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考切入到事業單位聯考以後,不少考生對事業單位幹部身份下的管理崗和專技崗是存在認知盲區的。在現實的報考中,很容易出現管理崗紮堆,專技崗遇冷的情況。
甚至有的考生在無法選擇管理崗的情況下寧願轉頭報考其他單位,也不願意把機會給到上岸概率更大的專技崗。對事業單位兩種編製類別的不同看法,一方麵源於“官迷”的心態作祟,另一方麵則是對事業單位架構一知半解。
與省考裏看名字選崗位一樣,在事業單位聯考裏不少考生執拗的認為管理崗就是贏在起跑線上。畢竟,“管理”二字怎麽看都更容易成“官”,誰一聯想不迷糊。
事業單位的身份
與公務員簡單的級別劃分不同,事業單位不僅有編製之分,還有身份區別。從編製上看,事業單位編製分為為財政全供、差供、自收自支。其中全供又被稱為公益一類,差供被稱為公益二類。
財政全供事業編說白了是由財政兜底撥付工資,差供是財政負擔一部分,單位自行籌措一部分。至於自收自支,就是各單位根據自己的經營情況自行解決人員待遇。
事業單位人員從身份上又可以分為兩類,幹部和工人。管理崗和專技崗對應的是幹部身份,工人身份對應的則是工勤崗。
很多考生聽到幹部和工人身份的劃分時會感到驚訝,這種具有年代感的稱呼很難讓人聯想到當下的考編。但這份厚重確實是體製內的曆史產物,也是事業編比較複雜的遺留問題。
事業編的不同待遇
在公務員序列裏,同一地區同一級別的不同單位在待遇上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們日常所討論的公務員待遇差別,大多都是從地域上去縱向比較的。局限於某一地區橫向比較時,除了公檢法差別不大。
但事業單位遠比公務員要複雜得多。事業單位不同編製、不同身份之間天差地別。即使同一個地區同一種編製身份,其待遇也可能有天壤之別。影響事業單位待遇的因素很多,而且沒有普適性規律。
例如,普遍認為全供事業編待遇強於差額,但有些單位自主經營狀況良好,不僅能夠足額補齊差額部分,甚至還有額外福利。再比如,工勤崗在大多數鄉鎮和街道辦事處與全供事業編並無二致。
兩極反轉
盡管事業單位人員龐雜、待遇千差萬別,但在總體的報考邏輯上,考生總是傾向於全供、管理崗。而且隨著差額這種公益二類的逐漸消亡,自收自支單位的逐步改製,以後還能穩定招聘和對比選擇的隻剩下幹部身份下的管理崗和專技崗。
在事業單位的曆史長河裏,管理崗始終是要壓專技崗一頭的。從晉升上看,管理崗始終保留著走向領導崗位轉行政編的可能。由於管理崗“萬金油”的屬性,調換崗位和單位也更加自如。
從待遇上講,在06公改之前,管理崗不管是在職工資待遇還是退休工資待遇都比專技崗更為可觀。哪怕是細分到醫療報銷層麵,管理崗也有政策傾斜。
但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技術人才在事業單位越來吃香,地位也更加穩固。當下很多地方都鎖死了事業單位管理崗通過走上領導崗位轉變為公務員身份的可能,況且這種概率本來就不大。
讓管理崗和專技崗兩極反轉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專技崗的職稱路線被打通,通過聘任職稱提高待遇正在變成可能。事實上,很多事業單位專技崗的老人有著不遜於單位領導的薪資水平。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事業單位的專技崗會越來越多,待遇也會越來越好,管理崗的尷尬才剛剛開始。
甚至有的考生在無法選擇管理崗的情況下寧願轉頭報考其他單位,也不願意把機會給到上岸概率更大的專技崗。對事業單位兩種編製類別的不同看法,一方麵源於“官迷”的心態作祟,另一方麵則是對事業單位架構一知半解。
與省考裏看名字選崗位一樣,在事業單位聯考裏不少考生執拗的認為管理崗就是贏在起跑線上。畢竟,“管理”二字怎麽看都更容易成“官”,誰一聯想不迷糊。
事業單位的身份
與公務員簡單的級別劃分不同,事業單位不僅有編製之分,還有身份區別。從編製上看,事業單位編製分為為財政全供、差供、自收自支。其中全供又被稱為公益一類,差供被稱為公益二類。
財政全供事業編說白了是由財政兜底撥付工資,差供是財政負擔一部分,單位自行籌措一部分。至於自收自支,就是各單位根據自己的經營情況自行解決人員待遇。
事業單位人員從身份上又可以分為兩類,幹部和工人。管理崗和專技崗對應的是幹部身份,工人身份對應的則是工勤崗。
很多考生聽到幹部和工人身份的劃分時會感到驚訝,這種具有年代感的稱呼很難讓人聯想到當下的考編。但這份厚重確實是體製內的曆史產物,也是事業編比較複雜的遺留問題。
事業編的不同待遇
在公務員序列裏,同一地區同一級別的不同單位在待遇上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們日常所討論的公務員待遇差別,大多都是從地域上去縱向比較的。局限於某一地區橫向比較時,除了公檢法差別不大。
但事業單位遠比公務員要複雜得多。事業單位不同編製、不同身份之間天差地別。即使同一個地區同一種編製身份,其待遇也可能有天壤之別。影響事業單位待遇的因素很多,而且沒有普適性規律。
例如,普遍認為全供事業編待遇強於差額,但有些單位自主經營狀況良好,不僅能夠足額補齊差額部分,甚至還有額外福利。再比如,工勤崗在大多數鄉鎮和街道辦事處與全供事業編並無二致。
兩極反轉
盡管事業單位人員龐雜、待遇千差萬別,但在總體的報考邏輯上,考生總是傾向於全供、管理崗。而且隨著差額這種公益二類的逐漸消亡,自收自支單位的逐步改製,以後還能穩定招聘和對比選擇的隻剩下幹部身份下的管理崗和專技崗。
在事業單位的曆史長河裏,管理崗始終是要壓專技崗一頭的。從晉升上看,管理崗始終保留著走向領導崗位轉行政編的可能。由於管理崗“萬金油”的屬性,調換崗位和單位也更加自如。
從待遇上講,在06公改之前,管理崗不管是在職工資待遇還是退休工資待遇都比專技崗更為可觀。哪怕是細分到醫療報銷層麵,管理崗也有政策傾斜。
但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技術人才在事業單位越來吃香,地位也更加穩固。當下很多地方都鎖死了事業單位管理崗通過走上領導崗位轉變為公務員身份的可能,況且這種概率本來就不大。
讓管理崗和專技崗兩極反轉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專技崗的職稱路線被打通,通過聘任職稱提高待遇正在變成可能。事實上,很多事業單位專技崗的老人有著不遜於單位領導的薪資水平。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事業單位的專技崗會越來越多,待遇也會越來越好,管理崗的尷尬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