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周邊國民,稱呼大唐為天朝,認為大天朝富裕強盛,百姓幸福,是令人神往的人間天堂。


    從突厥平定後,華夏周邊蠻夷首領,大多數奔赴長安來朝拜,要推舉李世民當“天可汗”。


    李世民說:


    “我乃是大唐天子,如今你們要我降低身份,給你們當個可汗麽?”


    各方首領趕忙朝李世民磕頭,連聲喊萬歲,並且解釋說:


    “我們可不敢有給大唐天子降低身份的意思。


    華夏之外,把“可汗\\\"當成最尊貴的國家首領稱號。


    外國百姓不懂的“天子”是什麽意思,如今建議陛下對外國稱“天可汗”。


    讓外國的平民百姓知道,在他們國家的可汗之上,還有個至高無上的“天可汗”!


    這樣各國自然對大唐天子更加敬畏服從。”


    李世民一想,嗯嗯,也是。蠻夷首領說的話,他覺得似乎有道理。


    於是他當麵接受“天可汗”稱號。


    會見結束,各蠻夷首領為了表示禮敬大唐皇帝,又做完各種朝拜舞蹈儀式,才肯退朝回使館安歇。


    唐朝皇帝接下來給他們頒發冊封藩屬國詔書。


    賜封西北各國首領稱號時,都蓋上了有“天可汗”三個字的唐朝皇帝大印。


    630年,高昌國頭領麴文泰入朝參拜。


    631年,林邑(越南)、新羅(朝鮮)入朝進貢。


    康國(烏茲別克斯坦)也要求歸附。


    李世民認為康國位置在偏僻遙遠的西域。


    藩屬國有難,宗主國得出手相助。


    李世民想:


    康國確實太遠了。那邊有什麽緊急情況,大唐也不方便前往救援幫助啊。


    於是他沒有答應康國請求歸附大唐的要求。


    朝中大臣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威名遠揚海內外,多次請求李世民登泰山封禪。


    泰山封禪就是古代皇帝在盛世降臨人間或者天降重大祥瑞時,去五嶽獨尊山東泰山,向天地匯報自己的治國安邦成績。“封”祭告蒼天,“禪”是祭告大地。


    李世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他還沒有耀眼成績單炫耀給蒼天大地看,也就不怎麽想去。


    怎奈大臣寫的請求去泰山封禪的奏章接連不斷,再三再四地請求,他才有了動身前往的想法。


    隻有魏征入朝廷勸阻,魏征說:


    “陛下,封禪這事,眼下去不得。”


    李世民說:


    “愛卿不讓我去泰山封禪,是不是因為我:


    功績不夠高遠;


    積德不夠深厚;


    華夏不夠安定;


    四夷還沒徹底臣服;


    糧倉糧囤還沒裝不下糧食了,多到往外流淌;


    全國無災無難的瑞祥氣象還沒有呈現麽?”


    魏征感慨地說:


    “陛下所說的六個方麵,象是每個方麵都想到了,但是主要還是因為長久戰亂,安定下來時間不長,華夏人口還沒恢複,天下還沒徹底恢複元氣。


    如果皇上再調動禦駕車馬,浩蕩東巡,必然多增加朝廷一筆不小的花費。


    況且從伊河洛河往東,荒草叢生,一路田園荒蕪,滿目破敗淒涼,遠遠沒有恢複生機。


    遠道而來的那些外國首領,都應該讓皇上領著他們去看看伊洛一帶。


    領他們深入我國腹地,看看貧窮落後的地方,別讓他們覺得我國金銀遍地,富得流油了。


    這樣可以避免賞賜給他們無數的財物,還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他們隻知道向我國索要無度。


    為了顯示繁華富足的虛榮,給他們送錢送物,造成我國錢財巨大損失。


    一升米一尺絹,一點黃金和白銀,都是我國百姓流著汗彎著腰,辛苦掙出來的。


    白送給他們,換他們一句不費勁的誇讚。


    他們這些誇讚對我們有啥用?


    陛下何必這樣做呢?”


    李世民經過他一提醒,恍然明白過來。


    這時河南、河北多個州發生大洪水,李世民便把泰山封禪這件事兒擱置在一邊不再考慮了。


    於是卯足精神,完善國家治理。其中再次修訂了刑法,廢除了用鞭子抽脊背的鞭刑。


    又令朝廷百官,繼續推薦有賢能的人來當縣令。


    不是發生特大喜事,地方官不得誇大其辭,向朝廷報喜報功。


    這時首都長安附近發生了蝗災,農田裏莊稼還沒冒出禾穗,就被無數隻蝗蟲撲上去吃光了葉子。


    有的田舍農夫憤怒地揮舞鋤頭砸死了幾十隻,又捕捉了幾十隻,還是無濟於事。


    農人望一眼被蝗蟲吃得隻剩光杆的莊稼,精神突然崩潰,隨手一扔鋤頭,蹲在農田裏哭得悲悲切切。


    成群蝗蟲饑不擇食胡亂飛,有少量蝗蟲飛過了皇宮圍牆,進入皇宮大院。


    它們飛進皇宮草坪花園內,一看滿眼都是能吃的食物,別提有多高興了,撒著歡兒啃吃皇宮草坪裏的花花草草和景觀樹葉。


    李世民彎下腰,眼疾手快捕捉了幾隻蝗蟲,把它們扔進嘴裏,吞咽下去。然後他抬頭望天高喊:


    “蒼天在上!吾心可鑒!


    讓蝗蟲吃了我的胃腸肝膽,也別再吃我朝天下老百姓農田裏的莊稼!”


    那年全國判處的死刑犯共三百九十人,到秋天就要行刑問斬。


    李世民忽發奇想,決定法外開恩,允許他們行刑前,回家去見親人最後一麵。


    事先囑咐他們見過親人後,完全靠自覺自己返回監獄,等待被處死。


    結果所有死囚犯回家見過親人後,一個也沒有逃跑掉,都自覺地按規定時間回到監獄等待行刑。


    李世民為了嘉獎他們守信用,一律赦免了他們的死罪,改判其它刑罰。


    這時修築洛陽東宮,設計施工總指揮竇璡心想:


    隻有博得皇帝歡心,贏得皇帝對洛陽宮的喜愛,才可以借修築洛陽宮名利雙收,獲得封賞。


    因此他在設計修建過程中費盡了心思。


    他命令既挖人工水池又建造高大假山,宮殿裏廳堂館舍,各種雕梁畫棟,奢靡華麗到了極致。


    這事兒被諫官發現,寫了奏章上奏李世民,告竇璡建洛陽宮過於修造奢華,勞役百姓,揮霍國家錢財。


    李世民知道這事後,下令撤去這些奢華修飾,並撤銷了竇璡設計施工總指揮的官職。


    身為中牟縣縣丞的皇甫德參,不顧自己官位很低,想徹底否定修洛陽宮的合理性。


    他給李世民上書說:


    “長安那片皇宮不是已經足夠居住使用了麽?


    何必又去修建洛陽宮?


    修洛陽宮,純屬勞民傷財,蓋好了也是閑置。


    這種奢靡風氣要不得。


    好比現在民間風俗,流行女子把頭發挽成高髻。


    這就是皇宮女子先有了挽高髻的壞風氣,又沒有加以製止,傳到了民間,又帶壞了民間風氣。”


    李世民看完奏章,很是不高興,憋了一肚子火要發作。


    他在朝堂上氣惱地對大臣說:


    “難道全國不役使一個百姓,不收一點地租,宮中嬪妃都剪去頭發,宮女變成光頭,他皇甫德參這個小小的縣令才滿意麽?


    他管得太寬,心裏太沒數了吧!”


    魏征趕忙勸解說:


    “皇甫德參上書言辭過激了一些。


    他本來官職小,言辭不激烈,怎麽引起的陛下重視?


    陛下應當體諒他官小還敢於上書勸諫。


    這人必定忠心耿直,滿心隻為國家著想。”


    魏征這麽一說,李世民怒氣消解了。


    即傳詔賜皇甫德參綢緞二十匹,詔令給他升官為監察禦使,就讓他專門去查腐敗。


    陝西、河南一帶連續暴雨,淹了好多人家。


    李世民下令停止了洛陽宮修建,把備用的建築材料送到遭水災的地方,幫助塌房農民災後重建新房。


    李世民也犯下了錯事。他下令殺死瀛州盧祖尚,及大理寺丞張蘊古,形成冤殺錯殺。


    盧祖尚廉潔耿直,李世民打算派他安撫威懾交趾國(越南北)。


    盧祖尚已經答應前往,後來又後悔,推說自己有病堅決不去了。


    以後李世民又一再詔命他前往,他就是不去。


    李世民為他抗旨發怒,下令斬了他。


    張蘊古是大理丞,負責複審地方案件。


    河內人李好德,是個神經失常的瘋漢,經常狂妄無邊地胡言亂語。


    有一天,他揮舞一把殺豬刀在街頭往空中胡亂劃拉,且口中念念有詞:


    “我非凡夫也!乃天帝派往人間打抱不平之使者!


    待我把殺豬刀磨亮,削下當今李家皇帝首級,托在手上把玩,天下田舍郎再不用交租納糧!”


    他站在街心玩刀,眾人心生膽怯,不得不繞著道走。


    有人為他舞刀擋路頗為憤恨不平,把他告了官府,說他謀反,想誅殺皇帝。


    當地官署逮捕了李好德,判他犯下謀反死罪。


    張蘊古複審此案,發現跪在堂下的李好德是個神誌失常、語無倫次的瘋子。


    張蘊古說:


    “李好德神誌錯亂,滿口胡言亂語,答非所問,他的話怎麽能當真?


    他隻是一個瘋漢,他的言語隻是瘋話,不能作為謀反罪證。


    決定無罪釋放。”


    釋放李好德的事發生後,侍禦史權萬紀對李世民誣告張蘊古。


    權萬紀說:


    “李好德他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張蘊古也是相州人,和李厚德私人交情深厚。


    張蘊古循私枉法,釋放了犯下謀反罪的李好德。”


    李世民大怒。盛怒下竟然沒有按排人調查真相,傳旨把張蘊古按循私枉法罪斬了首。


    李世民事後又很後悔,但人死不給複生,後悔也沒用了。


    634年秋,聽說鄭仁基的女兒長得美豔絕倫又博學多才,應長孫皇後請求,李世民令她入宮擔任宮廷女官。


    魏征聽說她已經許配給陸爽,立即上表勸阻。


    李世民發詔令自責,下令免於冊封。


    房玄齡說:


    “她許配陸爽沒有明確證據,冊封已經下達,不應停止。”


    陸爽知道了這事,也趕緊表白,我們陸家和鄭家沒有迎娶鄭氏女的約定。


    李世民問魏征:


    “眾臣在這事上迎合恭順我的決定,陸爽本人也改口表白沒有這婚約這回事。


    是什麽原因他們都這樣言不由衷?”


    魏征說:


    “他們擔心陛下表麵上收回了冊封令,暗地裏要怪罪他們。


    所以他們有婚約在先也不敢承認了,趕緊表白沒有婚約是怕違逆了皇上的意願啊。


    他們的禍福在你的一念之間,就會違心地恭順你。


    害怕違逆了您的意圖,會給他們自己招來災禍。”


    李世民微笑著說:


    “他們這樣多心多慮,還是我做的不夠好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堯天舜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堯天舜日並收藏唐朝那些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