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打算,是廢掉現在的皇帝劉辯,而立劉協登基。
何太後是劉辯的生母,如果不動皇帝而直接對太後下手,皇帝劉辯是遲早要報複的。
隻有把劉辯從皇帝的位置拉下來,才能不留後患。
劉協那裏說通了,接下來董卓要考慮的是何太後的親信黨羽。
何太後是大將軍何進的妹妹,何進當年與十常侍爭權奪利。
十常侍所倚仗的是西園八校尉,何進的親信則是袁紹和曹操。
西園八校尉原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十常侍倒台後更如一盤散沙。
袁紹和曹操既是西園八校尉中的骨幹分子,又是何進的心腹重臣,足見其二人的能力。
袁紹出自名門望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當朝太尉,大宦官曹騰的養子。
此二人都不容小覷,舉事之前一定要提前通通氣。
拿定主意之後,董卓先派人將袁紹找了過來。
“今日找你前來,是想提前告訴你一下,老夫打算廢掉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
袁紹由於毫無心理準備,突然聽到董卓說出這樣的話,來不及做出更多的反應,隻是下意識地問道:“董公為何要擅自廢立,難道要做亂臣賊子不成?”
董卓一聽袁紹說自己是亂臣賊子,頓時怒不可遏,厲聲道:“袁紹,你說誰是亂臣賊子?信不信我現在就砍了你?”
袁紹這才意識到自己失言,目光閃爍地看了看董卓魁梧的身材、凶惡的目光,不禁生出無限恐懼。
為了不失名門風範,他故作鎮定地道:“如果董公今日找袁某前來,就是為殺了在下,那麽請盡快動手吧!”
董卓想起了自己的初衷,氣消了大半,說道:“我殺你幹嘛啊,你家四世三公、名滿天下,誰敢動你啊!我今天就是想告訴你一下,我要換皇帝!”
“董公既然心意已決,又何必提前告知袁某呢?鄙人位卑言輕、微不足道,提前告知在下豈不是多此一舉!”袁紹聽董卓的口氣,對自己還有幾分忌憚,心裏踏實多了。
“別不識抬舉啊,我是拿你當個人物,才提前讓你知道這件事的!”董卓依然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
“在下隻想奉勸您一句,天下梟雄不止你一人,望好自為之!如果沒有別的事,在下就先告辭了!”袁紹說完便揚長而去。
董卓呆坐在椅子上,悵然若失。
本來是想找袁紹商量一下廢立之事,看看他的意思,結果沒說上幾句話,就不歡而散了。
回想剛才對袁紹的態度,的確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雖然手握重兵,但人心未穩,又無名無分,此時還需戒急用忍,方可行穩致遠啊!
董卓又派人找來了曹操,這次他完全換了個姿態,與之前同袁紹會麵判若兩人。
“孟德老弟,最近可好?”董卓一副噓寒問暖、禮賢下士的樣子。
“嗬嗬嗬,尚可尚可!”曹操更是笑容可掬。
“孟德老弟可曾聽說,先帝是想立劉協為皇帝的?”董卓無心思浪費唇舌,直奔主題道。
曹嵩在朝為官身居要職多年,曹操又豈會不知當年漢靈帝劉宏想立劉協為太子。
隻因何太後勢力太大,劉宏不敢直接對抗,才對立嗣之事遲遲下不了決心。
後來劉宏又突然駕崩,董太後想扶持劉協繼承皇位,卻被何氏一族逼得走投無路,最後鬱鬱而終。
但曹操此時並不清楚董卓到底想要幹什麽,所以不敢多言,隻是滿臉疑惑地搖了搖頭。
董卓又道:“這件事千真萬確,後來董太後也想立劉協為皇帝,卻被何氏逼死。”
“微臣隻聽說,當今皇上自幼便被送出宮外,近些年才被接回來,其他的便不得而知了。”曹操試探著說道。
董卓聞聽此言,順著曹操的話說道:“不是在皇宮中長大,那就會不懂宮中禮數,難怪他舉止輕浮。而劉協從小是跟著董太後長大,所以知書達理、深明大義。”
妄議聖上乃大逆不道之舉,曹操聽了董卓的話,不敢再往下多說一句。
董卓看曹操噤若寒蟬,又繼續說道:“孟德老弟,實不相瞞,自古世出明君,天下歸心。劉辯呆頭呆腦、笨手笨腳的,實在不適合做皇帝,老夫打算立劉協做皇帝。”
曹操終於明白董卓找他來的目的了,原來是想廢掉現在的皇帝,另立劉協做皇帝,看看自己對這件事是什麽態度。
如果支持董卓,則朝堂之上又是一場劇變,自己也會背負叛逆的罵名。
如果反對董卓,則會被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隨時可能身首異處,甚至滿門抄斬。
以董卓目前的實力,另立新君完全不費吹灰之力,所以絕對不能違拗他的意思。
但朝堂派係林立、人心各異,公然支持董卓,又難免會招來諸多非議。
思來想去,曹操認為隻能采用模棱兩可的態度去敷衍了事。
曹操看董卓不再說話,而是在期待著他的表態,趕緊說道:“董公所言極是,無論如何在下定然是站在董公這邊的,但家父的意思如何,在下還要回去征詢一下。不過董公放心,即便家父不同意這件事,在下也絕不會做出任何對不起董公的事來!”
董卓聽懂了曹操的意思,他是想保持中立,既不支持他,也不反對他。
這樣也好,人家雖然不參與你的行動,但起碼也不會給你添亂,比袁紹識相多了。
“等老夫換了皇帝,一定會盡心盡力輔佐!當然了,也一定會對孟德賢弟委以重任!”董卓對曹操的表態還算滿意,開始對他封官許願。
曹操當然是連連道謝,一副感恩戴德的樣子。
送走了曹操,又有下人來報,說袁紹已經逃出京師洛陽,奔冀州方向而去。
原來袁紹離開了董卓的府邸之後,心驚膽戰坐立不安,他知道得罪了董卓,後果不堪設想。
董卓廢立之後,必然權傾朝野、黨同伐異,而自己無疑是他的殺伐對象。
袁紹很後悔自己當時沒能順著董卓說話,可事出突然,誰能反應得那麽快呢?事到如今悔之晚矣,隻能走為上計了。
劉協報仇心切,曹操置身事外,袁紹逃之夭夭,董卓認為向何太後發難的時機到了。
何太後是劉辯的生母,如果不動皇帝而直接對太後下手,皇帝劉辯是遲早要報複的。
隻有把劉辯從皇帝的位置拉下來,才能不留後患。
劉協那裏說通了,接下來董卓要考慮的是何太後的親信黨羽。
何太後是大將軍何進的妹妹,何進當年與十常侍爭權奪利。
十常侍所倚仗的是西園八校尉,何進的親信則是袁紹和曹操。
西園八校尉原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十常侍倒台後更如一盤散沙。
袁紹和曹操既是西園八校尉中的骨幹分子,又是何進的心腹重臣,足見其二人的能力。
袁紹出自名門望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當朝太尉,大宦官曹騰的養子。
此二人都不容小覷,舉事之前一定要提前通通氣。
拿定主意之後,董卓先派人將袁紹找了過來。
“今日找你前來,是想提前告訴你一下,老夫打算廢掉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
袁紹由於毫無心理準備,突然聽到董卓說出這樣的話,來不及做出更多的反應,隻是下意識地問道:“董公為何要擅自廢立,難道要做亂臣賊子不成?”
董卓一聽袁紹說自己是亂臣賊子,頓時怒不可遏,厲聲道:“袁紹,你說誰是亂臣賊子?信不信我現在就砍了你?”
袁紹這才意識到自己失言,目光閃爍地看了看董卓魁梧的身材、凶惡的目光,不禁生出無限恐懼。
為了不失名門風範,他故作鎮定地道:“如果董公今日找袁某前來,就是為殺了在下,那麽請盡快動手吧!”
董卓想起了自己的初衷,氣消了大半,說道:“我殺你幹嘛啊,你家四世三公、名滿天下,誰敢動你啊!我今天就是想告訴你一下,我要換皇帝!”
“董公既然心意已決,又何必提前告知袁某呢?鄙人位卑言輕、微不足道,提前告知在下豈不是多此一舉!”袁紹聽董卓的口氣,對自己還有幾分忌憚,心裏踏實多了。
“別不識抬舉啊,我是拿你當個人物,才提前讓你知道這件事的!”董卓依然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
“在下隻想奉勸您一句,天下梟雄不止你一人,望好自為之!如果沒有別的事,在下就先告辭了!”袁紹說完便揚長而去。
董卓呆坐在椅子上,悵然若失。
本來是想找袁紹商量一下廢立之事,看看他的意思,結果沒說上幾句話,就不歡而散了。
回想剛才對袁紹的態度,的確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雖然手握重兵,但人心未穩,又無名無分,此時還需戒急用忍,方可行穩致遠啊!
董卓又派人找來了曹操,這次他完全換了個姿態,與之前同袁紹會麵判若兩人。
“孟德老弟,最近可好?”董卓一副噓寒問暖、禮賢下士的樣子。
“嗬嗬嗬,尚可尚可!”曹操更是笑容可掬。
“孟德老弟可曾聽說,先帝是想立劉協為皇帝的?”董卓無心思浪費唇舌,直奔主題道。
曹嵩在朝為官身居要職多年,曹操又豈會不知當年漢靈帝劉宏想立劉協為太子。
隻因何太後勢力太大,劉宏不敢直接對抗,才對立嗣之事遲遲下不了決心。
後來劉宏又突然駕崩,董太後想扶持劉協繼承皇位,卻被何氏一族逼得走投無路,最後鬱鬱而終。
但曹操此時並不清楚董卓到底想要幹什麽,所以不敢多言,隻是滿臉疑惑地搖了搖頭。
董卓又道:“這件事千真萬確,後來董太後也想立劉協為皇帝,卻被何氏逼死。”
“微臣隻聽說,當今皇上自幼便被送出宮外,近些年才被接回來,其他的便不得而知了。”曹操試探著說道。
董卓聞聽此言,順著曹操的話說道:“不是在皇宮中長大,那就會不懂宮中禮數,難怪他舉止輕浮。而劉協從小是跟著董太後長大,所以知書達理、深明大義。”
妄議聖上乃大逆不道之舉,曹操聽了董卓的話,不敢再往下多說一句。
董卓看曹操噤若寒蟬,又繼續說道:“孟德老弟,實不相瞞,自古世出明君,天下歸心。劉辯呆頭呆腦、笨手笨腳的,實在不適合做皇帝,老夫打算立劉協做皇帝。”
曹操終於明白董卓找他來的目的了,原來是想廢掉現在的皇帝,另立劉協做皇帝,看看自己對這件事是什麽態度。
如果支持董卓,則朝堂之上又是一場劇變,自己也會背負叛逆的罵名。
如果反對董卓,則會被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隨時可能身首異處,甚至滿門抄斬。
以董卓目前的實力,另立新君完全不費吹灰之力,所以絕對不能違拗他的意思。
但朝堂派係林立、人心各異,公然支持董卓,又難免會招來諸多非議。
思來想去,曹操認為隻能采用模棱兩可的態度去敷衍了事。
曹操看董卓不再說話,而是在期待著他的表態,趕緊說道:“董公所言極是,無論如何在下定然是站在董公這邊的,但家父的意思如何,在下還要回去征詢一下。不過董公放心,即便家父不同意這件事,在下也絕不會做出任何對不起董公的事來!”
董卓聽懂了曹操的意思,他是想保持中立,既不支持他,也不反對他。
這樣也好,人家雖然不參與你的行動,但起碼也不會給你添亂,比袁紹識相多了。
“等老夫換了皇帝,一定會盡心盡力輔佐!當然了,也一定會對孟德賢弟委以重任!”董卓對曹操的表態還算滿意,開始對他封官許願。
曹操當然是連連道謝,一副感恩戴德的樣子。
送走了曹操,又有下人來報,說袁紹已經逃出京師洛陽,奔冀州方向而去。
原來袁紹離開了董卓的府邸之後,心驚膽戰坐立不安,他知道得罪了董卓,後果不堪設想。
董卓廢立之後,必然權傾朝野、黨同伐異,而自己無疑是他的殺伐對象。
袁紹很後悔自己當時沒能順著董卓說話,可事出突然,誰能反應得那麽快呢?事到如今悔之晚矣,隻能走為上計了。
劉協報仇心切,曹操置身事外,袁紹逃之夭夭,董卓認為向何太後發難的時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