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宗李漼生有八個兒子.從大到小分別是:


    李佾、李侹、李佶、


    李偘,李儼、李保,


    李傑,李倚。


    這八個兒子都是他和嬪妃宮女生的(他和郭淑妃隻生了一個女兒)。


    按優先立長子慣例,應該立李佾為太子。


    神策中尉劉行深、右神策中尉韓文約,擁有守皇宮禁衛軍指揮權,誰來當皇帝他倆說了算。


    他倆商量立李漼的五兒子李儼為皇太子。


    李儼是宮女王氏所生,母親家族是草根人家。


    李儼能上帝位,得全靠掌控禁衛軍的這倆太監將領維護著著他。


    懿宗當時已在昏睡不語的彌留之際,什麽也管不了了。


    劉行深、韓文約商量著假造了懿宗李漼遺詔,傳位給李儼。


    懿宗李漼斷了氣、入了棺,李儼即位靈柩前,曆史上叫他唐僖宗。


    僖宗李儼一即位,即進升宰相韋保衡為司徒。


    過了不到兩個月,韋保衡被諫官彈劾,李儼貶他為賀州刺史。


    隨後又有人告發韋保衡,說他生活作風不正,和他嶽母郭淑妃通奸,亂搞男女私情。


    晚上他住在郭淑妃寢室裏,被宮女、太監們撞見過幾回,他沒法自證清白。


    僖宗李儼再貶他為澄邁縣令,隨後李儼又想了想,這個流氓東西,淨給皇室丟臉,他當縣令也不配,又下詔把他賜死。


    這個先帝李漼的寶貝女婿韋保衡,就這麽可恥的死了。


    奸臣路岩和韋保衡曾是勾結作奸同夥,李儼把路岩降為新州刺史。


    路岩赴任途中,李儼想了想,覺得對他處罰太輕,又下令削去他一切官職,問罪流放他去海南儋州做苦工。


    第二年,李儼又下詔令,把路岩賜死。


    富貴極頂、德不配位的壞人死得快是大概率。


    路岩在西川時的下屬官員邊鹹、郭籌欺壓百姓、作惡累累,被人舉報,也被李儼下詔處死。


    過了臘月,李儼改年號“乾符”元年,他一繼位就災害連連。


    關東地區先發生水災,隨後又發生旱災,老百姓活不下去。


    翰林學士盧攜,請求李儼下詔,對遭遇嚴重災害地區的百姓,免除征收賦稅,打開官府糧倉救濟貧民。


    僖宗李儼頒旨賑災,有關部門和地方官府不肯執行。


    地方官員想,費時費力把糧食分給貧苦百姓有啥用?還不如留著自己貪了呢。


    在黑心官員眼裏,窮苦人活著,對他們沒有利用價值,是些賠錢貨。


    僖宗李儼懲治腐壞官員的決定,是大臣們幫助做的。李儼實際是個十幾歲的半大孩子,童心未泯。


    他一得空就和一群他喜歡的一群半大孩子,在一起追逐嬉戲。


    玩耍興致正高時,大臣有事請示,他往往置之不理,朝大臣擺擺手說:


    “別打擾我,我在玩著呢!你去找樞密使田令孜全權處理!”


    田令孜本是皇宮裏一個喂馬的馬倌,他讀書識字有學問 ,遇事有巧思。


    李儼還是八個皇子之一的普通皇子時,已經和田令孜相處親密,喊他為“田爹爹”。


    李儼即位後,倚重他為肱股重臣。


    田令孜特別懂得哄李儼開心,李儼喜歡吃水果和糕點美食,田令孜親自上長安街市上挑選購買,提著買來的美食放在李儼的床邊請他享用。


    僖宗李儼對田令孜說:


    “國庫空虛,缺錢缺糧,我很不開心,你得想想辦法。”


    田令孜下令把長安東市、西市的商品貨物全部沒收,派兵運送充入國庫。


    商人財產被官府明搶明奪,紛紛叫苦申訴。


    田令孜命把鬧事最厲害的商人抓捕起來,移交給長安官府用木棒打死。


    僖宗李儼不知道百姓活得艱辛,隻要求國庫中財富滿滿,他能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任情揮霍就行。


    田令孜攬權收賄,誰給他錢多,他讓誰當高官,地方官員他升任了誰、罷免了誰,都不用奏報皇帝。


    宰相以下朝臣,都不敢對田令孜表示不滿。


    朝政昏暗,民怨沸騰,天災頻繁,東邊鬧災荒、西北本來就貧窮,逃荒要飯走不動了餓死在路上的人,到處都能遇見。


    朝廷也不放糧救災,天下紛亂四起,百姓活不下去隻能造反,人們想:


    與其坐在家裏餓死,不如於刀劍搏殺的萬死之中,求得一線生存機會。


    盜賊(農民起義軍)作亂到處爆發,各地官軍無力控製。


    其中有兩大賊盜頭子(農民起義領袖)特別猖獗,一個是濮州賊盜王仙芝,一個是冤句賊盜黃巢。


    販銷食鹽賺錢,是朝廷的獨一份大買賣。


    王仙芝夠強橫,敢和官府爭利,他當私鹽販子賺到第一桶金。


    他以狂橫威名,混江湖混社會,好人善茬做不成。


    黃巢也是威猛之士,喜歡行俠仗義,他也曾苦讀詩書求功名,多次考進士,一次也考不中。


    黃巢屢屢受挫,對社會現實不滿。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黃巢想出人頭地,高考的路堵死,就想別的法兒。


    黃巢聽說王仙芝販私鹽掙著了錢成了氣候。他也跟著王仙芝學販私鹽。


    王仙芝在乾符元年,聚集貧民四千人,在長坦舉旗造反。


    遠近貧苦人民紛紛慕名投奔,起義軍人數一度達到三萬人,他們攻占了濮州、曹州。


    黃巢聽說王仙芝順利發展壯大,他也聚集貧苦百姓,舉起造反旗幟呼應。


    他倆領反賊搶劫各州縣財產,一同攪亂山東。各地小股農民起義軍,也和他倆遙相呼應。


    僖宗李儼頒布詔令,命淮南、忠 武、宣武、義成,天平五大節度使,一起抵禦反賊,要求剿滅和招安軟硬兩招一齊使用。


    王仙芝勢力越來越強大,造反大軍進逼沂州。


    平盧節度使宋威,上奏者請求率兵討伐反賊。


    僖宗李儼命宋威統領各地派遣去的討賊官軍部隊。


    各地官軍兵馬匯集,宋威指揮官軍聯軍出兵打擊王仙芝造反賊兵部隊, 經過激烈戰鬥,王仙芝帶領造反賊軍隊退走。


    宋威聽說王仙芝已經戰死在亂軍交戰中,就給僖宗寫奏章說:


    “反賊頭目王仙芝已經死了,看來沒有什麽憂患了。”


    宋威隨後打發外地平賊官軍各回各地。宋威自己也領本部兵馬回守駐地青州。


    沒想到過了三天,王仙芝又領反賊部隊有了新動作,他們洗劫了陽翟、鄆城,地方官派人飛馬向朝廷告急。


    僖宗李儼命忠武節度使安潛,發兵前往圍剿。


    又令昭義、義成兩地節度使,派兵戍守東都洛陽皇宮。


    洛陽皇宮萬一被反賊占領,王仙芝坐在裏麵,自稱皇帝,同朝庭分庭抗禮,這後果很嚴重。


    僖宗李儼又令李福調兵三千,守住汝州、鄧州交通要道,李侃、令狐綯領兵守住潼關。


    這是防止王仙芝反賊進占長安,端了唐朝的老窩,那樣唐朝就沒了。


    王仙芝反賊部隊,由山東進入河南,攻占汝州,活捉住汝州刺史王鐐。


    王鐸已回朝廷當宰相。王鐐是王鐸的弟弟。


    王鐸聽說王鐐被反賊捉去,心裏非常著急,對僖宗李儼說:


    “既然剿滅反賊很困難,請求陛下安撫盜賊,赦免王仙芝的罪,封賞王仙芝當官。”


    王仙芝領反賊攻陷郢州、複州、領賊兵搶掠申州、光州、舒州、壽州、廬州、通州一帶、又和黃巢聯合攻打蘄州。


    王鐐還被反賊扣押著,他勸王仙芝:


    “你歸順朝廷,入朝當高官,可以富貴安定一輩子。


    刀劍無眼,你何必當反賊,天天冒著生命危險,同官軍作戰?”


    蘄州刺史裴渥給皇帝寫信,奏請賜王仙芝無罪。


    裴渥命兵士打開蘄州城門,邀請王仙芝、黃巢等三十多反賊將領進城。


    裴渥命人擺設豐盛酒席,款待反賊將領,還贈送給他們黃金白銀。


    有好吃好喝,又能收錢,王仙芝和黃巢他們心裏高興。


    反賊將領們感慨地想:不造反就是坐在家裏等著窮死,哪有這請吃喝,還給錢財的超國民待遇?


    反將領們酒醉飯飽,心滿意足地辭別出城,駐留軍營等待皇命。


    沒多久,皇帝李儼派頒旨使者到來,封授王仙芝為左神策軍儀仗侍衛官。


    裴渥、王鐐都向王仙芝道賀。


    王仙芝覺得自己是從反賊變成官員,從妖怪變成正神,當然心花怒放。


    王仙芝自己高興,眾反賊將領都愣了:


    咦,朝廷怎麽如此犯傻,隻封賞了王仙芝自己?


    王仙芝以下,黃巢等三十多位反賊將領,都沒有得到朝廷任何封賞任命。


    黃巢勃然大怒,用食指指著王仙芝的額頭說:


    “我和你一起發了誓,齊心協力打天下。


    如今你單獨得到朝廷官職,就敢扔下軍兄弟們不管了?


    你王仙芝獨自升官去京城,跟著我們混口飯吃的一萬義士,他們去哪裏安身立命?”


    說到這裏,黃巢揮起他碗口大的拳頭,毆打王仙芝的腦袋。


    王仙芝躲閃不及,前額左側挨了一拳,打得立刻紅腫起來。


    賊兵將領也一起討王仙芝:


    “王大帥!你這是用追隨你起義將士的命,給自己換官當!


    你不仁不義!


    你這是用犧牲造反義士們的鮮血,染紅你的一身紅色官袍!”


    朝廷也是極端弱智,既然想撫慰王仙芝造反軍隊,得讓他們全部歸順。


    從上到下都給予安撫,賞賜高低各有不同,都給予出路生計,他們才能全部歸順。


    隻封賞王仙芝一人,等於把王仙芝放在了反賊將士的對立麵,王仙芝也沒法接受。


    王仙芝被反賊將士逼迫,隻好拒絕接受朝廷任命 ,選擇繼續當反賊頭子。


    王仙芝率反賊大軍進入蘄州,大肆搶劫百姓財物,毀壞百姓房屋,捕殺當地官員。


    不逃命就丟命,裴渥看大事不好,逃命去了鄂州。


    王仙芝反賊軍隊鬧了分家,六千人追隨了王仙芝,四千人追隨了黃巢。


    兩路反賊分道揚鑣,各幹各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堯天舜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堯天舜日並收藏唐朝那些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