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側整齊的士兵,身披漢兵頂配鎧甲,宛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這樣嚴整肅穆的軍容,無疑展示出了劉備軍隊的強大實力和威嚴氣勢。
這是劉備最高等級的五級兵,部分配置還差一點而已,每一軍中都有幾百名,就是俗稱披甲率的占有者。
為了充當門麵,也讓人看看劉備的實力,劉備幾乎從兩萬多人中,把這些一千多名五級兵,全部拉過來打腫臉充胖子。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所謂的“五級兵”僅僅是一種等級劃分,類似於同武藝評分一樣,上不了台麵做不了數,它更多的是存在於劉備個人的觀念之中,作為一種自我衡量的標準。
當然戰力評比也要拋開士氣、年齡、身材高低等等的外在因素。
一級兵自然是不滿一年的新兵,除了一把簡陋的長矛,再無他物。
二級兵操練一年以上,能站住軍陣,持長矛披最簡單的前胸皮甲,套布盔。
第三級士兵,身穿前胸鐵製紮甲,頭戴皮盔,基本會細致分為職業的大戟兵、長槍兵、弓弩兵、刀盾兵等。
四級兵,全身漢軍滿套鐵製紮甲,熟悉操控軍中任何兵器,戰法軍陣一聽就懂,是一軍之中的中堅力量,如何使用自然是看主將的風格。
滿級五等兵,全套千片鋼製紮甲,攜帶主副兩把兵刃,經過多次的戰鬥洗禮,殺過人見過血,此乃最強步兵,基本算是特種兵製,劉備軍中也隻有高順的陷陣營,才能稱得上五級兵。
不過陷陣營一直滿兵不滿甲,鋼製劄甲太費時間,一般軍器坊造出來也是先配給都伯以上的武官。
校尉以上基本是魚鱗甲,通常甲片在二千片左右,像劉備的擎天甲,自然千錘百煉,一片抵得兩片的硬度,編織的工藝更加靈活複雜,整套鎧甲足足有三千片。
按照繳械的規矩,郭圖無需親自出麵,隻需依照約定派遣一名副將即可。
此時,袁術的第一批五千名士兵早已踏出大營,在距離營寨八百步之外整齊列隊。
領軍之人正是孫賁,待手持劉備號兵揮舞的旗號,孫賁便開始指揮士兵們向前行進,進入劉備事先布置好的軍陣通道。
在正式進入軍陣之前,所有士兵都必須丟棄手中的兵器和身上的鎧甲,而那些驢車、騾車則隻能裝載著行軍所需的口糧。
待到孫賁的隊伍行至劉備近前,孫賁翻身下馬,向劉備施禮道:“在下孫賁,拜見使君。”
劉備見狀孫賁穿著便衣,不像暗藏殺機,亦趕忙下馬還禮,並伸手扶住孫賁,感慨地說道:“伯陽賢弟,想當年你追隨令叔孫文台四處征戰,南征北討,不僅參與了討伐董卓之戰,更成功收複洛陽。
可謂功勳卓著,理應封侯拜相,位列公卿,隻可惜如今漢室輕微,奸臣當道,實在令人惋惜......唉,可悲可歎啊!”
孫賁萬萬沒有料到,劉備竟然知曉自己的表字,不禁又驚又喜,連忙回應道:“承蒙使君厚愛,還記得小人,說來也是慚愧,征戰半生,始終未能建功立業,封妻蔭子。”
言語之中,流露出一絲無奈與遺憾。
劉備比孫賁也就大個三歲左右,同齡之人,自然有感而發,“吾餘幼時家境貧寒,卻不思奮進,沉湎於狗馬音樂,荒廢學業,亦無高遠誌向,常縱情於山水男女之情,蹉跎三十餘載,悲涼之感湧上心頭,然花有重開之時,頓悟真意,方有今日之成就。”
孫賁沒想到劉備這個時候還能感慨人生真諦,自嘲虛度光陰,何嚐不是在鼓勵自己呢。
“使君大氣之人,這番肺腑之言,孫某受教。”
劉備緊接著說道:“伯陽助文台兄,清掃洛陽宗廟,以太牢祭祀,使得我劉氏祖宗得以安息,備感激涕零。”
現今雖各據一州,但天有不測風雲,我徐州府門始終為孫家留有一席之地。
當著眾人的麵,如此明目張膽地招攬,孫賁心中是又喜又憂,他本就是想試探一下劉備的口風。
袁術定然是不行了,既然劉備有意,孫賁立刻露出一個善意的眼神,語氣卻仍很生硬:“使君美意,賁感激不盡,隻是我等偏居江南,不像徐州乃兵家必爭之地,還望玄德公小心為上。”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劉備頓時心領神會,心中暗喜,此事有戲!隻不過時機未到,還得從長計議。
也不用懷疑孫賁是否故作姿態,就孫賁與孫策之間始終存在利益紛爭。
想當年,孫堅戰死,孫賁當仁不讓,第一時間接替了孫堅的位置,留下的這支軍隊久經沙場,實力非同小可,後來曆經幾番波折,才將部眾交還孫策。
通常情況下,大部份的人自然不願意歸還自己受益東西,畢竟誰會輕易放棄到手的好處呢?
關鍵在於孫策自身實力超群,即使孫賁有心想要挽留,那些孫堅舊部也是看在眼裏,頗有無能為力之感,那也隻能順水推舟。
而孫策堪稱東吳帝國的奠基人,劉備一直在苦思冥想怎樣處理孫策的崛起,直至最近方才想通。
那就是挖牆角,能挖到一個是一個,讓孫策崛起的難度增加一分是一分。
畢竟,從競爭對手身邊搶走任何一名能幹的幫手,對劉備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尤其像孫賁和吳景這樣手握兵權且擁有善戰之將的人,如果能夠爭取到他們,那就再好不過了!
盡管想要拉攏吳景可能會麵臨一些困難,但現在孫賁正處於一種微妙的境地之中,這恰好給了劉備一個絕妙的機會。
記得史料說孫賁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可以說是命運多舛,然而幸運的是,孫氏家族也不是窮苦人家,甚至還有一定的人脈關係,以及家族財產積累。
這些資源讓孫賁過得並不艱難,成年之後還獲得一份官職,生活雖說算不上非常富裕奢華,但總體還算是平穩順利。
但孫賁這個人心氣很高,總想著馬革裹屍建功立業,根本不滿足於現狀,於是孫賁果斷辭去官職,義無反顧地跟隨自己的叔父孫堅四處征戰沙場。
這是劉備最高等級的五級兵,部分配置還差一點而已,每一軍中都有幾百名,就是俗稱披甲率的占有者。
為了充當門麵,也讓人看看劉備的實力,劉備幾乎從兩萬多人中,把這些一千多名五級兵,全部拉過來打腫臉充胖子。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所謂的“五級兵”僅僅是一種等級劃分,類似於同武藝評分一樣,上不了台麵做不了數,它更多的是存在於劉備個人的觀念之中,作為一種自我衡量的標準。
當然戰力評比也要拋開士氣、年齡、身材高低等等的外在因素。
一級兵自然是不滿一年的新兵,除了一把簡陋的長矛,再無他物。
二級兵操練一年以上,能站住軍陣,持長矛披最簡單的前胸皮甲,套布盔。
第三級士兵,身穿前胸鐵製紮甲,頭戴皮盔,基本會細致分為職業的大戟兵、長槍兵、弓弩兵、刀盾兵等。
四級兵,全身漢軍滿套鐵製紮甲,熟悉操控軍中任何兵器,戰法軍陣一聽就懂,是一軍之中的中堅力量,如何使用自然是看主將的風格。
滿級五等兵,全套千片鋼製紮甲,攜帶主副兩把兵刃,經過多次的戰鬥洗禮,殺過人見過血,此乃最強步兵,基本算是特種兵製,劉備軍中也隻有高順的陷陣營,才能稱得上五級兵。
不過陷陣營一直滿兵不滿甲,鋼製劄甲太費時間,一般軍器坊造出來也是先配給都伯以上的武官。
校尉以上基本是魚鱗甲,通常甲片在二千片左右,像劉備的擎天甲,自然千錘百煉,一片抵得兩片的硬度,編織的工藝更加靈活複雜,整套鎧甲足足有三千片。
按照繳械的規矩,郭圖無需親自出麵,隻需依照約定派遣一名副將即可。
此時,袁術的第一批五千名士兵早已踏出大營,在距離營寨八百步之外整齊列隊。
領軍之人正是孫賁,待手持劉備號兵揮舞的旗號,孫賁便開始指揮士兵們向前行進,進入劉備事先布置好的軍陣通道。
在正式進入軍陣之前,所有士兵都必須丟棄手中的兵器和身上的鎧甲,而那些驢車、騾車則隻能裝載著行軍所需的口糧。
待到孫賁的隊伍行至劉備近前,孫賁翻身下馬,向劉備施禮道:“在下孫賁,拜見使君。”
劉備見狀孫賁穿著便衣,不像暗藏殺機,亦趕忙下馬還禮,並伸手扶住孫賁,感慨地說道:“伯陽賢弟,想當年你追隨令叔孫文台四處征戰,南征北討,不僅參與了討伐董卓之戰,更成功收複洛陽。
可謂功勳卓著,理應封侯拜相,位列公卿,隻可惜如今漢室輕微,奸臣當道,實在令人惋惜......唉,可悲可歎啊!”
孫賁萬萬沒有料到,劉備竟然知曉自己的表字,不禁又驚又喜,連忙回應道:“承蒙使君厚愛,還記得小人,說來也是慚愧,征戰半生,始終未能建功立業,封妻蔭子。”
言語之中,流露出一絲無奈與遺憾。
劉備比孫賁也就大個三歲左右,同齡之人,自然有感而發,“吾餘幼時家境貧寒,卻不思奮進,沉湎於狗馬音樂,荒廢學業,亦無高遠誌向,常縱情於山水男女之情,蹉跎三十餘載,悲涼之感湧上心頭,然花有重開之時,頓悟真意,方有今日之成就。”
孫賁沒想到劉備這個時候還能感慨人生真諦,自嘲虛度光陰,何嚐不是在鼓勵自己呢。
“使君大氣之人,這番肺腑之言,孫某受教。”
劉備緊接著說道:“伯陽助文台兄,清掃洛陽宗廟,以太牢祭祀,使得我劉氏祖宗得以安息,備感激涕零。”
現今雖各據一州,但天有不測風雲,我徐州府門始終為孫家留有一席之地。
當著眾人的麵,如此明目張膽地招攬,孫賁心中是又喜又憂,他本就是想試探一下劉備的口風。
袁術定然是不行了,既然劉備有意,孫賁立刻露出一個善意的眼神,語氣卻仍很生硬:“使君美意,賁感激不盡,隻是我等偏居江南,不像徐州乃兵家必爭之地,還望玄德公小心為上。”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劉備頓時心領神會,心中暗喜,此事有戲!隻不過時機未到,還得從長計議。
也不用懷疑孫賁是否故作姿態,就孫賁與孫策之間始終存在利益紛爭。
想當年,孫堅戰死,孫賁當仁不讓,第一時間接替了孫堅的位置,留下的這支軍隊久經沙場,實力非同小可,後來曆經幾番波折,才將部眾交還孫策。
通常情況下,大部份的人自然不願意歸還自己受益東西,畢竟誰會輕易放棄到手的好處呢?
關鍵在於孫策自身實力超群,即使孫賁有心想要挽留,那些孫堅舊部也是看在眼裏,頗有無能為力之感,那也隻能順水推舟。
而孫策堪稱東吳帝國的奠基人,劉備一直在苦思冥想怎樣處理孫策的崛起,直至最近方才想通。
那就是挖牆角,能挖到一個是一個,讓孫策崛起的難度增加一分是一分。
畢竟,從競爭對手身邊搶走任何一名能幹的幫手,對劉備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尤其像孫賁和吳景這樣手握兵權且擁有善戰之將的人,如果能夠爭取到他們,那就再好不過了!
盡管想要拉攏吳景可能會麵臨一些困難,但現在孫賁正處於一種微妙的境地之中,這恰好給了劉備一個絕妙的機會。
記得史料說孫賁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可以說是命運多舛,然而幸運的是,孫氏家族也不是窮苦人家,甚至還有一定的人脈關係,以及家族財產積累。
這些資源讓孫賁過得並不艱難,成年之後還獲得一份官職,生活雖說算不上非常富裕奢華,但總體還算是平穩順利。
但孫賁這個人心氣很高,總想著馬革裹屍建功立業,根本不滿足於現狀,於是孫賁果斷辭去官職,義無反顧地跟隨自己的叔父孫堅四處征戰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