上。
本來這些邊軍士卒對守將是文人就感到不舒服,現在聽見楊文林的話後更加的不舒服了。
要知道邊城的守將從來沒有文人這麽一說,都是戰將。
再說文人也不會來邊城,尤其是雁門關,這裏的戰事太過頻繁了,守將的戰死率太高。
門閥士族子弟更加不會駐守邊城,一般過來的士族子弟都不會上戰場的,就是混個資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