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說是呢……”
徐如華道:“說是三五日便有增額過來充實隊伍,如今一個人影都不見,方才那姓王的不是說,再過個十來日,便要咱們護送個喇嘛去奴地,就咱們這幾個人,萬一遇到點麻煩可怎麽辦。”
“現在沒到,估計也就這兩三日了。”
韓林撚了撚手中的蜀黍,嘴中繼續道:“這姓王的驅使咱們,也不能想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的一點好處不給,不然到時候真個出了事,上邊糾責他也跑不了。”
站在一旁不敢坐著的張孝兒,此時也終於插進話來,壓低聲音對著幾個人說道:“方才那個姓王的怎麽說來著?奴酋努爾哈赤死了,袁巡撫這才遣了個喇嘛去悼,算計算計時日,這老賊怕不是咱們當日轟的那個吧?”
韓林其實早就從趙率教那裏聽到了風聲,點了點頭:“你這麽一說,還真興許是。”
轟殺努爾哈赤,這般天大的事情眾人過往想都不敢想,如今聽到韓林親口承認,眾人心裏都是大喜過望,激動之下又蹦又跳。
高勇大笑一聲:“老賊死的好!”
徐如華臉上也是笑容滿麵:“萬沒有想到,這老奴竟然死在了咱們手裏!”
楊善撇了撇嘴冷笑了一聲,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地接話道:“說甚麽天命、天子來,還不是和咱們一樣,一堆血肉,最終也不過成了炮灰。”
聽到楊善的話,韓林嚇了一跳,趕忙擺手示意他停下,有些責備的道:“楊大哥,這話往後千萬不準說了,若是被那錦衣緹騎偵到,這可是掉腦袋的罪過!”
接著,韓林轉過頭對著眾人正色道:“擊殺酋魁這事幹係太大,誰也不準對外說了去,不然樹大招風,沒有咱們的好果子吃。”
眾人也明白這般道理,紛紛點頭稱是。
但各個也都喜形於色,一副耐不住寂寞的樣子。
高勇湊過一顆碩大的頭顱過來,提議道:“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合該吃碗酒慶賀一番!”
連帶著楊善幾個人也紛紛應和稱是。
韓林知道他心中是酒蟲作祟,也不點破,剛要點頭應了,但那邊剛剛管了錢糧的徐如華卻不幹了。
他對著高勇斥道:“喝喝喝,就知道喝,吃酒當得飽麽,一頓酒錢夠咱們過個十天半個月的了。”
見徐如華不同意,高勇嘟囔道:“拿著雞毛當令箭,怎地這般摳摳索索……”
“你!”
徐如華一下子就漲紅了臉,還帶與高勇去吵,這邊韓林揮止了他,對著高勇說道:“這錢糧之事我說交歸徐大哥暫管那在這件事上,便要聽他的。”
徐如華見韓林站在自己這一邊,頗為得意,梗著個脖子,挑釁似得看著高勇。
讓高勇又哼了一聲。
但韓林隨即話鋒一轉:“不過徐大哥,高大哥說得也是,咱們幹了這天大的事,合該慶祝一番才是,實在不成,記我賬上。”
但讓韓林沒想到的是,這徐如華竟然連他的麵子都駁,乜斜個眼嘴中說道:“我的韓大管隊,方你還怎麽說來著?”
接著徐如華學著韓林的腔調說道:“啊……誰說要還他銀子來著?啊……反正空口無憑,又沒與他約定日期。”
“韓管隊,韓大人,你這信譽,在我這裏可做不得數。”
韓林沒想到自己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平白鬧了個大紅臉,輕聲道:“這不是與外人嘛,咱自個兒弟兄,我哪裏敢不守信。”
眾人七嘴八舌地好一頓勸解,連帶著韓林也在旁作說,弄得徐如華煩不勝煩,最後還是答應了。
“下不為例,如果不然,這錢糧我可不管了,你們愛找誰找誰去!”
徐如華對著眾人說道。
見他終於鬆了口,所有人都喜笑顏開,特別是高勇,不住地對徐如華捧臭腳。
又給他起了個“徐財神”的外號。
……
貼近錦州城東門,寧遠門的一家名為何家酒肆內,韓林等人圍桌而坐,等著店家上齊酒菜。
這何家酒肆由院子臨街門市打通而來,門市作為酒肆,院內住人儲物釀酒。
整個酒肆擺了五六張小桌子,就顯得十分逼仄擁擠了,不過此時雖然已經過了飯時,但酒肆內仍然人滿為患,甚至還有站在門口等位的,甚至在他們臨近的犄角旮旯裏,還半臥著一個醉漢。
這酒肆的生意之所以這麽好,隻因為他們家賣的燒酒。
如今錦州城內邊軍、班軍、民夫雲集,總人數不下三萬。此時錦州城方圓不過二裏。
是一妥妥的一座邊陲小城,根本就容納不下這麽多人。
城內沒地方居住,很多民夫、帶有家眷的班軍、邊軍、客商便在東門外倚城搭了大量的窩棚散居,日後祖大壽退守最後投降的東關廂已經起了雛形。
十月的天氣已經冷徹,雖然往年間早就該落下的雪今年遲遲不見蹤影,但人們都說,今年這天兒,比任何有記憶的時節都冷。
早幾天前,韓林便看見日夜有車拉著凍死的民夫出了城去。
夏日旱徹、冬日冷徹,災年之狀,已經不言而喻。
由於天寒,底層的軍民們都喜歡用燒酒來禦寒。
人們還說,駐守在這裏的趙總兵、紀老公都是頂好的人物。由於人實在太多,徭役並不那麽重,還有得閑歇,下發的銀子雖然也有克扣,但終歸不至於連頓飽飯都吃不起。
城內的大酒樓,一般做的都是黃酒的生意,有錢、有權以及文人雅士都講究個“微醺”,聞不得燒酒的“臭”,因此做燒酒生意的隻有小肆。
而這何家酒肆,也不知怎做的賣得燒酒冷冽燒口,勁道比旁家的都大,雖然比別家貴了些,但飲上一壺抵得上別家兩壺,真若算起來,更加劃算。
天寒,這是天時,離著窩棚近,這是地利,人們覺得劃算,這便是人和。
仗著天時地利人和,何家酒肆的生意紅火,賓客絡繹不絕。
但不知道為什麽,仍然隻維持了一家這麽小的店麵。
韓林左右瞧了瞧,對著幾個人說道:“這店家也不知擴下店麵,要是咱們有這麽好的營生合該不能這麽做。”
幾個人都稱是。
耳邊忽然傳來一個冷哼聲,接著韓林便聽道:“不知天高地厚的黃口小兒,這生意哪裏是那般容易做的?”
幾個人循聲望過去,發現是犄角裏的那個醉漢,正半睜著醉眼,看向眾人,一臉的不屑。
剛剛眾人上了酒菜的小二,從肩膀上摘了抹布一揮,對那人斥道:“呂蒙子,東家怕你凍死,好心留你在這裏,你若再這般擾俺們的客人,你就出外邊去。”
楊善聽到他對韓林不敬,也擼胳膊挽袖子就要上前揍人。
韓林將楊善攔住,笑著對那人問道:“這位兄台,那你說這生意應該如何做?”
那人眼裏緊盯著桌上的酒菜,嘴中說道:“好說,好說,你請我上桌,我便與你分說。”
徐如華道:“說是三五日便有增額過來充實隊伍,如今一個人影都不見,方才那姓王的不是說,再過個十來日,便要咱們護送個喇嘛去奴地,就咱們這幾個人,萬一遇到點麻煩可怎麽辦。”
“現在沒到,估計也就這兩三日了。”
韓林撚了撚手中的蜀黍,嘴中繼續道:“這姓王的驅使咱們,也不能想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的一點好處不給,不然到時候真個出了事,上邊糾責他也跑不了。”
站在一旁不敢坐著的張孝兒,此時也終於插進話來,壓低聲音對著幾個人說道:“方才那個姓王的怎麽說來著?奴酋努爾哈赤死了,袁巡撫這才遣了個喇嘛去悼,算計算計時日,這老賊怕不是咱們當日轟的那個吧?”
韓林其實早就從趙率教那裏聽到了風聲,點了點頭:“你這麽一說,還真興許是。”
轟殺努爾哈赤,這般天大的事情眾人過往想都不敢想,如今聽到韓林親口承認,眾人心裏都是大喜過望,激動之下又蹦又跳。
高勇大笑一聲:“老賊死的好!”
徐如華臉上也是笑容滿麵:“萬沒有想到,這老奴竟然死在了咱們手裏!”
楊善撇了撇嘴冷笑了一聲,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地接話道:“說甚麽天命、天子來,還不是和咱們一樣,一堆血肉,最終也不過成了炮灰。”
聽到楊善的話,韓林嚇了一跳,趕忙擺手示意他停下,有些責備的道:“楊大哥,這話往後千萬不準說了,若是被那錦衣緹騎偵到,這可是掉腦袋的罪過!”
接著,韓林轉過頭對著眾人正色道:“擊殺酋魁這事幹係太大,誰也不準對外說了去,不然樹大招風,沒有咱們的好果子吃。”
眾人也明白這般道理,紛紛點頭稱是。
但各個也都喜形於色,一副耐不住寂寞的樣子。
高勇湊過一顆碩大的頭顱過來,提議道:“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合該吃碗酒慶賀一番!”
連帶著楊善幾個人也紛紛應和稱是。
韓林知道他心中是酒蟲作祟,也不點破,剛要點頭應了,但那邊剛剛管了錢糧的徐如華卻不幹了。
他對著高勇斥道:“喝喝喝,就知道喝,吃酒當得飽麽,一頓酒錢夠咱們過個十天半個月的了。”
見徐如華不同意,高勇嘟囔道:“拿著雞毛當令箭,怎地這般摳摳索索……”
“你!”
徐如華一下子就漲紅了臉,還帶與高勇去吵,這邊韓林揮止了他,對著高勇說道:“這錢糧之事我說交歸徐大哥暫管那在這件事上,便要聽他的。”
徐如華見韓林站在自己這一邊,頗為得意,梗著個脖子,挑釁似得看著高勇。
讓高勇又哼了一聲。
但韓林隨即話鋒一轉:“不過徐大哥,高大哥說得也是,咱們幹了這天大的事,合該慶祝一番才是,實在不成,記我賬上。”
但讓韓林沒想到的是,這徐如華竟然連他的麵子都駁,乜斜個眼嘴中說道:“我的韓大管隊,方你還怎麽說來著?”
接著徐如華學著韓林的腔調說道:“啊……誰說要還他銀子來著?啊……反正空口無憑,又沒與他約定日期。”
“韓管隊,韓大人,你這信譽,在我這裏可做不得數。”
韓林沒想到自己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平白鬧了個大紅臉,輕聲道:“這不是與外人嘛,咱自個兒弟兄,我哪裏敢不守信。”
眾人七嘴八舌地好一頓勸解,連帶著韓林也在旁作說,弄得徐如華煩不勝煩,最後還是答應了。
“下不為例,如果不然,這錢糧我可不管了,你們愛找誰找誰去!”
徐如華對著眾人說道。
見他終於鬆了口,所有人都喜笑顏開,特別是高勇,不住地對徐如華捧臭腳。
又給他起了個“徐財神”的外號。
……
貼近錦州城東門,寧遠門的一家名為何家酒肆內,韓林等人圍桌而坐,等著店家上齊酒菜。
這何家酒肆由院子臨街門市打通而來,門市作為酒肆,院內住人儲物釀酒。
整個酒肆擺了五六張小桌子,就顯得十分逼仄擁擠了,不過此時雖然已經過了飯時,但酒肆內仍然人滿為患,甚至還有站在門口等位的,甚至在他們臨近的犄角旮旯裏,還半臥著一個醉漢。
這酒肆的生意之所以這麽好,隻因為他們家賣的燒酒。
如今錦州城內邊軍、班軍、民夫雲集,總人數不下三萬。此時錦州城方圓不過二裏。
是一妥妥的一座邊陲小城,根本就容納不下這麽多人。
城內沒地方居住,很多民夫、帶有家眷的班軍、邊軍、客商便在東門外倚城搭了大量的窩棚散居,日後祖大壽退守最後投降的東關廂已經起了雛形。
十月的天氣已經冷徹,雖然往年間早就該落下的雪今年遲遲不見蹤影,但人們都說,今年這天兒,比任何有記憶的時節都冷。
早幾天前,韓林便看見日夜有車拉著凍死的民夫出了城去。
夏日旱徹、冬日冷徹,災年之狀,已經不言而喻。
由於天寒,底層的軍民們都喜歡用燒酒來禦寒。
人們還說,駐守在這裏的趙總兵、紀老公都是頂好的人物。由於人實在太多,徭役並不那麽重,還有得閑歇,下發的銀子雖然也有克扣,但終歸不至於連頓飽飯都吃不起。
城內的大酒樓,一般做的都是黃酒的生意,有錢、有權以及文人雅士都講究個“微醺”,聞不得燒酒的“臭”,因此做燒酒生意的隻有小肆。
而這何家酒肆,也不知怎做的賣得燒酒冷冽燒口,勁道比旁家的都大,雖然比別家貴了些,但飲上一壺抵得上別家兩壺,真若算起來,更加劃算。
天寒,這是天時,離著窩棚近,這是地利,人們覺得劃算,這便是人和。
仗著天時地利人和,何家酒肆的生意紅火,賓客絡繹不絕。
但不知道為什麽,仍然隻維持了一家這麽小的店麵。
韓林左右瞧了瞧,對著幾個人說道:“這店家也不知擴下店麵,要是咱們有這麽好的營生合該不能這麽做。”
幾個人都稱是。
耳邊忽然傳來一個冷哼聲,接著韓林便聽道:“不知天高地厚的黃口小兒,這生意哪裏是那般容易做的?”
幾個人循聲望過去,發現是犄角裏的那個醉漢,正半睜著醉眼,看向眾人,一臉的不屑。
剛剛眾人上了酒菜的小二,從肩膀上摘了抹布一揮,對那人斥道:“呂蒙子,東家怕你凍死,好心留你在這裏,你若再這般擾俺們的客人,你就出外邊去。”
楊善聽到他對韓林不敬,也擼胳膊挽袖子就要上前揍人。
韓林將楊善攔住,笑著對那人問道:“這位兄台,那你說這生意應該如何做?”
那人眼裏緊盯著桌上的酒菜,嘴中說道:“好說,好說,你請我上桌,我便與你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