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轉頭看向林曉詩,她的臉頰微微泛紅,嘴角還掛著未幹的油漬,那雙明亮的眼睛此刻卻顯得有些迷離。我忍不住打趣道:“曉詩,你看你,吃得像頭小豬一樣,肚子都圓滾滾的了。”她聽後,先是愣了一下,隨即露出了一個狡黠的笑容,反駁道:“那你呢?我看你也吃得不少啊,簡直就像一頭大肥豬!”
我們兩人就這樣互相調侃著,雖然步履艱難,但心中卻充滿了歡樂。我們攙扶著彼此,一步步向酒店的方向走去。街燈下,我們的影子被拉得很長,仿佛也在享受著這份難得的愜意時光。
“你知道嗎?我從未想過會有這麽一天,和你一起吃到撐得走不動路。”我笑著對林曉詩說。她聽後,也笑了起來:“是啊,我也沒想到。但這種感覺真的很不錯,仿佛所有的煩惱都隨著美食一起消失了。”
我們就這樣聊著、笑著,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到了酒店門口。我輕輕推開門,一股溫暖的空氣撲麵而來,仿佛也在歡迎我們這對“吃貨”歸來。
蜀州市,這座坐落在華夏西南腹地的城市,近些年來的發展猶如春筍般迅猛。雖然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但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不斷創新的發展策略,它已逐漸嶄露頭角,接近了五年前東海市的發展水平。這樣的成就,對於蜀州市來說,無疑是一個令人矚目的奇跡。
蜀州市的蛻變並非一蹴而就。它經曆了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轉型,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官方的大力扶持和市民的辛勤努力功不可沒。如今的蜀州市,高樓大廈林立,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回到酒店,一天的奔波讓林曉詩顯得有些疲憊。她坐在床邊,輕輕揉了揉太陽穴,臉上露出了一絲倦意。我則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思緒萬千。我的老家距離蜀州市雖然隻有兩百多公裏的路程,但每次回家都讓我感到既期待又忐忑。
我的老家是一個位於山區的小山村,那裏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雖然交通不便,但那裏有我深愛的父母和親人。每次回家,我都能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表的親切和溫暖。而這次回家,我更是帶著一份特殊的使命——我要帶著林曉詩一起回去。
還有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小蘭,提起小蘭我的心裏還是有痛楚的,畢竟小蘭的死跟我有直接的關係,我都有點不知道該怎麽去麵對小蘭的父母,不過到了現在也隻能夠走一步算一步了。
小蘭的老家位於西南省的另外一個地市,距離蜀州市也有兩百多公裏的路程。我們計劃先回我的老家見見父母,然後再一起前往小蘭的老家。
第二天早上八點,我們準時起床,然後洗漱一番後,準備下樓先吃個早餐,然後再去高鐵站,畢竟這裏離高鐵站很近,走路也就幾分鍾。
到了樓下以後,我們找到一家早餐店,我看到了我最喜歡吃的豆花飯。
做豆花飯,這不僅僅是一道簡單的家常菜肴,更是一道承載著傳統和文化的味蕾盛宴。它起源於西南省。
製作豆花飯,首先要準備好所需的食材。主要材料包括黃豆、大米、肉類(如豬肉、牛肉等)、蔬菜(如豌豆尖、豆芽等)以及調料(如醬油、鹽、蔥、薑、蒜、辣椒等)。黃豆要選擇顆粒飽滿、色澤黃亮的優質品種,大米則要選用口感軟糯、香氣濃鬱的優質大米。肉類和蔬菜可根據個人口味和喜好進行選擇。
浸泡黃豆:將選好的黃豆清洗幹淨,放入清水中浸泡。浸泡時間通常為6-8小時,這樣可以使黃豆充分吸水膨脹,便於後續的磨漿和煮製。
磨漿:將浸泡好的黃豆撈出,放入石磨或豆漿機中進行磨漿。磨漿時要適量添加清水,邊磨邊加,直至將黃豆磨成細膩的豆漿。
煮豆漿:將磨好的豆漿倒入鍋中,用中小火慢慢加熱。在煮豆漿的過程中,要不停地攪拌,防止豆漿糊底。當豆漿煮沸後,繼續煮5分鍾左右,使其充分熟透。
點豆花:將煮好的豆漿倒入大盆中,稍微晾涼。然後,用勺子將石膏粉或鹵水(一種點豆花的專用凝固劑)均勻地撒在豆漿表麵。稍等片刻,豆漿就會逐漸凝固成塊狀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豆花。
切塊:待豆花完全凝固後,用刀將其切成小塊。切塊時要注意保持豆花的完整性和形狀美觀。
淘米:將大米淘洗幹淨,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鍾左右。這樣可以使大米充分吸水膨脹,煮出的米飯更加軟糯可口。
煮飯:將浸泡好的大米倒入電飯煲或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水量要根據大米的品種和電飯煲的性能進行調整。一般來說,水的量要比大米高出一個指節左右。然後,按下煮飯鍵或開始煮製。
燜飯:當電飯煲或鍋中的米飯煮至七八成熟時,要關掉電源或爐火,讓米飯在鍋中燜一會兒。這樣可以使米飯更加軟糯、香氣四溢。
準備配菜:將選好的肉類和蔬菜清洗幹淨,切成適當大小的塊狀或片狀。肉類要提前醃製一下,加入適量的鹽、料酒、生抽等調料,拌勻後醃製10分鍾左右。
炒製肉類:將醃製好的肉類放入鍋中,用中小火慢慢炒製。炒製時要不停地翻動,防止肉類粘鍋或炒糊。當肉類炒至七八成熟時,盛出備用。
炒製蔬菜:將切好的蔬菜放入鍋中,用大火快速翻炒。炒製時要注意火候和時間控製,避免蔬菜炒得過熟或失去原有的口感和色澤。當蔬菜炒至斷生時,加入適量的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盛飯:將煮好的米飯盛入碗中或盤中,用勺子輕輕壓實。這樣可以使米飯更加緊實、不易鬆散。
擺放豆花:將切好的豆花均勻地擺放在米飯上。豆花的數量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喜好進行調整。
澆頭:將炒好的肉類和蔬菜澆在豆花和米飯上。澆頭時要均勻、適量地澆在米飯和豆花上,使其充分融合。
調味: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和喜好加入適量的醬油、辣椒油等調料進行調味。這樣可以使豆花飯更加美味可口、風味獨特。
一碗軟嫩的豆花飯,一份肥腸牛肉蒸籠,一碗豆漿,這早餐吃起來相當的舒適。
身為從小在京都長大的林曉詩,對豆花這種地方特色麻辣美食,幾乎有種癡迷的狀態,她實在是太喜歡吃蜀州的美食了。
吃完了早餐,我們拉著行李箱來到了高鐵站。
高鐵站內人頭攢動,人們拖著行李,急匆匆地趕往各自的列車。我們也提著行李,跟著人流來到了候車室。不久後,高鐵緩緩駛入站台,我們踏上了回家的列車。
列車飛馳在鐵軌上,窗外的風景一閃而過。我望著窗外熟悉的景色,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間我已經離開家鄉這麽多年了。但無論走到哪裏,我始終覺得自己的根在這裏,這裏是我永遠的牽掛。
一個小時後,伴隨著列車的轟鳴聲,它準時抵達了老家縣城的站台。我和林曉詩各自提著沉重的行李,緩緩地下了車。當雙腳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時,一股親切的感覺湧上心頭。我們不約而同地深吸一口氣,那是家鄉獨有的氣息,比城市裏的空氣更為清新,仿佛能夠洗去旅途的疲憊和心靈的塵埃。
站台上人頭攢動,人們行色匆匆,但我卻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寧靜與安心。眼前的一切都是那麽熟悉,又似乎有些陌生,或許是因為時間的流逝帶來的變化吧。我們穿過人群,來到出租車等候區,很快就坐上了一輛開往汽車站的出租車。
車子平穩地行駛著,窗外的風景不斷變換,我和林曉詩靜靜地坐在後座,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一路上,我們看到了縣城的新麵貌,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街道也變得更加寬敞整潔。這些變化讓我們感歎家鄉的發展之快,同時也為它的繁榮感到驕傲。
沒過多久,出租車到達了汽車站。我們下了車,走進候車大廳,買好了前往鎮子上的大巴車票。等待的時間並不長,大巴車很快就駛入了站台。我們拎起行李,登上了這輛回家的班車。座位寬敞舒適,我們把行李放好,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感受著車子的晃動,思緒漸漸飄遠……
在一輛寬敞明亮的大巴車上,我偶然間碰到了幾位來自山村的老鄉們。盡管對這些麵龐感到熟悉,但我卻難以準確地呼出他們的姓名或輩分來。然而,他們顯然都認識我,並以滿腔熱忱向我打招呼,詢問著我近來的生活狀況。畢竟,作為這個寧靜小山村裏首位考入重點大學的學生,我在家鄉也算得上小有名氣。
我們興致勃勃地談論起故鄉的變遷以及未來的發展,彼此之間的話題默契十足且引人入勝。此時正值秋季,車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接連不斷地闖入我的視線。那片廣袤無垠的金色海洋,仿佛是大自然賦予家鄉最美麗的裝飾,也是我心中永遠難以磨滅的美好記憶。
一個小時後,大巴車如同一個疲倦的旅者,緩緩地停靠在鎮子的中心。車門打開,一股清新的空氣夾雜著泥土的芬芳迎麵撲來,我和林曉詩提著沉重的行李,步履堅定地下了車。眼前的景象,那一條條熟悉的街道,一幢幢古樸的房屋,宛如一幅幅溫暖的畫卷在我眼前緩緩展開,勾起了心中難以言喻的親切感。
這個鎮子,曾是我童年的樂園,是我成長的搖籃。這裏的每一磚一瓦,每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我的回憶。街道兩旁的樹木,已經長得枝繁葉茂,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變遷。而那些曾經熟悉的店鋪,有的已經換了主人,有的卻依舊保持著舊時的模樣,讓人不禁感歎時光荏苒。
我站在路邊,環顧四周,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我們決定打一輛摩的,一同踏上回家的路。
摩的司機是一位中年大叔,他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然後載著我們飛馳在鄉間的小路上。鄉間小路上風景如畫,金黃的稻田在微風中搖曳生姿,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仿佛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我望著這些熟悉的景色,心中充滿了期待和激動。這片土地,見證了我的成長,也承載了我無數的夢想和回憶。
林曉詩坐在我身後,她第一次坐摩的,對這種新鮮的交通工具充滿了好奇。她不停地左瞅瞅右看看,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她指著路邊的風景,興奮地向我描述著她的感受。
摩的飛馳著,很快便到達了我家的村口。我付了車費,然後拉起行李箱,帶著林曉詩朝著家的方向走去。然而,當我們走到家門口時,卻發現大門緊閉,還上了鎖。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疑惑,難道家裏沒人嗎?我四處張望,卻連一個人影都沒看到。
突然間,我想起之前父母來醫院看望我時曾提到過拆遷的事情。難道是因為拆遷,大家都已經搬離了嗎?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仿佛失去了什麽重要的東西。我拉著林曉詩,轉身朝著鄰居家走去,希望能夠找到一些線索。
然而,當我們到達鄰居家門口時,同樣的情景再次出現——房屋門上也掛著一把鎖。整個村子裏都空無一人,仿佛變成了一座空城。我望著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感慨。這個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小山村,如今卻變得如此寂靜荒涼。
我們沿著來時的路緩緩往回走,心中充滿了不舍和留戀。這個小鎮,這個山村,曾經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如今它們卻即將消失在我的視線中。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我希望這片土地能夠永遠保留在我的記憶中,成為我永遠的回憶和懷念。
不知走了多久,我們終於來到了村口。就在這時,我遠遠地瞥見一位年紀頗大的阿婆。她正彎著腰,在田地裏忙碌著。我心中一喜,急忙走上前去,向阿婆打聽情況。阿婆停下手中的活兒,抬頭看著我,眼中透露出一絲和善與慈祥。
荒村的離別
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灑在村口那條蜿蜒的小路上,斑駁的光影交織成一幅寂寥的畫卷。我站在村口,望著這座我熟悉而又陌生的村莊,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惆悵。阿婆的話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割破了我心中對往昔的留戀,也揭示了這個村莊即將麵臨的命運。
阿婆是村裏最後一位留守的老人,她告訴我,一個月前,村子裏的人就開始陸續搬走了。他們帶著對這片土地的眷戀,卻也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離開。有的為了孩子的教育,有的為了生活的便利,還有的則是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而阿婆自己,因為舍不得那片她辛勤耕耘的田地,決定暫時留下來,等莊稼收割完後再離開。
我站在那裏,仿佛能聽到往昔的歡聲笑語在耳邊回蕩,那些熟悉的身影在眼前浮現。然而,如今這一切都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我仿佛能感受到這座村莊的呼吸在逐漸減弱,它的生命力在慢慢流逝。
我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惋惜。這個我曾經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如今卻變得如此陌生。我不知道它未來會變成什麽樣子,也許會成為一片廢墟,也許會被新的建築所覆蓋。但無論如何,它都將失去那份獨特的韻味和記憶。
正當我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中時,林曉詩輕輕地拉了拉我的衣袖。她似乎也被這種氛圍所感染,臉上帶著一絲憂鬱。我們相視無言,彼此都明白對方心中的感受。
然而,現實卻不容我們過多地沉浸在悲傷之中。我們麵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離開這個即將成為荒村的地方?我們沒有任何交通工具,也沒有人可以聯係到。這一刻,我真恨不得給自己狠狠地來兩個大嘴巴子!要是我早知道會這樣,當初在縣城時就該租輛車回來,那肯定會方便許多啊!
就在我們束手無策、準備給父母打電話求助之際,突然間,我留意到之前送我們過來的那位摩的師傅竟然又開著摩托車折返回來了。他停在我們麵前,臉上帶著一絲歉意和關切:“哎喲小夥子!你看看我,我給忘了你們村子都搬遷了,搬到鎮上了!那你們回到這裏肯定找不到人啊!快上車吧,我免費送你們到鎮子!”
我微微一愣,隨即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位摩的師傅雖然隻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但他的善良和熱心卻讓我感到無比溫暖。我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從衣服口袋裏麵拿出在火車站小賣部買的香煙,從裏麵抽出一根遞給他。他嘿嘿一笑,接過香煙夾在了耳朵上,然後示意我們上車。
坐在摩托車上,我感受著風從耳邊呼嘯而過的聲音,心中卻異常平靜。我知道,無論未來如何變遷,這段經曆都將成為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車子在蜿蜒的小路上行駛著,我望著漸行漸遠的村莊,心中充滿了感慨。這座曾經給予我無數美好回憶的村莊即將成為曆史的一部分,而我也將踏上新的征程。但我相信,無論未來走到哪裏,我都會牢記這裏的一切,因為這裏是我永遠的根。
車子在鎮子的邊緣停了下來,我們向摩的師傅道了謝。他擺了擺手表示不用在意這些小事,然後騎著摩托車消失在了我們的視線中。
現在到了鎮上,我原本以為能夠直接找到父母的新居,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麵對這個陌生的環境,我隻能四處張望,希望能從鎮上的人口中打聽到一些線索。
鎮上的街道雖然不如城市繁華,但也有著它獨特的韻味。街道兩旁的店鋪琳琅滿目,各種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形成了一幅生動的市井畫卷。我穿梭在人群中,不斷向過往的行人詢問,希望能夠找到一絲關於父母去向的線索。
經過一番打聽,我終於得知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原來村子裏的人都搬到了鎮子西邊新建的樓房裏。這個消息讓我既驚喜又疑惑,因為據我所知,拆遷補償的房子應該是在縣城才對,怎麽會突然出現在鎮子上呢?
然而,事已至此,我也隻能按照這條線索去尋找。我依稀記得前兩年過年的時候,我還曾見過那片正在修建的樓房,那時它們還隻是一個個孤零零的框架,如今卻已經變成了人們的新居。
我拉著林曉詩,拖著行李箱,朝著那片樓房走去。這是一片由三棟七層樓房組成的住宅區,它們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我環顧四周,試圖從外觀上找到一些熟悉的感覺,但一切都已經變得如此陌生。
正當我感到有些迷茫時,我忽然看到了一位在小山村裏麵比較熟悉的阿姨。她正提著菜籃子從樓道裏走出來,我趕緊迎上前去,攔住了她的去路。阿姨見是我,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笑容,她熱情地和我打招呼,並詢問我的近況。
我趁機向阿姨打聽我家住在哪裏,阿姨毫不猶豫地告訴了我家的地址——中間這棟樓房的三樓。聽到這個答案,我心中頓時湧起了一股暖流,仿佛已經看到了父母熟悉的麵孔。
於是,我和林曉詩迫不及待地拉著行李箱上了三樓。我走到家門口,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輕輕地敲響了房門。然而,等待我的卻是一片寂靜——沒有人來開門。看來父母並不在家,這讓我感到有些失望。
我站在門口,心中湧起了一股莫名的惆悵。我原本以為能夠直接找到父母,和他們團聚在一起,但現實卻讓我感到了一絲的孤獨和無助。我拿出手機,撥通了父母的電話。
我們兩人就這樣互相調侃著,雖然步履艱難,但心中卻充滿了歡樂。我們攙扶著彼此,一步步向酒店的方向走去。街燈下,我們的影子被拉得很長,仿佛也在享受著這份難得的愜意時光。
“你知道嗎?我從未想過會有這麽一天,和你一起吃到撐得走不動路。”我笑著對林曉詩說。她聽後,也笑了起來:“是啊,我也沒想到。但這種感覺真的很不錯,仿佛所有的煩惱都隨著美食一起消失了。”
我們就這樣聊著、笑著,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到了酒店門口。我輕輕推開門,一股溫暖的空氣撲麵而來,仿佛也在歡迎我們這對“吃貨”歸來。
蜀州市,這座坐落在華夏西南腹地的城市,近些年來的發展猶如春筍般迅猛。雖然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但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不斷創新的發展策略,它已逐漸嶄露頭角,接近了五年前東海市的發展水平。這樣的成就,對於蜀州市來說,無疑是一個令人矚目的奇跡。
蜀州市的蛻變並非一蹴而就。它經曆了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轉型,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官方的大力扶持和市民的辛勤努力功不可沒。如今的蜀州市,高樓大廈林立,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回到酒店,一天的奔波讓林曉詩顯得有些疲憊。她坐在床邊,輕輕揉了揉太陽穴,臉上露出了一絲倦意。我則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思緒萬千。我的老家距離蜀州市雖然隻有兩百多公裏的路程,但每次回家都讓我感到既期待又忐忑。
我的老家是一個位於山區的小山村,那裏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雖然交通不便,但那裏有我深愛的父母和親人。每次回家,我都能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表的親切和溫暖。而這次回家,我更是帶著一份特殊的使命——我要帶著林曉詩一起回去。
還有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小蘭,提起小蘭我的心裏還是有痛楚的,畢竟小蘭的死跟我有直接的關係,我都有點不知道該怎麽去麵對小蘭的父母,不過到了現在也隻能夠走一步算一步了。
小蘭的老家位於西南省的另外一個地市,距離蜀州市也有兩百多公裏的路程。我們計劃先回我的老家見見父母,然後再一起前往小蘭的老家。
第二天早上八點,我們準時起床,然後洗漱一番後,準備下樓先吃個早餐,然後再去高鐵站,畢竟這裏離高鐵站很近,走路也就幾分鍾。
到了樓下以後,我們找到一家早餐店,我看到了我最喜歡吃的豆花飯。
做豆花飯,這不僅僅是一道簡單的家常菜肴,更是一道承載著傳統和文化的味蕾盛宴。它起源於西南省。
製作豆花飯,首先要準備好所需的食材。主要材料包括黃豆、大米、肉類(如豬肉、牛肉等)、蔬菜(如豌豆尖、豆芽等)以及調料(如醬油、鹽、蔥、薑、蒜、辣椒等)。黃豆要選擇顆粒飽滿、色澤黃亮的優質品種,大米則要選用口感軟糯、香氣濃鬱的優質大米。肉類和蔬菜可根據個人口味和喜好進行選擇。
浸泡黃豆:將選好的黃豆清洗幹淨,放入清水中浸泡。浸泡時間通常為6-8小時,這樣可以使黃豆充分吸水膨脹,便於後續的磨漿和煮製。
磨漿:將浸泡好的黃豆撈出,放入石磨或豆漿機中進行磨漿。磨漿時要適量添加清水,邊磨邊加,直至將黃豆磨成細膩的豆漿。
煮豆漿:將磨好的豆漿倒入鍋中,用中小火慢慢加熱。在煮豆漿的過程中,要不停地攪拌,防止豆漿糊底。當豆漿煮沸後,繼續煮5分鍾左右,使其充分熟透。
點豆花:將煮好的豆漿倒入大盆中,稍微晾涼。然後,用勺子將石膏粉或鹵水(一種點豆花的專用凝固劑)均勻地撒在豆漿表麵。稍等片刻,豆漿就會逐漸凝固成塊狀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豆花。
切塊:待豆花完全凝固後,用刀將其切成小塊。切塊時要注意保持豆花的完整性和形狀美觀。
淘米:將大米淘洗幹淨,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鍾左右。這樣可以使大米充分吸水膨脹,煮出的米飯更加軟糯可口。
煮飯:將浸泡好的大米倒入電飯煲或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水量要根據大米的品種和電飯煲的性能進行調整。一般來說,水的量要比大米高出一個指節左右。然後,按下煮飯鍵或開始煮製。
燜飯:當電飯煲或鍋中的米飯煮至七八成熟時,要關掉電源或爐火,讓米飯在鍋中燜一會兒。這樣可以使米飯更加軟糯、香氣四溢。
準備配菜:將選好的肉類和蔬菜清洗幹淨,切成適當大小的塊狀或片狀。肉類要提前醃製一下,加入適量的鹽、料酒、生抽等調料,拌勻後醃製10分鍾左右。
炒製肉類:將醃製好的肉類放入鍋中,用中小火慢慢炒製。炒製時要不停地翻動,防止肉類粘鍋或炒糊。當肉類炒至七八成熟時,盛出備用。
炒製蔬菜:將切好的蔬菜放入鍋中,用大火快速翻炒。炒製時要注意火候和時間控製,避免蔬菜炒得過熟或失去原有的口感和色澤。當蔬菜炒至斷生時,加入適量的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盛飯:將煮好的米飯盛入碗中或盤中,用勺子輕輕壓實。這樣可以使米飯更加緊實、不易鬆散。
擺放豆花:將切好的豆花均勻地擺放在米飯上。豆花的數量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喜好進行調整。
澆頭:將炒好的肉類和蔬菜澆在豆花和米飯上。澆頭時要均勻、適量地澆在米飯和豆花上,使其充分融合。
調味: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和喜好加入適量的醬油、辣椒油等調料進行調味。這樣可以使豆花飯更加美味可口、風味獨特。
一碗軟嫩的豆花飯,一份肥腸牛肉蒸籠,一碗豆漿,這早餐吃起來相當的舒適。
身為從小在京都長大的林曉詩,對豆花這種地方特色麻辣美食,幾乎有種癡迷的狀態,她實在是太喜歡吃蜀州的美食了。
吃完了早餐,我們拉著行李箱來到了高鐵站。
高鐵站內人頭攢動,人們拖著行李,急匆匆地趕往各自的列車。我們也提著行李,跟著人流來到了候車室。不久後,高鐵緩緩駛入站台,我們踏上了回家的列車。
列車飛馳在鐵軌上,窗外的風景一閃而過。我望著窗外熟悉的景色,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間我已經離開家鄉這麽多年了。但無論走到哪裏,我始終覺得自己的根在這裏,這裏是我永遠的牽掛。
一個小時後,伴隨著列車的轟鳴聲,它準時抵達了老家縣城的站台。我和林曉詩各自提著沉重的行李,緩緩地下了車。當雙腳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時,一股親切的感覺湧上心頭。我們不約而同地深吸一口氣,那是家鄉獨有的氣息,比城市裏的空氣更為清新,仿佛能夠洗去旅途的疲憊和心靈的塵埃。
站台上人頭攢動,人們行色匆匆,但我卻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寧靜與安心。眼前的一切都是那麽熟悉,又似乎有些陌生,或許是因為時間的流逝帶來的變化吧。我們穿過人群,來到出租車等候區,很快就坐上了一輛開往汽車站的出租車。
車子平穩地行駛著,窗外的風景不斷變換,我和林曉詩靜靜地坐在後座,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一路上,我們看到了縣城的新麵貌,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街道也變得更加寬敞整潔。這些變化讓我們感歎家鄉的發展之快,同時也為它的繁榮感到驕傲。
沒過多久,出租車到達了汽車站。我們下了車,走進候車大廳,買好了前往鎮子上的大巴車票。等待的時間並不長,大巴車很快就駛入了站台。我們拎起行李,登上了這輛回家的班車。座位寬敞舒適,我們把行李放好,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感受著車子的晃動,思緒漸漸飄遠……
在一輛寬敞明亮的大巴車上,我偶然間碰到了幾位來自山村的老鄉們。盡管對這些麵龐感到熟悉,但我卻難以準確地呼出他們的姓名或輩分來。然而,他們顯然都認識我,並以滿腔熱忱向我打招呼,詢問著我近來的生活狀況。畢竟,作為這個寧靜小山村裏首位考入重點大學的學生,我在家鄉也算得上小有名氣。
我們興致勃勃地談論起故鄉的變遷以及未來的發展,彼此之間的話題默契十足且引人入勝。此時正值秋季,車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接連不斷地闖入我的視線。那片廣袤無垠的金色海洋,仿佛是大自然賦予家鄉最美麗的裝飾,也是我心中永遠難以磨滅的美好記憶。
一個小時後,大巴車如同一個疲倦的旅者,緩緩地停靠在鎮子的中心。車門打開,一股清新的空氣夾雜著泥土的芬芳迎麵撲來,我和林曉詩提著沉重的行李,步履堅定地下了車。眼前的景象,那一條條熟悉的街道,一幢幢古樸的房屋,宛如一幅幅溫暖的畫卷在我眼前緩緩展開,勾起了心中難以言喻的親切感。
這個鎮子,曾是我童年的樂園,是我成長的搖籃。這裏的每一磚一瓦,每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我的回憶。街道兩旁的樹木,已經長得枝繁葉茂,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變遷。而那些曾經熟悉的店鋪,有的已經換了主人,有的卻依舊保持著舊時的模樣,讓人不禁感歎時光荏苒。
我站在路邊,環顧四周,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我們決定打一輛摩的,一同踏上回家的路。
摩的司機是一位中年大叔,他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然後載著我們飛馳在鄉間的小路上。鄉間小路上風景如畫,金黃的稻田在微風中搖曳生姿,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仿佛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我望著這些熟悉的景色,心中充滿了期待和激動。這片土地,見證了我的成長,也承載了我無數的夢想和回憶。
林曉詩坐在我身後,她第一次坐摩的,對這種新鮮的交通工具充滿了好奇。她不停地左瞅瞅右看看,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她指著路邊的風景,興奮地向我描述著她的感受。
摩的飛馳著,很快便到達了我家的村口。我付了車費,然後拉起行李箱,帶著林曉詩朝著家的方向走去。然而,當我們走到家門口時,卻發現大門緊閉,還上了鎖。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疑惑,難道家裏沒人嗎?我四處張望,卻連一個人影都沒看到。
突然間,我想起之前父母來醫院看望我時曾提到過拆遷的事情。難道是因為拆遷,大家都已經搬離了嗎?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仿佛失去了什麽重要的東西。我拉著林曉詩,轉身朝著鄰居家走去,希望能夠找到一些線索。
然而,當我們到達鄰居家門口時,同樣的情景再次出現——房屋門上也掛著一把鎖。整個村子裏都空無一人,仿佛變成了一座空城。我望著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感慨。這個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小山村,如今卻變得如此寂靜荒涼。
我們沿著來時的路緩緩往回走,心中充滿了不舍和留戀。這個小鎮,這個山村,曾經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如今它們卻即將消失在我的視線中。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我希望這片土地能夠永遠保留在我的記憶中,成為我永遠的回憶和懷念。
不知走了多久,我們終於來到了村口。就在這時,我遠遠地瞥見一位年紀頗大的阿婆。她正彎著腰,在田地裏忙碌著。我心中一喜,急忙走上前去,向阿婆打聽情況。阿婆停下手中的活兒,抬頭看著我,眼中透露出一絲和善與慈祥。
荒村的離別
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灑在村口那條蜿蜒的小路上,斑駁的光影交織成一幅寂寥的畫卷。我站在村口,望著這座我熟悉而又陌生的村莊,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惆悵。阿婆的話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割破了我心中對往昔的留戀,也揭示了這個村莊即將麵臨的命運。
阿婆是村裏最後一位留守的老人,她告訴我,一個月前,村子裏的人就開始陸續搬走了。他們帶著對這片土地的眷戀,卻也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離開。有的為了孩子的教育,有的為了生活的便利,還有的則是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而阿婆自己,因為舍不得那片她辛勤耕耘的田地,決定暫時留下來,等莊稼收割完後再離開。
我站在那裏,仿佛能聽到往昔的歡聲笑語在耳邊回蕩,那些熟悉的身影在眼前浮現。然而,如今這一切都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我仿佛能感受到這座村莊的呼吸在逐漸減弱,它的生命力在慢慢流逝。
我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惋惜。這個我曾經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如今卻變得如此陌生。我不知道它未來會變成什麽樣子,也許會成為一片廢墟,也許會被新的建築所覆蓋。但無論如何,它都將失去那份獨特的韻味和記憶。
正當我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中時,林曉詩輕輕地拉了拉我的衣袖。她似乎也被這種氛圍所感染,臉上帶著一絲憂鬱。我們相視無言,彼此都明白對方心中的感受。
然而,現實卻不容我們過多地沉浸在悲傷之中。我們麵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離開這個即將成為荒村的地方?我們沒有任何交通工具,也沒有人可以聯係到。這一刻,我真恨不得給自己狠狠地來兩個大嘴巴子!要是我早知道會這樣,當初在縣城時就該租輛車回來,那肯定會方便許多啊!
就在我們束手無策、準備給父母打電話求助之際,突然間,我留意到之前送我們過來的那位摩的師傅竟然又開著摩托車折返回來了。他停在我們麵前,臉上帶著一絲歉意和關切:“哎喲小夥子!你看看我,我給忘了你們村子都搬遷了,搬到鎮上了!那你們回到這裏肯定找不到人啊!快上車吧,我免費送你們到鎮子!”
我微微一愣,隨即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位摩的師傅雖然隻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但他的善良和熱心卻讓我感到無比溫暖。我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從衣服口袋裏麵拿出在火車站小賣部買的香煙,從裏麵抽出一根遞給他。他嘿嘿一笑,接過香煙夾在了耳朵上,然後示意我們上車。
坐在摩托車上,我感受著風從耳邊呼嘯而過的聲音,心中卻異常平靜。我知道,無論未來如何變遷,這段經曆都將成為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車子在蜿蜒的小路上行駛著,我望著漸行漸遠的村莊,心中充滿了感慨。這座曾經給予我無數美好回憶的村莊即將成為曆史的一部分,而我也將踏上新的征程。但我相信,無論未來走到哪裏,我都會牢記這裏的一切,因為這裏是我永遠的根。
車子在鎮子的邊緣停了下來,我們向摩的師傅道了謝。他擺了擺手表示不用在意這些小事,然後騎著摩托車消失在了我們的視線中。
現在到了鎮上,我原本以為能夠直接找到父母的新居,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麵對這個陌生的環境,我隻能四處張望,希望能從鎮上的人口中打聽到一些線索。
鎮上的街道雖然不如城市繁華,但也有著它獨特的韻味。街道兩旁的店鋪琳琅滿目,各種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形成了一幅生動的市井畫卷。我穿梭在人群中,不斷向過往的行人詢問,希望能夠找到一絲關於父母去向的線索。
經過一番打聽,我終於得知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原來村子裏的人都搬到了鎮子西邊新建的樓房裏。這個消息讓我既驚喜又疑惑,因為據我所知,拆遷補償的房子應該是在縣城才對,怎麽會突然出現在鎮子上呢?
然而,事已至此,我也隻能按照這條線索去尋找。我依稀記得前兩年過年的時候,我還曾見過那片正在修建的樓房,那時它們還隻是一個個孤零零的框架,如今卻已經變成了人們的新居。
我拉著林曉詩,拖著行李箱,朝著那片樓房走去。這是一片由三棟七層樓房組成的住宅區,它們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我環顧四周,試圖從外觀上找到一些熟悉的感覺,但一切都已經變得如此陌生。
正當我感到有些迷茫時,我忽然看到了一位在小山村裏麵比較熟悉的阿姨。她正提著菜籃子從樓道裏走出來,我趕緊迎上前去,攔住了她的去路。阿姨見是我,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笑容,她熱情地和我打招呼,並詢問我的近況。
我趁機向阿姨打聽我家住在哪裏,阿姨毫不猶豫地告訴了我家的地址——中間這棟樓房的三樓。聽到這個答案,我心中頓時湧起了一股暖流,仿佛已經看到了父母熟悉的麵孔。
於是,我和林曉詩迫不及待地拉著行李箱上了三樓。我走到家門口,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輕輕地敲響了房門。然而,等待我的卻是一片寂靜——沒有人來開門。看來父母並不在家,這讓我感到有些失望。
我站在門口,心中湧起了一股莫名的惆悵。我原本以為能夠直接找到父母,和他們團聚在一起,但現實卻讓我感到了一絲的孤獨和無助。我拿出手機,撥通了父母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