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回去之後,跟董卓匯報說,曹操並不承認他是什麽內應,也沒傳遞任何情報。
董卓讓徐榮詳詳細細地講述了一遍他跟曹操會麵的經過,聽了之後才滿意地笑了。
曹操心思縝密,又豈是徐榮之輩所能領會的。
人家不承認自己是內應,是怕你徐榮把這件事宣揚出去。
通過曹操透露的信號,董卓知道關東軍不足為患,遲早會分道揚鑣、作鳥獸散。
不過此時也不能完全懈怠,曹操重點提到了孫堅,說明此人不容小覷,絕不能掉以輕心。
果不其然,沒過幾日孫堅便率領大軍前來討伐董卓。
呂布這次主動請纓,想挫一挫江東猛虎的銳氣,從而沙場建功、揚名立萬。
董卓對呂布的勇猛自然是一百個放心,但他再勇猛也隻不過是一個衝鋒陷陣的武將。
孫堅久經沙場、深諳兵法,又豈是一個勇夫所能匹敵的?
為了穩妥起見,董卓又派出胡軫與呂布一同前去應戰。
卻沒想到弄巧成拙,此舉卻反而幫了孫堅。
董卓出自西涼,他當年率領的是西涼軍進入京師洛陽。
後來看到丁原也是一方梟雄,便設計將其除去,把他的並州軍據為己有。
西涼軍隨董卓征戰多年,多為其心腹,自然恃寵而驕、橫行霸道,他們從沒把並州軍放在眼裏。
所以西涼軍與並州軍的矛盾由來已久,而且越積越深。
呂布是並州軍出身,而胡軫卻是西涼軍,他們二人並肩作戰,又豈會精誠團結、同仇敵愾。
呂布要求親自率領一隊人馬,前去攻殺孫堅,卻遭到了胡軫的反對。
胡軫認為孫堅用兵如神,此時大舉來犯必是成竹在胸,應先以守為攻、靜觀其變,不宜輕舉妄動。
官小一級不是人,官大半級壓死人。
胡軫的在軍中的職務比呂布大,呂布隻能服從上級命令。
但呂布卻對胡軫的說法不以為然,他覺得胡軫說得冠冕堂皇,實則心懷鬼胎,是怕他陣前殺敵立了頭功。
於是呂布便對胡軫懷恨在心,蓄意報複他。
呂布看胡軫怕孫堅怕得要命,便帶著自己的並州軍四處說孫堅來了,想嚇唬嚇唬胡軫。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
沒成想這個小小的謠言,卻導致整個部隊士氣低落、軍心大亂。
後來孫堅果然來襲,把西涼軍和並州軍打得落花流水,一代名將華雄也被斬於馬下。
董卓得知此事,頓時怒不可遏,親自帶著西涼軍與孫堅展開了交戰。
然而雖然是董卓親自出馬,依然是被孫堅殺了個落花流水、人仰馬翻。
一方麵,孫堅的確勇猛無比,又十分擅長排兵布陣、調兵遣將。
另一方麵,西涼軍聽說胡軫大敗、華雄被斬的消息,都產生了畏敵心理。
董卓不敢戀戰,留下重兵阻截孫堅,自己則帶兵直奔長安方向逃去。
如果此時,十八路諸侯傾巢而出乘勝追擊,很可能一舉消滅董卓的部隊。
但除了孫堅,各路諸侯隻是駐足觀望,研究如何從孫堅的勝利中分到更多的好處,沒有一家肯出兵支援。
孫堅由於孤軍奮戰,實在攻不破董卓的嚴密防線,最後隻好無奈撤軍。
董卓成功地逃到了長安,袁紹的關東軍也因諸侯之間的勾心鬥角而徹底解散。
董卓聽到這個消息,心裏簡直樂開了花,認為自己從此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了。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正所謂“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
曹操在十八路諸侯解散之後,並沒有立刻回到董卓身邊,而是優哉遊哉地回了老家。
一來,他已經很長時間沒見到自己的家人了,對他們十分想念。
二來,如果關東軍剛一解散,曹操就回到董卓身邊的話,實在太過顯眼,他隻能先飄散在外,再慢慢尋找機會回到朝廷。
十八路諸侯雖然解散了,卻並沒有被消滅,依然分布在全國各地。
如果他們一旦發現曹操是董卓派去的細作,必然要把此次討伐董卓失敗的原因歸罪到曹操的頭上。
從此以後,曹操就是過街老鼠、千夫所指,人人得而誅之。
王允之前一直把希望寄托在關東軍身上,希望他們能打敗西涼軍,將董卓置於死地。
但無情的現實將他的夢想徹底粉碎了,關東軍的表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求人不如求己,王允決定自己來完成除賊扶漢的使命。
這段時間,王允暗地裏聯絡了所有對董卓不滿的人,商討如何除掉董卓。
雖然一直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但他已經認準了這條路,董卓不死,他誓不罷休。
呂布一看戰事退去,便又來向董卓要貂蟬。
董卓曾經答應過曹操,等他回來之後將貂蟬許配給他,並保證在他執行任務這段期間,不會把貂蟬許配給任何人。
而曹操在此番對抗關東軍的整個過程中,表現得可圈可點。
他先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隻身打入敵軍內部,又及時遞送情報,帶少量人馬前來以卵擊石,還中了一箭,實在是功不可沒。
在貂蟬的問題上,董卓又豈會食言。
但董卓也曾對呂布許下諾言,說等他擊退關東軍功成名就之時,就把貂蟬許配給她。
於是董卓隻好以呂布敗給孫堅為借口,拖著不肯把貂蟬嫁給他。
呂布開始對董卓怨懟起來,這件事很快傳到了王允的耳朵裏。
王允先是設法接近呂布,又逐漸與他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很快呂布便把自己心中的不快全部倒了出來。
王允又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徹底說服了呂布,加入到他們的鏟除國賊行動之中。
皇帝劉協在一次大病初愈後,宴請文武百官,董卓也前去赴宴。
由於毫無防備,董卓在席間被呂布率眾斬殺。
董卓被殺的消息傳出後,整個天下一片嘩然。
作為一代梟雄,董卓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經曆過無數次刀光劍影、明槍暗箭,都能全身而退安然無恙,最後卻死在了自己的義子手裏,這個結果實在讓人唏噓。
呂布也一下子揚名於天下,有人認為他為國除賊、居功至偉,也有人認為他弑父弑君、大逆不道。
但呂布並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隻想盡快得到貂蟬。
此前董卓一直都是眾矢之的,是天下人口誅筆伐的對象。
他擅自廢立、濫殺無辜、禍亂朝綱、淫亂宮闈、獨斷專行、窮凶極惡、驕奢淫逸、黨同伐異,可以說是罄竹難書、死有餘辜。
可皇帝劉協至今還隻是個十一歲的孩子,必然需要輔政大臣。
大家都天真地認為,國賊董卓死了,下一個輔政大臣一定會輔佐劉協治理好大漢的江山社稷。
董卓讓徐榮詳詳細細地講述了一遍他跟曹操會麵的經過,聽了之後才滿意地笑了。
曹操心思縝密,又豈是徐榮之輩所能領會的。
人家不承認自己是內應,是怕你徐榮把這件事宣揚出去。
通過曹操透露的信號,董卓知道關東軍不足為患,遲早會分道揚鑣、作鳥獸散。
不過此時也不能完全懈怠,曹操重點提到了孫堅,說明此人不容小覷,絕不能掉以輕心。
果不其然,沒過幾日孫堅便率領大軍前來討伐董卓。
呂布這次主動請纓,想挫一挫江東猛虎的銳氣,從而沙場建功、揚名立萬。
董卓對呂布的勇猛自然是一百個放心,但他再勇猛也隻不過是一個衝鋒陷陣的武將。
孫堅久經沙場、深諳兵法,又豈是一個勇夫所能匹敵的?
為了穩妥起見,董卓又派出胡軫與呂布一同前去應戰。
卻沒想到弄巧成拙,此舉卻反而幫了孫堅。
董卓出自西涼,他當年率領的是西涼軍進入京師洛陽。
後來看到丁原也是一方梟雄,便設計將其除去,把他的並州軍據為己有。
西涼軍隨董卓征戰多年,多為其心腹,自然恃寵而驕、橫行霸道,他們從沒把並州軍放在眼裏。
所以西涼軍與並州軍的矛盾由來已久,而且越積越深。
呂布是並州軍出身,而胡軫卻是西涼軍,他們二人並肩作戰,又豈會精誠團結、同仇敵愾。
呂布要求親自率領一隊人馬,前去攻殺孫堅,卻遭到了胡軫的反對。
胡軫認為孫堅用兵如神,此時大舉來犯必是成竹在胸,應先以守為攻、靜觀其變,不宜輕舉妄動。
官小一級不是人,官大半級壓死人。
胡軫的在軍中的職務比呂布大,呂布隻能服從上級命令。
但呂布卻對胡軫的說法不以為然,他覺得胡軫說得冠冕堂皇,實則心懷鬼胎,是怕他陣前殺敵立了頭功。
於是呂布便對胡軫懷恨在心,蓄意報複他。
呂布看胡軫怕孫堅怕得要命,便帶著自己的並州軍四處說孫堅來了,想嚇唬嚇唬胡軫。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
沒成想這個小小的謠言,卻導致整個部隊士氣低落、軍心大亂。
後來孫堅果然來襲,把西涼軍和並州軍打得落花流水,一代名將華雄也被斬於馬下。
董卓得知此事,頓時怒不可遏,親自帶著西涼軍與孫堅展開了交戰。
然而雖然是董卓親自出馬,依然是被孫堅殺了個落花流水、人仰馬翻。
一方麵,孫堅的確勇猛無比,又十分擅長排兵布陣、調兵遣將。
另一方麵,西涼軍聽說胡軫大敗、華雄被斬的消息,都產生了畏敵心理。
董卓不敢戀戰,留下重兵阻截孫堅,自己則帶兵直奔長安方向逃去。
如果此時,十八路諸侯傾巢而出乘勝追擊,很可能一舉消滅董卓的部隊。
但除了孫堅,各路諸侯隻是駐足觀望,研究如何從孫堅的勝利中分到更多的好處,沒有一家肯出兵支援。
孫堅由於孤軍奮戰,實在攻不破董卓的嚴密防線,最後隻好無奈撤軍。
董卓成功地逃到了長安,袁紹的關東軍也因諸侯之間的勾心鬥角而徹底解散。
董卓聽到這個消息,心裏簡直樂開了花,認為自己從此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了。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正所謂“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
曹操在十八路諸侯解散之後,並沒有立刻回到董卓身邊,而是優哉遊哉地回了老家。
一來,他已經很長時間沒見到自己的家人了,對他們十分想念。
二來,如果關東軍剛一解散,曹操就回到董卓身邊的話,實在太過顯眼,他隻能先飄散在外,再慢慢尋找機會回到朝廷。
十八路諸侯雖然解散了,卻並沒有被消滅,依然分布在全國各地。
如果他們一旦發現曹操是董卓派去的細作,必然要把此次討伐董卓失敗的原因歸罪到曹操的頭上。
從此以後,曹操就是過街老鼠、千夫所指,人人得而誅之。
王允之前一直把希望寄托在關東軍身上,希望他們能打敗西涼軍,將董卓置於死地。
但無情的現實將他的夢想徹底粉碎了,關東軍的表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求人不如求己,王允決定自己來完成除賊扶漢的使命。
這段時間,王允暗地裏聯絡了所有對董卓不滿的人,商討如何除掉董卓。
雖然一直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但他已經認準了這條路,董卓不死,他誓不罷休。
呂布一看戰事退去,便又來向董卓要貂蟬。
董卓曾經答應過曹操,等他回來之後將貂蟬許配給他,並保證在他執行任務這段期間,不會把貂蟬許配給任何人。
而曹操在此番對抗關東軍的整個過程中,表現得可圈可點。
他先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隻身打入敵軍內部,又及時遞送情報,帶少量人馬前來以卵擊石,還中了一箭,實在是功不可沒。
在貂蟬的問題上,董卓又豈會食言。
但董卓也曾對呂布許下諾言,說等他擊退關東軍功成名就之時,就把貂蟬許配給她。
於是董卓隻好以呂布敗給孫堅為借口,拖著不肯把貂蟬嫁給他。
呂布開始對董卓怨懟起來,這件事很快傳到了王允的耳朵裏。
王允先是設法接近呂布,又逐漸與他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很快呂布便把自己心中的不快全部倒了出來。
王允又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徹底說服了呂布,加入到他們的鏟除國賊行動之中。
皇帝劉協在一次大病初愈後,宴請文武百官,董卓也前去赴宴。
由於毫無防備,董卓在席間被呂布率眾斬殺。
董卓被殺的消息傳出後,整個天下一片嘩然。
作為一代梟雄,董卓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經曆過無數次刀光劍影、明槍暗箭,都能全身而退安然無恙,最後卻死在了自己的義子手裏,這個結果實在讓人唏噓。
呂布也一下子揚名於天下,有人認為他為國除賊、居功至偉,也有人認為他弑父弑君、大逆不道。
但呂布並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隻想盡快得到貂蟬。
此前董卓一直都是眾矢之的,是天下人口誅筆伐的對象。
他擅自廢立、濫殺無辜、禍亂朝綱、淫亂宮闈、獨斷專行、窮凶極惡、驕奢淫逸、黨同伐異,可以說是罄竹難書、死有餘辜。
可皇帝劉協至今還隻是個十一歲的孩子,必然需要輔政大臣。
大家都天真地認為,國賊董卓死了,下一個輔政大臣一定會輔佐劉協治理好大漢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