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光對陸贄說:


    “我堅決我反對從吐蕃借兵,我才拒絕在朝廷向吐蕃借兵協議上簽字!


    朝廷向吐蕃借兵有三大危害:


    第一,吐蕃是胡虜蠻夷,他們以前進入華夏境內,眼紅手癢、心裏髒黑,奸淫婦女、擄掠財物、殺人放火。


    他們再入華夏境,還是難改本性,無惡不作!


    朝廷這都毫不掩飾無力又無能,承認淪落到平叛無兵可用,才向吐蕃胡虜借兵對吧?


    朝廷都這樣了,吐蕃兵也就不把朝廷放在眼裏。


    他們怎麽可能會對朝廷、對唐朝百姓心懷敬畏?不加禍害?


    吐蕃兵來我國,就像為了除掉家裏的瘋狗,傻主人引來一群狼進了家門。


    狼群能幫助主人咬死這家裏的瘋狗,也能順便咬死這家裏的人!


    第二,吐蕃兵一旦平叛立功,必定獅子大開口,拚命向朝廷索要金銀絲帛封賞。


    現在京城國庫被涇原叛軍哄搶一空,皇上拿什麽給他們?


    隻有愧對列祖列宗的皇廷敗家子,才敢同吐蕃秘密商定,平叛以後割讓國土!


    誰敢割國土給胡虜,那他是華夏千古罪人。


    國土不是李家朝廷的,是華夏百姓千年生生不息,征戰千百次,拿鮮血拿生命換來的。


    土地是留給後世子孫、千秋萬代的祖產,誰都沒有權利把國土送給吐蕃外鬼!


    皇帝是不是已經暗自允諾送國土給吐蕃了?若不是如此大利相送,他們怎麽聽話肯來?


    第三,吐蕃兵來打仗不是為了延續唐室運命,它是為了來撈取錢財好處。


    為錢財利益的而來軍隊,會肯出死力拚光自己軍隊,去為別人家打仗麽?


    他們進入唐朝國土,必先消極觀望。


    看官軍快要勝了,他們就拚命搶戰功。


    搶了功才能向朝廷要金銀、要土地!


    如果看到朝廷打不過叛軍,朝廷敗局已定,他們要占領首都長安。


    他們扶植傀儡代理人,建立為吐蕃利益、壓榨華夏百姓的新朝廷。


    前不久吐蕃獸兵打進長安,不是已經這麽做過一回麽?皇帝他這麽不長記性麽?


    皇帝借吐蕃兵,是願意再次看到這樣的結果麽?


    真的引虎狼入室了,朝廷有能力驅趕這群虎狼滾出華夏麽?


    我本是一個胡人,頭腦簡單,我都能看到這些後果,皇帝沒有這樣眼力界麽?


    我戍守過和吐蕃邊界相鄰的邊境,知道吐蕃雜種奸詐沒有人性!”


    三大禍害都說得在理,陸贄聽了無可辯駁。


    陸贄隻好說:


    “我是奉皇帝詔命前來,你不簽字蓋章,我如何回去複命?”


    李懷光發怒地一瞪眼,說:


    “皇帝為什麽不讓盧杞那樣的奸賊簽字蓋章,卻讓你來逼迫我簽名?


    陸贄,就算你有大學問,你天天待在皇帝身邊,你為什麽不能除掉盧杞、白誌貞那樣的奸臣?


    你在朝廷領著俸祿,起不到維護朝廷作用,朝廷養你大學問人有個屁用?”


    陸贄碰了一鼻子灰,無可奈何地告別李懷光,回了奉天城。


    李懷光擁兵自重,為了挾製皇帝,竟然同叛賊朱泚建立了聯絡,和朱泚建立了互不侵犯協定。


    朱泚是李懷光的敵人,還是戰友、同盟軍?


    這扯扯不清了,就是在扯蛋中。


    然後,李懷光又請求皇帝李適批準,要求和李晟屬下軍隊合並。


    李晟擔心一旦同李懷光屬下軍隊合並,他自己就失去軍隊指揮權。


    李晟軍隊不到一萬人,人數隻是李懷光幾萬軍隊的零頭。


    李晟還是情願獨擋一麵,他還能有力量,製約已經不聽皇帝指揮的軍隊,忠誠保護朝廷。


    李適下詔令支持李晟保持獨立的請求。


    李晟率領軍隊到達東渭橋,他秘密奏報李適:


    “李懷光的軍隊不聽從朝廷調度,多次抗旨拒絕攻打長安隻是一方麵。


    李懷光軍隊整體謀反的跡象已經很明顯,很可能李懷光和朱泚已經勾結抱團,打算唇齒相依、聯手對抗朝廷。


    必須緊急部署,嚴加防備。”


    德宗李適還抱有幻想,打算親自率領守奉天的軍隊趕往鹹陽,勸說李懷光改弦更張。


    他想麵對麵交談,催促李懷光進討朱泚叛軍。


    有人報知李懷光:皇帝要來了。


    李懷光心裏有鬼,很是恐慌,謀反的心思越發生明顯。


    他對李適又不服氣又害怕,總之他的情緒很複雜。


    隨後,李懷光寫給李適上奏章,言辭過激,囂張跋扈。


    德宗李適懷疑:


    有人故意在他和李懷光之間,挑撥離間,製造矛盾。


    李適認為,李懷光肯定受了挑撥,才這樣對皇帝放肆和不滿。


    下屬已經不高興了,得趕緊給下屬升官加恩,李適他爹李豫就是這樣討好取悅下屬的,這一套,李適也會。


    李適加封李懷光為太尉,這是朝廷裏級別最高的官。


    李適又特意賞賜給李懷光功勳鐵券。


    立過大功、有免死特權的國家功臣元勳級別,才配得上賞賜鐵券。


    沒想到李懷光見到使者送來禦賜鐵券,沒有對皇帝產生恭順和感激之心,反而暴怒異常。


    他守著朝廷使者,把德宗李適賞賜他的功勳鐵券,“哐啷”一聲扔在地上。


    李懷光對使者說:


    “我本不想造反,今天皇帝賜給我鐵券,這是逼著我造反啊!


    皇帝不信任誰,認為誰有罪該死,才送這免死鐵券!”


    不知他是理解偏了,太多心了才真這樣想,還是沒理解偏,故意找茬發火,威脅皇帝。


    當年李世民立戰功多,他爹李淵沒得封賞,也賞給李世民這樣的免死鐵券。


    難道李淵會認為他最有出息的兒子李世民有罪該死了,才賞給他鐵券麽?這講不通啊。


    李懷光發無名怒火,朝廷使者嚇得心裏撲騰撲騰跳得激烈,使者雙手哆嗦不停,雙腿也在哆嗦,根本控製不住。


    使者害怕李懷光暴怒之下,把他這個朝廷使者也殺了,一路心驚肉跳地逃跑回來了。


    朔方兵馬使張名振,站在帥府門口大喊:


    “李太尉(李懷光剛當上太尉),朱泚叛賊就在我軍眼皮子底下,您守著朱泌叛賊,怎麽就是不去打他?


    您對皇帝使者一點都不尊重,把他嚇成那樣,您這是要造反了麽?”


    李懷光召張名振進入廳堂,對他說:


    “張名振,你是個不懂事的傻缺,還是故意做的?


    有話你不會進屋說?


    你在外麵大喊大叫的幹什麽?


    你讓兵士門們都聽見了,叫大家怎麽看我?


    我並不想造反,不過是賊兵勢力太強,我軍養精蓄銳等待時機。


    你為什麽隨意喊叫,造出我要謀反的謠言?


    皇上居住的地方,應該有堅固城防,得趕緊加固鹹陽城牆。


    等城牆修好,我想迎接皇上聖駕到鹹陽。”


    李懷光隨後命令張名振領著六千兵士加固城牆。


    鹹陽城牆加固完成,李懷光隻是率領他的屬下軍隊拔去城外的營寨,搬到鹹陽城內居住下來。


    張名振趕到不理解,趕到帥府,質問李懷光:


    “李太尉你說是不謀反,為什麽你給皇上準備的堅固城防,你領兵搬了進來,自己住上了?


    如今你為什麽不攻打長安,殺死叛賊朱泚,為朝廷建立大功?


    你自己搬進鹹陽城,到底是什麽意思?”


    李懷光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反而惱羞成怒,對左右侍衛喊:


    “左右!趕快動手!


    張名振被街上的瘋狗咬了,他也得了瘋狗病!


    快快把他拖出去,用棍子打死他!


    他已經瘋了,別讓他咬著,他咬了誰,誰也得瘋狗病!”


    華夏人聰明,從春秋戰國時,就認識了狂犬病現象,春秋時史書上就有記載。


    所以李懷光一惱怒,就誣陷張名振得了瘋狗病。


    忠於朝廷的張名振,被活活打死,他挨了幾十棍。


    他被打昏了還繼續挨打,就靈魂出竅,死過去了。


    李懷光老祖宗是柔然(也叫樓蘭)人,那裏下雨太少,樓蘭城周圍荒漠化,風沙太厲害,他們家東遷到東北。


    異族之間通婚,到了李懷光這一代,就成了雜種胡人。


    李懷光的兵馬使石演芬,是西域胡人。


    李懷光喜歡石演芬聰明勇敢,收他為幹兒子。


    石演芬忠誠朝廷,他把李懷光要謀反的事,派門客郜成義去皇帝居住的地方告密,這麽做隻是為了救皇帝。


    李懷光有個兒子叫李璀,李懷光派他跟隨在皇帝身邊,培養他的工作才幹。


    李適喜歡李璀聰明好學,讓他當上了監察禦史。


    郜成義到了奉天,不是首先去見皇帝,反映李懷光謀反的事,他是先去見李璀。


    郜成義對李璀說:


    “是石演芬派我來的,來向皇帝告密,告你爹李懷光要謀反了。”


    李璀一聽就急了,急忙寫信給他爹:


    “父親大人:


    自古君臣有序,國君有臣子們維護著,才能天下安定太平。


    臣子謀反,亡家滅種!


    您也不用不承認,這事千真萬確,是我的石演芬幹哥哥派他門客郜成義來告訴我的,他們不會騙我!


    勸您放棄謀反打算,國家平安,咱家也平安!”


    李懷光收到兒子的信,立即召見石演芬叱斥:


    “我收你當幹兒子,對你這麽好,你為什麽要派人去告密?


    你為什麽用這事,離間我和我兒子父子關係,拆我們的家?”


    石演芬說:


    “皇帝把大帥你當國家棟梁支柱。


    大帥你把我石演芬當愛子心腹。


    這裏麵的道理一個樣!


    大帥您現在辜負皇帝對你的信任背叛他。


    我這個幹兒子,怎麽就不能辜負你這個幹爹,為國為百姓背叛你?


    我是胡人,性格簡單直接,說話行事不拐彎。


    你即然享受皇帝發給你的俸祿報酬,應該為皇帝盡忠!


    如果你背叛皇帝變成反賊,我寧可死,也不願給你當幹兒!


    我不想接受叛賊兒子的罵名!”


    李懷光大怒,命左右侍衛:


    “把石演芬拉出去洗洗!


    把他剁成碎塊!


    煮熟了你們晚上吃肉!”


    左右侍衛認為石演芬是忠義之士,不忍心動手殺他。


    石演芬從衛兵手裏奪過一把刀,揮刀向自己脖子割去。


    他猝然倒地,慷慨赴死。


    李璀得知幹哥哥石演芬被殺,懊悔不迭。


    李璀去見德宗李適說:


    “我爹必定背叛陛下,願您早做防備。


    我認為國君和臣子,父親和兒子,恩情親情,情義一個樣。


    我爹今天已經對不起皇上了,皇上您還沒來得及殺死我爹,我爹造反已經威脅到皇上您的安全。


    我不忍心不告訴您。”


    李適吃驚地說:


    “你是我的大臣的愛子,你為什麽委屈自己,保全我這個國君?”


    李璀說:


    “從小我爹沒少疼愛我,我也孝敬我爹。


    但我沒有能力勸止我爹謀反的心思,我隻好忠誠皇上,舍棄我爹。”


    李適說:


    “你的父親有罪,這事要連坐,你怎麽避免?”


    李璀說:


    “謀反這事,肯定我爹要失敗。


    如果我爹敗了,我應當和我爹一起死去。


    此外還有什麽辦法?


    假如我出賣我爹,是為了我自己能活下去,陛下留任我這個連親爹都出賣的人,還有什麽用處?”


    李璀說到這裏就哭了,嗚嗚咽咽地哭,傷心到了極處。


    德宗李適也流著淚安撫他。


    李璀走出,李適吩咐奉天城嚴加防範,暗囑群臣打點好行裝時刻準備著,奉天守不住就逃往梁州。


    沒幾天,韓遊環來見李適,送上李懷光寫的一封密信,是李懷光寫信商量韓遊環一起謀反。


    德宗李適說:


    “朕知道象你這樣忠義的人,是不會被李懷光左右的。


    如果要除掉李懷光,應該怎麽做?”


    韓遊環說:


    “讓李懷光失去統領幾萬重兵的權力就行。


    現在李懷光是統領各道兵馬,兵權太重,他倚仗人多勢眾才敢作亂。


    陛下您發詔令,分解他手下的兵,別讓各地軍隊,都歸屬他指揮。如今:


    邠寧有張昕,


    渭北有竇覦,


    靈武有寧景璿,


    河中有呂鳴嶽,


    振武有杜從政,


    潼關有唐朝臣。


    您發詔命,讓他們歸屬陛下直接指揮,不再隸屬於李懷光。


    這樣削去他的指揮權,李懷光手裏沒有兵,就不足為慮了。”


    李適又說:


    “那……這樣,我罷免了李懷光的兵權,將來委托誰剿滅朱泚?”


    這句話問得很弱智。


    韓遊環大吃一驚,皇帝的智力,怎麽和徹底癡呆的傻子一個水平了?


    李懷光自己都謀反了,傻李適還不死心,該盼望李懷光去平叛。


    並且李適對李懷光有心理依賴,好像平叛這事兒,離了李懷光不行,這就是傻透了。


    韓遊環說:


    “李晟、渾瑊都能平叛啊。


    他們隻是缺兵,您得分撥給他們足夠的兵,讓他們有力量啊。


    邠府兵馬上萬人,您如果讓我率領,我也能除掉朱泚。


    天下人心,還沒普遍對朝廷失望,各道將士必有仗義前來的。


    一個朱泚逆賊,不值得懼怕啊,他滅亡隻是需要點時間。


    領兵不是非得李懷光,當年太宗(指李世民)皇帝打天下,名將如雲,李懷光還沒出世呢。


    名將千人,和他們相比,這個李懷光啥也不是!


    殺豬的屠戶都死光,天下人也不用吃帶毛的豬肉。


    是個人他都長著手,誰不會拿著菜刀刮豬毛啊?”


    李適點點頭,心下還是有懷疑,韓遊環無奈地退出。


    到了傍晚,渾瑊進來報告李適:


    “李懷光已在調兵遣將,做攻打奉天的準備。


    奉天城已經多次受到朱泚攻打,無力再承受李懷光的踐踏。


    陛下既然決心逃去梁州,不如現在就走。”


    德宗李適被他一說,不覺慌忙起來,即命渾瑊:


    “你速去集合軍隊,做好出發準備。”


    渾瑊去整備軍隊,還沒完成集合。


    李適令刺史戴休顏居守奉天,他自己已領著嬪妃,直接從奉天西門出了城。


    朝臣和將士們,急三火四地集結,跟在李適一行身後。


    渾瑊率軍當後腚護衛,向梁州進發。


    到了駱駝穀,忽處聽說李懷光派將領追過來了,大家驚惶萬分,膽小的文官,嚇得快要尿濕褲襠了。


    渾瑊領兵緊急列陣備戰。


    李適車駕及隨從各臣,走過了山穀,沒見叛兵追上來,才放開膽子繼續前進。


    原來李懷光得知德宗李適逃往梁州,派驍將孟保惠、靜壽、孫福達,領兵去攔截皇帝車駕。


    叛軍走到周至,遇見張增率領的運送糧草車馬隊伍。


    張增是官軍糧料使,負責籌措軍糧、馬飼料等軍需物資。


    孟保惠問張增:


    “皇上現在哪裏?”


    張增反問他們:


    “你們是來給皇上護駕的麽?屬於哪支軍隊?”


    三位叛軍將領慚愧醒悟說:


    “李懷光派我們殺害皇帝,我們不想那樣幹。


    我們想現在就回去報告李懷光,我們沒能追上皇帝。


    完不成任務,我們最多不過是被撤職,寧願被撤了職,也不能去殺皇帝。


    隻是我們領的兵士,餓得前胸貼後背。


    到現在還沒有吃上飯,你看我們怎麽辦?”


    張增反映真快,他伸手向東一指,撒謊說:


    “從這裏往東三裏半,那裏有個佛僧寺院。


    我們在那裏儲存了軍糧軍餉,你們自己去拿著用就是!”


    李懷光的三位將領,立即領兵前去,打算吃上一頓飽飯,然後再搶上一陣。


    他們到了佛寺查看,那裏並沒有糧食儲備,才知道受騙了。


    三位叛軍將領很焦慮,空著手回去不好交差啊。


    他們領叛軍進村入戶,把附近的村莊搶掠一空,才回去向李懷光複命。


    李懷光聽了回報,大發雷霆:


    “我讓你們去截殺皇帝昏君,你們都是應付,不肯用心!


    你們連昏君的影子都沒見著,就給我跑了回來!


    你仨全部撤職,各回各隊當士兵!”


    他仨出去一趟沒立功,全被罷免。


    人心隔著肚,下屬靠不住。李懷光打算親自領叛軍,追擊捉拿皇帝李適。


    他想:要是我親自去,他李適昏君肯定逃不掉。


    李懷光轉念一想:


    這事不行。


    李晟兵力雖少,但他領的是全國作戰最勇猛的神策軍鐵甲精銳騎兵。


    李晟這個家夥很精明,就在不遠處,他正虎視眈眈盯著我李懷光呢。


    我一領兵外出追皇帝,他必然趁我駐地兵力空虛,偷襲我的老窩鹹陽城。


    必須得先發製人,先集中全軍打敗李晟,才能放心去追殺李適。


    於是李懷光下令全軍:


    利用我軍兵力優勢,先襲擊消滅李晟的神策軍。


    將士們聽了相互看看,什麽話也不說。


    李懷光再三吩咐,大家都不作聲。


    李懷光的朔方軍,原本是郭子儀屬下英雄部隊。


    這支軍隊剿滅過叛賊安祿山、史思明,有忠於朝廷、平叛護國的優良傳統。


    現在新統帥李懷光,讓大家都當叛軍,去追殺皇帝,去打李晟的禦林神策軍,他們當然情緒抵觸,根本想不通。


    兵士們相互竊竊竊私語:


    “讓我們去打叛賊朱泚,我們都願意盡全力,因為那是護國保朝廷!


    你當初讓我們千裏遠來打朱泚,真的來了,你守著朱泚不打了,行為不可思議!


    現在你又讓我們去造反,去追殺皇帝,去殺李晟禦林軍,我們死也不去!”


    李懷光發現將士們都對他心驚懷不滿,心裏不免憂慮。


    他向幕僚王景略問:


    “我令全軍去打李晟,大家都不執行命令。


    接下來怎麽辦?”


    王景略說:


    “我軍兵力超朱泚好幾倍。


    為您打算,不如領兵去占領長安,殺死朱泚。


    打下長安,再令各支軍隊各回各道。


    然後您單騎去皇上那裏,表示您沒有違背臣子的節操,你的功勞名譽還能保得住。”


    李懷光聽了也有些動心,又一想,李適是個昏君,不值得為他賣命。


    王景略再次懇請,甚至說著淚懇請。


    偏偏都虞候閻晏等人,都來勸李懷光:


    “朱泚叛軍藏在長安城,易守難攻。


    不是他的兵打仗多厲害,是他的兵有堅固的長安城牆保護。


    他就成了不好啃的硬骨頭,啃不動就硬啃,硬啃也不行,會把牙齒崩斷,嘴巴紮爛。


    我軍到時候損兵折將,徒勞無功。


    依我看,犯不著我們朔方軍,為皇帝打仗硬拚,把自己的力量都拚光。


    朱泚藏在硬殼裏,不好打,打不得。


    李晟的神策軍,是精銳中的精銳,也打不得。


    他也是硬骨頭,啃他啃不動,也會崩壞牙,紮爛嘴。


    不如退保河中,回到我們的老窩去。


    那裏有糧有柴,有酒有肉,回去養軍,再盤算下一步。”


    李懷光對王景略說:


    “我本想聽從你的意見,沒想到大家都不聽從。


    你應該趕快離開軍營,不能被他們禍害了你!”


    王景略知道再勸說也沒有用了,走出軍營大門,回頭看一看兵士們說:


    “沒想到這支以救國護國為己任的英雄軍隊,自從沒了郭子儀,就沒了軍魂。


    這麽快就墮落成一支見利忘義、沒有擔當、沒有靈魂的垃圾軍隊!


    說完,王景略難過得流下了眼淚。


    王景略痛哭了好長時間,沒有人理睬他。


    他孤獨地哭,哭夠了才騎上馬,回歸家鄉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堯天舜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堯天舜日並收藏唐朝那些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