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下邳城外,劉備軍大營校場。


    霍驍正與高順,張遼,陳宮三人觀看前方戰局。隻見劉備軍數百騎兵,分列東西兩側,正模擬騎戰對攻。


    不過位於東方的騎兵僅有百餘人,西方的騎兵卻有三百餘眾。雙方甲胄皆全,隻是將騎槍卸去槍頭,再以麻布纏裹。


    隨著戰鼓擂響,兩方騎兵開始加速衝鋒。


    那百餘名騎兵騎術精湛,陣型嚴整,衝陣之間殺氣震天,宛如一柄出鞘的利劍。


    另一側的三百餘騎兵,騎術卻明顯遜色不少,行進中陣型略顯雜亂,但每一個人都毫不畏懼,挺槍縱馬直取強敵!


    “殺!”雙方交鋒的刹那間,震耳欲聾的喊殺聲響起!伴隨著騎槍與盔甲的碰撞,戰馬的嘶鳴,雙方騎兵的痛呼接連響起!


    雙方衝陣之後,便在馬上奮力“搏殺”。激戰數輪後,百餘人的那一方騎軍,僅有寥寥數人落馬,三百餘人的另一方騎軍,卻已有大半被擊下馬來。


    張遼見狀,不禁搖頭歎息道:


    “這幫新兵,騎術還是頗為生疏。若上陣搏殺,休說虎豹騎那等天下驍銳,就算是這些並州鐵騎老兵,都能隨時將他們殺個人仰馬翻。”


    “哈哈!文遠大哥何必操之過急,這數百騎軍新兵,苦練騎術不過月餘,便有勇氣與上百並州鐵騎搏殺,已屬勇氣可嘉。當年小弟可也是苦練騎術數月,才堪堪能追上並州鐵騎的急行軍。”


    霍驍笑著對張遼說道。當年自己師從高順,從陷陣營一介親兵做起,追隨並州鐵騎,與虎豹騎等強敵惡戰的畫麵,雖恍如隔世,卻曆曆在目。


    “正如仲平所言,新兵尚需磨煉,乃是正理。並州鐵騎隨我等征戰四方,其中精銳士卒,即便對陣那虎豹騎都不遑多讓,隻可惜......小沛一役,子威(成廉),宜祿(秦宜祿)接連戰死,鐵騎亦是元氣大傷......溫侯更形同歸隱,我並州軍逐漸凋零,亦是一樁憾事。”


    高順在呂布麾下征戰多年,如今雖與張遼,陳宮二位隨呂布歸於新主劉備麾下,卻依舊對並州軍昔日輝煌感慨不已。


    “伯平將軍,不必憂慮。溫侯如今身心俱疲,尚未恢複,他日溫侯若肯放下芥蒂,誠心歸入皇......主公麾下,必能重整旗鼓,再此踏上戰場!如今我並州軍餘部既已效力於主公,他日何愁沒有建功立業之時!”


    陳宮對舊主呂布,看得倒是頗為透徹。其先被曹操設計,勢力大損,又痛失一臂,自尊大損,這才在心灰意冷之下,投入劉皇叔麾下。


    當下溫侯深居簡出,多半是因其素來高傲,被“心魔”所困,更恐被昔日“對頭”嘲笑(比如張飛?)。若是劉皇叔麾下這班新同僚,當真對溫侯以誠相待,其想法必然慢慢改觀。


    霍驍聞言,也心知陳宮之意,不禁讚同道:


    “公台大人所言極是,主公一向英明,對歸附之人一視同仁,絕無厚此薄彼之舉!諸位皆為霍驍舊識,隻要我等齊心協力輔佐主公,何愁大業不成,漢室不興!終有一日,溫侯必會明白主公的一番苦心!”


    高順,張遼,陳宮幾人,雖一向對劉備軍頗有好感,但畢竟追隨呂布多年,忠心耿耿,如今驟然改換門庭,還一時無法適應“新身份”,故而有些無所適從。


    霍驍作為穿越者,倒是沒那麽多顧慮,當下話鋒一轉,說道:


    “文遠大哥,這次從幽州運來的戰馬,可堪大用?能否比肩並州良馬?”


    此前接連惡戰,原本呂布麾下的並州鐵騎,幾乎已損失殆盡。雖經劉備軍中良醫奮力救治,又“搶救”回了數百重傷的騎軍將士,以及並未傷殘的戰馬。


    當下合並的呂劉兩軍中,精於騎射的並州狼騎尚有兩百,幽州突騎僅餘三百,善於衝陣搏殺的並州鐵騎,傷愈之後亦不過四百之數。


    劉備親自下令,再不論並州鐵騎,幽州突騎的出身地域之別,決意以這總共九百餘騎為班底,重新組建精銳騎兵部隊,賜名驍騎軍!


    如今呂布歸隱,劉備軍中最擅長騎戰的張遼,自然當仁不讓,成為了驍騎新軍首任統領。


    徐州屬中原地帶,不產戰馬,要組建大規模的騎軍部隊,自然急需北方良馬!


    在軍師徐庶的建議下,主公劉備修書一封,交與糜竺,以糜家商會名義乘船北上,尋其老友公孫瓚相助,以徐州錢糧粟米,交換幽州出產的優質戰馬。


    此時,公孫瓚被袁紹步步緊逼,其原本的幽州大部分領土,已被袁紹所占據。無奈之下,公孫瓚耗費巨資,建易京樓要塞,屯兵固守易京一線,軍中更有缺糧之虞。


    得到劉備千裏運來的軍糧,公孫瓚大喜過望,其勢力不斷衰微,早不複當年橫掃北疆之勢!如今更是早已轉攻為守,不複進取之誌。固守城塞,自以步兵為主,騎兵反倒不堪大用。


    思慮及此,公孫瓚命趙雲精心挑選六百匹幽州戰馬,交於糜家商會,運抵徐州,以資好友劉備軍用。至此之後,劉備與公孫瓚貿易往來不斷,雙方也算各取所需。


    而方才那三百餘騎,正是張遼從軍中精心挑選,有一定騎術基礎的士卒,嚴格訓練出的驍騎軍新兵。他們所騎乘戰馬,正是劉備軍千辛萬苦,從幽州公孫瓚處運來的戰馬。


    沒想到,一場實戰演練,本來還有模有樣的三百驍騎新軍,就被一百原本的並州鐵騎老兵“碾壓”。當下淮南戰事正在加緊籌備,被劉備寄予厚望的驍騎軍,張遼自然對他們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意”。


    聽霍驍提到這批幽州戰馬,張遼這等騎戰大行家,倒是讚不絕口:


    “仲平,這批幽州戰馬確是良馬,我等原本的並州戰馬,比之都多有不如。白馬將軍公孫瓚,果真是名不虛傳!若是其當年全盛之時,真不知其麾下白馬義從是何等威勢!”


    霍驍也曾聽關二爺,張三爺等人提起,當年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威震北疆,不但屢次大破黃巾賊軍,就連烏桓等悍勇的遊牧騎兵與其對陣,都無不喪膽,以至遁逃漠北,無人敢纓其鋒!


    “公孫瓚勢力一度強橫無匹,但其野心膨脹,剛愎自用之下,殺害幽州牧劉虞,以致民心大失......如今又被袁紹徹底壓製......公孫瓚縱使手握所向披靡的白馬義從,終究不過是曇花一現,著實可歎!”


    霍驍暗暗想道,另一個念頭同時在心頭響起:


    “趙雲,田豫等人尚在公孫瓚麾下,若其滅亡之局已定,這些大才的招攬之事,恐怕也必須提早安排了......”


    一念及此,霍驍連忙說道:


    “若幽州戰馬堪用,我等可繼續請主公運來戰馬!有文遠大哥悉心調教,驍騎軍定能重現昔日並州鐵騎之威!他日驍騎軍征戰四方,必為我軍立下不世奇功!”


    “仲平所言無差,文遠不必心急。主公將幽州戰馬盡數托付給你,是希望你將驍騎軍淬煉成真正精銳!豈不聞,欲速則不達!不過,我有個法子,文遠或可試行之!”


    高順善於練兵,麾下陷陣營早已名聞天下,不過騎戰一途,張遼確比他更勝一籌。高順本不欲越俎代庖,但近日主公劉備下令擴建小沛城,以高順鎮守,意在固守徐州西部門戶。


    今日幾位溫侯軍中舊友相聚,不單是一觀驍騎新軍,更是要為高順本人送行。思慮及此,高順還是決定,將自己的練兵見解和盤托出。


    “哦!?伯平有何高見?”張遼聞言,眼前一亮。


    “談不上高明之見,隻不過練兵一途,不止言傳身授。並州鐵騎老兵身經百戰,新兵自是望塵莫及。但我有一法子,文遠可命新老騎兵雜處,勿分彼此,真正並為一軍!以我之見,一名老兵足可帶三名新兵。若徐州境內再有平定馬匪流寇之事,文遠可向主公請命,以驍騎軍前往征討,積累實戰經驗。若能隨老兵實戰,新兵進步必定更加神速!”


    高順不假思索,侃侃而談道。


    張遼略一思索,便臉上一喜,拱手謝道:


    “伯平所言,令我茅塞頓開!我隻恐新兵拖累老兵戰力,一直將新老騎軍分頭訓練,卻是舍本逐末了,驍騎軍隻有凝為一體,方能真正發揮戰力!今日多謝伯平賜教!”


    “哈哈,我等相交多年,何必如此客套!文遠,公台,仲平,天色不早,我當奉命啟程,前往小沛了!多謝諸位盛情相送,請各自珍重!”


    高順此次上任,是要久鎮小沛。主公劉備特恩準其攜家眷隨行,亦是顯示對其信任之意,高順自是心知肚明,對新主公劉備感恩不已。


    溫侯麾下親衛大將秦宜祿戰死,遺下其妻杜氏,與一子秦朗,孤兒寡母孤苦無依。而高順早年喪妻,近日呂布征得杜氏同意,便做主將杜氏嫁與高順續弦,秦朗亦被高順收為養子,待其成年高順更允其認祖歸宗。


    “伯平將軍,一路珍重!”


    霍驍,張遼,陳宮皆與高順拱手道別,目送其與上百陷陣營將士護衛著家眷車仗,一路往小沛緩緩遠去。


    下章預告“徐州新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去投皇叔,呂布直搖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貓艾瑞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貓艾瑞克並收藏我去投皇叔,呂布直搖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