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是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有什麽事情,尚書台就處理了。


    但它還是有用的。經常拿來討論,各種不好辦的事情,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場所。


    這大漢朝的第一次大朝會,討論什麽事情,都正常。


    但是劉燕這番話,卻是讓朝臣們猝不及防。


    便是諸葛亮也有點被偷襲了的感覺。這事先你也沒有與我溝通啊。


    劉燕竊笑著,看著諸葛亮。


    沒錯。


    這是總導演的額外安排,不在計劃內。


    他真的很喜歡諸葛亮,而且也不加掩飾自己的喜歡。很樂意,在人前提高諸葛亮的個人威望。


    威可以辟邪。


    就算是曆史上的諸葛亮執政蜀漢,雖然總體上,國家上下都擁戴諸葛亮。


    陳壽說。


    諸葛亮為相邦做到了公平公正,不偏私。雖然用法嚴厲,而國人服從。屢次北伐,損耗國庫,但是國內平穩。


    盛讚諸葛亮有蕭何的才能。


    在當時,把諸葛亮比作蕭何是溢美。


    但就算這樣,還是有很多人出現了問題。比如說李嚴。


    多的是人是妒忌諸葛亮的才能、地位,繼而展開不必要的攻訐,導致國家的內耗、混亂。


    這一次的大朝會,劉燕讓諸葛亮先發言。


    便是確定他第一宰相的地位。


    養諸葛亮的威望,使得宵小之輩不敢算計諸葛亮。


    沒辦法啊。林子大了,什麽鳥都用。中原地區太廣大了,強盛的衣冠士族多如牛毛。


    就說這殿內群臣,多的是新麵孔。


    幫諸葛亮立威,是提前預防了。


    諸葛亮雖然猝不及防,但他迅速的領悟到了劉燕的意圖,繼而無比感動。


    正所謂。


    名臣也需得明君用,才能用盡才力。


    我諸葛亮能在劉氏父子麾下為臣,盡情的施展才能,真是幸運。


    諸葛亮在感動之餘,立刻有了對策。拱手對劉燕彎腰行禮道:“陛下。臣以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國家則是相反。”


    “國家是沒有近憂,卻有遠慮。”


    “陛下。目前天下已經平了八成,曹魏在河北苟延殘喘,已經不足為慮。但如果陛下與文武百官都懈怠,以為天下太平無事。那就糟糕了。”


    “哪怕天下一統。文武百官,也應該各司其職,使得國家更加富強。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不可測的禍事。”


    “再說。陛下乃開拓之主,追崇漢武。定交州,涼州,設立寧州。有向南發展的誌向。”


    “我等為臣的,應該盡臣子之力,實現陛下的誌向。”


    諸葛亮咬字極為清楚,聲音洪亮。話中的意思,仿佛是一道清流,洗滌了魑魅魍魎,使得德陽殿內,文武百官都是凜然,不自覺的端正了坐姿。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國家則是相反。


    有近憂暫且不說。


    就算沒有近憂也必有遠慮。


    一個國家安定下來,滿朝文武都是享樂貪淫,那就糟糕了。


    忘戰必危。


    不勵精圖治,則朝政必將懈怠。


    朝政懈怠,則黃巾、赤眉不遠了。


    但是反過來,像秦始皇一樣。集中力量幹大事,使得百姓疲敝,民怨沸騰,秦朝就滅亡了。


    好戰必亡。


    在勵精圖治之餘,如何把控這個度。需要考驗執政者的能力。


    一代人盡一代事。


    後人的事情,諸葛亮不敢說。但是他在朝一天,便要盡一天力。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經營國家,不敢鬆懈。


    為後人留下,一個強盛的國家。


    這是諸葛亮的性格、誌向,也是他的宣言。


    而在場的文武百官,其中確實有許多人開始鬆懈了。這天下一統了,國家安定了。


    是不是可以多養姬妾,求田問舍了?


    是不是可以歸隱山林,逍遙快樂了?


    比如吳懿、吳班兄弟。


    吳懿就想放馬南山,解甲歸田了。吳班老骨頭硬朗,有誌向。


    正所謂朝廷有正言,國家不亡。


    聽到正確的言論,應該正衣冠。


    諸葛亮的總理發言,在這大漢朝還都洛陽的第一次大朝會上的發言,真是發人深省。


    如響雷在朝臣的耳中炸開。


    始作俑者劉燕聽了之後,斂容頷首道:“丞相所言很合寡人心意。”


    “正所謂親賢臣,遠小人。先漢所以興隆。”


    “遠賢臣而親小人,後漢所以亡國。”


    “寡人不才,願意追崇文景明君之道。而殿內文武,一時俊秀。比高祖朝、光武朝,不遜色半分。”


    “我們君臣共勉,使得國家富強,然後開拓疆域,使強漢之威,囊括四海。”


    劉燕得意的很。


    齊桓公用管仲而稱霸諸侯。


    寡人用諸葛亮,而使得漢庭富強。


    若把諸葛亮比作管仲,寡人豈不就是齊桓公?


    君臣相遇,真魚水也。


    天下絕配。


    現在的大漢朝很有意思。


    總理是諸葛亮。


    皇帝是劉燕。


    總理日理萬機,管幾乎所有政務。


    皇帝安心放權,自在深宮之中,逍遙快活。但是皇帝卻又英明無比,雖然在深宮中,看似不管事。


    但其實無時無刻不影響朝政。


    威望冠絕天下,比之前朝君主。始皇、武帝也。


    最高領導,掌握最終解釋權。


    隻要他想,就可以把權力收回。


    簡單來說。


    就是雙核政治格局。


    現在是丞相發言,皇帝準許。大漢朝未來的方向,就確定了。


    勵精圖治。


    先使國家富強,然後開拓疆域。


    幹事兒。


    這一次大朝會,滿朝文武都很期待的。但是這兩位大領導的發言,卻是超越了滿朝文武的期待值,心悅誠服。


    “陛下。臣等願盡股肱之力,孝忠貞之節。為漢室興隆,盡一份力。”老臣楊震忽然目光濕潤,伏倒在地上,聲音哽咽道。


    文武們頓時醒悟過來,借著楊震的話語,齊齊表態。


    劉燕笑看著這位老臣。


    漢室第二次滅亡。


    他是亡國之臣。


    想必內心是深有感觸的吧。


    劉燕頷首,說道:“漢室必定興隆。”


    很快,大朝會落幕了。


    打了雞血似的文武百官,在諸葛亮的率領下,開始了騾馬生活。


    工作,工作,工作。


    而皇帝與丞相在朝會中的發言,也隨之傳遍了洛陽,繼而是司隸,天下。


    明君坐龍庭,賢臣在朝。


    吏民人人悅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備之子,西秦霸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越人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越人士並收藏三國:劉備之子,西秦霸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