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緣由
手握瘟神傳承的我在異世擺爛 作者:他語吾不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輩!前輩?”
“不好意思,《應劫九蓮經》講究真我本性,所以我教中弟子,即便修行有成,性格上也會很感性。”玉淩波解釋道。
“呃,前輩真情流露,自無不對,我隻是擔心前輩傷了身子。至於前輩道法獨到,天下修行法各有所長,我亦是長見識了。”呂溫謙虛說道。
“小神醫不見怪便好,我繼續講我與夫君的事吧。
那日,他囚禁了我。
雖然我肉體被縛,但我神魂強大,卻是對他所做一切俱是知情的。
後來,有幾次他解開了我的束縛,我苦口相勸他卻全然不聽,一心以為我是說風涼話。
他曾言我聞香教秘法應劫、煉魂、淬丹,神魂不滅壽可千載,軀體也不過是載魂之器;他修習巫蠱之術,那怕到了金丹,也隻有三百壽,遠低於仙道金丹,死時身魂皆腐,不得超脫。
如此不對等的情況,做道侶都是他高攀,更遑論下嫁與他,為他養育後代。
他料定我必有所圖,或是借此情劫淬煉金丹。”
“那前輩是?”
“哼,他得的那古跡傳承對我聞香教一知半解,隻知我教以劫煉丹,卻不知我教修行追求真我本性,行事隨心隨性。而且我嫁給夫君,除了他與我一起行醫治病的緣分外,卻還是另有前緣的。”
“前緣?”
“嗯,我教修法特殊,講究緣法。我築基時,師尊曾尋了一朵上品的玉蓮花,為我寄托神魂。
師尊昧了我的神識與記憶,將玉蓮花種在下澤節寨外的一座小山上,並派了一弟子看守。
不過師尊也下令:除非有人來采摘玉蓮,否則那弟子並不能幹擾玉蓮的生長。
就這樣,我便成為了一朵蓮花,在蒙昧中,感受著大自然的星辰雨露。
直到七、八歲的錢異遷到了那裏,那時錢異遷正當著蠱師的試藥人。
他找到了玉蓮花所在的那座山,並做了個草房住了下來,不過他沒有采摘玉蓮花的意思,看守者也隻是在暗中觀察著,並未顯身阻止。
年輕的錢異遷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可是心中一直有著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有一段時間,他靠著從澤節寨淘來的殘破古書中的寓言故事,激勵著自己。
他每次試完藥回來,便會坐蓮池旁,讀著寓言、訴說著自己的誌向、對未來的向往與準備。
那段時間,也是作為一朵玉蓮花的我,意識、神魂增長最快的時候。
而當我神魂壯大到能衝破師尊封印的時候,師尊便來接我回了教中。
築基完成,我的神魂修行突飛猛進,可是我半步金丹之時,錢異遷的身影總在我意識中閃現,而每次的突破金丹都會因此而失敗。
師尊說我的劫數到了,讓我下山修行,破劫之日,便是成就金丹之時。
我便自封了修為下了山,那時古疆大疫,我以為大疫便是我的劫,直到我又遇見了他。”
“醫仙、蠱王的故事,我聽清漣道友說過了。單以兩位那時的情誼,可謂是神仙伴侶,羨煞旁人!”
玉淩波微微一笑,“既然小神醫知道,我便直接說後麵的事吧。
夫君囚禁於我,我卻是小瞧了夫君從遺跡得到的東西,十二絕神碑一出,以我的神魂力量,竟也被封印嚴嚴實實,掙脫不得。
到了最後,事情的發展就完全失去了控製。
夫君變得越來越偏執,巫蠱之道本就偏門,他修行起來專求詭、奇、毒、絕,還培育出了同殞之蠱了,自帶瘟災。
夫君以自身壽命喂養同殞蠱,身體漸漸支撐不住,最後身死道消。
我被封印在祭台上,但是用神魂能感知到山洞裏的一切,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夫君逝去。
夫君死後,同殞蠱失去控製,但好在十二絕神碑封禁也有所鬆動,我便以神魂之力催動肉體散發異香,吸引同殞蠱,同殞蠱被我以肉身封印。
可惜過了數載,錢氏族人破開了封禁,找到了夫君遺物。
從夫君的遺物中,找到了控製十二絕神碑和煉製同殞蠱的方法。
錢氏五老如獲至寶,在探得同殞蠱能食他人壽命助己延壽,而十二絕神碑陣,能催生我的肉身做為蠱蟲食物後,便開始大肆培養同殞蠱。”
“以錢氏五老的能力,前輩想逃,他們應該阻止不了吧?”
“我自然可以逃脫,隻是我逃脫了,古疆難免一場大劫,而且此劫由我與錢郎所造,我怎可置身事外。
我以血肉喂養過同殞蠱,這種蠱蟲極為特殊,古疆能虛實轉換的蠱蟲不少。
可這同殞蠱不僅能轉換虛實,更能穿梭虛空,跨躍到不知名的界域。”
“嗯,為何我拘禁同殞蠱時,未發現它們這種能力?”
“這卻是我取了個巧,在以自身血肉喂養蠱蟲時,將錢郎死後的劫氣加持到蠱蟲身上。同殞蠱身上瘟疫劫氣加強了,卻失去了穿梭虛空的能力。”
“唉!”解釋完的玉淩波輕歎一聲,聲音中充滿了無奈與落寞。
“如今災劫化解,前輩該輕鬆才是。至於錢前輩一時糊塗,所幸有前輩力挽狂瀾,未釀成大禍,你也不必過度自責。”
“本是我們惹的禍,卻讓小神醫遭劫,到頭來,還要小神醫來安慰我,妾身慚愧!”
“無妨,無妨,若是前輩過意不去,不若傳些醫術給我,醫仙之名,我是仰慕已久。”
“小神醫想學,這不過小事一樁罷了。不過我還要照料錢氏幼兒,隻能隔著兩三天來傳授一次。”
“錢氏幼兒?”
“嗯,錢氏之人上了十六歲,盡皆養那同殞蠱,十六歲以下的卻隻蘊養蠱卵。
他們的長輩自是罪無可赦,但是幼兒無辜,也並不知曉養蠱之事。
我便跟溫夫子招人在蓮仙寨數裏之外,又建了個寨子,養育他們。
前些時日,我將他們體內蠱卵取出,但是發現他們抵抗病疫的能力太弱,卻是要長期調養。”
“唉,前輩醫者仁心,吾不及也。”
“不好意思,《應劫九蓮經》講究真我本性,所以我教中弟子,即便修行有成,性格上也會很感性。”玉淩波解釋道。
“呃,前輩真情流露,自無不對,我隻是擔心前輩傷了身子。至於前輩道法獨到,天下修行法各有所長,我亦是長見識了。”呂溫謙虛說道。
“小神醫不見怪便好,我繼續講我與夫君的事吧。
那日,他囚禁了我。
雖然我肉體被縛,但我神魂強大,卻是對他所做一切俱是知情的。
後來,有幾次他解開了我的束縛,我苦口相勸他卻全然不聽,一心以為我是說風涼話。
他曾言我聞香教秘法應劫、煉魂、淬丹,神魂不滅壽可千載,軀體也不過是載魂之器;他修習巫蠱之術,那怕到了金丹,也隻有三百壽,遠低於仙道金丹,死時身魂皆腐,不得超脫。
如此不對等的情況,做道侶都是他高攀,更遑論下嫁與他,為他養育後代。
他料定我必有所圖,或是借此情劫淬煉金丹。”
“那前輩是?”
“哼,他得的那古跡傳承對我聞香教一知半解,隻知我教以劫煉丹,卻不知我教修行追求真我本性,行事隨心隨性。而且我嫁給夫君,除了他與我一起行醫治病的緣分外,卻還是另有前緣的。”
“前緣?”
“嗯,我教修法特殊,講究緣法。我築基時,師尊曾尋了一朵上品的玉蓮花,為我寄托神魂。
師尊昧了我的神識與記憶,將玉蓮花種在下澤節寨外的一座小山上,並派了一弟子看守。
不過師尊也下令:除非有人來采摘玉蓮,否則那弟子並不能幹擾玉蓮的生長。
就這樣,我便成為了一朵蓮花,在蒙昧中,感受著大自然的星辰雨露。
直到七、八歲的錢異遷到了那裏,那時錢異遷正當著蠱師的試藥人。
他找到了玉蓮花所在的那座山,並做了個草房住了下來,不過他沒有采摘玉蓮花的意思,看守者也隻是在暗中觀察著,並未顯身阻止。
年輕的錢異遷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可是心中一直有著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有一段時間,他靠著從澤節寨淘來的殘破古書中的寓言故事,激勵著自己。
他每次試完藥回來,便會坐蓮池旁,讀著寓言、訴說著自己的誌向、對未來的向往與準備。
那段時間,也是作為一朵玉蓮花的我,意識、神魂增長最快的時候。
而當我神魂壯大到能衝破師尊封印的時候,師尊便來接我回了教中。
築基完成,我的神魂修行突飛猛進,可是我半步金丹之時,錢異遷的身影總在我意識中閃現,而每次的突破金丹都會因此而失敗。
師尊說我的劫數到了,讓我下山修行,破劫之日,便是成就金丹之時。
我便自封了修為下了山,那時古疆大疫,我以為大疫便是我的劫,直到我又遇見了他。”
“醫仙、蠱王的故事,我聽清漣道友說過了。單以兩位那時的情誼,可謂是神仙伴侶,羨煞旁人!”
玉淩波微微一笑,“既然小神醫知道,我便直接說後麵的事吧。
夫君囚禁於我,我卻是小瞧了夫君從遺跡得到的東西,十二絕神碑一出,以我的神魂力量,竟也被封印嚴嚴實實,掙脫不得。
到了最後,事情的發展就完全失去了控製。
夫君變得越來越偏執,巫蠱之道本就偏門,他修行起來專求詭、奇、毒、絕,還培育出了同殞之蠱了,自帶瘟災。
夫君以自身壽命喂養同殞蠱,身體漸漸支撐不住,最後身死道消。
我被封印在祭台上,但是用神魂能感知到山洞裏的一切,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夫君逝去。
夫君死後,同殞蠱失去控製,但好在十二絕神碑封禁也有所鬆動,我便以神魂之力催動肉體散發異香,吸引同殞蠱,同殞蠱被我以肉身封印。
可惜過了數載,錢氏族人破開了封禁,找到了夫君遺物。
從夫君的遺物中,找到了控製十二絕神碑和煉製同殞蠱的方法。
錢氏五老如獲至寶,在探得同殞蠱能食他人壽命助己延壽,而十二絕神碑陣,能催生我的肉身做為蠱蟲食物後,便開始大肆培養同殞蠱。”
“以錢氏五老的能力,前輩想逃,他們應該阻止不了吧?”
“我自然可以逃脫,隻是我逃脫了,古疆難免一場大劫,而且此劫由我與錢郎所造,我怎可置身事外。
我以血肉喂養過同殞蠱,這種蠱蟲極為特殊,古疆能虛實轉換的蠱蟲不少。
可這同殞蠱不僅能轉換虛實,更能穿梭虛空,跨躍到不知名的界域。”
“嗯,為何我拘禁同殞蠱時,未發現它們這種能力?”
“這卻是我取了個巧,在以自身血肉喂養蠱蟲時,將錢郎死後的劫氣加持到蠱蟲身上。同殞蠱身上瘟疫劫氣加強了,卻失去了穿梭虛空的能力。”
“唉!”解釋完的玉淩波輕歎一聲,聲音中充滿了無奈與落寞。
“如今災劫化解,前輩該輕鬆才是。至於錢前輩一時糊塗,所幸有前輩力挽狂瀾,未釀成大禍,你也不必過度自責。”
“本是我們惹的禍,卻讓小神醫遭劫,到頭來,還要小神醫來安慰我,妾身慚愧!”
“無妨,無妨,若是前輩過意不去,不若傳些醫術給我,醫仙之名,我是仰慕已久。”
“小神醫想學,這不過小事一樁罷了。不過我還要照料錢氏幼兒,隻能隔著兩三天來傳授一次。”
“錢氏幼兒?”
“嗯,錢氏之人上了十六歲,盡皆養那同殞蠱,十六歲以下的卻隻蘊養蠱卵。
他們的長輩自是罪無可赦,但是幼兒無辜,也並不知曉養蠱之事。
我便跟溫夫子招人在蓮仙寨數裏之外,又建了個寨子,養育他們。
前些時日,我將他們體內蠱卵取出,但是發現他們抵抗病疫的能力太弱,卻是要長期調養。”
“唉,前輩醫者仁心,吾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