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家人夜話(三)
特工穿古代神秘嬰兒,開局遭追殺 作者:著花無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景和帝、燕貴妃兩人就像小學生一樣,認真聽,不時插問幾句。
特別是燕貴妃,恨不得把整座雲同山都了解,連帶著也打聽雲州事。
天下父母都一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他們對子女的關愛和擔憂始終如一。
就像現代社會中的父母們,如果他們的孩子在某座城市上大學、工作或當兵,
那麽這座城市就會成為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們會對這個地方產生濃厚的興趣,關注那裏的一切動態,
包括新聞、文化活動等等,甚至會每天查看那個城市的天氣預報。
這種默默的關懷和付出,體現了父母對子女無盡的愛與嗬護。
在這一點上,古今相同,父母的愛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獨孤文燕現在對巴桑無比信任,他是兒子的好朋友,真誠地問:
“巴桑,周山不能來皇宮,我們怎麽才能和他相見?”
“啟稟娘娘,臣認為,皇上和娘娘可以去雲州,
到了那裏,臣上山把周山帶到你們麵前,這樣最好。”
“好,本宮同意”,獨孤文燕不假思索。
景和帝搖搖頭,“朕不能離開京城,現在局勢...”
他沒有說完,但獨孤文燕和巴桑都知道他要說什麽。
巴桑坦誠說:“皇上,微臣有一建議。”
景和帝眼睛一亮,“但說無妨”
“皇上,慶王和魚伯尾大不掉,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據臣了解,周山被掉包一事就是慶王一方散布出來的。
他如此做,很顯然是在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起兵理由,諸如“清君側”、“除奸臣”等等。
而魚伯不會束手待斃,肯定也在做各方準備,之前的刺客十有八九就是魚伯派來的。”
景和帝忍不住插話問:“刺客會不會是慶王派來的?”
巴桑搖搖頭,“可能性極小,因為這個時候,皇上出了意外,最大得益者其實是魚伯一方。
他可以操縱周澤或者周海當皇上,從而號令諸侯。”
景和帝身子向巴桑靠了靠,“說下去”
巴桑見機會難得,侃侃而談,
“目前,宋良大軍已經南下,京城完全在魚伯的控製之下。
一旦慶王舉旗,魚伯不會再有任何顧忌,一定會要挾皇上,按照他的意思對外發布詔令。
倘若皇上不同意,魚伯勢必武力威脅,皇上手上無兵,拿什麽應對?
至於燕貴妃娘娘,因周山一事,也很難置身事外。”
獨孤文燕自小在皇宮中長大,後又嫁到皇宮,對國家大事並不陌生。
她聽到這,頻頻點頭,“巴桑,依你之見,該如何做?”
巴桑臉色鄭重,“微臣認為,皇上和貴妃娘娘離開京城到雲州,
讓魚伯和慶王先折騰,然後再收拾舊山河。”
獨孤文燕連聲說好。
景和帝笑了笑,“說來說去,又繞回去了,還是要去雲州。
朕身為一國之君,拋下臣民,怎能向天下交待?這個提議斷不可以。”
巴桑搖搖頭,據理力爭,
“皇上離開京城,不是拋下臣民,恰恰是救天下臣民。
試想,一旦魚伯武力脅迫你下達違背民意的詔令,天下臣民並不知道你是被迫的,一定會怪罪於陛下。
如陛下不在京城,魚伯矯詔,臣民不會怪你,也不會全部聽他的。”
景和帝吧嗒吧嗒嘴,覺得巴桑所說確實有道理,但讓他離開京城,還是下不了決心。
“巴桑,這件事後麵再議。
至於周山一事,燕貴妃所說甚是,他現在來皇宮確實不如他在雲中山安全,
這麽多年都過去了,再等一等吧”
皇上話說到這裏,巴桑明白,不能再勸下去。
他暗暗決定,萬一魚伯對皇宮動手,隻能強行帶走皇上、燕貴妃了。
景和帝見他沉默,苦笑了下,
“你覺得慶王、魚伯什麽時候動手?”
巴桑對這個問題早就反複分析過,不假思索,
“啟稟皇上,慶王有一個團隊住在京師慶王府。”
“朕知道,各州都有人在京城,便於聯係,這很正常啊”
巴桑點點頭,繼續說:
“住在京城慶王府人中,有兩個人比較重要,一個是滿大全,他是慶王的心腹;
另一個叫曹南,是大將曹淵的親弟弟。
慶王起兵前,一定會把住在京城這幫人抽回去,至少會通知滿大全、曹南離開京城。
所以,微臣已經派人盯死這兩人,隻要他們離開京城,意味著慶王即將舉旗起兵。
而魚伯不會主動起兵,他會先對皇宮動手。”
景和帝點點頭,麵露讚許之意,忍不住問:
“你如此年輕,又沒有做過官,如何懂得這麽多?”
“微臣擔任太守府參軍,接觸到不少機密,因而能據此判斷”
景和帝笑了,“好小子,你的能力超過很多大臣,郎中令一職都委屈你了。
憑心而論,朕開始任命你為郎中令是猶豫的,
隻是獨孤石強烈舉薦,這才任用,沒有想到你可以做更高的官”
巴桑謙遜地笑了笑,
“臣擔任郎中令一職,非常滿意,能陪在皇上、貴妃娘娘身邊,就是臣的福氣”
這話是他心裏話,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滿滿真情。
景和帝、燕貴妃很開心。
三人談話,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兩個多時辰,已經到了亥時。
巴桑見時間不早了,正想起身退出。
卻見門外一個太監探頭探腦,景和帝此時心情好,笑問:“什麽事?鬼鬼祟祟的?”
太監連忙跪倒:“姚衛尉找郎中令大人。”
巴桑心中一驚,姚光傑這個時候來找自己,一定是大事,否則不會這麽急。
他立即站起來,準備給皇上、娘娘行禮後告退。
卻見景和帝一擺手,“叫姚衛尉進來說話。”
太監答應一聲,轉身出去。
姚光傑進宮後,化名姚昌,隻是幾乎沒有人喊他名字,都稱呼他為“姚衛尉”、“姚大人”。
景和帝做過多年皇帝,前幾天才剛剛遭遇刺殺,
這個時候,衛尉姚昌來找郎中令,他感到事情非同一般。
不一會,姚光傑低頭進來,禮畢。
景和帝此時龍顏大悅,看誰都順眼,麵帶微笑,語氣溫和,
“姚昌,這個時候找郎中令何事,直說無妨”
“是,微臣遵旨!”
姚光傑輕聲敘說剛剛發生的事。
特別是燕貴妃,恨不得把整座雲同山都了解,連帶著也打聽雲州事。
天下父母都一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他們對子女的關愛和擔憂始終如一。
就像現代社會中的父母們,如果他們的孩子在某座城市上大學、工作或當兵,
那麽這座城市就會成為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們會對這個地方產生濃厚的興趣,關注那裏的一切動態,
包括新聞、文化活動等等,甚至會每天查看那個城市的天氣預報。
這種默默的關懷和付出,體現了父母對子女無盡的愛與嗬護。
在這一點上,古今相同,父母的愛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獨孤文燕現在對巴桑無比信任,他是兒子的好朋友,真誠地問:
“巴桑,周山不能來皇宮,我們怎麽才能和他相見?”
“啟稟娘娘,臣認為,皇上和娘娘可以去雲州,
到了那裏,臣上山把周山帶到你們麵前,這樣最好。”
“好,本宮同意”,獨孤文燕不假思索。
景和帝搖搖頭,“朕不能離開京城,現在局勢...”
他沒有說完,但獨孤文燕和巴桑都知道他要說什麽。
巴桑坦誠說:“皇上,微臣有一建議。”
景和帝眼睛一亮,“但說無妨”
“皇上,慶王和魚伯尾大不掉,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據臣了解,周山被掉包一事就是慶王一方散布出來的。
他如此做,很顯然是在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起兵理由,諸如“清君側”、“除奸臣”等等。
而魚伯不會束手待斃,肯定也在做各方準備,之前的刺客十有八九就是魚伯派來的。”
景和帝忍不住插話問:“刺客會不會是慶王派來的?”
巴桑搖搖頭,“可能性極小,因為這個時候,皇上出了意外,最大得益者其實是魚伯一方。
他可以操縱周澤或者周海當皇上,從而號令諸侯。”
景和帝身子向巴桑靠了靠,“說下去”
巴桑見機會難得,侃侃而談,
“目前,宋良大軍已經南下,京城完全在魚伯的控製之下。
一旦慶王舉旗,魚伯不會再有任何顧忌,一定會要挾皇上,按照他的意思對外發布詔令。
倘若皇上不同意,魚伯勢必武力威脅,皇上手上無兵,拿什麽應對?
至於燕貴妃娘娘,因周山一事,也很難置身事外。”
獨孤文燕自小在皇宮中長大,後又嫁到皇宮,對國家大事並不陌生。
她聽到這,頻頻點頭,“巴桑,依你之見,該如何做?”
巴桑臉色鄭重,“微臣認為,皇上和貴妃娘娘離開京城到雲州,
讓魚伯和慶王先折騰,然後再收拾舊山河。”
獨孤文燕連聲說好。
景和帝笑了笑,“說來說去,又繞回去了,還是要去雲州。
朕身為一國之君,拋下臣民,怎能向天下交待?這個提議斷不可以。”
巴桑搖搖頭,據理力爭,
“皇上離開京城,不是拋下臣民,恰恰是救天下臣民。
試想,一旦魚伯武力脅迫你下達違背民意的詔令,天下臣民並不知道你是被迫的,一定會怪罪於陛下。
如陛下不在京城,魚伯矯詔,臣民不會怪你,也不會全部聽他的。”
景和帝吧嗒吧嗒嘴,覺得巴桑所說確實有道理,但讓他離開京城,還是下不了決心。
“巴桑,這件事後麵再議。
至於周山一事,燕貴妃所說甚是,他現在來皇宮確實不如他在雲中山安全,
這麽多年都過去了,再等一等吧”
皇上話說到這裏,巴桑明白,不能再勸下去。
他暗暗決定,萬一魚伯對皇宮動手,隻能強行帶走皇上、燕貴妃了。
景和帝見他沉默,苦笑了下,
“你覺得慶王、魚伯什麽時候動手?”
巴桑對這個問題早就反複分析過,不假思索,
“啟稟皇上,慶王有一個團隊住在京師慶王府。”
“朕知道,各州都有人在京城,便於聯係,這很正常啊”
巴桑點點頭,繼續說:
“住在京城慶王府人中,有兩個人比較重要,一個是滿大全,他是慶王的心腹;
另一個叫曹南,是大將曹淵的親弟弟。
慶王起兵前,一定會把住在京城這幫人抽回去,至少會通知滿大全、曹南離開京城。
所以,微臣已經派人盯死這兩人,隻要他們離開京城,意味著慶王即將舉旗起兵。
而魚伯不會主動起兵,他會先對皇宮動手。”
景和帝點點頭,麵露讚許之意,忍不住問:
“你如此年輕,又沒有做過官,如何懂得這麽多?”
“微臣擔任太守府參軍,接觸到不少機密,因而能據此判斷”
景和帝笑了,“好小子,你的能力超過很多大臣,郎中令一職都委屈你了。
憑心而論,朕開始任命你為郎中令是猶豫的,
隻是獨孤石強烈舉薦,這才任用,沒有想到你可以做更高的官”
巴桑謙遜地笑了笑,
“臣擔任郎中令一職,非常滿意,能陪在皇上、貴妃娘娘身邊,就是臣的福氣”
這話是他心裏話,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滿滿真情。
景和帝、燕貴妃很開心。
三人談話,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兩個多時辰,已經到了亥時。
巴桑見時間不早了,正想起身退出。
卻見門外一個太監探頭探腦,景和帝此時心情好,笑問:“什麽事?鬼鬼祟祟的?”
太監連忙跪倒:“姚衛尉找郎中令大人。”
巴桑心中一驚,姚光傑這個時候來找自己,一定是大事,否則不會這麽急。
他立即站起來,準備給皇上、娘娘行禮後告退。
卻見景和帝一擺手,“叫姚衛尉進來說話。”
太監答應一聲,轉身出去。
姚光傑進宮後,化名姚昌,隻是幾乎沒有人喊他名字,都稱呼他為“姚衛尉”、“姚大人”。
景和帝做過多年皇帝,前幾天才剛剛遭遇刺殺,
這個時候,衛尉姚昌來找郎中令,他感到事情非同一般。
不一會,姚光傑低頭進來,禮畢。
景和帝此時龍顏大悅,看誰都順眼,麵帶微笑,語氣溫和,
“姚昌,這個時候找郎中令何事,直說無妨”
“是,微臣遵旨!”
姚光傑輕聲敘說剛剛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