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科舉之法
重回三國:我不要成為劉阿鬥 作者:夢筆回春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禪見自己二叔父上鉤了便開口道:“二叔父,我有一法可行之。”
關羽道:“何法?”
劉禪道:“可推科舉,建學堂培養文官,建武堂培養軍事人才。”
關羽疑惑道:“科舉是什麽?”
劉禪解釋道:“科舉便是考試,例如學堂的成員需要考試,考試通過者便可入仕途,而我們剛剛建立可由君主直接負責審閱這是文試;武試,選拔可分為兩種一種為武藝比拚,由長官進行選拔;另外一種便是對兵法的考查,選拔出優秀的統兵人才。”
關羽此時對第一種不感興趣,反而對第二個武試非常感興趣。於是開口道:“賢侄此法可行,但我大漢領地內的豪紳肯定不會願意此法。”
劉禪想了想道:“二叔父不必急於一時,我們可在上庸進行試點,來測試此法可行度。”
關羽眼前一亮頓時明白了自己這個賢侄的打算於是道:“賢侄,可放心去做,二叔父全力支持你。”
劉禪更是激動,有二叔父的支持阻力便小了很多,於是便向關羽告辭前往龐統住處找龐統討論。
此時的關羽看著劉禪遠去的背影道:“阿鬥不愧是大哥的兒子,想法都很獨特,此法如果成功了,必定會流傳千古。”
隨後關羽準備便寫信大哥,將劉禪的想法告知劉備。
此時,
劉禪抵達龐統住處,
龐統正在屋中看書,此時劉禪走了進來道:“龐先生,我回來了。”
龐統轉過頭看向了劉禪道:“小主公回來了,上庸之事如何了?”
劉禪高興的回答道:“先生,此去一切順利,我有一事想和先生討論。”
龐統看向劉禪道:“何事?小主公但說無妨。”
隨後劉禪便將科舉以及和關羽交談的話均告之與龐統。
龐統摸了摸胡子道:“小主公此法雖然好,但主公多半不會用。”
劉禪有些失望道:“為何?”
龐統看出小主公有些失望便開口道:“我大漢對不是自己嫡派會進行打壓,小主公此法雖然好,但目前我主剛剛拿下益州之地,民心,豪紳都沒有完全歸附,此時若用此法會使巴蜀瞬間大亂。”
劉禪想了想道:“先生此言有理。但先生忽略了一件事 目前在上庸等地豪紳雖然還有,但馬上就會不敢再囂張了。”
此時龐統好奇問道:“哦?小主公有何良策?”
劉禪解釋道:“我以派蔣浩去掃蕩在上庸等地的地頭蛇,即便是豪紳也要威懾,更何況我父遷徙申氏入成都,此地豪紳勢力並不強,在此地培養人才必然成功。”
此時龐統想了想道:“此策可行,我這邊並沒有多大問題,小主公之命統定當遵從。”
劉禪見龐統也支持自己,覺得建立科舉應該沒有多大問題了。
於是劉禪道:“先生,可否寫信給諸葛先生,倘若諸葛先生也同意,此事必成。”
龐統點了點頭道:“小主公放心,統這就寫信給孔明,我料孔明必然會同意,小主公之舉。”
劉禪便向龐統告辭,準備回自己的住處。
劉禪在路上想諸葛先生會不會同意此法,因為科舉選拔注重的是才能,對品行要求並不高,這也是科舉的缺陷。
我記得諸葛先生對人才的品德要求極高,經常通過考察對是非之事的處理來看其誌向;通過辯論詰難來考察其應變能力;通過討計觀察其見識;通過告訴他禍難觀察其是否勇敢;通過讓其喝醉來考察本性;通過誘之以利看其是否廉潔;通過與其相約看是否守信。
對人才的培養上,諸葛先生首先會以禮義、忠信開始,之後是申明賞罰,最後才是專業技能。
在人才的使用上,諸葛先生根據將帥的能力和作用大小分為六個等級,同時提出將領在處理關係時,不宜太剛,因為剛易折;也不可太柔,柔易曲,隻有不剛不柔才是常道,並且強調將領不可驕傲,驕傲會失禮,更不可吝嗇,因為吝嗇就不會賞有功之人。
最後諸葛先生認為將有五強八惡,五強是“以自己的高尚氣節激勵人民,用孝悌來名揚天下,與朋友相交講求信義,通過深思熟慮來寬容眾人,通過身體力行來建立功業。”
同時諸葛先生對人才是還有“八惡”,其指得是“不能判斷是非,不能任用賢良之人,不能嚴明刑法,不能救濟窮困,不能防患於未然,不能防微杜漸,不能舉薦自己所知的賢能之人,失敗了不能無怨言”。
無論是選拔人才還是培養人才對品德要求極為嚴格,而我所創的科舉之法,對人才的德要求並不高與諸葛先生理念會有所衝突。
最終劉禪還是決定,躺若沒有同意,我隻能前往成都去勸說諸葛先生與我父親了。
……
半個月後,
成都劉備住處,
劉備召集諸葛亮與法正前來,
此時劉備拿出自己二弟寫來的書信給孔明與法正看。
諸葛亮看完便開口道:“主公,此法不可行,但是此法對才能方麵要求極高,可對品德方麵就會很低,我不建議此法的推廣。”
法正眼前一亮道:“主公我與孔明看法不同,此法可行。”
劉備好奇道:“為何?”
法正卻說道:“雲長書信中提到,此法可在上庸等地進行試驗,倘若成功,我大漢人才將會增長,至於品德方麵,可開設出一門品德教育課,文試還是武試均要考核品德,便能培養出品德與才行匹配的人才。”
諸葛亮聽後,認為法正的方法可行便開口道:“主公,我大漢人才遠遠不及曹操人才眾多,此法竟然能提高我大漢人才,便是可行之法。”
劉備卻搖了搖頭道:“此法雖然可行,但西川之地與荊州之地的豪紳並不會同意,他們謀反也是令人頭疼之事。”
此時諸葛亮與法正皆沉默了,目前地方豪紳對國家的影響很大,不可輕易動搖,一但動搖,巴蜀之地很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叛亂。
關羽道:“何法?”
劉禪道:“可推科舉,建學堂培養文官,建武堂培養軍事人才。”
關羽疑惑道:“科舉是什麽?”
劉禪解釋道:“科舉便是考試,例如學堂的成員需要考試,考試通過者便可入仕途,而我們剛剛建立可由君主直接負責審閱這是文試;武試,選拔可分為兩種一種為武藝比拚,由長官進行選拔;另外一種便是對兵法的考查,選拔出優秀的統兵人才。”
關羽此時對第一種不感興趣,反而對第二個武試非常感興趣。於是開口道:“賢侄此法可行,但我大漢領地內的豪紳肯定不會願意此法。”
劉禪想了想道:“二叔父不必急於一時,我們可在上庸進行試點,來測試此法可行度。”
關羽眼前一亮頓時明白了自己這個賢侄的打算於是道:“賢侄,可放心去做,二叔父全力支持你。”
劉禪更是激動,有二叔父的支持阻力便小了很多,於是便向關羽告辭前往龐統住處找龐統討論。
此時的關羽看著劉禪遠去的背影道:“阿鬥不愧是大哥的兒子,想法都很獨特,此法如果成功了,必定會流傳千古。”
隨後關羽準備便寫信大哥,將劉禪的想法告知劉備。
此時,
劉禪抵達龐統住處,
龐統正在屋中看書,此時劉禪走了進來道:“龐先生,我回來了。”
龐統轉過頭看向了劉禪道:“小主公回來了,上庸之事如何了?”
劉禪高興的回答道:“先生,此去一切順利,我有一事想和先生討論。”
龐統看向劉禪道:“何事?小主公但說無妨。”
隨後劉禪便將科舉以及和關羽交談的話均告之與龐統。
龐統摸了摸胡子道:“小主公此法雖然好,但主公多半不會用。”
劉禪有些失望道:“為何?”
龐統看出小主公有些失望便開口道:“我大漢對不是自己嫡派會進行打壓,小主公此法雖然好,但目前我主剛剛拿下益州之地,民心,豪紳都沒有完全歸附,此時若用此法會使巴蜀瞬間大亂。”
劉禪想了想道:“先生此言有理。但先生忽略了一件事 目前在上庸等地豪紳雖然還有,但馬上就會不敢再囂張了。”
此時龐統好奇問道:“哦?小主公有何良策?”
劉禪解釋道:“我以派蔣浩去掃蕩在上庸等地的地頭蛇,即便是豪紳也要威懾,更何況我父遷徙申氏入成都,此地豪紳勢力並不強,在此地培養人才必然成功。”
此時龐統想了想道:“此策可行,我這邊並沒有多大問題,小主公之命統定當遵從。”
劉禪見龐統也支持自己,覺得建立科舉應該沒有多大問題了。
於是劉禪道:“先生,可否寫信給諸葛先生,倘若諸葛先生也同意,此事必成。”
龐統點了點頭道:“小主公放心,統這就寫信給孔明,我料孔明必然會同意,小主公之舉。”
劉禪便向龐統告辭,準備回自己的住處。
劉禪在路上想諸葛先生會不會同意此法,因為科舉選拔注重的是才能,對品行要求並不高,這也是科舉的缺陷。
我記得諸葛先生對人才的品德要求極高,經常通過考察對是非之事的處理來看其誌向;通過辯論詰難來考察其應變能力;通過討計觀察其見識;通過告訴他禍難觀察其是否勇敢;通過讓其喝醉來考察本性;通過誘之以利看其是否廉潔;通過與其相約看是否守信。
對人才的培養上,諸葛先生首先會以禮義、忠信開始,之後是申明賞罰,最後才是專業技能。
在人才的使用上,諸葛先生根據將帥的能力和作用大小分為六個等級,同時提出將領在處理關係時,不宜太剛,因為剛易折;也不可太柔,柔易曲,隻有不剛不柔才是常道,並且強調將領不可驕傲,驕傲會失禮,更不可吝嗇,因為吝嗇就不會賞有功之人。
最後諸葛先生認為將有五強八惡,五強是“以自己的高尚氣節激勵人民,用孝悌來名揚天下,與朋友相交講求信義,通過深思熟慮來寬容眾人,通過身體力行來建立功業。”
同時諸葛先生對人才是還有“八惡”,其指得是“不能判斷是非,不能任用賢良之人,不能嚴明刑法,不能救濟窮困,不能防患於未然,不能防微杜漸,不能舉薦自己所知的賢能之人,失敗了不能無怨言”。
無論是選拔人才還是培養人才對品德要求極為嚴格,而我所創的科舉之法,對人才的德要求並不高與諸葛先生理念會有所衝突。
最終劉禪還是決定,躺若沒有同意,我隻能前往成都去勸說諸葛先生與我父親了。
……
半個月後,
成都劉備住處,
劉備召集諸葛亮與法正前來,
此時劉備拿出自己二弟寫來的書信給孔明與法正看。
諸葛亮看完便開口道:“主公,此法不可行,但是此法對才能方麵要求極高,可對品德方麵就會很低,我不建議此法的推廣。”
法正眼前一亮道:“主公我與孔明看法不同,此法可行。”
劉備好奇道:“為何?”
法正卻說道:“雲長書信中提到,此法可在上庸等地進行試驗,倘若成功,我大漢人才將會增長,至於品德方麵,可開設出一門品德教育課,文試還是武試均要考核品德,便能培養出品德與才行匹配的人才。”
諸葛亮聽後,認為法正的方法可行便開口道:“主公,我大漢人才遠遠不及曹操人才眾多,此法竟然能提高我大漢人才,便是可行之法。”
劉備卻搖了搖頭道:“此法雖然可行,但西川之地與荊州之地的豪紳並不會同意,他們謀反也是令人頭疼之事。”
此時諸葛亮與法正皆沉默了,目前地方豪紳對國家的影響很大,不可輕易動搖,一但動搖,巴蜀之地很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