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後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女兒封為太平公主,隻有她得到武皇後的特別寵愛。


    儀鳳年間,吐蕃國王派使者請求和親,點名想迎娶太平公主。


    武皇後舍不得自己的愛女萬裏遠嫁蠻荒之地。


    當時唐朝的軍力還不足以和吐蕃撕破臉,武皇後令人修建了太平道觀,讓太平公主假裝當了女道士,以此為理由拒絕了和吐蕃和親。


    太平公漸漸長發及腰,有一天,身穿武官的紫色衣袍,腰係玉帶,頭戴巾帽,入侍父皇母後,一邊唱歌一邊跳舞。


    武皇後見了哈哈大笑說:


    “我女兒又不是武官將領,為什麽穿這樣的衣服,莫不是瘋了麽?”


    太平公主莞爾一笑說:


    “母後!不妨給我找個駙馬,讓父皇把我這身武官衣服賜給他!”


    李治聽了女兒的話,知道女兒想討要個女婿了。


    李治開始留意物色朝廷官員、豪門貴族家裏的未婚青年才俊,選中了薛瓘的兒子薛紹為女婿。


    薛紹母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城陽公主,城陽公主先嫁給了杜如晦的兒子杜荷。


    杜荷因李承乾謀反案牽連被殺斬首,城陽公主又改嫁薛瓘。


    城陽公主和薛瓘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薛顗,二兒子薛緒,三兒子就是薛紹。


    薛紹長得麵如冠玉,俊美不亞於西晉時天下第一美男子潘安。


    薛紹又是李治妹妹家的親外甥,李治特意給女兒選了他。


    太平公主嫁薛紹是舅舅家的表妹嫁給了姑姑家的表哥。


    永隆二年(681年)薛紹和表妹太平公主結婚,婚禮非常隆重。


    唐朝都是黃昏到晚上舉行婚禮,按推算的新媳婦過門吉時良辰,送嫁的隊伍需要走夜路。


    為照亮公主的幸福路,從大明皇宮興安門南一直到薛家所在的宣陽坊西,事先吩咐婚儀人員在路邊插好並點燃了無數把火炬照明。


    火炬照亮夜空,火炬的火焰燒焦了沿途路邊的槐樹樹葉。


    參加婚禮的賓客太多,迎來送往,忙得薛家人不亦樂乎。


    舉宴席的地方不夠用,就臨時借用萬年縣衙作為婚館。


    送嫁公主的裝飾華麗的婚車,用四匹馬拉著,婚車車身太寬,縣衙門口太窄沒法通過。


    負責婚儀的官員不得不得不臨時決定:拆除縣衙的一段圍牆,讓婚車進入。


    正值妙齡的太平公主美豔絕倫,風華正茂的薛紹俊美無敵,婚後自然卿卿我我、如膠似漆,琴瑟和諧、男歡女愛。


    聽說薛顗的妻子蕭氏,薛緒的妻子成氏都不是貴族出身,武皇後打算給他倆更換出身尊貴的妻子。


    武皇後對身邊宦官說:


    “我女兒是身份高貴的人,怎麽能和種田人家的閨女做妯娌呢?”


    話剛說完,有人勸武皇後說:


    “蕭家是江南貴族,薛顗妻子蕭氏又是大唐開國宰相蕭瑀的侄孫女。


    蕭瑀可是國家功勳元老呢。”


    武皇後聽了,才不覺得心裏不平了。


    到了高宗李治末年,他又改年號為“弘道”。打算去封嵩山,駕臨新修成的奉天宮。


    剛到那裏,李治忽然頭暈目眩,眼睛不敢睜,幾乎不能看東西。


    禦醫張文仲、秦鳴鶴說:


    “肝風上逆,應該趕緊用針灸(jiu),才能把病治好。”


    武皇後伴駕同行,這時在李治身邊,她一聽就發怒了:


    “你們兩個該殺的,皇上的龍體,敢用針紮麽?”


    張、秦兩人的好心主張,被武皇後嗆了回來,慌忙趴在地上磕頭謝罪。


    李治說:


    “侍醫是為了治病,才用針灸,怎麽還說他們有罪呢?


    我現在頭暈得厲害,快給我用針治就行。”


    兩人才敢起身,小心翼翼地用細銀針射給李治紮了幾個穴位,立即病情減輕。


    李治說:


    “我的眼睛能看東西了,難得有這樣的回春妙手啊!”


    武皇後聽李治這樣說,即從座位上站起來拜了拜天說:


    “這都是上天所賜,怎敢不恭恭敬敬拜謝。”


    拜天結束,她又轉身走向內室,親自一趟趟扛出了彩色綢緞一百匹,賜給兩位禦醫。


    張文仲、秦鳴鶴謝恩而出。


    隨後李治又舊病發作,被頭暈目眩整得叫苦不迭。李治喊:


    “快叫禦醫來!針灸!”


    武皇後說:


    “可一不可再三,針灸究竟不是好辦法,活生生地人,一針紮扁,命就沒了。”


    武皇後請求李治回歸東都洛陽。


    高宗李治已年過五十,精力體力都不行了。


    武皇後比李治大三四歲,可她依然豐彩異常,望上去美人半老,隻像三四十歲模樣。枕席之上,武皇後不減情趣興致,那事索要無度。


    李治長期縱欲過度,體虛腎虧。天長日久體能透支,李治的頭眩病,一天比一天嚴重。


    回到洛陽,李治不能站立,隻能臥床調養醫治。


    他自己知道情形不好,下詔讓太子李顯(原名李哲)監國。


    又命裴炎、劉景先、郭正一等,幫太子處理政務。


    又過了幾天,李治病情已經危重,夜晚召裴炎等入寢宮,接受遺詔。吩咐完畢,李治一命歸天。享年五十六歲。


    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改年號十四次。


    年號分別是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鹹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


    李治駕崩後,太子李顯即位,後人稱他為唐中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堯天舜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堯天舜日並收藏唐朝那些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