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買買買
逃荒變蜜月,我慫恿夫君造反了 作者:紅塵之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州牧心中一動,要是能讓秦家的力量去抵禦外敵......
東方先生老神在在地喝茶,似乎無論如何對付秦家,他都無所謂一般。
自從上次去北嶺村受到監視後,他便以避嫌的態度,對秦家之事三緘其口。
就連兩方矛盾最激烈的時候,他也笑而不語,不再如往常般與長史分庭對抗,周旋勸和。
董堅一視同仁,對長史也產生懷疑。
幾經試探後,確定長史是秦家埋下的釘子,還是個叛出秦家的釘子。
昨夜的一場刺殺,既是殺雞儆猴,也是清理門戶。
董堅已經查明,東方亮與長史是不同年份落戶幽州。在招入麾下之前,兩人從未有過交集。後來兩人共事,東方先生因屢屢獻上良策,遭受長史妒恨。
眼下長史剛被清理門戶,東方亮就道出將秦家連根拔起的話,可見他是真的清白之身,之前隻是被歪打正著羞惱成怒的長史潑髒水而已。
剛才東方亮的一席話,成功將董堅心中僅存的最後一絲疑慮散去。
董堅心中有了方向,就抬手叫停眾人:“好了,既然沒法斬草除根,那就化幹戈為玉帛。利用他的兵馬,殺了來犯的東胡人,讓外族不敢再騷擾幽州百姓。”
一個親信瞪大雙眼,不可思議道:“大人的意思是,讓他的兵馬編入幽州軍?”
“萬萬不可!一旦讓秦家涉足幽州軍務,以他們過往的戰績,滲透策反輕而易舉,到時候幽州軍就成秦家軍了!”
“那咱們該用什麽誘使他出兵?總不能給他軍餉,替他養兵吧,那豈不是成冤大頭了!”
“......”
董堅聽著眾人議論紛紛,卻拿不出一個可行性的策略,又一次問東方亮:“東方先生,不知你意下如何?”
東方亮羽紗一收:“回稟大人,與其在這苦思冥想,不如約個時間地點,雙方坐下來好好和談,各取所需。”
“這個注意好!”
話音剛落,在場眾人紛紛應和,他們實在想不出更好的主意了。
董堅點頭:“那就依東方先生所言,立即派人邀請秦君屹明日正午到府一敘。”
“是。”東方先生微微躬身,嘴角流露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
同一時間,北嶺村,秦家庫房。
蘇雲宛看著一箱箱金銀珠寶、皮草布匹、文玩字畫等,笑著看向秦君屹:“沒想到你的人也能搜刮得這麽幹淨。”
“是我從你那學到,特意吩咐的。”秦君屹微微眯起眼睛,嘴角揚起好看的弧度。
“不錯,孺子可教也。”
說完,兩人對視輕笑起來。
一旁清點的錢榮和伍少寒相視一眼:......
待清點完畢,錢榮奉上賬本,笑得合不攏嘴:“主子,請您過目。”
秦君屹接過,遞到蘇雲宛麵前,兩人一起看起來。
長史作為幽州二把手,多年來致力於搜刮民脂民膏,卻因幽州常年戰亂,百姓貧寒,隻積累到十多萬兩銀子。
這筆錢對於蘇雲宛曾經的收獲而言,算是少的。但在這幽州地界,卻是數一數二的富戶了。
有了這筆銀兩,秦家眼下的財政危機迎刃而解。
連秦君屹和蘇雲宛兩人也沒想到,他們不用靠冶煉黃金,就解決了目前的用工問題。
秦君屹合起賬本,道:“宛宛,你先取三萬兩,作為購買糧食費用。”
“好啊,那我要銀票。”蘇雲宛打開裝銀票的匣子,取出一疊銀票數起來,那樣子,像個活脫脫的小財迷。
誰會不喜歡錢呢?!
秦君屹輕笑道:“不用數了,裏麵一共是五萬兩,你全拿去,多出的兩萬就當做家用。”
蘇雲宛將手中的銀票放回匣子裏,“也好,我找個時間,把手中的銀票全部兌成黃金或白銀,哪怕銅板也行,免得日後變得一文不值。”
大周朝的銀票是由朝廷和商人聯手發行的,在各大州府都有設立錢莊。因麵額最小的也有一百兩,並不在連果腹尚且困難的平民百姓手中流通,僅供商人和豪強使用。
一旦朝廷斂財不斷加印,這些高額銀票就會不斷貶值。
萬一朝廷失信錢莊倒閉,更是無處可兌,變成一張廢紙。
這天下午,蘇雲宛便與秦君屹兩人輾轉於距離較近的並州、青州、徐州三地,可即便如此,空間中多達上百萬的銀票依然還有大半沒能兌成現銀。
為了防止擠兌風險,所有錢莊都有明文規定,用戶大額兌現需提前預約。
他們倆能兌現這麽多,還是由於兩人摸到銀庫,和往常一樣“一手收貨,一手留錢”,隻不過這次收的是金銀,留的是銀票。
幸好秦君屹曾經身為西北大將軍,手握整個大周朝的地圖,否則蘇雲宛沒辦法精準瞬移至這些城池。
若隻找幽州城的錢莊兌錢,太過招搖了些。
畢竟這裏麵有一部分銀票,是盜取長史家財所得,這些錢若按抄家論,本該進州牧的錢袋。
低調如她,就不去刺激州牧了。
將能兌換的銀票都兌換成黃金白銀後,蘇雲宛便使用剩下的銀票,展開瘋狂的買買買模式。
他們先是大肆購入衣食住行各個方麵的用品,包括但不限於衣物、布匹、被褥、車輦、帳篷、鍋碗、桌椅、床櫃等等。
隨後,兩人又光顧了木材行、石材行、鐵器行等多家商鋪,購入大量的石木材料以及鋤頭、犁,鎬頭、鐮刀等鐵製農具。
最後,蘇雲宛還跟鐵器行打探到官府對外售賣生鐵的位置,留下銀票將其掃蕩一空,還順藤摸瓜找到源頭:城外某處開采鐵礦的山頭。
這般忙碌下來,天色已然暗沉,她與秦君屹找了家食肆搓一頓,並讓老板打包十份招牌菜。
等兩人吃完,天色已經全黑。
趁著夜色掩飾,兩人瞬移至鐵礦位置,將大量開采出來的原鐵礦石收入空間。
同一時間,北嶺村地界,兩個衙役騎著毛驢趕到秦家,朝秦君獻遞上一張名帖。
東方先生老神在在地喝茶,似乎無論如何對付秦家,他都無所謂一般。
自從上次去北嶺村受到監視後,他便以避嫌的態度,對秦家之事三緘其口。
就連兩方矛盾最激烈的時候,他也笑而不語,不再如往常般與長史分庭對抗,周旋勸和。
董堅一視同仁,對長史也產生懷疑。
幾經試探後,確定長史是秦家埋下的釘子,還是個叛出秦家的釘子。
昨夜的一場刺殺,既是殺雞儆猴,也是清理門戶。
董堅已經查明,東方亮與長史是不同年份落戶幽州。在招入麾下之前,兩人從未有過交集。後來兩人共事,東方先生因屢屢獻上良策,遭受長史妒恨。
眼下長史剛被清理門戶,東方亮就道出將秦家連根拔起的話,可見他是真的清白之身,之前隻是被歪打正著羞惱成怒的長史潑髒水而已。
剛才東方亮的一席話,成功將董堅心中僅存的最後一絲疑慮散去。
董堅心中有了方向,就抬手叫停眾人:“好了,既然沒法斬草除根,那就化幹戈為玉帛。利用他的兵馬,殺了來犯的東胡人,讓外族不敢再騷擾幽州百姓。”
一個親信瞪大雙眼,不可思議道:“大人的意思是,讓他的兵馬編入幽州軍?”
“萬萬不可!一旦讓秦家涉足幽州軍務,以他們過往的戰績,滲透策反輕而易舉,到時候幽州軍就成秦家軍了!”
“那咱們該用什麽誘使他出兵?總不能給他軍餉,替他養兵吧,那豈不是成冤大頭了!”
“......”
董堅聽著眾人議論紛紛,卻拿不出一個可行性的策略,又一次問東方亮:“東方先生,不知你意下如何?”
東方亮羽紗一收:“回稟大人,與其在這苦思冥想,不如約個時間地點,雙方坐下來好好和談,各取所需。”
“這個注意好!”
話音剛落,在場眾人紛紛應和,他們實在想不出更好的主意了。
董堅點頭:“那就依東方先生所言,立即派人邀請秦君屹明日正午到府一敘。”
“是。”東方先生微微躬身,嘴角流露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
同一時間,北嶺村,秦家庫房。
蘇雲宛看著一箱箱金銀珠寶、皮草布匹、文玩字畫等,笑著看向秦君屹:“沒想到你的人也能搜刮得這麽幹淨。”
“是我從你那學到,特意吩咐的。”秦君屹微微眯起眼睛,嘴角揚起好看的弧度。
“不錯,孺子可教也。”
說完,兩人對視輕笑起來。
一旁清點的錢榮和伍少寒相視一眼:......
待清點完畢,錢榮奉上賬本,笑得合不攏嘴:“主子,請您過目。”
秦君屹接過,遞到蘇雲宛麵前,兩人一起看起來。
長史作為幽州二把手,多年來致力於搜刮民脂民膏,卻因幽州常年戰亂,百姓貧寒,隻積累到十多萬兩銀子。
這筆錢對於蘇雲宛曾經的收獲而言,算是少的。但在這幽州地界,卻是數一數二的富戶了。
有了這筆銀兩,秦家眼下的財政危機迎刃而解。
連秦君屹和蘇雲宛兩人也沒想到,他們不用靠冶煉黃金,就解決了目前的用工問題。
秦君屹合起賬本,道:“宛宛,你先取三萬兩,作為購買糧食費用。”
“好啊,那我要銀票。”蘇雲宛打開裝銀票的匣子,取出一疊銀票數起來,那樣子,像個活脫脫的小財迷。
誰會不喜歡錢呢?!
秦君屹輕笑道:“不用數了,裏麵一共是五萬兩,你全拿去,多出的兩萬就當做家用。”
蘇雲宛將手中的銀票放回匣子裏,“也好,我找個時間,把手中的銀票全部兌成黃金或白銀,哪怕銅板也行,免得日後變得一文不值。”
大周朝的銀票是由朝廷和商人聯手發行的,在各大州府都有設立錢莊。因麵額最小的也有一百兩,並不在連果腹尚且困難的平民百姓手中流通,僅供商人和豪強使用。
一旦朝廷斂財不斷加印,這些高額銀票就會不斷貶值。
萬一朝廷失信錢莊倒閉,更是無處可兌,變成一張廢紙。
這天下午,蘇雲宛便與秦君屹兩人輾轉於距離較近的並州、青州、徐州三地,可即便如此,空間中多達上百萬的銀票依然還有大半沒能兌成現銀。
為了防止擠兌風險,所有錢莊都有明文規定,用戶大額兌現需提前預約。
他們倆能兌現這麽多,還是由於兩人摸到銀庫,和往常一樣“一手收貨,一手留錢”,隻不過這次收的是金銀,留的是銀票。
幸好秦君屹曾經身為西北大將軍,手握整個大周朝的地圖,否則蘇雲宛沒辦法精準瞬移至這些城池。
若隻找幽州城的錢莊兌錢,太過招搖了些。
畢竟這裏麵有一部分銀票,是盜取長史家財所得,這些錢若按抄家論,本該進州牧的錢袋。
低調如她,就不去刺激州牧了。
將能兌換的銀票都兌換成黃金白銀後,蘇雲宛便使用剩下的銀票,展開瘋狂的買買買模式。
他們先是大肆購入衣食住行各個方麵的用品,包括但不限於衣物、布匹、被褥、車輦、帳篷、鍋碗、桌椅、床櫃等等。
隨後,兩人又光顧了木材行、石材行、鐵器行等多家商鋪,購入大量的石木材料以及鋤頭、犁,鎬頭、鐮刀等鐵製農具。
最後,蘇雲宛還跟鐵器行打探到官府對外售賣生鐵的位置,留下銀票將其掃蕩一空,還順藤摸瓜找到源頭:城外某處開采鐵礦的山頭。
這般忙碌下來,天色已然暗沉,她與秦君屹找了家食肆搓一頓,並讓老板打包十份招牌菜。
等兩人吃完,天色已經全黑。
趁著夜色掩飾,兩人瞬移至鐵礦位置,將大量開采出來的原鐵礦石收入空間。
同一時間,北嶺村地界,兩個衙役騎著毛驢趕到秦家,朝秦君獻遞上一張名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