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破胡弩
重生之廢材皇子締造理想國度 作者:姚津聽雨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喔——那怎麽不能將尺寸放大呢?既然做出了小的,按比例放大應該不是難事啊?”趙無庸不由好奇問道。
程雲肅回道:“回王上,之前匠作司經過長期實踐檢驗,連弩箭矢超過八寸之後,就要增長箭匣長度,可是這樣一來,弩機機關互動就不暢通,此其一。
其二、如采用鐵矢,超過八寸重量就會增加,會影響箭的射程;而箭的尺寸小於八寸,箭匣縮短,弩的弦臂張開間距小,發射力量就會減弱。
所以那時矢長八寸的小連弩較為合理。而且全鐵的箭加裝羽毛困難,無羽的鐵箭在遠距離飛行時會失去平衡而翻滾,達不到遠射武器的作用。
其三、木製箭杆的製作要求精度高,人工製作難度大,不易大量製造使用。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限製,沒能解決箭矢存在的問題,導致連弩的實用性大大降低。
其四、由於連弩機關互動要求精度高,在野外使用時部件受陰雨等天氣的影響易變形,從而使連弩發射機關失靈,因此逐漸被軍事部門冷落。
而且多數用於守城或設伏,騎兵興起後連弩在馬背上使用不便,於是慢慢就沒多少人用了。
至於如今這般問題,暫時沒能想出好的解決辦法。”
程雲肅說完,一臉苦相看向抬頭沉思的趙無庸,心情忐忑。
本以為立了一功,多少能撈點獎賞啥的,誰知這寧無畏來這麽一出,搞得王上不悅,這獎賞怕是也落空了。
“殿下,目前軍中使用的腰引弩,采用船槳式上弦的張弦方式,最高拉力可達七百五十斤,有效射程超過五百米,可惜由於實用性不如臂張和踏張,軍中已很少使用。”
趙無庸懵逼了,自穿越以來,就沒認真去軍營了解一下目前軍隊使用的武器狀況。
特麽的想當然的以為,自己弄個連弩出來就可以一陣嘎嘎亂殺,吊打一切來犯之敵,稱霸世界。誰知特麽人家早就有了,而且威力似乎還不小。
趙無庸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努力裝出一副深思的模樣來掩飾心中的尷尬。
好不容易按前世那些穿越小說的套路弄出個東西,竟然那麽多問題。咱不就僅僅是想裝個b而已,難道就這麽難嗎?
特麽老子堂堂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經過大學本科高等教育的靈魂,來到了這刀耕火種的年代,裝b不成反被打臉,還要不要人活了!
趙無庸在心中發出一聲呐喊,第一次感受到一股挫敗感。
……
不過,沉淪是不可能沉淪的,永遠都不會!
這裏的人說話這麽好聽,一口一個“王上”、“殿下”、“王爺”……趙無庸已經陶醉於這種生活之中了。而且,這也不符合咱二十一世紀高等人才的人設不是?
拿著手中問題頗多的半成品,趙無庸回到了王宮大殿內,開始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然,不光是前世那種不落人後的韌勁,也有一定不想被打臉的因素在裏麵。
說通俗一點,就是——自尊心作祟。再再通俗一點,就是——卷……
臂力問題、箭矢自然下落問題、箭支滑落問題、準頭熟練度問題、鐵質箭支加裝尾翼問題、木質箭支加工精度問題、弩機磨損問題……
趙無庸一一梳理存在的問題,貌似還不少。
……
張弦臂力問題,以前在某音上倒是見過一種利用滑輪張弦的連弩,可以借鑒,這個不算問題了。
箭支羽毛部位與箭匣壁發生摩擦,使箭支無法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到發射位置?這應該是因為采用竹木箭矢的原因,竹木箭支自重較輕,導致不能自然下滑。
改用鐵質箭支,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解決。也避免了竹木箭支加工精度高、重量輕、殺傷力不夠的問題。
俯仰角度大,箭支容易滑落?采用鐵質箭支之後,可以在箭匣底部加附磁石,鐵箭就會被吸附在箭槽上。
解決了連弩向上仰射時弩身傾角過大,箭匣裏的矢脫離箭槽倒向反方向,張弓向下俯射時箭支滑落的問題。
至於準頭?可以效仿前世熱武器上麵的準星,裝個望山,再根據實踐經驗弄上刻度,然後標準化,使弩擁有一定的彈道參照,貌似也不是太難。條件成熟後裝個瞄準鏡,那更不用說了。
鐵質箭杆不易安裝尾翼的問題?箭杆采用鋼製,尾端設計成套筒形狀,用直徑和套筒一致的硬木圓柱塞插入箭杆尾部套筒,露出一截足夠安裝尾翼的長度,在露在外麵的硬木圓柱塞上開槽加裝尾翼,不就簡單了?
而且箭支杆身和尾翼端可以分開批量加工,也方便存放。
其他至於弩機磨損、受天氣影響變形失靈等問題,采用精鋼加工,平時塗塗香油潤滑,這也不是問題了。
將解決辦法詳細記錄下來,趙無庸叫來寧無畏,讓他去匠造司督造,有問題及時回報,及時討論解決。趙無庸心情也放鬆了下來。
……
陸陸續續又解決了一些小問題後,連弩終於完善了設計,並加工出來了一件成品,趙無庸帶著寧無畏試射之後,有效射程達到驚人的一百八十丈,五百多米,最大射程六百多米。精準度也有很大提高。
唯一不足的就是一頓齊射之後,又要裝箭張弦,不過已經算是大殺器了。
匠作司程雲肅一臉諂媚的看向趙無庸:“王上,此利器乃國之重器,當名留史冊,揚威異域,還請王上為神器賜名。”
程雲肅一掃前段時間的陰霾,感覺揚眉吐氣了一盤,隨著這神器威震天下,他程雲肅可是研發人之一不是,自然也是有功之人了。
本來這匠造司就不好獲取功名,不過這回——嗬嗬,那些邊關將領可得高看自己一眼咯。
趙無庸想了想,這可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是得起個好名字。既然因胡人南下犯邊而生,那就叫——“破虜”吧!
“破——弩——”程雲肅喃喃道:“這名字不好吧,如此強大的利器,叫‘破弩’?”
寧無畏嫌棄的看了看程雲肅,你特麽什麽腦子?“破虜,大破胡虜之意,不是破——弩。”
程雲肅老臉一紅,無地自容。得,又在王上麵前丟臉了。不過,你特麽咋老是和本官過不去?
程雲肅回道:“回王上,之前匠作司經過長期實踐檢驗,連弩箭矢超過八寸之後,就要增長箭匣長度,可是這樣一來,弩機機關互動就不暢通,此其一。
其二、如采用鐵矢,超過八寸重量就會增加,會影響箭的射程;而箭的尺寸小於八寸,箭匣縮短,弩的弦臂張開間距小,發射力量就會減弱。
所以那時矢長八寸的小連弩較為合理。而且全鐵的箭加裝羽毛困難,無羽的鐵箭在遠距離飛行時會失去平衡而翻滾,達不到遠射武器的作用。
其三、木製箭杆的製作要求精度高,人工製作難度大,不易大量製造使用。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限製,沒能解決箭矢存在的問題,導致連弩的實用性大大降低。
其四、由於連弩機關互動要求精度高,在野外使用時部件受陰雨等天氣的影響易變形,從而使連弩發射機關失靈,因此逐漸被軍事部門冷落。
而且多數用於守城或設伏,騎兵興起後連弩在馬背上使用不便,於是慢慢就沒多少人用了。
至於如今這般問題,暫時沒能想出好的解決辦法。”
程雲肅說完,一臉苦相看向抬頭沉思的趙無庸,心情忐忑。
本以為立了一功,多少能撈點獎賞啥的,誰知這寧無畏來這麽一出,搞得王上不悅,這獎賞怕是也落空了。
“殿下,目前軍中使用的腰引弩,采用船槳式上弦的張弦方式,最高拉力可達七百五十斤,有效射程超過五百米,可惜由於實用性不如臂張和踏張,軍中已很少使用。”
趙無庸懵逼了,自穿越以來,就沒認真去軍營了解一下目前軍隊使用的武器狀況。
特麽的想當然的以為,自己弄個連弩出來就可以一陣嘎嘎亂殺,吊打一切來犯之敵,稱霸世界。誰知特麽人家早就有了,而且威力似乎還不小。
趙無庸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努力裝出一副深思的模樣來掩飾心中的尷尬。
好不容易按前世那些穿越小說的套路弄出個東西,竟然那麽多問題。咱不就僅僅是想裝個b而已,難道就這麽難嗎?
特麽老子堂堂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經過大學本科高等教育的靈魂,來到了這刀耕火種的年代,裝b不成反被打臉,還要不要人活了!
趙無庸在心中發出一聲呐喊,第一次感受到一股挫敗感。
……
不過,沉淪是不可能沉淪的,永遠都不會!
這裏的人說話這麽好聽,一口一個“王上”、“殿下”、“王爺”……趙無庸已經陶醉於這種生活之中了。而且,這也不符合咱二十一世紀高等人才的人設不是?
拿著手中問題頗多的半成品,趙無庸回到了王宮大殿內,開始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然,不光是前世那種不落人後的韌勁,也有一定不想被打臉的因素在裏麵。
說通俗一點,就是——自尊心作祟。再再通俗一點,就是——卷……
臂力問題、箭矢自然下落問題、箭支滑落問題、準頭熟練度問題、鐵質箭支加裝尾翼問題、木質箭支加工精度問題、弩機磨損問題……
趙無庸一一梳理存在的問題,貌似還不少。
……
張弦臂力問題,以前在某音上倒是見過一種利用滑輪張弦的連弩,可以借鑒,這個不算問題了。
箭支羽毛部位與箭匣壁發生摩擦,使箭支無法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到發射位置?這應該是因為采用竹木箭矢的原因,竹木箭支自重較輕,導致不能自然下滑。
改用鐵質箭支,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解決。也避免了竹木箭支加工精度高、重量輕、殺傷力不夠的問題。
俯仰角度大,箭支容易滑落?采用鐵質箭支之後,可以在箭匣底部加附磁石,鐵箭就會被吸附在箭槽上。
解決了連弩向上仰射時弩身傾角過大,箭匣裏的矢脫離箭槽倒向反方向,張弓向下俯射時箭支滑落的問題。
至於準頭?可以效仿前世熱武器上麵的準星,裝個望山,再根據實踐經驗弄上刻度,然後標準化,使弩擁有一定的彈道參照,貌似也不是太難。條件成熟後裝個瞄準鏡,那更不用說了。
鐵質箭杆不易安裝尾翼的問題?箭杆采用鋼製,尾端設計成套筒形狀,用直徑和套筒一致的硬木圓柱塞插入箭杆尾部套筒,露出一截足夠安裝尾翼的長度,在露在外麵的硬木圓柱塞上開槽加裝尾翼,不就簡單了?
而且箭支杆身和尾翼端可以分開批量加工,也方便存放。
其他至於弩機磨損、受天氣影響變形失靈等問題,采用精鋼加工,平時塗塗香油潤滑,這也不是問題了。
將解決辦法詳細記錄下來,趙無庸叫來寧無畏,讓他去匠造司督造,有問題及時回報,及時討論解決。趙無庸心情也放鬆了下來。
……
陸陸續續又解決了一些小問題後,連弩終於完善了設計,並加工出來了一件成品,趙無庸帶著寧無畏試射之後,有效射程達到驚人的一百八十丈,五百多米,最大射程六百多米。精準度也有很大提高。
唯一不足的就是一頓齊射之後,又要裝箭張弦,不過已經算是大殺器了。
匠作司程雲肅一臉諂媚的看向趙無庸:“王上,此利器乃國之重器,當名留史冊,揚威異域,還請王上為神器賜名。”
程雲肅一掃前段時間的陰霾,感覺揚眉吐氣了一盤,隨著這神器威震天下,他程雲肅可是研發人之一不是,自然也是有功之人了。
本來這匠造司就不好獲取功名,不過這回——嗬嗬,那些邊關將領可得高看自己一眼咯。
趙無庸想了想,這可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是得起個好名字。既然因胡人南下犯邊而生,那就叫——“破虜”吧!
“破——弩——”程雲肅喃喃道:“這名字不好吧,如此強大的利器,叫‘破弩’?”
寧無畏嫌棄的看了看程雲肅,你特麽什麽腦子?“破虜,大破胡虜之意,不是破——弩。”
程雲肅老臉一紅,無地自容。得,又在王上麵前丟臉了。不過,你特麽咋老是和本官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