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選將
特種兵穿越成古代文武奇才 作者:燕窩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得知皇上會在黃建華和周敬明兩人之中選一人領兵之後,邱索立即去見了黃建華,將今天朝議的情況與黃建華說了,要黃建華盡可能拿到對抗金兵的領兵權。
兩人一起分析了一下皇上和朝廷這次到底會怎樣選人,首先要考慮的一定會是黃建華和周敬明誰更適合領兵,或者說是他們誰更有希望能領兵打贏金兵。
對於軍事謀略,邱索一點也不擔心黃建華,與黃建華打交道以來,他就認為,黃建華這人頭腦十分靈活,考慮事情很是周到。
最終兩人一致認為,要想得到領兵權,必須有能夠說服皇上的理由。
邱索便將他通過阿不罕澤獲得的一些情報跟黃建華進行了交流。
包括金兵並未能全麵裝備連弩,金兵出動的總兵力,還有金國出兵的意圖,以及主攻的方向等。
這些情報,有的皇上也知道,有的則皇上還並未從他的情報人員那裏獲取,邱索也還沒有向皇上稟報。
比如阿不罕澤已經將金兵主攻方向定在薊州,但邱索因為不想讓人知道他的人已經打入金國高官圈而沒有向皇上稟報。
皇上派往金國的探子也能打探到一些消息,卻並沒有邱索的人打探得那麽清楚。
……
次日,邱索再次被傳入了宮中,這次,是皇上想征求邱索的意見,問他在黃建華和周敬明之間到底選誰領兵為好。
邱索已經從林星河那裏得知了昨天他們議事的情況,無論是皇上還是朝中的大臣,都是希望邱索不要繼續領兵對抗金兵。
邱索也一時拿不定主意皇上是真心向他請教還是隻想試探一下他的態度。
如果是試探邱索的態度,或許邱索舉薦誰,皇上反而不會令誰去領兵,可萬一皇上是真心向他請教的話,那他又失去了舉薦黃建華的機會。
因此,邱索一時也很糾結要不要直接提出來讓黃建華領兵迎敵。
突然,邱索靈機一動,決定誰也不推薦,而是讓皇上自己去選擇卻又會真的選黃建華。
“皇上,您也知道,去年武舉考試之時,臣去了北境,再回來之後臣沒多久的時間就回了湖廣老家,今年更是沒有多少時間接觸這兩位。因此,臣對他們二人都不熟悉,一時之間難以給您好的建議。”邱索這樣對皇上說道。
皇上一聽,覺得邱索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便問道:“愛卿的意思是想要先接觸一下他們,你才能拿主意出來?”
邱索搖了搖頭,說道:“沒有這個必要了,隻是要選誰去迎敵的話,現在還是有一些辦法的。金兵的大軍從會寧抵達邊境,估計至少要一個多月的時間,皇上不如先試試這兩人的本事便是。”
皇上疑惑地問道:“朕倒是也想知道誰更有本事,隻是時間倉促,一時之間也難以抉擇。愛卿以為,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試探出他們誰更適合領兵?”
邱索裝作思考了好一陣子,這才說道:
“皇上,我朝想必也有不少人都在金國境內打探消息,而現在金兵大舉來犯,我們最犯愁的是不知道金兵會從哪個方向來攻打大盛。”
“倘若他倆誰能判斷準確金兵的攻擊方向,那便說明誰更對金兵的意圖領悟得透徹一些,誰就更有把握打敗金兵,臣以為,不如就以此為題,先考一考他們,皇上以為如何?”
皇上仔細思考了一下,覺得有些道理,卻又擔心兩人都猜不中金兵的進攻方向。
“愛卿,若是二人都沒有猜中呢?”皇上問道。
邱索道:“皇上,金兵犯我邊境,基本可以斷定他們的目標仍然是燕雲十六州。”
“武儒新三州他們吃過虧了,現在駐守在那裏的兵也都是去年打敗他們的那些,金兵估計不敢再去冒險。”
“臣的檀州他們更不敢過來,若是敢來,臣有三萬猛虎軍便可迎戰他們十六萬大軍。”
“排除掉這四個州,其餘的地方基本能猜一個八九不離十,就算二人都沒有猜準,也可以按誰猜的地方更接近金兵的主攻目的地作為獲勝者,而選此人領兵可也……”
皇上認為邱索說的有理,但是,這又如何知道他們誰猜準了誰猜錯了呢?
如果等京城獲知了金兵的主攻方向才選出主將來,那時間上還來得及嗎?
皇上將這個疑惑一說,邱索笑了,他知道這是皇上在考他了。
“皇上,這些年,我想連臣都派了人在金國打探消息了,兵部和宮裏也應該派了人去金國打探消息了吧?”
“若是這麽多人都不能在短時間內打探出金兵主攻方向的消息來,那這些派往金國的探子也太無能了吧?”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皇上無論是派黃大人,還是周大人,都會無濟於事,二人又都是去年剛中武舉之人,倉促應戰,經驗也不足,還不如直接派猛虎軍去應戰。”
聽邱索這樣一說,皇上沉思起來。
其實,這次選十萬精兵,都是如同去年的邱索的三萬猛虎軍一般,主要是進行支援的。
因為現在的燕雲十六州,凡是與金國相鄰的北境城池本就有軍隊駐守的。
隻是,現在的十萬精兵,可供他們二人訓練的時間已經不足了。
正在皇帝思考之際,邱索再次開口了:
“皇上,為將者,當敢於亮劍,尤為重要之事便是迎敵之決心,無論是黃大人還是周大人,臣以為首先是要敢於迎敵,若是未戰先怯,那這樣的將領想打勝仗也難。”
邱索這是又提醒了一句。
皇上終於點頭,留下邱索,又命人將兵部的苗倫等幾個熟悉軍事的官員喊了過來,再讓人將周敬明和黃建華傳來。
皇上的意思,就是由大家對這二人現場進行考核,再決定派誰領兵。
首先進來之人是黃建華。
黃建華見到皇上和這些大臣在這裏,立即便明白怎麽回事了。
行禮過後,皇上問道:“黃愛卿,朕記得你在去年的武舉軍策上很有見解,故而朕點你為武榜眼,現在朝廷收到消息,金兵又欲犯我大盛邊境,朕想知道你對此有何看法?”
黃建華拱手一揖,沉著地說道:
“皇上,諸位大人,臣以為金兵去年被邱大人的猛虎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滅,這次過來,無非是裝腔作勢罷了。我朝應正麵迎敵,再給他們迎頭痛擊,他們不來則已,真來了,我軍就要讓他們以前欠我朝的債全都討回來!”
皇上心想,我也想與他們大打一場,奈何戶部沒有餘錢餘糧,萬一戰事久拖不決,豈不再將大盛拖入泥潭之中?
可黃建華的這個態度,又符合邱索所說的為將者當敢於亮劍之態度,因此點了點頭:
“嗯,身為武將,有信心亦有決心,此乃為將者該有之氣度,朕心甚慰。若是金兵犯境,朕欲派十萬精兵馳援,愛卿可願為將?”
黃建華立即拱手道:“為朝廷為皇上守土殺敵,臣縱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皇上又問道:“愛卿以為,此次金兵犯我邊境,會選哪裏為主攻之方向?”
黃建華毫不猶豫地回道:“薊州!”
“為何?”兵部尚書苗倫不解地問道。
黃建華道:“金兵此番前來,裝腔作勢罷了,不是真來打大盛,也不是為了去年打武儒新三州大敗或丟了魯南蘇而複仇。”
“否則,他們會派兵直取檀州,故而臣以為,他們隻是想嚇唬大盛的話,當選一薄弱之地為最佳,故臣猜測,他們會攻薊州。”
眾人都點了點頭,隻是大都懷疑黃建華的判斷到底正不正確。
接著,又傳了周敬明進來。
皇上依例問了他上麵的問題。
周敬明也是主戰之人,隻不過在金兵主攻方向上,他判斷的是金兵的主攻方向會是魯南蘇和檀州。
理由是,這次金兵是為複仇而來,必定想一舉先將檀州拿下,進而向京城逼近,如此,能更好地逼迫京城。
皇上心裏其實還真盼望著金兵從檀州方向攻來,對於那支由邱索創建起來的猛虎軍,皇上內心深處就是信得過的。
而苗倫等兵部官員的心中,也認為金兵會主攻檀州,那個黃建華所說的金兵隻是裝腔作勢的判斷,怕隻是他的一廂情願罷了。
兩人一起分析了一下皇上和朝廷這次到底會怎樣選人,首先要考慮的一定會是黃建華和周敬明誰更適合領兵,或者說是他們誰更有希望能領兵打贏金兵。
對於軍事謀略,邱索一點也不擔心黃建華,與黃建華打交道以來,他就認為,黃建華這人頭腦十分靈活,考慮事情很是周到。
最終兩人一致認為,要想得到領兵權,必須有能夠說服皇上的理由。
邱索便將他通過阿不罕澤獲得的一些情報跟黃建華進行了交流。
包括金兵並未能全麵裝備連弩,金兵出動的總兵力,還有金國出兵的意圖,以及主攻的方向等。
這些情報,有的皇上也知道,有的則皇上還並未從他的情報人員那裏獲取,邱索也還沒有向皇上稟報。
比如阿不罕澤已經將金兵主攻方向定在薊州,但邱索因為不想讓人知道他的人已經打入金國高官圈而沒有向皇上稟報。
皇上派往金國的探子也能打探到一些消息,卻並沒有邱索的人打探得那麽清楚。
……
次日,邱索再次被傳入了宮中,這次,是皇上想征求邱索的意見,問他在黃建華和周敬明之間到底選誰領兵為好。
邱索已經從林星河那裏得知了昨天他們議事的情況,無論是皇上還是朝中的大臣,都是希望邱索不要繼續領兵對抗金兵。
邱索也一時拿不定主意皇上是真心向他請教還是隻想試探一下他的態度。
如果是試探邱索的態度,或許邱索舉薦誰,皇上反而不會令誰去領兵,可萬一皇上是真心向他請教的話,那他又失去了舉薦黃建華的機會。
因此,邱索一時也很糾結要不要直接提出來讓黃建華領兵迎敵。
突然,邱索靈機一動,決定誰也不推薦,而是讓皇上自己去選擇卻又會真的選黃建華。
“皇上,您也知道,去年武舉考試之時,臣去了北境,再回來之後臣沒多久的時間就回了湖廣老家,今年更是沒有多少時間接觸這兩位。因此,臣對他們二人都不熟悉,一時之間難以給您好的建議。”邱索這樣對皇上說道。
皇上一聽,覺得邱索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便問道:“愛卿的意思是想要先接觸一下他們,你才能拿主意出來?”
邱索搖了搖頭,說道:“沒有這個必要了,隻是要選誰去迎敵的話,現在還是有一些辦法的。金兵的大軍從會寧抵達邊境,估計至少要一個多月的時間,皇上不如先試試這兩人的本事便是。”
皇上疑惑地問道:“朕倒是也想知道誰更有本事,隻是時間倉促,一時之間也難以抉擇。愛卿以為,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試探出他們誰更適合領兵?”
邱索裝作思考了好一陣子,這才說道:
“皇上,我朝想必也有不少人都在金國境內打探消息,而現在金兵大舉來犯,我們最犯愁的是不知道金兵會從哪個方向來攻打大盛。”
“倘若他倆誰能判斷準確金兵的攻擊方向,那便說明誰更對金兵的意圖領悟得透徹一些,誰就更有把握打敗金兵,臣以為,不如就以此為題,先考一考他們,皇上以為如何?”
皇上仔細思考了一下,覺得有些道理,卻又擔心兩人都猜不中金兵的進攻方向。
“愛卿,若是二人都沒有猜中呢?”皇上問道。
邱索道:“皇上,金兵犯我邊境,基本可以斷定他們的目標仍然是燕雲十六州。”
“武儒新三州他們吃過虧了,現在駐守在那裏的兵也都是去年打敗他們的那些,金兵估計不敢再去冒險。”
“臣的檀州他們更不敢過來,若是敢來,臣有三萬猛虎軍便可迎戰他們十六萬大軍。”
“排除掉這四個州,其餘的地方基本能猜一個八九不離十,就算二人都沒有猜準,也可以按誰猜的地方更接近金兵的主攻目的地作為獲勝者,而選此人領兵可也……”
皇上認為邱索說的有理,但是,這又如何知道他們誰猜準了誰猜錯了呢?
如果等京城獲知了金兵的主攻方向才選出主將來,那時間上還來得及嗎?
皇上將這個疑惑一說,邱索笑了,他知道這是皇上在考他了。
“皇上,這些年,我想連臣都派了人在金國打探消息了,兵部和宮裏也應該派了人去金國打探消息了吧?”
“若是這麽多人都不能在短時間內打探出金兵主攻方向的消息來,那這些派往金國的探子也太無能了吧?”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皇上無論是派黃大人,還是周大人,都會無濟於事,二人又都是去年剛中武舉之人,倉促應戰,經驗也不足,還不如直接派猛虎軍去應戰。”
聽邱索這樣一說,皇上沉思起來。
其實,這次選十萬精兵,都是如同去年的邱索的三萬猛虎軍一般,主要是進行支援的。
因為現在的燕雲十六州,凡是與金國相鄰的北境城池本就有軍隊駐守的。
隻是,現在的十萬精兵,可供他們二人訓練的時間已經不足了。
正在皇帝思考之際,邱索再次開口了:
“皇上,為將者,當敢於亮劍,尤為重要之事便是迎敵之決心,無論是黃大人還是周大人,臣以為首先是要敢於迎敵,若是未戰先怯,那這樣的將領想打勝仗也難。”
邱索這是又提醒了一句。
皇上終於點頭,留下邱索,又命人將兵部的苗倫等幾個熟悉軍事的官員喊了過來,再讓人將周敬明和黃建華傳來。
皇上的意思,就是由大家對這二人現場進行考核,再決定派誰領兵。
首先進來之人是黃建華。
黃建華見到皇上和這些大臣在這裏,立即便明白怎麽回事了。
行禮過後,皇上問道:“黃愛卿,朕記得你在去年的武舉軍策上很有見解,故而朕點你為武榜眼,現在朝廷收到消息,金兵又欲犯我大盛邊境,朕想知道你對此有何看法?”
黃建華拱手一揖,沉著地說道:
“皇上,諸位大人,臣以為金兵去年被邱大人的猛虎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滅,這次過來,無非是裝腔作勢罷了。我朝應正麵迎敵,再給他們迎頭痛擊,他們不來則已,真來了,我軍就要讓他們以前欠我朝的債全都討回來!”
皇上心想,我也想與他們大打一場,奈何戶部沒有餘錢餘糧,萬一戰事久拖不決,豈不再將大盛拖入泥潭之中?
可黃建華的這個態度,又符合邱索所說的為將者當敢於亮劍之態度,因此點了點頭:
“嗯,身為武將,有信心亦有決心,此乃為將者該有之氣度,朕心甚慰。若是金兵犯境,朕欲派十萬精兵馳援,愛卿可願為將?”
黃建華立即拱手道:“為朝廷為皇上守土殺敵,臣縱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皇上又問道:“愛卿以為,此次金兵犯我邊境,會選哪裏為主攻之方向?”
黃建華毫不猶豫地回道:“薊州!”
“為何?”兵部尚書苗倫不解地問道。
黃建華道:“金兵此番前來,裝腔作勢罷了,不是真來打大盛,也不是為了去年打武儒新三州大敗或丟了魯南蘇而複仇。”
“否則,他們會派兵直取檀州,故而臣以為,他們隻是想嚇唬大盛的話,當選一薄弱之地為最佳,故臣猜測,他們會攻薊州。”
眾人都點了點頭,隻是大都懷疑黃建華的判斷到底正不正確。
接著,又傳了周敬明進來。
皇上依例問了他上麵的問題。
周敬明也是主戰之人,隻不過在金兵主攻方向上,他判斷的是金兵的主攻方向會是魯南蘇和檀州。
理由是,這次金兵是為複仇而來,必定想一舉先將檀州拿下,進而向京城逼近,如此,能更好地逼迫京城。
皇上心裏其實還真盼望著金兵從檀州方向攻來,對於那支由邱索創建起來的猛虎軍,皇上內心深處就是信得過的。
而苗倫等兵部官員的心中,也認為金兵會主攻檀州,那個黃建華所說的金兵隻是裝腔作勢的判斷,怕隻是他的一廂情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