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迷糊糊睜開雙眼,陰冷潮濕的屋頂,掃視旁邊桌上的飯菜,楊業一聲歎息:“援兵未至,業之命也,隻是可惜了那些百姓,生靈塗炭啊。”楊業心中陣陣心痛。
“嘎吱”一聲門開了,來人邁著悠閑的碎步,一身盔甲,英姿颯爽:“你就是楊無敵?”溫柔的女聲清晰的問道。
“虜主派你來的吧?不用白費唇舌了,我隻有一死報國了。”楊業冷冷的反問。
“看來你就是楊業,趙光義對你真的好嗎?當年你在南京府救了他的命,今天他又如何對你的呢?你的上司還不是把你拋棄了,讓你和你的部下們遭受滅頂之災。”
楊業聽得此話,心中暗自佩服,微微抬頭,仔細打量著眼前這位女子許久,問道:“你是誰?”
“蕭綽。”女子平靜的回答。
楊業心中一驚:“你就是…..”楊業一時語塞。
“你很意外嗎?“蕭綽淡淡的反問!”隻要你願意為大契丹效力,朕會答應任何條件。“
“不可能。“楊業斬釘截鐵的回答。
“真的嗎?虛名沒有任何意義,朕勸你不要作繭自縛。“
“不勞你費心,我忠君報國可不是為了名聲,當年隻要再有一天的時間,大宋就可以收複燕雲了,可惜蒼天無眼呢、“楊業大聲喊道,淚落如雨。
“你錯了,將軍。趙光義他在做美夢,南京你們注定是拿不到的。“蕭綽冷靜而悠閑的反駁道。
楊業沉默了,蕭綽沒有繼續說,轉身走了出去。
“算了,成全他吧!韓卿。”
“楊無敵,心比戰場功夫還要硬,比臣想象得厲害。”韓德讓麵帶笑意,心底流過一絲敬意。
“韓卿聽見了吧!當年南京一戰,他耿耿於懷著呢。”
“哎,那天要是休哥的兵再不到,臣的確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
“朕可以想象的到,大契丹的社稷也就倒了。”蕭綽說完一笑:“不過那些都已經過去了,南京沒有倒下,你更沒有倒下。”
“我們得趕快回南京去,論功行賞,然後皇兒的婚事還等著我這個當娘的做主呢。”
兩人帶著幾個隨從快速坐上馬上,向南京奔馳而去。
馬車裏,兩人並肩而坐,蕭綽突然低頭不語,麵帶感傷之色,韓德讓見此,不由有些擔心:“太後陛下,您不舒服嗎?“他小心問道。
“不是,隻是皇兒的婚事,我有意在大父房中選擇,給他們再上個恩典,讓他們死心塌地,可是…我很擔心萬一君後不諧,會適得其反的。”蕭綽麵露憂色,邊想邊說。
“太後陛下請不用擔心,後族女子的教養您最清楚不過,大契丹自立國以來,從未有過君後不諧之事。”韓德讓順勢替蕭綽整理了下坐墊,柔聲安慰道。
“可小妹我偏心,希望文殊奴是真正的琴瑟和諧,那才叫真的好。”
“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希望緒兒能有好福氣吧。”韓德讓感歎道:“但無論如何,希望皇後不要成為下一個李氏。”
“李氏?皇兒又不是你,怎麽可能?”蕭綽笑了出來:“不過她也真是可惜了、”
“跟你開玩笑的,終於笑了。“韓德讓話鋒一轉,陪著她哈哈大笑起來。對於妻子他真的隻能表達深深的遺憾,而無法付出感情。
第二天,楊業絕食殉國,皇太後聖旨,在其被擒地設立忠祠,以褒獎其忠烈。
數日後,南京府府衙正堂,皇太後下旨重重封賞有功將士,於越耶律休哥加封宋王,韓德讓加封楚國公。此外其他人也都有賞賜。聖駕在數日歡歌之後,興高采烈的回到了上京。
北府宰相室昉帶領在京官員迎接,那一日皇宮中舉行宴會,大父房的年輕小姐們都在受邀之列,作為後族三大帳之一,他們很明白皇太後用心何在,那些赴宴的小姐們也很清楚,她們中的某一個將會成為大契丹的皇後,名垂青史,母儀天下。
此日,皇帝端坐正位,親自擇選,最終選擇了一位容貌清麗的女子,二八妙齡和皇帝同歲,皇太後也十分滿意,暗自讚歎:“真是個美麗女子。“
隨即傳下聖諭,皇帝大婚典禮將於九月舉行,相關職部要細致而盡速準備。
全國百姓在戰爭之後,迎來一場喜事,朝野間也增添了幾分歡樂氣氛。
同時韓德讓和室昉聯名上奏,請將因戰事而沒有來得及收割的莊稼,請人收割並將一半贈予百姓,皇太後立即準奏並派人執行。另詔戶部尚書邢抱樸安撫受戰事創傷的山西諸州縣。連日再次下達嚴令,命各級官吏秉公執法,整肅吏治。
時間飛快的流逝,轉眼已是八月末了,宮裏的各項工作也進入了收尾階段,一片喜氣洋洋。
京城百姓也是議論紛紛,走在街上的行人十之**是在談論著將要舉行的大婚典禮。
上京城的東麵,有一座規模中等的府邸,門前裝飾的頗為簡樸。
一位身材魁梧的武將昂首闊步走進了後院,看著揮舞弓箭的女兒,讚許中帶有隱隱擔心。
“意兒,別練了,爹爹有話說,到屋裏吧。“父親高聲叫道。
“爹爹回來了。“那位名叫”意“的女孩子回應道,她一身獵袍,頗有幾分男孩子的氣質。
片刻後,父女們來到女兒的閨房坐定:“叫你把這些弓箭收起來,怎麽不聽啊!前日你在宴會上表現得很好,陛下看上了你的美貌,但是女兒啊。“父親語重心長的繼續說:“誰都知道當今陛下和皇太後傾心於漢化,陛下更是如此,小小年紀,居然癡迷於漢人的詩集。”
“還不是因為那個韓德讓的關係。”蕭意撅起了小嘴,狠恨地說。
“你給我閉嘴,要是被人聽了去,傳到太後耳朵裏,小心女兒你的腦袋。”
“爹爹你平時閑了沒事了,也不是常說嘛,也沒見如何啊!這朝堂又不是韓德讓的天下,太後還不是要倚仗我們家族的,看看哥哥娶了延壽奴公主,皇太後不要太器重啊!”
“你這個孩子啊!你知不知道,皇太後為了穩定陛下的皇位才會倚重我們大父房,一旦陛下根基徹底穩定,那麽皇太後又會如何呢?”
“爹爹您的意思是…..”蕭意收斂了驕傲,真誠的問道。
“一定要最先生下皇子,隻有這樣皇太後才會一直倚仗我們。”
“女兒明白了。”
“還有,可千萬收起那些弓箭的架勢,要溫柔才是正道。要是失去了陛下的歡心,一切都是徒勞。”
“爹爹女兒知道了,你就別羅嗦了。”蕭意嘴上答應著,心裏卻是老大不以為然。
父親見女兒如此也無可奈何,蕭意是他的獨生女,母親又死於難產,所以從小就對她非常嬌慣,因為女兒的性格非常驕傲,有的時候,連他都壓製不住。
“還有最重要的,千萬千萬和韓德讓相處好。“
“父親你不是一直很討厭他嗎?“蕭意驚疑地說。
“討厭歸討厭,可他是南院樞密使,而且還出入宮禁,暢行無阻,他的一句話勝得過爹爹的百本奏疏,你要知道。“
“爹爹你別說了,女兒就不相信韓德讓有天大的能耐,可以把皇後如何!“蕭意自信滿滿,根本聽不進父親的忠告。
見父親別的事了,又自行練武去了。
同一時間,禦書房
韓德讓躬身見禮,隆緒依從慣例,輕輕扶起,點頭還禮。
“相父,兒臣正在看白居易的《長恨歌》呢?您陪兒臣嗎?”隆緒臉頰微紅,羞澀地說。
“哦?《長恨歌》嗎?陛下的文學修養是越來越精湛了。”韓德讓滿臉笑意:“陛下以為此文如何?”
“相父,兒臣以為《長恨歌》文采華美,頗為令人感動,但是唐玄宗因貴妃而誤國,朕絕不效仿。”
“那在陛下的心中,皇後該是如何之人?”韓德讓順著問道。
“相父,朕心中的皇後,理應賢比長孫,萬代垂範。”
“哈哈,哈哈,哈哈。”韓德讓失聲大笑:“陛下真不愧我大契丹的君主,有如此雄心壯誌,希望皇後千歲能如陛下所願,輔佐陛下成就盛世華章。”
紫萱見二人聊得興起,適時送上了茶點,韓德讓順手拿起盤子一側放著的銀針,**了點心裏,確認無誤後,另著小碟子呈送給隆緒,隆緒雙手接著:“謝相父。”
自從那次藥方事件之後,韓德讓就對隆緒的飲食直接負責,隻要他在場,所有進呈的食物都會親自驗查,他忙的時候,也會責成禦醫驗查,剛才那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在禦書房發生。
“相父請。”隆緒輕聲說。
“謝陛下。”
“陛下不日就將大婚,這裏臣有一幅字送給陛下。”
“相父寫的嗎?”
“是,微臣拙筆。”韓德讓笑意盈盈。
“相父過謙了,那兒臣就不客氣了。”
侍女將方盤呈上:“佳偶天成,百年好合。”字體飄逸而不失剛勁。
ps:遼聖宗第一位皇後,所有史籍均無詳細記載,因此此名諱家世以及其後的相關事件均係文學創作,於史無據。
“嘎吱”一聲門開了,來人邁著悠閑的碎步,一身盔甲,英姿颯爽:“你就是楊無敵?”溫柔的女聲清晰的問道。
“虜主派你來的吧?不用白費唇舌了,我隻有一死報國了。”楊業冷冷的反問。
“看來你就是楊業,趙光義對你真的好嗎?當年你在南京府救了他的命,今天他又如何對你的呢?你的上司還不是把你拋棄了,讓你和你的部下們遭受滅頂之災。”
楊業聽得此話,心中暗自佩服,微微抬頭,仔細打量著眼前這位女子許久,問道:“你是誰?”
“蕭綽。”女子平靜的回答。
楊業心中一驚:“你就是…..”楊業一時語塞。
“你很意外嗎?“蕭綽淡淡的反問!”隻要你願意為大契丹效力,朕會答應任何條件。“
“不可能。“楊業斬釘截鐵的回答。
“真的嗎?虛名沒有任何意義,朕勸你不要作繭自縛。“
“不勞你費心,我忠君報國可不是為了名聲,當年隻要再有一天的時間,大宋就可以收複燕雲了,可惜蒼天無眼呢、“楊業大聲喊道,淚落如雨。
“你錯了,將軍。趙光義他在做美夢,南京你們注定是拿不到的。“蕭綽冷靜而悠閑的反駁道。
楊業沉默了,蕭綽沒有繼續說,轉身走了出去。
“算了,成全他吧!韓卿。”
“楊無敵,心比戰場功夫還要硬,比臣想象得厲害。”韓德讓麵帶笑意,心底流過一絲敬意。
“韓卿聽見了吧!當年南京一戰,他耿耿於懷著呢。”
“哎,那天要是休哥的兵再不到,臣的確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
“朕可以想象的到,大契丹的社稷也就倒了。”蕭綽說完一笑:“不過那些都已經過去了,南京沒有倒下,你更沒有倒下。”
“我們得趕快回南京去,論功行賞,然後皇兒的婚事還等著我這個當娘的做主呢。”
兩人帶著幾個隨從快速坐上馬上,向南京奔馳而去。
馬車裏,兩人並肩而坐,蕭綽突然低頭不語,麵帶感傷之色,韓德讓見此,不由有些擔心:“太後陛下,您不舒服嗎?“他小心問道。
“不是,隻是皇兒的婚事,我有意在大父房中選擇,給他們再上個恩典,讓他們死心塌地,可是…我很擔心萬一君後不諧,會適得其反的。”蕭綽麵露憂色,邊想邊說。
“太後陛下請不用擔心,後族女子的教養您最清楚不過,大契丹自立國以來,從未有過君後不諧之事。”韓德讓順勢替蕭綽整理了下坐墊,柔聲安慰道。
“可小妹我偏心,希望文殊奴是真正的琴瑟和諧,那才叫真的好。”
“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希望緒兒能有好福氣吧。”韓德讓感歎道:“但無論如何,希望皇後不要成為下一個李氏。”
“李氏?皇兒又不是你,怎麽可能?”蕭綽笑了出來:“不過她也真是可惜了、”
“跟你開玩笑的,終於笑了。“韓德讓話鋒一轉,陪著她哈哈大笑起來。對於妻子他真的隻能表達深深的遺憾,而無法付出感情。
第二天,楊業絕食殉國,皇太後聖旨,在其被擒地設立忠祠,以褒獎其忠烈。
數日後,南京府府衙正堂,皇太後下旨重重封賞有功將士,於越耶律休哥加封宋王,韓德讓加封楚國公。此外其他人也都有賞賜。聖駕在數日歡歌之後,興高采烈的回到了上京。
北府宰相室昉帶領在京官員迎接,那一日皇宮中舉行宴會,大父房的年輕小姐們都在受邀之列,作為後族三大帳之一,他們很明白皇太後用心何在,那些赴宴的小姐們也很清楚,她們中的某一個將會成為大契丹的皇後,名垂青史,母儀天下。
此日,皇帝端坐正位,親自擇選,最終選擇了一位容貌清麗的女子,二八妙齡和皇帝同歲,皇太後也十分滿意,暗自讚歎:“真是個美麗女子。“
隨即傳下聖諭,皇帝大婚典禮將於九月舉行,相關職部要細致而盡速準備。
全國百姓在戰爭之後,迎來一場喜事,朝野間也增添了幾分歡樂氣氛。
同時韓德讓和室昉聯名上奏,請將因戰事而沒有來得及收割的莊稼,請人收割並將一半贈予百姓,皇太後立即準奏並派人執行。另詔戶部尚書邢抱樸安撫受戰事創傷的山西諸州縣。連日再次下達嚴令,命各級官吏秉公執法,整肅吏治。
時間飛快的流逝,轉眼已是八月末了,宮裏的各項工作也進入了收尾階段,一片喜氣洋洋。
京城百姓也是議論紛紛,走在街上的行人十之**是在談論著將要舉行的大婚典禮。
上京城的東麵,有一座規模中等的府邸,門前裝飾的頗為簡樸。
一位身材魁梧的武將昂首闊步走進了後院,看著揮舞弓箭的女兒,讚許中帶有隱隱擔心。
“意兒,別練了,爹爹有話說,到屋裏吧。“父親高聲叫道。
“爹爹回來了。“那位名叫”意“的女孩子回應道,她一身獵袍,頗有幾分男孩子的氣質。
片刻後,父女們來到女兒的閨房坐定:“叫你把這些弓箭收起來,怎麽不聽啊!前日你在宴會上表現得很好,陛下看上了你的美貌,但是女兒啊。“父親語重心長的繼續說:“誰都知道當今陛下和皇太後傾心於漢化,陛下更是如此,小小年紀,居然癡迷於漢人的詩集。”
“還不是因為那個韓德讓的關係。”蕭意撅起了小嘴,狠恨地說。
“你給我閉嘴,要是被人聽了去,傳到太後耳朵裏,小心女兒你的腦袋。”
“爹爹你平時閑了沒事了,也不是常說嘛,也沒見如何啊!這朝堂又不是韓德讓的天下,太後還不是要倚仗我們家族的,看看哥哥娶了延壽奴公主,皇太後不要太器重啊!”
“你這個孩子啊!你知不知道,皇太後為了穩定陛下的皇位才會倚重我們大父房,一旦陛下根基徹底穩定,那麽皇太後又會如何呢?”
“爹爹您的意思是…..”蕭意收斂了驕傲,真誠的問道。
“一定要最先生下皇子,隻有這樣皇太後才會一直倚仗我們。”
“女兒明白了。”
“還有,可千萬收起那些弓箭的架勢,要溫柔才是正道。要是失去了陛下的歡心,一切都是徒勞。”
“爹爹女兒知道了,你就別羅嗦了。”蕭意嘴上答應著,心裏卻是老大不以為然。
父親見女兒如此也無可奈何,蕭意是他的獨生女,母親又死於難產,所以從小就對她非常嬌慣,因為女兒的性格非常驕傲,有的時候,連他都壓製不住。
“還有最重要的,千萬千萬和韓德讓相處好。“
“父親你不是一直很討厭他嗎?“蕭意驚疑地說。
“討厭歸討厭,可他是南院樞密使,而且還出入宮禁,暢行無阻,他的一句話勝得過爹爹的百本奏疏,你要知道。“
“爹爹你別說了,女兒就不相信韓德讓有天大的能耐,可以把皇後如何!“蕭意自信滿滿,根本聽不進父親的忠告。
見父親別的事了,又自行練武去了。
同一時間,禦書房
韓德讓躬身見禮,隆緒依從慣例,輕輕扶起,點頭還禮。
“相父,兒臣正在看白居易的《長恨歌》呢?您陪兒臣嗎?”隆緒臉頰微紅,羞澀地說。
“哦?《長恨歌》嗎?陛下的文學修養是越來越精湛了。”韓德讓滿臉笑意:“陛下以為此文如何?”
“相父,兒臣以為《長恨歌》文采華美,頗為令人感動,但是唐玄宗因貴妃而誤國,朕絕不效仿。”
“那在陛下的心中,皇後該是如何之人?”韓德讓順著問道。
“相父,朕心中的皇後,理應賢比長孫,萬代垂範。”
“哈哈,哈哈,哈哈。”韓德讓失聲大笑:“陛下真不愧我大契丹的君主,有如此雄心壯誌,希望皇後千歲能如陛下所願,輔佐陛下成就盛世華章。”
紫萱見二人聊得興起,適時送上了茶點,韓德讓順手拿起盤子一側放著的銀針,**了點心裏,確認無誤後,另著小碟子呈送給隆緒,隆緒雙手接著:“謝相父。”
自從那次藥方事件之後,韓德讓就對隆緒的飲食直接負責,隻要他在場,所有進呈的食物都會親自驗查,他忙的時候,也會責成禦醫驗查,剛才那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在禦書房發生。
“相父請。”隆緒輕聲說。
“謝陛下。”
“陛下不日就將大婚,這裏臣有一幅字送給陛下。”
“相父寫的嗎?”
“是,微臣拙筆。”韓德讓笑意盈盈。
“相父過謙了,那兒臣就不客氣了。”
侍女將方盤呈上:“佳偶天成,百年好合。”字體飄逸而不失剛勁。
ps:遼聖宗第一位皇後,所有史籍均無詳細記載,因此此名諱家世以及其後的相關事件均係文學創作,於史無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