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泄露出去,你我四人,便都得吃掛落不可!”


    端坐在下位的其餘三人,在巡撫齊生民話講出後,自然是滿口應下,聲稱一定死守秘密,不敢外泄一句。


    但三人雖沒有直接說出朝廷的部署安排,可廣西三司及所屬衙門的調度,還是讓有心之人,發現了不對勁。


    譬如本該是秋收季節,按照往年這個時候,市麵上的陳糧未盡,而新糧卻已經在收割,糧食等都會出現小幅度的價格下跌。


    這是糧商們有意為之的,為的就是壓低收購新糧的價格,牟取更多的利益,但前些時日,都司衙門那邊,卻大量的開始囤購物資糧草。


    都司衙門的收購,自然是瞞不過這些神通廣大的糧商的耳目,都紛紛在猜測,為何都司那邊,會無端端的大量收購市麵上的存糧。


    也沒聽說,廣西承宣布政使司這邊,出現啥災情,廣東那邊也同樣未曾探聽出有災情。


    最後糧商的一致得出推斷,朝廷這是打算對外用兵呢,而廣西地處安南交界之地,往南就隻剩下安南這一處,可以動手腳的地方了。


    這些糧商推算出來後,差點高興的蹦起來,打仗那可太好了。


    糧商們巴不得朝廷趕緊動手,他們好大賺特賺一筆,不隻是賺朝廷的銀錢,更是賺老百姓們的錢。


    隻要一打仗,物資必然優先會支援入安南的大軍,那廣西境內的府縣各處,糧食自然就會出現短缺的現象,這是不可避免的。


    到時候兩頭賺,兩頭不虧,隻是約到後期,糧食價格逐步攀升之後,糧商們就沒這般的高興了。


    消息傳播開來後,其餘省份的糧商自然是收緊自己的糧袋,沒道理有錢不賺的,那不是傻子了嗎。


    廣西都指揮使甘正寧處,正對著底下的數個軍官道,“朝廷有令,即刻將廣西境內之衛所兵,抽調健壯兵士,打散重整成師,待命南寧府外,隨時聽候調遣!”


    “甘總兵,為何無故要抽調衛所兵,重新組建新師,可是有何事要發生?”


    說話的是廣西都司參將錢達開,大明一省都司,常設總兵官一名,參將五名,守備三名,坐營官一名,本來常駐桂林府的,但朝廷將廣西治所遷調到南寧府後,都司衙門也被一同遷移了過來。


    桂林府地處內陸,遠離安南,若真有與安南之戰事發生,桂林府統轄過於不便,故而廣西一些官員,在朝廷將治所從桂林府遷移到南寧後,就知道,朝廷這次遷移,定是有目的性的。


    果然被錢達開猜中,這時詢問上司都指揮使甘正寧,無非是裝著明白揣糊塗而已,在官言官,下屬聰明能幹,但也不能搶了自己上司的風頭,不然容易被上司給小鞋穿。


    “此乃是右軍都督府之調令,爾等隻需照辦便可,其餘之事,不必這般探聽清楚,需知事知越多,麻煩越多,還是少問一些為好!”


    甘正寧還以為自己手底下的這幫下屬,不知道朝廷及兵部的用意,他也不將話講明,隻是將事情吩咐下去,讓手下這些個參將去辦即可。


    幾個參將見總兵甘正寧不肯細說,便也自知無可探查的消息了,也就拱手退出了都司大堂,才出了大堂,其餘的幾個參將就小聲說道,“會不會朝廷是要將新法,也在咱們這廣西境內施行了。”


    “有可能!”


    另外一個參將回道,畢竟朝廷凡是施行過新法的省份,全都是將當地的衛所兵老弱病殘淘汰掉,隻保留那些個輕壯衛所兵,重新編製。


    要真的是打算在廣西也施行新法了,那他們這些個參將,可就得把自己手底下那點兒空餉,給盡快的填補上去才好,不然到時免不了要出事的。


    大明初期設置的衛所製,本意是好的,打得是屯田兵卒自養的算盤,老朱甚至還自誇過:吾養兵百萬,不廢民一糧一黍!


    初期至靖難及永樂朝時,衛所製發揮出的功效,還是很強的,大明朝廷依托著衛所兵,打出了奪目的戰績來。


    但隨著承平日久,兵事消遠之後,一兩代人後,這些原本驍勇的地方衛所兵,逐漸被新一代的衛所兵替代,原本同甘苦共患難的上下級關係,也慢慢不見了。


    那些世代為軍戶的衛所兵,演變成為了世襲的百戶千戶們剝削的對象,淪落成為了‘乞丐兵’。


    而老朱製定下的戶籍製,也逐漸顯露出滯後性來,軍戶除了科舉之外,再無晉升及謀生之手段,本就貧苦,又有多少軍戶能出一兩個張居正來。


    老朱製定的這個戶籍製,有點像是三哥那邊的婆羅門製度,隻要固定死了職業和等級後,再想挪動,那是千難萬難。


    而大明這些被戶籍製限製的人,上升通道比三哥還是要好些的,最起碼大明那些個人,還能發憤圖強,通過科舉改變自己的命運。


    而三哥就真的隻能是指望下輩子投個好胎了!


    錢達開笑著看向談論的幾個同僚,也沒有插話,就這麽邊走邊聽他們講,就聽最先開口那個參將道,“隻是不知到時選拔了之後,重新編練,這些個衛所兵的田地,朝廷是否會重新撥給,嘿嘿!”


    隻要是個衛所兵,朝廷都會每戶撥給十數畝不等的田地,給予其耕種自養,軍戶也會逃亡的,幾代人下來,子子孫孫繼承這為數不多的十幾二十畝田地,那裏能夠養活。


    一些實在是過不下去的軍戶,就會直接舍了這些田地,加入到流民隊伍中去,兵部為了填補這些逃亡軍戶的空缺,不時都會重新設立一些新的衛所。


    從百姓之中重新招募一些輕壯,轉籍成為軍戶,但那些個地方世襲百戶千戶們,都鬼精的很,一般軍戶逃亡,全都是隱瞞不報,直接將軍戶的田地昧下,成為自己的私產。


    要是這次朝廷重新在南寧府這,設立幾個衛所,那這些衛所兵手中的田地,早晚都會成為他們這些參將後代的囊中之物。


    幾個參將笑著各自打算,心裏想得很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粵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粵瓜並收藏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