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推恩令第一陽謀
震驚!一道金幕通古今! 作者:杉菜阿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說西漢初年這個藩王問題,是一個非常錯綜複雜的事情。
劉邦大肆分封同姓王的本意是好的,大家都姓劉,大家關係好,有事也能互相有個照應。
但是實際執行起來根本不是那回事。第一批分封的還都是比較近的親人,後來一代一代傳下去,都沒啥感情了,。
再加上諸侯王的勢力實在太大,分的地方也廣,自主權利基本都有,就像一個獨立的小國一樣,完全具備跟中央抗衡的實力,活脫脫就是一堆圍繞在皇帝身邊的定時炸彈。
從漢文帝劉恒開始,就有意地去削藩了,但是作用不大。到了漢景帝劉啟那裏又操之過急,直接去剝奪諸侯王的土地,一下子把諸侯王們削惱了,還搞了個七國之亂出來。
現在皮球踢到了劉徹這裏,一開始劉徹也很苦惱,幹吧,萬一沒掌握好度,怕幹出事;不幹吧,萬一哪天再搞個七國之亂八國之亂出來,那就壞了。那到底該怎樣處理這塊燙手山芋呢?
這時,關鍵人物登場了。
“滾出去!這裏不歡迎你!”一個男人被門房一腳踢出門外。
“你也不看看自己什麽德行?想讓我家大王對你禮遇,你也配!”門房指著坐在地上的男人毫不留情地一頓罵,然後重重關上了大門。
男人扶著腰站了起來,歎了一口氣。
男人名叫主父偃,齊國人,在家鄉就被儒生們排斥,隻好出來周遊列國,希望有人能賞識他的才能。
遺憾的是,主父偃滿懷期待地逛了一圈,沒有一個諸侯王重視他。
能去的地方都去過了,現在自己應該何去何從呢?
哦,不對,還有一個地方可以試試。
長安。
到達長安之後,主父偃直接就給劉徹上書表達了想要麵聖的想法,劉徹也很痛快,直接當天就召見了他。
在和主父偃的談話中,劉徹認識到此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便留下了他,並在一年時間內將主父偃連升四級,之後更是成為漢武帝設在宮中內朝的大臣,其實也就相當於是皇帝的私人顧問了。
不過,當大官,就肯定要辦大事,不能白白提拔你。
主父偃在經過長期的思考後,把自己解決諸侯王問題的答卷交給了劉徹:
推恩令。
首先,諸侯王們在選擇繼承人時,是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
就是說,別看諸侯王老爹有這麽大一塊地方,這麽多錢,這麽多人口,到時候人一死,東西全是嫡長子的,其他孩子啥也撈不到。
那麽推恩令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諸侯王們以推廣皇帝恩澤的名義把土地不僅僅分給嫡長子,也要分給其他孩子。
老子分兒子,兒子分孫子,這樣一來,整個封國就全部化整為零,而那一個個小國,就根本沒有與中央抗衡的實力,不足為懼了。
推恩令的精妙之處在於,大家心裏都知道你想幹什麽,但是沒有人敢反對。
削藩?我沒削藩啊!我這是推恩令!當爹的不能偏心一個嫡長子,大兒子小兒子都是你兒子!我這是當皇帝的恩澤啊!
哪個諸侯王想反對,都不用等皇帝發話,自己家的一窩兒子就先不幹了。
爹!你為什麽不支持推恩令,你是不是偏心!你是不是不愛我!
於是諸侯們隻能咬碎牙齒往肚裏吞,這一手軟刀子,是真的狠!不服不行!
“妙哉!妙哉!妙哉!!!”劉邦把桌子拍的震天響,尾巴快翹到了天上。
“這個主父偃,腦袋是怎麽長的?怎麽這麽聰明!太妙了!這樣一來,問題就解決了!”
另外的時空裏,漢文帝劉恒也喜上眉梢,原來問題是這麽解決的!自己怎麽沒想到呢!他拍了拍旁邊小劉啟的頭,高興地說:
“兒子!你兒子不錯!很有你爹的風範,也很有我爹的風範!”
小劉啟頓時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什麽兒子爹的,腦袋轉不動了!
而另外時空的漢景帝劉啟直接抱起了小劉徹,開始轉圈圈。
“兒子,兒子,你真棒!”
……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推恩令使很多皇室後裔倒了大黴。
比如光武帝劉秀,到他那一輩土地分了再分,自己的老爹隻是個小小的縣令,他自己在當皇帝之前還掄過鋤頭種過地。
再比如當時的中山靖王,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娶老婆生孩子,光子孫就有一百多個。
按這個分法,最後他的子孫劉備落魄的隻能去編草鞋為生。
劉徹有些不好意思,便在彈幕中跟委婉地解釋了一下。
漢武帝劉徹:兩位後輩,這都是朕的大局之策,讓你們受苦了,你們要理解朕啊。
光武帝劉秀:沒有沒有,老祖宗,您的這招推恩令堪稱絕妙之計!為大漢解決了許多問題和隱患啊!
漢昭烈帝劉備:是是是!況且編草鞋也是備的福氣啊,要不是我編草鞋,怎麽能結識雲長二弟和翼德三弟呢?
曹操內心os:早知道我也編草鞋了……
……
當然,能當諸侯的人多了,自然也需要監管,就算分著分著就管一個小村子,那你也得聽中央聽皇上的。
不聽怎麽辦?沒事,有人監督著你,不聽不行。
監督機構就是派刺史到地方監督各諸侯王的工作,刺史在六個方麵對地方進行監督,即“以六條問事”:
一是豪強占田超過了限製數量,而且恃強淩弱;
二是郡守不遵守詔書、法令,欺壓百姓,橫行地方,貪汙腐敗;
三是郡守審判案件不體恤百姓,草菅人命,隨意賞罰,被百姓所嫉恨;
四是選拔任命官吏不公平,排斥賢能之人,任用小人做官;
五是郡守的子弟們仗勢欺人,郡守也為子弟向下屬求情,使下屬枉法辦事;
六是郡守不忠於皇帝,而是和地方的豪強們互相勾結,搞權錢交易,損害國家利益。
就這樣,劉徹采納主父偃的建議,不費一兵一卒,就基本解決了困擾西漢統治者多年的封國問題。
好了,現在朝堂沒問題,封國沒問題,國內的事情都解決完了。
是時候去思考一下那個不安分的鄰居了。
劉邦大肆分封同姓王的本意是好的,大家都姓劉,大家關係好,有事也能互相有個照應。
但是實際執行起來根本不是那回事。第一批分封的還都是比較近的親人,後來一代一代傳下去,都沒啥感情了,。
再加上諸侯王的勢力實在太大,分的地方也廣,自主權利基本都有,就像一個獨立的小國一樣,完全具備跟中央抗衡的實力,活脫脫就是一堆圍繞在皇帝身邊的定時炸彈。
從漢文帝劉恒開始,就有意地去削藩了,但是作用不大。到了漢景帝劉啟那裏又操之過急,直接去剝奪諸侯王的土地,一下子把諸侯王們削惱了,還搞了個七國之亂出來。
現在皮球踢到了劉徹這裏,一開始劉徹也很苦惱,幹吧,萬一沒掌握好度,怕幹出事;不幹吧,萬一哪天再搞個七國之亂八國之亂出來,那就壞了。那到底該怎樣處理這塊燙手山芋呢?
這時,關鍵人物登場了。
“滾出去!這裏不歡迎你!”一個男人被門房一腳踢出門外。
“你也不看看自己什麽德行?想讓我家大王對你禮遇,你也配!”門房指著坐在地上的男人毫不留情地一頓罵,然後重重關上了大門。
男人扶著腰站了起來,歎了一口氣。
男人名叫主父偃,齊國人,在家鄉就被儒生們排斥,隻好出來周遊列國,希望有人能賞識他的才能。
遺憾的是,主父偃滿懷期待地逛了一圈,沒有一個諸侯王重視他。
能去的地方都去過了,現在自己應該何去何從呢?
哦,不對,還有一個地方可以試試。
長安。
到達長安之後,主父偃直接就給劉徹上書表達了想要麵聖的想法,劉徹也很痛快,直接當天就召見了他。
在和主父偃的談話中,劉徹認識到此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便留下了他,並在一年時間內將主父偃連升四級,之後更是成為漢武帝設在宮中內朝的大臣,其實也就相當於是皇帝的私人顧問了。
不過,當大官,就肯定要辦大事,不能白白提拔你。
主父偃在經過長期的思考後,把自己解決諸侯王問題的答卷交給了劉徹:
推恩令。
首先,諸侯王們在選擇繼承人時,是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
就是說,別看諸侯王老爹有這麽大一塊地方,這麽多錢,這麽多人口,到時候人一死,東西全是嫡長子的,其他孩子啥也撈不到。
那麽推恩令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諸侯王們以推廣皇帝恩澤的名義把土地不僅僅分給嫡長子,也要分給其他孩子。
老子分兒子,兒子分孫子,這樣一來,整個封國就全部化整為零,而那一個個小國,就根本沒有與中央抗衡的實力,不足為懼了。
推恩令的精妙之處在於,大家心裏都知道你想幹什麽,但是沒有人敢反對。
削藩?我沒削藩啊!我這是推恩令!當爹的不能偏心一個嫡長子,大兒子小兒子都是你兒子!我這是當皇帝的恩澤啊!
哪個諸侯王想反對,都不用等皇帝發話,自己家的一窩兒子就先不幹了。
爹!你為什麽不支持推恩令,你是不是偏心!你是不是不愛我!
於是諸侯們隻能咬碎牙齒往肚裏吞,這一手軟刀子,是真的狠!不服不行!
“妙哉!妙哉!妙哉!!!”劉邦把桌子拍的震天響,尾巴快翹到了天上。
“這個主父偃,腦袋是怎麽長的?怎麽這麽聰明!太妙了!這樣一來,問題就解決了!”
另外的時空裏,漢文帝劉恒也喜上眉梢,原來問題是這麽解決的!自己怎麽沒想到呢!他拍了拍旁邊小劉啟的頭,高興地說:
“兒子!你兒子不錯!很有你爹的風範,也很有我爹的風範!”
小劉啟頓時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什麽兒子爹的,腦袋轉不動了!
而另外時空的漢景帝劉啟直接抱起了小劉徹,開始轉圈圈。
“兒子,兒子,你真棒!”
……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推恩令使很多皇室後裔倒了大黴。
比如光武帝劉秀,到他那一輩土地分了再分,自己的老爹隻是個小小的縣令,他自己在當皇帝之前還掄過鋤頭種過地。
再比如當時的中山靖王,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娶老婆生孩子,光子孫就有一百多個。
按這個分法,最後他的子孫劉備落魄的隻能去編草鞋為生。
劉徹有些不好意思,便在彈幕中跟委婉地解釋了一下。
漢武帝劉徹:兩位後輩,這都是朕的大局之策,讓你們受苦了,你們要理解朕啊。
光武帝劉秀:沒有沒有,老祖宗,您的這招推恩令堪稱絕妙之計!為大漢解決了許多問題和隱患啊!
漢昭烈帝劉備:是是是!況且編草鞋也是備的福氣啊,要不是我編草鞋,怎麽能結識雲長二弟和翼德三弟呢?
曹操內心os:早知道我也編草鞋了……
……
當然,能當諸侯的人多了,自然也需要監管,就算分著分著就管一個小村子,那你也得聽中央聽皇上的。
不聽怎麽辦?沒事,有人監督著你,不聽不行。
監督機構就是派刺史到地方監督各諸侯王的工作,刺史在六個方麵對地方進行監督,即“以六條問事”:
一是豪強占田超過了限製數量,而且恃強淩弱;
二是郡守不遵守詔書、法令,欺壓百姓,橫行地方,貪汙腐敗;
三是郡守審判案件不體恤百姓,草菅人命,隨意賞罰,被百姓所嫉恨;
四是選拔任命官吏不公平,排斥賢能之人,任用小人做官;
五是郡守的子弟們仗勢欺人,郡守也為子弟向下屬求情,使下屬枉法辦事;
六是郡守不忠於皇帝,而是和地方的豪強們互相勾結,搞權錢交易,損害國家利益。
就這樣,劉徹采納主父偃的建議,不費一兵一卒,就基本解決了困擾西漢統治者多年的封國問題。
好了,現在朝堂沒問題,封國沒問題,國內的事情都解決完了。
是時候去思考一下那個不安分的鄰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