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人心向利
皇帝寵臣?不,我一身反骨! 作者:倫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劉六這樣的聰明人,如果不是經過深思熟慮。
有些話他是絕對不會向季博常開口的。
但隻要他當著季博常的麵說了出來,那就一定意有所指。
季博常伸手拿起桌上茶盞,對著劉六微微點頭。
劉六見狀躬身開口。
“咱家軍醫的醫術那是沒得說,老門房的傷已經好的差不多了。”
“按照公子的吩咐,老夫人所在的小院沒人去打擾,除按時送去米麵等物,根本無人踏足那處小院。”
說完撓了撓頭。
“但在公子選擇去江南後,一向喜靜的老夫人突然想到街上走走,小人擔心老夫人的安全就派人在暗中跟著。”
“老夫人對定遠道城不熟也沒啥特定要去的地方,所以真的隻是走走。”
“而且老夫人生性隨和,偶爾會停下來和城內百姓聊聊天說說禮佛向善之事,然後城內很多百姓便自發的前去老夫人住處求取佛經。”
“這事關下輩子的事,所以百姓們積極性也比較高,這一傳十十傳百的,人越來越多,就連道城之外得到消息的百姓也都來了。”
說完微微聳了聳肩。
“就這麽點事,聽說好像最近在募捐準備在城外建廟。”
劉六的話說完了,隨後躬身站立一旁不再言語。
這就是他聰明的地方。
隻說自己搜集來的消息不經過絲毫加工,甚至連自己的個人想法都不會摻雜一點。
因為最真實的情況,才能讓公子得到最正確的判斷。
季博常聞言後,輕輕放下茶盞。
劉六的話說的含蓄,但季博常清晰的捕捉到了幾個關鍵的節點。
時間節點在自己去往江南之後。
老夫人會和百姓們隨意聊聊。
而後百姓們自發前往老夫人住處求取佛經。
如今正在募捐準備修建寺廟。
中原百姓不信神,佛門在和道門的爭鬥中勝敗名列,基本已經被從大雍地界剔除。
而當年民間疾苦不堪,一間寺廟內的銀錢堪比一州之地三年賦稅的事也不也是秘密。
後來道門被大雍太祖擊敗,隨即道門也身敗名裂。
敗局看得多了,中原百姓再不信任何神。
他們隻信自己的米缸。
但此刻卻是越來越多的人想要禮佛,而且人數越來越多的原因不在百姓。
而在季博常的態度。
人可不信神,因為不信神依舊能活。
但人不可不信命,因為得了公子賞識就能逆天改命是真實存在的。
就比如現在的劉六和李三山。
他們都是純粹的草根,但現在卻極得季博常信任,如今天下局勢大定。
他們的未來必定是讓人仰視的。
而讓大批百姓開始主動禮佛的根源,就在季博常對待老夫人的態度上。
季博常就在定遠。
但不是每個定遠人遠遠喊上一句公子萬歲,就能一飛衝天得到重用的。
這世間無論到了何時,永遠不缺投機取巧之人。
定遠道台是季有道,布政使是季有錢,下邊的縣令也盡皆全是出自小門鎮之人。
全是實幹派,虛頭巴腦的那一套根本不管用。
九大人當紅,但九大人也最煩阿諛奉承之人。
所以看來看去,最有機會巴結的就是初到定遠不久的右相夫人。
右相在定遠沒什麽威懾力。
莫說死了的右相,就是活著的左相不也快被公子幹死了嘛。
但季博常對待老夫人的態度,可是被所有人看在眼裏的。
親自下令尋找一處僻靜小院,又親自下令尋找巨型佛像。
親自迎接又親自將老夫人送去小院。
而且公子親言,沒有當初的右相大人就無今日博常。
這是什麽?
恩人,公子的恩人。
那要是老夫人在公子麵前念叨上一句,這代表的就是一飛衝天。
而想要靠近老夫人就需要投其所好。
老夫人喜歡禮佛,這就是最佳交好的辦法。
人有從眾心,當一個人看到了機會就會有無數人跟風而上。
所以不是佛門和向善對人有多大的吸引力。
究其根本就在一字,利。
有利就能驅動無數人,而當人數達到一定地步的時候。
這種隱形的力量將會露出自己一直暗藏的獠牙。
“切入點很準,而且把我當初沒有在意的小小舉動無限放大,就會讓我左右為難無法下手。”
季博常說完也是微微搖頭。
他當初親自縣令尋找僻靜之所,又下令找來巨型佛像。
一部分是因為右相對他確實有提點之恩,另一方麵也是可憐老夫人的境遇所致。
但就是當初這麽一個小小舉動。
竟然成了讓他頗為棘手之事。
佛門壯大不可取,但如今百姓熱情高漲,有目的性的裹挾著不知情的人數會越來越多。
想叫停隻有兩種辦法。
下令強行鎮壓,或者故意傳出冷落老夫人的消息。
但無論哪一種,這個命令他都無法下達。
如今大戰將歇佛門冒頭,這完美的對應了當初水澤道長的那句話。
盛世佛門亂世道。
人有今天沒明天的時候沒人相信下輩子,什麽下輩子會更好的話更是沒人相信。
抬眼看看吧。
被戰亂斬殺而死,因為無糧凍餓而死的人多到數不清。
大家都是這麽死的,憑啥你下輩子就能托生個好人家?
再說那佛也好神也罷,根本沒那麽多精力去管這麽多人。
若說上香上供心思虔誠,下一輩子就能更好這話更沒人信。
你窮的自己都吃不上,就你供奉的那點寒酸東西怎麽和富人家相比?
虔誠?
一天十二個時辰,你淨光顧著餓肚子了,你能有多長時間向神明禱告。
但官宦富庶人家不同,人家吃得飽穿的暖,向神明禱告的時間比你多多了。
論虔誠,人家那個才叫真正的虔誠。
貢品比不上,還沒人家虔誠,憑啥指望神明們兩袖清風會給你一個美好的下輩子 ?
但天下即將太平,天下即將穩定之際。
人們不再擔驚受怕會隨時死掉的時候,就會開始擔心下輩子。
就會開始為自己,為子孫後代去祈求點什麽。
說的直白些,沒有了畏懼的人心裏,總得信點什麽才踏實。
人心如此。
季博常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隨後轉頭看向一旁劉六。
“把羽光人叫過來。”
有些話他是絕對不會向季博常開口的。
但隻要他當著季博常的麵說了出來,那就一定意有所指。
季博常伸手拿起桌上茶盞,對著劉六微微點頭。
劉六見狀躬身開口。
“咱家軍醫的醫術那是沒得說,老門房的傷已經好的差不多了。”
“按照公子的吩咐,老夫人所在的小院沒人去打擾,除按時送去米麵等物,根本無人踏足那處小院。”
說完撓了撓頭。
“但在公子選擇去江南後,一向喜靜的老夫人突然想到街上走走,小人擔心老夫人的安全就派人在暗中跟著。”
“老夫人對定遠道城不熟也沒啥特定要去的地方,所以真的隻是走走。”
“而且老夫人生性隨和,偶爾會停下來和城內百姓聊聊天說說禮佛向善之事,然後城內很多百姓便自發的前去老夫人住處求取佛經。”
“這事關下輩子的事,所以百姓們積極性也比較高,這一傳十十傳百的,人越來越多,就連道城之外得到消息的百姓也都來了。”
說完微微聳了聳肩。
“就這麽點事,聽說好像最近在募捐準備在城外建廟。”
劉六的話說完了,隨後躬身站立一旁不再言語。
這就是他聰明的地方。
隻說自己搜集來的消息不經過絲毫加工,甚至連自己的個人想法都不會摻雜一點。
因為最真實的情況,才能讓公子得到最正確的判斷。
季博常聞言後,輕輕放下茶盞。
劉六的話說的含蓄,但季博常清晰的捕捉到了幾個關鍵的節點。
時間節點在自己去往江南之後。
老夫人會和百姓們隨意聊聊。
而後百姓們自發前往老夫人住處求取佛經。
如今正在募捐準備修建寺廟。
中原百姓不信神,佛門在和道門的爭鬥中勝敗名列,基本已經被從大雍地界剔除。
而當年民間疾苦不堪,一間寺廟內的銀錢堪比一州之地三年賦稅的事也不也是秘密。
後來道門被大雍太祖擊敗,隨即道門也身敗名裂。
敗局看得多了,中原百姓再不信任何神。
他們隻信自己的米缸。
但此刻卻是越來越多的人想要禮佛,而且人數越來越多的原因不在百姓。
而在季博常的態度。
人可不信神,因為不信神依舊能活。
但人不可不信命,因為得了公子賞識就能逆天改命是真實存在的。
就比如現在的劉六和李三山。
他們都是純粹的草根,但現在卻極得季博常信任,如今天下局勢大定。
他們的未來必定是讓人仰視的。
而讓大批百姓開始主動禮佛的根源,就在季博常對待老夫人的態度上。
季博常就在定遠。
但不是每個定遠人遠遠喊上一句公子萬歲,就能一飛衝天得到重用的。
這世間無論到了何時,永遠不缺投機取巧之人。
定遠道台是季有道,布政使是季有錢,下邊的縣令也盡皆全是出自小門鎮之人。
全是實幹派,虛頭巴腦的那一套根本不管用。
九大人當紅,但九大人也最煩阿諛奉承之人。
所以看來看去,最有機會巴結的就是初到定遠不久的右相夫人。
右相在定遠沒什麽威懾力。
莫說死了的右相,就是活著的左相不也快被公子幹死了嘛。
但季博常對待老夫人的態度,可是被所有人看在眼裏的。
親自下令尋找一處僻靜小院,又親自下令尋找巨型佛像。
親自迎接又親自將老夫人送去小院。
而且公子親言,沒有當初的右相大人就無今日博常。
這是什麽?
恩人,公子的恩人。
那要是老夫人在公子麵前念叨上一句,這代表的就是一飛衝天。
而想要靠近老夫人就需要投其所好。
老夫人喜歡禮佛,這就是最佳交好的辦法。
人有從眾心,當一個人看到了機會就會有無數人跟風而上。
所以不是佛門和向善對人有多大的吸引力。
究其根本就在一字,利。
有利就能驅動無數人,而當人數達到一定地步的時候。
這種隱形的力量將會露出自己一直暗藏的獠牙。
“切入點很準,而且把我當初沒有在意的小小舉動無限放大,就會讓我左右為難無法下手。”
季博常說完也是微微搖頭。
他當初親自縣令尋找僻靜之所,又下令找來巨型佛像。
一部分是因為右相對他確實有提點之恩,另一方麵也是可憐老夫人的境遇所致。
但就是當初這麽一個小小舉動。
竟然成了讓他頗為棘手之事。
佛門壯大不可取,但如今百姓熱情高漲,有目的性的裹挾著不知情的人數會越來越多。
想叫停隻有兩種辦法。
下令強行鎮壓,或者故意傳出冷落老夫人的消息。
但無論哪一種,這個命令他都無法下達。
如今大戰將歇佛門冒頭,這完美的對應了當初水澤道長的那句話。
盛世佛門亂世道。
人有今天沒明天的時候沒人相信下輩子,什麽下輩子會更好的話更是沒人相信。
抬眼看看吧。
被戰亂斬殺而死,因為無糧凍餓而死的人多到數不清。
大家都是這麽死的,憑啥你下輩子就能托生個好人家?
再說那佛也好神也罷,根本沒那麽多精力去管這麽多人。
若說上香上供心思虔誠,下一輩子就能更好這話更沒人信。
你窮的自己都吃不上,就你供奉的那點寒酸東西怎麽和富人家相比?
虔誠?
一天十二個時辰,你淨光顧著餓肚子了,你能有多長時間向神明禱告。
但官宦富庶人家不同,人家吃得飽穿的暖,向神明禱告的時間比你多多了。
論虔誠,人家那個才叫真正的虔誠。
貢品比不上,還沒人家虔誠,憑啥指望神明們兩袖清風會給你一個美好的下輩子 ?
但天下即將太平,天下即將穩定之際。
人們不再擔驚受怕會隨時死掉的時候,就會開始擔心下輩子。
就會開始為自己,為子孫後代去祈求點什麽。
說的直白些,沒有了畏懼的人心裏,總得信點什麽才踏實。
人心如此。
季博常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隨後轉頭看向一旁劉六。
“把羽光人叫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