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高俅的陰謀
重生武大郎:最強帝王係統 作者:扶風曉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清晨,當第一縷晨曦透過薄霧,輕輕拂過湖麵,武百已靜坐湖畔,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平和。
湖麵宛如一麵巨大的鏡子,映照著藍天白雲,偶爾有幾隻野鴨子掠過,留下一串串悠長的鳴叫聲,更添幾分生機與活力。
武百一身素衣,麵容平和,仿佛與世無爭的隱士,卻又透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王者之氣。
他手中的釣竿輕輕搖曳,每一次提竿都蘊含著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生活的淡然。
就在這時,馬鄉,一位忠誠的侍從,腳步輕盈地穿過晨光,來到武百身邊,低聲稟報:“大王,高俅大人到了。”
武百微微一笑,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意,隨即淡淡地說:“煮茶。”
馬鄉領命而去,他深知武百的習慣,每一次重要的會麵,總要以一壺好茶相待。
他迅速回到營帳,取出珍藏的茶葉和茶具,開始精心準備。
茶香隨著他的動作漸漸彌漫開來,與湖邊的清新空氣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韻味。
不久,高俅的身影出現在湖畔。他身著華麗的官服,頭戴烏紗帽,步伐穩健而莊重。
見到武百,他連忙上前幾步,躬身行禮:“拜見齊王。”
武百輕輕抬手,示意他起身:“高大人無需多禮。”聲音平和而有力,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兩人對視片刻,仿佛有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隨後,武百轉頭對馬鄉說:“譚猛,去烤幾個地瓜來。”
馬鄉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原來武百口中的“譚猛”是他新收的一個廚子,擅長烤製各種美食,尤其是地瓜,烤得外焦裏嫩,香甜可口。
他連忙應聲而去,心中暗自揣摩,這突如其來的烤地瓜,莫非是齊王對高俅的一種特殊款待?
高俅聞言,也是一臉詫異,但很快便恢複了常態,心中暗道武百果然非同凡響,連會客都別具一格。
他找了個位置坐下,目光不時掃向湖麵,心中卻在盤算著此次來訪的目的。
茶香漸漸濃鬱,馬鄉端著茶盤走了過來,為兩人分別斟上茶水。
那茶水色澤金黃,清澈透亮,散發著淡淡的清香,讓人聞之精神一振。
武百輕輕端起茶杯,輕抿一口,隨即閉上眼睛細細品味,仿佛在享受這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高俅見狀,也端起茶杯輕嚐一口,頓覺茶香四溢,滿口生津,不禁暗暗讚歎。
他放下茶杯,正欲開口,卻見馬鄉端著一盤烤地瓜走了過來,放在兩人中間的桌子上。
“烤地瓜好了。”馬鄉恭敬地說。
武百微微一笑,拿起一個地瓜遞給高俅:“高大人,這是我營中的一道特色美食,你且嚐嚐看。”
高俅接過地瓜,隻見它外皮金黃酥脆,內裏軟糯香甜,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他輕輕咬了一口,頓時覺得滿口生香,不禁讚道:“好味道!齊王真是會享受。”
武百的目光從波光粼粼的湖麵收回,轉而落在高俅身上,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忽視的威嚴與深邃:“高俅啊,你我雖非同道中人,但今日相聚於此,也是緣分。”
“我且問你,大名府的宋軍,為何遲遲不見你下令撤退?”
高俅聞言,麵色微變,隨即恢複了鎮定,緩緩說道:“回齊王,非是我不願撤軍,實在是身不由己。”
“自上次朝中變故後,我已不再是那高高在上的太尉,兵權旁落,如今不過是一介閑散官員罷了。”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與苦澀,仿佛在訴說著自己從雲端跌落至塵埃的悲涼。
武百輕輕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高俅境遇的同情,也有對自己手中力量的自信:“高俅,你何必如此悲觀?在這亂世之中,權力與地位本就是瞬息萬變之物。”
“你若想重掌兵權,又有何難?今日,我便做主,讓你官複原職,繼續擔任太尉一職。”
高俅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感激,連忙跪倒在地,聲音顫抖地說道:“謝齊王隆恩!高俅定當竭盡所能,以報齊王知遇之恩!”
武百輕輕抬手,示意高俅起身:“起來吧,你我之間無需多禮。”
“既然你已官複原職,那麽接下來,就該談談那些駐守在大名府的宋軍了。”
高俅站起身,恭敬地立在一旁,等待著武百的下文。
“這些兵,長期駐紮在外,不僅耗費糧餉,更易滋生事端。”武百沉聲道,“我的意思是,先讓他們撤到汴京城外,休整一番,恢複士氣。”
“待時機成熟,再讓他們西進,攻打西夏,為大宋開疆拓土,建功立業!”
高俅聞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武百此舉的深意,既是對自己的考驗,也是對整個朝局的布局。
他必須謹慎行事,才能不負武百所托,同時也能為自己在朝中爭取更多的地位和影響力。
“齊王英明!”高俅高聲讚道,“此計甚妙,既能解決當前之困,又能為朝廷開疆拓土,一舉兩得。”
“高俅定當全力以赴,確保大軍順利撤退並成功西進。”
武百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不過,此事還需謹慎處理。”
“西夏雖弱,但亦非等閑之輩。”
“我們需製定周密的計劃,確保萬無一失。”
“你回去後,即刻著手準備,調集糧草,整頓軍備,同時加強與邊境各州縣的聯絡,確保情報暢通無阻。”
高俅聞言,連忙應承下來:“是,齊王。”
“高俅定當不負所望,即刻著手準備。”
高俅回到府邸,那扇沉重的朱紅色大門在他身後緩緩關閉,仿佛隔絕了外界的喧囂與紛擾。他徑直走向書房,腳步中帶著幾分急不可耐的興奮與決絕。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牆上掛著的幾幅山水畫卷,更添幾分幽靜與深邃。
高俅輕輕推開書房的門,一股沉木與墨香交織的氣息撲麵而來。他走到書桌前,目光掃過桌上的文房四寶,最終落在了一封剛剛寫就的密信上。
他忍不住拍案大笑,那笑聲在空曠的書房中回蕩,充滿了得意與釋放:“哈哈哈,權力,它又回到了我的手中啊!這一次,我定要把握住,不再讓它輕易溜走!”
笑聲漸漸停歇,高俅收斂了情緒,開始思索下一步的打算。他深知,雖然再次獲得了軍權,但朝中局勢複雜多變,自己必須盡快做出部署,以防不測。
想到這裏,他高聲喊道:“來人,把馬軍都指揮使祁隆喊過來!”
不多時,書房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接著是仆人恭敬的聲音:“大人,祁將軍已到。”
“讓他進來。”高俅沉聲道,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祁隆推門而入,步伐穩健而有力。他身著鎧甲,腰懸佩劍,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勃勃的氣息。
見到高俅,他連忙上前幾步,單膝跪地行禮:“末將祁隆,參見高大人!”
高俅微微一笑,抬手示意祁隆起身:“祁將軍免禮。”
“你我之間,無需如此多禮。”
祁隆站起身,目光中充滿了對高俅的敬畏與感激。他深知,自己的今日地位,全仗高俅一手提拔。因此,他始終對高俅忠心耿耿,唯命是從。
“祁將軍,你可知我為何急召你來?”高俅問道,語氣中帶著幾分神秘與期待。
祁隆微微一愣,隨即拱手答道:“末將愚鈍,還請大人明示。”
高俅微微一笑,從桌上拿起一封密函,遞給祁隆:“你看看吧,這是朝廷剛剛下發的任命書。”
祁隆接過密函,迅速瀏覽了一遍。
當他看到“任命高俅為太尉,並全權負責軍務”的字樣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激動之情。
他抬頭望向高俅,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恭喜大人,賀喜大人!大人終於再次手握重權,末將願為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高俅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祁將軍,你乃是我一手提拔的心腹,我自然信得過你。”
“如今,我再次手握軍權,但朝中局勢複雜多變,我需盡快做出部署。”
高俅輕輕抿了一口茶,茶香嫋嫋上升,與他心中的思緒交織在一起。
他放下茶杯,目光銳利地看向祁隆,繼續說道:“祁隆啊,靜塞軍,這支我們大宋的驕傲,聽說隻餘三萬人了。”
“我記得昔日輝煌時,其人數遠超此數。”
祁隆聞言,臉上閃過一絲無奈與悲痛:“回太尉,自從上次齊王武百率軍進京,那一場場激戰,炮火連天,硝煙彌漫,靜塞軍作為先鋒,衝在最前,傷亡慘重。”
“許多兄弟,就這樣倒在了戰場上,再也沒能回來。”
“戰後,雖然朝廷有所補充,但新兵未經訓練,難以立即填補老兵的空缺,所以……”
高俅聞言,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抹怒意與憂慮:“這齊王武百,真是越來越囂張了。”
“他這般行徑,簡直是在挑釁皇權,挑釁我大宋的底線!效仿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等野心,豈能容他?”
祁隆聞言,心中一動,低聲問道:“莫非太尉您……已有對策?”
高俅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深不可測的城府,也有對未來的無限憧憬:“祁隆啊,你我皆為大宋之臣,自當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這齊王武百,雖手握重兵,但人心向背,豈是他一人所能左右?我們要暗中積蓄力量,聯絡各地忠誠之士,共同對抗這齊王之禍。”
祁隆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敬佩之色,連忙拱手道:“太尉高瞻遠矚,末將佩服之至!末將願誓死追隨太尉,為大宋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高俅的眼神在昏黃的燭光下顯得格外深邃,他緩緩踱步至窗邊,凝視著外麵漆黑一片的夜空,仿佛能穿透雲層,看見更遠的地方。
“祁隆啊,你可知這朝廷,已非昔日之朝廷。
它如同一隻被齊國操控的傀儡,失去了自我,更失去了對大宋子民的庇護。”
高俅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敲擊在祁隆的心上。
祁隆聞言,臉色驟變,他從未想過事情會嚴重到這種地步。他低頭沉思片刻,終於鼓起勇氣問道:“那…我們該何去何從?難道真的要放棄這片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嗎?”
高俅轉過身,目光堅定地望著祁隆:“不,我們不會放棄。
但我們必須尋找新的出路,新的希望。
隋國,就是我們目前最好的選擇。”
“去隋國幹嘛?”祁隆的聲音裏充滿了疑惑與不解。
高俅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未來的憧憬,也有對現狀的無奈:“隋國,雖非我大宋,但那裏有著我們可以依靠的力量。
董林的十萬精銳,在大名府駐紮已久,他們忠誠於國家,更忠誠於正義。
而葉茂將軍的幾萬人馬,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我們去與他們匯合,就是為了聯合各方,共同對抗這即將崩潰的傀儡朝廷,以及背後的齊國勢力。”
祁隆聞言,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他既為即將到來的未知挑戰感到忐忑,又為能夠參與到這樣一場波瀾壯闊的鬥爭中而感到熱血沸騰。
“太尉,我們這是要……造反嗎?”
他小心翼翼地問道,畢竟這個詞太過沉重,也太過危險。
高俅搖了搖頭,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不,這不是造反。
齊王武百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才是真正的造反。
我們做的,是破局,是拯救這個即將沉淪的國家,是恢複大宋往日的輝煌與榮耀。”
“這局怎麽破?”祁隆緊追不舍,他渴望從高俅那裏得到更多的答案和指引。
高俅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破局之道,在於人心,在於團結。
我們要做的,首先是聯合所有對大宋忠心耿耿的將領和士兵,無論他們身在何處,都要將他們召集起來。
然後,我們要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一個能夠讓我們一舉擊潰齊國勢力的時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要再立一個皇上,一個真正能夠代表大宋子民利益,能夠帶領我們走向複興的皇上。”
祁隆聞言,心中豁然開朗。他仿佛看到了一條光明大道,在前方緩緩展開。他深知,這條路將充滿荊棘與坎坷,但他也同樣堅信,隻要他們團結一心,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太尉,我願意跟隨您,無論前路多麽艱難,我都將誓死追隨!”祁隆單膝跪地,雙手抱拳,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高俅滿意地點了點頭,他扶起祁隆,兩人相視一笑,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好,有你這樣的忠勇之士,何愁大事不成?我們即刻動身前往大名府,與董林將軍匯合。
祁隆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亮,但隨即又黯淡下來。
“可是,我們要立誰當皇帝呢?這是一個極其敏感且複雜的問題,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更大的動蕩。”
高俅點了點頭,表示理解祁隆的擔憂。
“確實,這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但在我看來,睦王趙偲,便是最合適的人選。”
祁隆聞言,不禁有些驚訝。
睦王趙偲,雖為皇族血脈,但性格溫和,不喜爭鬥,一直以來都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從未想過,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無奇的王爺,竟然會成為高俅心中的皇帝人選。
“太尉,您為何會選擇睦王趙偲?”祁隆忍不住問道。
高俅微微一笑,解釋道:“睦王趙偲,雖不常現於朝野,但其人溫文爾雅,仁德寬厚,深得民心。
更重要的是,他並未被齊王武百所染指,保持著皇族的清白與純正。
在這個亂世之中,我們需要一位能夠凝聚人心,引領我們走向複興的君主,而睦王趙偲,正是這樣的人選。”
祁隆聞言,恍然大悟。他明白了高俅的用意,也明白了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任務。
“是,太尉。”
“我即刻動身前往睦王府邸,務必安全地將他請過來。”
高俅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知道祁隆的能力與忠誠,他相信祁隆一定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好,祁隆。”
“你此行務必小心謹慎,不可有絲毫大意。”
睦王趙偲悄然來到了這位權臣的府邸。
“見過高太尉。”趙偲步入廳堂,舉止間盡顯皇族的風範,盡管他久居深宮,不問世事,但那份與生俱來的尊貴氣質卻難以掩飾。
“見過睦王。”
高俅起身相迎,他的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眼中卻閃爍著不容忽視的堅定與決心。他深知,接下來的每一句話,都將改變大宋的命運,也將改變眼前這位年輕人的未來。
趙偲微微欠身,以示回禮,隨後疑惑地問道:“不知太尉有什麽事情?”
他的聲音溫和而禮貌,但內心卻已暗暗揣測,高俅此次召見,定有非同小可之事。
“大事。”高俅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用兩個字概括了一切。
這兩個字如同重錘,瞬間擊中了趙偲的心房,讓他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目光中充滿了驚訝與好奇。
“哦?”趙偲輕歎一聲,試圖從高俅的表情中尋找答案,但高俅的臉上卻仿佛籠罩著一層薄霧,讓人難以捉摸。
高俅見狀,微微一笑,緩緩說道:“請睦王隨我去大名府登基稱帝。”
“啊?”趙偲聞言,不禁驚呼出聲。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在他耳邊轟然炸響,讓他瞬間失去了往日的從容與鎮定。
登基稱帝?
這對他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他從未想過,自己會與皇位有如此緊密的聯係。
高俅見狀,連忙上前幾步,扶住趙偲的手臂,輕聲安慰道:“睦王不必驚慌,此事我已籌謀多時。
如今大宋朝廷被齊國勢力所操控,已成傀儡。
我們身為大宋臣民,豈能坐視不管?你乃皇族血脈,正是帶領我們走向複興的不二人選。”
趙偲聞言,心中五味雜陳。他既感到榮幸與激動,又感到惶恐與不安。他深知自己性格溫和,不善權謀,更未曾涉足朝政之事。如今突然要讓他承擔起如此重大的責任,他怎能不感到忐忑與迷茫?
然而,當他看到高俅那堅定的眼神,感受到他手中傳來的溫暖與力量時,他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鼓舞。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他的命運,更是大宋的命運。他不能逃避,也不能退縮。他必須勇敢地站出來,為了大宋的複興而努力奮鬥。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平複了內心的波瀾,堅定地說道:“太尉所言極是。我雖不才,但身為皇族一員,自當為大宋的複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隻是,我從未涉足朝政之事,恐難以勝任此等重任。”
高俅聞言,心中大慰。他知道趙偲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接下來的事情,就需要他們共同去努力了。
“睦王不必過謙。你雖未涉朝政,但你的仁德與智慧早已聞名遐邇。
隻要你願意站出來,自然會有無數忠臣義士願意追隨於你。
至於朝政之事,你大可放心。
有我高俅在,定會為你保駕護航。”
趙偲聞言,感激地看了高俅一眼。他知道,自己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離不開高俅的支持與幫助。
“太尉大人,吾等欲圖大業,兵馬乃根本,不知您麾下現今集結了多少英勇之師,以壯我大宋聲威?”
高俅聞言,微微一笑,隨即朗聲答道:“殿下所問,乃我大宋之根本。
靜塞軍三萬,皆是以一當百的勇士,他們馳騁沙場,所向披靡,是我大宋的鋼鐵長城。
董家軍十萬,紀律嚴明,戰力超群,其勇猛善戰,足以讓四方宵小聞風喪膽。
更別提葉茂將軍所率的數萬宋軍,他們雖來自五湖四海,卻心懷家國,同仇敵愾,誓死扞衛大宋疆土。”
說到這裏,高俅的眼神變得愈發堅定,他上前一步,與趙偲並肩而立,共同俯瞰著腳下整裝待發的雄師:“有此等精銳之師,加之殿下您的英明領導,何愁大業不成?我等定能攜手並進,開創大宋前所未有的盛世輝煌!”
趙偲聽後,胸中豪情萬丈,他緊握雙拳,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好!有太尉此言,本王信心倍增。”
湖麵宛如一麵巨大的鏡子,映照著藍天白雲,偶爾有幾隻野鴨子掠過,留下一串串悠長的鳴叫聲,更添幾分生機與活力。
武百一身素衣,麵容平和,仿佛與世無爭的隱士,卻又透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王者之氣。
他手中的釣竿輕輕搖曳,每一次提竿都蘊含著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生活的淡然。
就在這時,馬鄉,一位忠誠的侍從,腳步輕盈地穿過晨光,來到武百身邊,低聲稟報:“大王,高俅大人到了。”
武百微微一笑,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意,隨即淡淡地說:“煮茶。”
馬鄉領命而去,他深知武百的習慣,每一次重要的會麵,總要以一壺好茶相待。
他迅速回到營帳,取出珍藏的茶葉和茶具,開始精心準備。
茶香隨著他的動作漸漸彌漫開來,與湖邊的清新空氣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韻味。
不久,高俅的身影出現在湖畔。他身著華麗的官服,頭戴烏紗帽,步伐穩健而莊重。
見到武百,他連忙上前幾步,躬身行禮:“拜見齊王。”
武百輕輕抬手,示意他起身:“高大人無需多禮。”聲音平和而有力,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兩人對視片刻,仿佛有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隨後,武百轉頭對馬鄉說:“譚猛,去烤幾個地瓜來。”
馬鄉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原來武百口中的“譚猛”是他新收的一個廚子,擅長烤製各種美食,尤其是地瓜,烤得外焦裏嫩,香甜可口。
他連忙應聲而去,心中暗自揣摩,這突如其來的烤地瓜,莫非是齊王對高俅的一種特殊款待?
高俅聞言,也是一臉詫異,但很快便恢複了常態,心中暗道武百果然非同凡響,連會客都別具一格。
他找了個位置坐下,目光不時掃向湖麵,心中卻在盤算著此次來訪的目的。
茶香漸漸濃鬱,馬鄉端著茶盤走了過來,為兩人分別斟上茶水。
那茶水色澤金黃,清澈透亮,散發著淡淡的清香,讓人聞之精神一振。
武百輕輕端起茶杯,輕抿一口,隨即閉上眼睛細細品味,仿佛在享受這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高俅見狀,也端起茶杯輕嚐一口,頓覺茶香四溢,滿口生津,不禁暗暗讚歎。
他放下茶杯,正欲開口,卻見馬鄉端著一盤烤地瓜走了過來,放在兩人中間的桌子上。
“烤地瓜好了。”馬鄉恭敬地說。
武百微微一笑,拿起一個地瓜遞給高俅:“高大人,這是我營中的一道特色美食,你且嚐嚐看。”
高俅接過地瓜,隻見它外皮金黃酥脆,內裏軟糯香甜,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他輕輕咬了一口,頓時覺得滿口生香,不禁讚道:“好味道!齊王真是會享受。”
武百的目光從波光粼粼的湖麵收回,轉而落在高俅身上,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忽視的威嚴與深邃:“高俅啊,你我雖非同道中人,但今日相聚於此,也是緣分。”
“我且問你,大名府的宋軍,為何遲遲不見你下令撤退?”
高俅聞言,麵色微變,隨即恢複了鎮定,緩緩說道:“回齊王,非是我不願撤軍,實在是身不由己。”
“自上次朝中變故後,我已不再是那高高在上的太尉,兵權旁落,如今不過是一介閑散官員罷了。”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與苦澀,仿佛在訴說著自己從雲端跌落至塵埃的悲涼。
武百輕輕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高俅境遇的同情,也有對自己手中力量的自信:“高俅,你何必如此悲觀?在這亂世之中,權力與地位本就是瞬息萬變之物。”
“你若想重掌兵權,又有何難?今日,我便做主,讓你官複原職,繼續擔任太尉一職。”
高俅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感激,連忙跪倒在地,聲音顫抖地說道:“謝齊王隆恩!高俅定當竭盡所能,以報齊王知遇之恩!”
武百輕輕抬手,示意高俅起身:“起來吧,你我之間無需多禮。”
“既然你已官複原職,那麽接下來,就該談談那些駐守在大名府的宋軍了。”
高俅站起身,恭敬地立在一旁,等待著武百的下文。
“這些兵,長期駐紮在外,不僅耗費糧餉,更易滋生事端。”武百沉聲道,“我的意思是,先讓他們撤到汴京城外,休整一番,恢複士氣。”
“待時機成熟,再讓他們西進,攻打西夏,為大宋開疆拓土,建功立業!”
高俅聞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武百此舉的深意,既是對自己的考驗,也是對整個朝局的布局。
他必須謹慎行事,才能不負武百所托,同時也能為自己在朝中爭取更多的地位和影響力。
“齊王英明!”高俅高聲讚道,“此計甚妙,既能解決當前之困,又能為朝廷開疆拓土,一舉兩得。”
“高俅定當全力以赴,確保大軍順利撤退並成功西進。”
武百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不過,此事還需謹慎處理。”
“西夏雖弱,但亦非等閑之輩。”
“我們需製定周密的計劃,確保萬無一失。”
“你回去後,即刻著手準備,調集糧草,整頓軍備,同時加強與邊境各州縣的聯絡,確保情報暢通無阻。”
高俅聞言,連忙應承下來:“是,齊王。”
“高俅定當不負所望,即刻著手準備。”
高俅回到府邸,那扇沉重的朱紅色大門在他身後緩緩關閉,仿佛隔絕了外界的喧囂與紛擾。他徑直走向書房,腳步中帶著幾分急不可耐的興奮與決絕。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牆上掛著的幾幅山水畫卷,更添幾分幽靜與深邃。
高俅輕輕推開書房的門,一股沉木與墨香交織的氣息撲麵而來。他走到書桌前,目光掃過桌上的文房四寶,最終落在了一封剛剛寫就的密信上。
他忍不住拍案大笑,那笑聲在空曠的書房中回蕩,充滿了得意與釋放:“哈哈哈,權力,它又回到了我的手中啊!這一次,我定要把握住,不再讓它輕易溜走!”
笑聲漸漸停歇,高俅收斂了情緒,開始思索下一步的打算。他深知,雖然再次獲得了軍權,但朝中局勢複雜多變,自己必須盡快做出部署,以防不測。
想到這裏,他高聲喊道:“來人,把馬軍都指揮使祁隆喊過來!”
不多時,書房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接著是仆人恭敬的聲音:“大人,祁將軍已到。”
“讓他進來。”高俅沉聲道,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祁隆推門而入,步伐穩健而有力。他身著鎧甲,腰懸佩劍,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勃勃的氣息。
見到高俅,他連忙上前幾步,單膝跪地行禮:“末將祁隆,參見高大人!”
高俅微微一笑,抬手示意祁隆起身:“祁將軍免禮。”
“你我之間,無需如此多禮。”
祁隆站起身,目光中充滿了對高俅的敬畏與感激。他深知,自己的今日地位,全仗高俅一手提拔。因此,他始終對高俅忠心耿耿,唯命是從。
“祁將軍,你可知我為何急召你來?”高俅問道,語氣中帶著幾分神秘與期待。
祁隆微微一愣,隨即拱手答道:“末將愚鈍,還請大人明示。”
高俅微微一笑,從桌上拿起一封密函,遞給祁隆:“你看看吧,這是朝廷剛剛下發的任命書。”
祁隆接過密函,迅速瀏覽了一遍。
當他看到“任命高俅為太尉,並全權負責軍務”的字樣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激動之情。
他抬頭望向高俅,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恭喜大人,賀喜大人!大人終於再次手握重權,末將願為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高俅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祁將軍,你乃是我一手提拔的心腹,我自然信得過你。”
“如今,我再次手握軍權,但朝中局勢複雜多變,我需盡快做出部署。”
高俅輕輕抿了一口茶,茶香嫋嫋上升,與他心中的思緒交織在一起。
他放下茶杯,目光銳利地看向祁隆,繼續說道:“祁隆啊,靜塞軍,這支我們大宋的驕傲,聽說隻餘三萬人了。”
“我記得昔日輝煌時,其人數遠超此數。”
祁隆聞言,臉上閃過一絲無奈與悲痛:“回太尉,自從上次齊王武百率軍進京,那一場場激戰,炮火連天,硝煙彌漫,靜塞軍作為先鋒,衝在最前,傷亡慘重。”
“許多兄弟,就這樣倒在了戰場上,再也沒能回來。”
“戰後,雖然朝廷有所補充,但新兵未經訓練,難以立即填補老兵的空缺,所以……”
高俅聞言,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抹怒意與憂慮:“這齊王武百,真是越來越囂張了。”
“他這般行徑,簡直是在挑釁皇權,挑釁我大宋的底線!效仿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等野心,豈能容他?”
祁隆聞言,心中一動,低聲問道:“莫非太尉您……已有對策?”
高俅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深不可測的城府,也有對未來的無限憧憬:“祁隆啊,你我皆為大宋之臣,自當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這齊王武百,雖手握重兵,但人心向背,豈是他一人所能左右?我們要暗中積蓄力量,聯絡各地忠誠之士,共同對抗這齊王之禍。”
祁隆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敬佩之色,連忙拱手道:“太尉高瞻遠矚,末將佩服之至!末將願誓死追隨太尉,為大宋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高俅的眼神在昏黃的燭光下顯得格外深邃,他緩緩踱步至窗邊,凝視著外麵漆黑一片的夜空,仿佛能穿透雲層,看見更遠的地方。
“祁隆啊,你可知這朝廷,已非昔日之朝廷。
它如同一隻被齊國操控的傀儡,失去了自我,更失去了對大宋子民的庇護。”
高俅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敲擊在祁隆的心上。
祁隆聞言,臉色驟變,他從未想過事情會嚴重到這種地步。他低頭沉思片刻,終於鼓起勇氣問道:“那…我們該何去何從?難道真的要放棄這片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嗎?”
高俅轉過身,目光堅定地望著祁隆:“不,我們不會放棄。
但我們必須尋找新的出路,新的希望。
隋國,就是我們目前最好的選擇。”
“去隋國幹嘛?”祁隆的聲音裏充滿了疑惑與不解。
高俅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未來的憧憬,也有對現狀的無奈:“隋國,雖非我大宋,但那裏有著我們可以依靠的力量。
董林的十萬精銳,在大名府駐紮已久,他們忠誠於國家,更忠誠於正義。
而葉茂將軍的幾萬人馬,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我們去與他們匯合,就是為了聯合各方,共同對抗這即將崩潰的傀儡朝廷,以及背後的齊國勢力。”
祁隆聞言,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他既為即將到來的未知挑戰感到忐忑,又為能夠參與到這樣一場波瀾壯闊的鬥爭中而感到熱血沸騰。
“太尉,我們這是要……造反嗎?”
他小心翼翼地問道,畢竟這個詞太過沉重,也太過危險。
高俅搖了搖頭,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不,這不是造反。
齊王武百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才是真正的造反。
我們做的,是破局,是拯救這個即將沉淪的國家,是恢複大宋往日的輝煌與榮耀。”
“這局怎麽破?”祁隆緊追不舍,他渴望從高俅那裏得到更多的答案和指引。
高俅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破局之道,在於人心,在於團結。
我們要做的,首先是聯合所有對大宋忠心耿耿的將領和士兵,無論他們身在何處,都要將他們召集起來。
然後,我們要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一個能夠讓我們一舉擊潰齊國勢力的時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要再立一個皇上,一個真正能夠代表大宋子民利益,能夠帶領我們走向複興的皇上。”
祁隆聞言,心中豁然開朗。他仿佛看到了一條光明大道,在前方緩緩展開。他深知,這條路將充滿荊棘與坎坷,但他也同樣堅信,隻要他們團結一心,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太尉,我願意跟隨您,無論前路多麽艱難,我都將誓死追隨!”祁隆單膝跪地,雙手抱拳,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高俅滿意地點了點頭,他扶起祁隆,兩人相視一笑,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好,有你這樣的忠勇之士,何愁大事不成?我們即刻動身前往大名府,與董林將軍匯合。
祁隆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亮,但隨即又黯淡下來。
“可是,我們要立誰當皇帝呢?這是一個極其敏感且複雜的問題,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更大的動蕩。”
高俅點了點頭,表示理解祁隆的擔憂。
“確實,這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但在我看來,睦王趙偲,便是最合適的人選。”
祁隆聞言,不禁有些驚訝。
睦王趙偲,雖為皇族血脈,但性格溫和,不喜爭鬥,一直以來都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從未想過,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無奇的王爺,竟然會成為高俅心中的皇帝人選。
“太尉,您為何會選擇睦王趙偲?”祁隆忍不住問道。
高俅微微一笑,解釋道:“睦王趙偲,雖不常現於朝野,但其人溫文爾雅,仁德寬厚,深得民心。
更重要的是,他並未被齊王武百所染指,保持著皇族的清白與純正。
在這個亂世之中,我們需要一位能夠凝聚人心,引領我們走向複興的君主,而睦王趙偲,正是這樣的人選。”
祁隆聞言,恍然大悟。他明白了高俅的用意,也明白了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任務。
“是,太尉。”
“我即刻動身前往睦王府邸,務必安全地將他請過來。”
高俅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知道祁隆的能力與忠誠,他相信祁隆一定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好,祁隆。”
“你此行務必小心謹慎,不可有絲毫大意。”
睦王趙偲悄然來到了這位權臣的府邸。
“見過高太尉。”趙偲步入廳堂,舉止間盡顯皇族的風範,盡管他久居深宮,不問世事,但那份與生俱來的尊貴氣質卻難以掩飾。
“見過睦王。”
高俅起身相迎,他的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眼中卻閃爍著不容忽視的堅定與決心。他深知,接下來的每一句話,都將改變大宋的命運,也將改變眼前這位年輕人的未來。
趙偲微微欠身,以示回禮,隨後疑惑地問道:“不知太尉有什麽事情?”
他的聲音溫和而禮貌,但內心卻已暗暗揣測,高俅此次召見,定有非同小可之事。
“大事。”高俅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用兩個字概括了一切。
這兩個字如同重錘,瞬間擊中了趙偲的心房,讓他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目光中充滿了驚訝與好奇。
“哦?”趙偲輕歎一聲,試圖從高俅的表情中尋找答案,但高俅的臉上卻仿佛籠罩著一層薄霧,讓人難以捉摸。
高俅見狀,微微一笑,緩緩說道:“請睦王隨我去大名府登基稱帝。”
“啊?”趙偲聞言,不禁驚呼出聲。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在他耳邊轟然炸響,讓他瞬間失去了往日的從容與鎮定。
登基稱帝?
這對他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他從未想過,自己會與皇位有如此緊密的聯係。
高俅見狀,連忙上前幾步,扶住趙偲的手臂,輕聲安慰道:“睦王不必驚慌,此事我已籌謀多時。
如今大宋朝廷被齊國勢力所操控,已成傀儡。
我們身為大宋臣民,豈能坐視不管?你乃皇族血脈,正是帶領我們走向複興的不二人選。”
趙偲聞言,心中五味雜陳。他既感到榮幸與激動,又感到惶恐與不安。他深知自己性格溫和,不善權謀,更未曾涉足朝政之事。如今突然要讓他承擔起如此重大的責任,他怎能不感到忐忑與迷茫?
然而,當他看到高俅那堅定的眼神,感受到他手中傳來的溫暖與力量時,他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鼓舞。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他的命運,更是大宋的命運。他不能逃避,也不能退縮。他必須勇敢地站出來,為了大宋的複興而努力奮鬥。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平複了內心的波瀾,堅定地說道:“太尉所言極是。我雖不才,但身為皇族一員,自當為大宋的複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隻是,我從未涉足朝政之事,恐難以勝任此等重任。”
高俅聞言,心中大慰。他知道趙偲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接下來的事情,就需要他們共同去努力了。
“睦王不必過謙。你雖未涉朝政,但你的仁德與智慧早已聞名遐邇。
隻要你願意站出來,自然會有無數忠臣義士願意追隨於你。
至於朝政之事,你大可放心。
有我高俅在,定會為你保駕護航。”
趙偲聞言,感激地看了高俅一眼。他知道,自己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離不開高俅的支持與幫助。
“太尉大人,吾等欲圖大業,兵馬乃根本,不知您麾下現今集結了多少英勇之師,以壯我大宋聲威?”
高俅聞言,微微一笑,隨即朗聲答道:“殿下所問,乃我大宋之根本。
靜塞軍三萬,皆是以一當百的勇士,他們馳騁沙場,所向披靡,是我大宋的鋼鐵長城。
董家軍十萬,紀律嚴明,戰力超群,其勇猛善戰,足以讓四方宵小聞風喪膽。
更別提葉茂將軍所率的數萬宋軍,他們雖來自五湖四海,卻心懷家國,同仇敵愾,誓死扞衛大宋疆土。”
說到這裏,高俅的眼神變得愈發堅定,他上前一步,與趙偲並肩而立,共同俯瞰著腳下整裝待發的雄師:“有此等精銳之師,加之殿下您的英明領導,何愁大業不成?我等定能攜手並進,開創大宋前所未有的盛世輝煌!”
趙偲聽後,胸中豪情萬丈,他緊握雙拳,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好!有太尉此言,本王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