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寡人割地非懼秦,乃仁也!
秦時:抱趙姬大腿開始 作者:一張麵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國王宮。
大殿之中一片寂靜。
“這絕不可能!”
趙王偃憤怒的聲音在殿內回響。
因為就在剛剛,作為副使的甘羅已經代表長信君大人向這位趙王提出了秦國的要求。
不僅僅是要割讓臨近秦國的數十座城池,甚至還要前太子的趙嘉前往秦國為質。
這對於趙國而言,無疑是一種赤裸裸的羞辱!
趙王偃的憤怒是很正常的表現。
可詭異的是,此刻在這殿內麵上同樣露出怒色的朝臣卻並不是很多。
如此國家,焉能不亡?
嬴景神色淡漠,並未因趙王偃所表現出的憤怒而有任何擔憂。
在他的身邊,是特地被帶到王宮來的雪姬。
今日便是雪姬報仇的最好機會了。
殿內,趙嘉的臉色有些蒼白,當看到雪姬的那一刻,他幾乎身體都在顫栗。
那日妃雪閣大火之後,他便已經知道雪姬是被長信君所救了。
可是,再想要滅口已經不可能了。
嬴景作為秦國的重要使者,一旦出現什麽意外便是秦趙兩國戰事再起,他所居的驛館防護之嚴格不比趙王宮差多少。
“大王何必心急,我們不妨先聽聽秦使的理由。”
趙王的確是寵愛倡後至極,這等重要的場合,倡後竟是也在。
見到趙王憤怒,她立刻便上前安撫。
不得不說,這柔聲細語的,又善解人意,怪不得趙王那麽的寵愛。
“長信君,提出這等荒謬條件,總該有個合適的理由。”
倡後在遞話。
嬴景神色平靜,隻輕輕的上前了一步。
“外臣得知,如今趙國與燕國交惡,雙方交戰已久,貴國李牧將軍神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嬴景好好的誇李牧一番,但趙王的臉色並沒有好起來,反而是更為難看了。
李牧的確很厲害,可過於厲害的將軍,總是被掌權者所忌憚的。
尤其是如今的趙國,隻有李牧能拿得出手,沒有人可以製衡他。
若非眼下有戰事不得不用李牧,趙王都得考慮削一下他的兵權了。
倒是朝堂上有些臣子的麵上喜色溢於言表,對於李牧許多人都很佩服。
趙國能夠在廉頗之後再出現這樣一位將軍,實乃趙國之幸。
“既知李牧將軍神勇,秦使還敢提出這等無理要求,是當我趙國不敢一戰嗎?”
趙王偃此刻倒是也有些氣勢,他高居王位之上,威嚴滿滿。
隻可惜,他說話時卻顯得有些中氣不足的樣子。
也不知是身體虛弱,還是知道自己所說的話沒什麽底氣。
“大王此言謬矣,李牧將軍雖強,可畢竟隻有一人,如何能在與燕國交戰的同時再與秦國作戰?”
“趙國也是如此,敢問趙王,以趙國如今的國力,是否有能力在與燕國交戰的同時再戰勝秦國的軍隊呢?”
嬴景的態度強勢,這便是身後有著一個強大國家的好處。
他口中所說出的話,趙王必須要重視。
“不能。”
趙王倒是想說能,可是實在騙不了自己。
“如今我秦國桓齮將軍陳兵十萬,已經就在秦趙邊境上,若是大王今日不答應我們的條件,秦國大軍來犯,大王可有足夠的軍隊與合適的將軍能有信心抵擋住秦國的進攻?”
“到那時,兵臨城下,今日提出的條件大王還是要答應,何必為了大王您的一點麵子而讓百姓陷入戰火呢?”
嬴景步步緊逼。
“這……”
趙王偃有些猶豫了。
倒也不是嬴景的口才有多好,隻是真的對秦國有些恐懼。
為了對抗秦國,六國多次聯合,可每一次合縱攻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山東六國皆稱秦國為虎狼之秦。
這不是什麽褒義的名號,可也足可表示出秦國的強大。
這秦國曆代君王一代代打出來的的名號。
“外臣還聽聞跟隨我們使者團來到趙國的燕太子丹已經被大王派人抓住了,希望大王能展現仁心,將燕太子丹送回燕國,停火止戈,讓兩國邊境的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燕丹這一點就不能說的太直接了。
要臉。
不過趙王偃還是明白其中的意思。
他可以用燕丹作為條件,再加上李牧給予的壓力,從燕國獲取更大的利益,割讓一部分城池給秦國,無關緊要。
利益才是最關鍵的東西。
這一回,趙王偃是真的有些心動了。
反正從秦國這裏損失都能再從燕國那邊討回來。
可他若是這麽容易的答應了,豈不是讓人覺得他太弱軟,畏懼秦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大王若同意割讓土地,送回燕丹,讓趙國免受戰亂,如此仁愛之君,必能受到無數百姓的愛戴。”
看出了趙王偃的態度有所變化,嬴景繼續開口,趁熱打鐵。
這一次,他給了趙王偃一個說得過去的借口。
答應這種離譜的條件,並不是因為畏懼秦國,大王您隻是為了讓百姓能夠免受戰亂。
這是仁愛的表現,是孟子口中的仁愛之君。
“請大王以百姓為重,施仁愛人,則天下百姓複愛大王矣!”
郭大善人也是很會把握時機的。
在這關鍵的時刻,他站了出來,與景大善人並肩而立。
郭大善人在趙國朝堂上的勢力的確不小。
隨著他的開口,立刻便又有許多臣子都出列附和。
“請大王以百姓為重,施仁愛人,則天下百姓複愛大王矣!”
就連倡後也適時的在趙王耳邊加了一句:“大王為百姓安危考慮,相信百姓們得知,也會讚同您的決定,愛戴您的人會更多。”
好嘛!
臣子和王後都讚同了。
看到這麽一幕,趙王偃覺得自己可以答應下來了。
為了趙國的百姓,他要做個仁愛之君。
想想能被天下無數百姓和儒生們誇讚,趙王偃突然還有點小興奮了。
“秦使的提議不無道理,寡人當尊聖人之言,施仁愛人,以保百姓無憂。”
“今日之辯,當傳七國,天下皆知,寡人割地非懼秦,乃仁也。”
王座上,趙王偃已經完全的說服了自己。
他昂首挺胸,一片正氣。
大殿之中一片寂靜。
“這絕不可能!”
趙王偃憤怒的聲音在殿內回響。
因為就在剛剛,作為副使的甘羅已經代表長信君大人向這位趙王提出了秦國的要求。
不僅僅是要割讓臨近秦國的數十座城池,甚至還要前太子的趙嘉前往秦國為質。
這對於趙國而言,無疑是一種赤裸裸的羞辱!
趙王偃的憤怒是很正常的表現。
可詭異的是,此刻在這殿內麵上同樣露出怒色的朝臣卻並不是很多。
如此國家,焉能不亡?
嬴景神色淡漠,並未因趙王偃所表現出的憤怒而有任何擔憂。
在他的身邊,是特地被帶到王宮來的雪姬。
今日便是雪姬報仇的最好機會了。
殿內,趙嘉的臉色有些蒼白,當看到雪姬的那一刻,他幾乎身體都在顫栗。
那日妃雪閣大火之後,他便已經知道雪姬是被長信君所救了。
可是,再想要滅口已經不可能了。
嬴景作為秦國的重要使者,一旦出現什麽意外便是秦趙兩國戰事再起,他所居的驛館防護之嚴格不比趙王宮差多少。
“大王何必心急,我們不妨先聽聽秦使的理由。”
趙王的確是寵愛倡後至極,這等重要的場合,倡後竟是也在。
見到趙王憤怒,她立刻便上前安撫。
不得不說,這柔聲細語的,又善解人意,怪不得趙王那麽的寵愛。
“長信君,提出這等荒謬條件,總該有個合適的理由。”
倡後在遞話。
嬴景神色平靜,隻輕輕的上前了一步。
“外臣得知,如今趙國與燕國交惡,雙方交戰已久,貴國李牧將軍神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嬴景好好的誇李牧一番,但趙王的臉色並沒有好起來,反而是更為難看了。
李牧的確很厲害,可過於厲害的將軍,總是被掌權者所忌憚的。
尤其是如今的趙國,隻有李牧能拿得出手,沒有人可以製衡他。
若非眼下有戰事不得不用李牧,趙王都得考慮削一下他的兵權了。
倒是朝堂上有些臣子的麵上喜色溢於言表,對於李牧許多人都很佩服。
趙國能夠在廉頗之後再出現這樣一位將軍,實乃趙國之幸。
“既知李牧將軍神勇,秦使還敢提出這等無理要求,是當我趙國不敢一戰嗎?”
趙王偃此刻倒是也有些氣勢,他高居王位之上,威嚴滿滿。
隻可惜,他說話時卻顯得有些中氣不足的樣子。
也不知是身體虛弱,還是知道自己所說的話沒什麽底氣。
“大王此言謬矣,李牧將軍雖強,可畢竟隻有一人,如何能在與燕國交戰的同時再與秦國作戰?”
“趙國也是如此,敢問趙王,以趙國如今的國力,是否有能力在與燕國交戰的同時再戰勝秦國的軍隊呢?”
嬴景的態度強勢,這便是身後有著一個強大國家的好處。
他口中所說出的話,趙王必須要重視。
“不能。”
趙王倒是想說能,可是實在騙不了自己。
“如今我秦國桓齮將軍陳兵十萬,已經就在秦趙邊境上,若是大王今日不答應我們的條件,秦國大軍來犯,大王可有足夠的軍隊與合適的將軍能有信心抵擋住秦國的進攻?”
“到那時,兵臨城下,今日提出的條件大王還是要答應,何必為了大王您的一點麵子而讓百姓陷入戰火呢?”
嬴景步步緊逼。
“這……”
趙王偃有些猶豫了。
倒也不是嬴景的口才有多好,隻是真的對秦國有些恐懼。
為了對抗秦國,六國多次聯合,可每一次合縱攻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山東六國皆稱秦國為虎狼之秦。
這不是什麽褒義的名號,可也足可表示出秦國的強大。
這秦國曆代君王一代代打出來的的名號。
“外臣還聽聞跟隨我們使者團來到趙國的燕太子丹已經被大王派人抓住了,希望大王能展現仁心,將燕太子丹送回燕國,停火止戈,讓兩國邊境的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燕丹這一點就不能說的太直接了。
要臉。
不過趙王偃還是明白其中的意思。
他可以用燕丹作為條件,再加上李牧給予的壓力,從燕國獲取更大的利益,割讓一部分城池給秦國,無關緊要。
利益才是最關鍵的東西。
這一回,趙王偃是真的有些心動了。
反正從秦國這裏損失都能再從燕國那邊討回來。
可他若是這麽容易的答應了,豈不是讓人覺得他太弱軟,畏懼秦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大王若同意割讓土地,送回燕丹,讓趙國免受戰亂,如此仁愛之君,必能受到無數百姓的愛戴。”
看出了趙王偃的態度有所變化,嬴景繼續開口,趁熱打鐵。
這一次,他給了趙王偃一個說得過去的借口。
答應這種離譜的條件,並不是因為畏懼秦國,大王您隻是為了讓百姓能夠免受戰亂。
這是仁愛的表現,是孟子口中的仁愛之君。
“請大王以百姓為重,施仁愛人,則天下百姓複愛大王矣!”
郭大善人也是很會把握時機的。
在這關鍵的時刻,他站了出來,與景大善人並肩而立。
郭大善人在趙國朝堂上的勢力的確不小。
隨著他的開口,立刻便又有許多臣子都出列附和。
“請大王以百姓為重,施仁愛人,則天下百姓複愛大王矣!”
就連倡後也適時的在趙王耳邊加了一句:“大王為百姓安危考慮,相信百姓們得知,也會讚同您的決定,愛戴您的人會更多。”
好嘛!
臣子和王後都讚同了。
看到這麽一幕,趙王偃覺得自己可以答應下來了。
為了趙國的百姓,他要做個仁愛之君。
想想能被天下無數百姓和儒生們誇讚,趙王偃突然還有點小興奮了。
“秦使的提議不無道理,寡人當尊聖人之言,施仁愛人,以保百姓無憂。”
“今日之辯,當傳七國,天下皆知,寡人割地非懼秦,乃仁也。”
王座上,趙王偃已經完全的說服了自己。
他昂首挺胸,一片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