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縣西南馬頭營,初春時節尚有料峭,腥鹹的味道跟隨著微風撲打著麵門,已經開化了的清河水上漂浮著碎冰,滾滾流淌直入東海,三四艘蒼山船、六七艘網梭船將兩艘海滄船環伺其中。
海滄船屬於四號福船,比前麵的大福船、福船、哨船稍小一些,但船體也有六尺來高,船長七丈五尺、寬約一丈八尺,共有風帆三麵,二丈四尺的主桅杆上設望鬥。
這就是韓林整個水營的力量了。
不論大小船皆有人影上下,這是徐如華在操練水軍。
韓林和蔡鼎騎著馬,緩步而行,二狗子、郭騾兒以及調任的親衛隊隊長李柱跟在兩個人後麵,再其後就是半隊之數的老兵親衛。
“碧海雖欣矚,金台空有聞。遠水翻如岸,遙山倒似雲……”
蔡鼎搖頭而吟,隨後對著身旁的韓林笑道:“昔年隋煬帝廣新登大寶,在此觀海得詩一首,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韓林抬頭看著遠處泛起的海波,點了點頭道:“先生說的是,運河交通南北、開科舉納天下賢才,這都是惠澤萬世的功勳,隻可惜……”
蔡鼎接道:“隻可惜其人好大喜功,迫切的想將萬世之功都收歸在自己身上,最後鬧的天下大亂,身死而國滅。”
“罷了,罷了。”
蔡鼎擺了擺手,“今日裏且不談這些掃興的事兒,韓兄弟予我的地理圖繪,這幾日我愈看愈覺得精妙異常,無非用西洋記數和一些線條便可包羅萬象,不知韓兄弟是如何想到這般妙法的?”
韓林差點將那句“想學啊你,我教你啊”宣之於口。
“先生有所不知,餘曾被擄於奴,後在趙鎮處觀輿圖,發現不少謬誤。刀兵之事,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因此才想用圖繪盡,這才做了等高線、比例尺等方法。”
“韓兄弟心思健敏,吾不及也。”蔡鼎先給韓林戴了一個高帽,隨後又對著韓林說道:“這法子我十分喜歡,不知韓兄弟可否教我?”
韓林莞爾一笑:“既然先生提了,我怎敢敝帚自珍?”
蔡鼎十分高興,對韓林道了一聲謝,隨後又說道:“我一路行來,望營房雖顯簡陋,但整飭如新,顯然是新葺的,卒伍走路生風,堪稱健銳。新春已至,萬象更新,卻不知韓兄弟為何眉宇當中隱有憂色不去?”
韓林苦笑了一聲:“蔡先生慧眼如炬,確實有一件糟心事,都是為了軍屯。”
接著韓林便將高家侵占軍屯的事向蔡鼎說了。
蔡鼎聽聞以後,同樣罵道:“這群士紳得隴望蜀,欲壑難填,果真都是隻吃不拉的貔貅。”
接著蔡鼎話鋒一轉,盯著韓林目光炯炯地說道:“這事原也好辦,隻消我寫一封信遞到高陽,孫閣老門生故舊遍布朝堂,隻要他知會一聲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韓林搖了搖頭:“這般小事如何還要去勞動孫閣老,那這守備我不當也罷。”
韓林知道蔡鼎其實是在考教他,如果真的如同蔡鼎所說的那樣,那麽蔡鼎以及他背後的孫承宗肯定會對其大失所望,此事過後怕是再難提供什麽支持了。
蔡鼎忽然笑道:“我想韓兄弟心中已經有了想法,隻是仍有顧慮,才顯得憂心忡忡。”
韓林心中有些驚訝,這蔡鼎確實有極強察言觀色的本事,於是點了點頭說道:“不錯。”
“不妨說來聽聽?”
“我與縣尊李大人、縣丞熊大人都初來此地,樂亭士紳都想給我們幾人當頭棒喝,對付縣尊、縣丞,他們便用公文、怠辦等法子,對付我,自然就是用這軍屯了。”
韓林抬頭看了看眼前的田地,樂亭雖有河海之利,但沙鹵參半,苦而不廣,但即便這樣,仍免不了豪族的侵吞,而且還有不少荒蕪的土地尚未開墾。
“這田我必收之,否則他日還不知這群士紳豪強會如何蹬鼻子上臉,我所慮者,隻是如何最小的與之產生衝突。”
蔡鼎挑了挑眉毛:“看來韓兄弟是想明白了。”
“今日被這海風一吹,猶如醍醐灌頂,縣尊、縣丞二位大人乃是親民官,自然要以法度辦事。可我確是一縣軍事首腦,何須這般彎彎繞繞?”
蔡鼎拍著巴掌笑道:“不錯,但如果他不給又如何?”
韓林眯了眯眼睛:“他要是不體麵,那就幫他體麵。”
“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蔡鼎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他手握地契,如果鬧又如何?”
“鬧便打,有本事他就報官,這官司打到禦前我也不怕。”
蔡鼎略微思索了一下又道:“初來此地,卻也不能把士紳們全都得罪了。”
“先生的意思是?”
“既然你不願借孫閣老的勢,那便打一批,拉攏一批,縣中豪族最好攀比。”
“先生的想法倒是與我一致,樂亭豪富中,張家在百姓的風評還算不錯,我倒是想聯張家之力,削減王家的勢力。”
“士紳貴胄將天下的田畝侵吞了個七七八八,如果都有韓兄弟你這般的魄力心思,那也不會民不聊生了,韓兄弟,你聽說了沒有,如今秦地饑民四起,揭竿嘯聚,怕是要起禍端。”
“聽說了,橫災天降,赤地千裏,百姓活不下去了。外有韃虜,內有流民,我等既為一縣鎮戍,自然要護衛這方圓不逾百裏的一方安寧。”
韓林歎了口氣,隨後又在馬上對蔡鼎抱拳說道:“林駑鈍,左右也都是行伍將校,還請先生助我。”
蔡鼎沉吟了一下,最終點了點頭說道:“希龍少有求人之時,自收到信,孫閣老對此也十分看重,這才遣我過來,幾日相處,我倒是覺得希龍信中之言有些保守了。”
韓林有些欣喜地問道:“先生的意思是……”
“自是答應你了。”
韓林大喜過望:“先生之前常伴孫閣老左右,樂亭這一小縣實在有些局促委屈了先生,若有不周之事,還請先生見諒。”
蔡鼎嗬嗬一笑:“我本就是布衣,談什麽局促不局促的,見不見諒的。”
海滄船屬於四號福船,比前麵的大福船、福船、哨船稍小一些,但船體也有六尺來高,船長七丈五尺、寬約一丈八尺,共有風帆三麵,二丈四尺的主桅杆上設望鬥。
這就是韓林整個水營的力量了。
不論大小船皆有人影上下,這是徐如華在操練水軍。
韓林和蔡鼎騎著馬,緩步而行,二狗子、郭騾兒以及調任的親衛隊隊長李柱跟在兩個人後麵,再其後就是半隊之數的老兵親衛。
“碧海雖欣矚,金台空有聞。遠水翻如岸,遙山倒似雲……”
蔡鼎搖頭而吟,隨後對著身旁的韓林笑道:“昔年隋煬帝廣新登大寶,在此觀海得詩一首,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韓林抬頭看著遠處泛起的海波,點了點頭道:“先生說的是,運河交通南北、開科舉納天下賢才,這都是惠澤萬世的功勳,隻可惜……”
蔡鼎接道:“隻可惜其人好大喜功,迫切的想將萬世之功都收歸在自己身上,最後鬧的天下大亂,身死而國滅。”
“罷了,罷了。”
蔡鼎擺了擺手,“今日裏且不談這些掃興的事兒,韓兄弟予我的地理圖繪,這幾日我愈看愈覺得精妙異常,無非用西洋記數和一些線條便可包羅萬象,不知韓兄弟是如何想到這般妙法的?”
韓林差點將那句“想學啊你,我教你啊”宣之於口。
“先生有所不知,餘曾被擄於奴,後在趙鎮處觀輿圖,發現不少謬誤。刀兵之事,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因此才想用圖繪盡,這才做了等高線、比例尺等方法。”
“韓兄弟心思健敏,吾不及也。”蔡鼎先給韓林戴了一個高帽,隨後又對著韓林說道:“這法子我十分喜歡,不知韓兄弟可否教我?”
韓林莞爾一笑:“既然先生提了,我怎敢敝帚自珍?”
蔡鼎十分高興,對韓林道了一聲謝,隨後又說道:“我一路行來,望營房雖顯簡陋,但整飭如新,顯然是新葺的,卒伍走路生風,堪稱健銳。新春已至,萬象更新,卻不知韓兄弟為何眉宇當中隱有憂色不去?”
韓林苦笑了一聲:“蔡先生慧眼如炬,確實有一件糟心事,都是為了軍屯。”
接著韓林便將高家侵占軍屯的事向蔡鼎說了。
蔡鼎聽聞以後,同樣罵道:“這群士紳得隴望蜀,欲壑難填,果真都是隻吃不拉的貔貅。”
接著蔡鼎話鋒一轉,盯著韓林目光炯炯地說道:“這事原也好辦,隻消我寫一封信遞到高陽,孫閣老門生故舊遍布朝堂,隻要他知會一聲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韓林搖了搖頭:“這般小事如何還要去勞動孫閣老,那這守備我不當也罷。”
韓林知道蔡鼎其實是在考教他,如果真的如同蔡鼎所說的那樣,那麽蔡鼎以及他背後的孫承宗肯定會對其大失所望,此事過後怕是再難提供什麽支持了。
蔡鼎忽然笑道:“我想韓兄弟心中已經有了想法,隻是仍有顧慮,才顯得憂心忡忡。”
韓林心中有些驚訝,這蔡鼎確實有極強察言觀色的本事,於是點了點頭說道:“不錯。”
“不妨說來聽聽?”
“我與縣尊李大人、縣丞熊大人都初來此地,樂亭士紳都想給我們幾人當頭棒喝,對付縣尊、縣丞,他們便用公文、怠辦等法子,對付我,自然就是用這軍屯了。”
韓林抬頭看了看眼前的田地,樂亭雖有河海之利,但沙鹵參半,苦而不廣,但即便這樣,仍免不了豪族的侵吞,而且還有不少荒蕪的土地尚未開墾。
“這田我必收之,否則他日還不知這群士紳豪強會如何蹬鼻子上臉,我所慮者,隻是如何最小的與之產生衝突。”
蔡鼎挑了挑眉毛:“看來韓兄弟是想明白了。”
“今日被這海風一吹,猶如醍醐灌頂,縣尊、縣丞二位大人乃是親民官,自然要以法度辦事。可我確是一縣軍事首腦,何須這般彎彎繞繞?”
蔡鼎拍著巴掌笑道:“不錯,但如果他不給又如何?”
韓林眯了眯眼睛:“他要是不體麵,那就幫他體麵。”
“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蔡鼎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他手握地契,如果鬧又如何?”
“鬧便打,有本事他就報官,這官司打到禦前我也不怕。”
蔡鼎略微思索了一下又道:“初來此地,卻也不能把士紳們全都得罪了。”
“先生的意思是?”
“既然你不願借孫閣老的勢,那便打一批,拉攏一批,縣中豪族最好攀比。”
“先生的想法倒是與我一致,樂亭豪富中,張家在百姓的風評還算不錯,我倒是想聯張家之力,削減王家的勢力。”
“士紳貴胄將天下的田畝侵吞了個七七八八,如果都有韓兄弟你這般的魄力心思,那也不會民不聊生了,韓兄弟,你聽說了沒有,如今秦地饑民四起,揭竿嘯聚,怕是要起禍端。”
“聽說了,橫災天降,赤地千裏,百姓活不下去了。外有韃虜,內有流民,我等既為一縣鎮戍,自然要護衛這方圓不逾百裏的一方安寧。”
韓林歎了口氣,隨後又在馬上對蔡鼎抱拳說道:“林駑鈍,左右也都是行伍將校,還請先生助我。”
蔡鼎沉吟了一下,最終點了點頭說道:“希龍少有求人之時,自收到信,孫閣老對此也十分看重,這才遣我過來,幾日相處,我倒是覺得希龍信中之言有些保守了。”
韓林有些欣喜地問道:“先生的意思是……”
“自是答應你了。”
韓林大喜過望:“先生之前常伴孫閣老左右,樂亭這一小縣實在有些局促委屈了先生,若有不周之事,還請先生見諒。”
蔡鼎嗬嗬一笑:“我本就是布衣,談什麽局促不局促的,見不見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