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丹陽強兵
我去投皇叔,呂布直搖頭 作者:大貓艾瑞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州,下邳,
劉備軍議事廳內,
麾下文臣武將齊聚,
正在商議,招降泰山群寇之事。
隻聽張飛大聲嚷嚷道:
“大哥,那泰山群寇,為禍鄉裏,劫掠民眾!我與子仲前去勸降,他們居然不識抬舉。給我數千兵馬,我願為大哥剿平這夥賊寇!”
自與糜竺出使那泰山賊寇,
他就憋了一肚子鳥氣,
即使上次砍瓜切菜般,
幹掉了昌豨上百騎兵,
尤不解恨!
“主公,此次我與翼德出使,雖未建功。但以我觀之,那泰山賊寇,似乎也並非是鐵板一塊!”
糜竺不假思索地說道。
“哦?子仲似乎意有所指?”
劉備奇道。
“泰山諸寇,首領共有五人!臧霸,孫觀,昌豨,吳敦,尹禮。幾人各據一方,其中以臧霸,昌豨二人實力最為雄厚,各有上萬兵馬,那孫觀,吳敦,尹禮三人,麾下也各有五六千兵馬。”
糜竺如實稟告。
“那泰山群寇,竟有三四萬軍力,勢力如此雄厚?”
下首的關羽,皺眉問道。
“雲長將軍,有所不知。那臧霸,多年前就嘯聚徐州北部,雖然名義上歸降故州牧陶公(陶謙),卻一向聽調不聽宣,仿佛一鎮諸侯。而那昌豨等人,更是出身賊寇,荼毒鄉裏,惡名遠播,我徐州曾經屢次征伐,均未能取勝!這夥泰山賊,萬不可等閑視之!”
說這話的,是廣陵太守陳登之父,徐州長史陳珪,
他曾是故徐州牧,陶謙的頭號“智囊”,
對徐州之事,了若指掌
如今父子二人,都效力於劉備麾下。
“主公,正如家父所言,那泰山諸寇,並非易於之輩!但這數萬賊軍,如同我徐州一顆毒瘤,必須鏟除!主公若要將其平定,恐怕不能強攻,當使計分化瓦解!”
陳登也對劉備建言道。
“漢瑜(陳珪),元龍(陳登),二位所言甚是,隻是那泰山諸寇,該如何分化瓦解?”
劉備對此,也頗為意動。
“私以為,泰山諸寇,既以臧霸,昌豨二人實力最強,當從此二人下手!糜別駕,此二人,對我軍招安態度如何?”
陳登出聲詢問糜竺。
“那臧霸與孫觀,二人對招安之事,較為熱切,對我與翼德也執禮甚恭。但那昌豨,吳敦,尹禮三人,冥頑不靈,竟妄圖割據東海,琅琊兩郡!已被我嚴詞拒絕!”
糜竺如實相告。
“提起那昌豨狗賊,我就來氣!他要挾我等不成,居然稱大哥竊據徐州,不過一外來戶!如果不是子仲拉著我,我早拿蛇矛,在他身上捅上十個透明窟窿!”
張飛尤自憤憤不平。
劉備聽張飛此言,
心中也燃起一絲怒意,
他受陶謙托孤,
得陳登,糜竺等徐州大族支持,
坐上徐州牧之位,
一時根基未穩,
沒想到那泰山賊寇,
也敢出言譏諷!
看來霍驍提過的漢室宗親身份,
必須及早得到朝廷與陛下認可,
方可讓徐州上下無話可說!
但劉備喜怒不形於色,
隻以眼神製止張飛,
不讓這渾三弟繼續胡說八道。
陳珪人老成精,
自然知道張飛一通發泄,
不經意道出了主公心中隱憂,
連忙打岔,建言道:
“主公,既如糜別駕所言,那我等可先討伐昌豨,再佯攻臧霸,對其施加壓力,如爭取到臧霸,孫觀來降,昌豨孤立無援之下,或滅或降,也不過在主公一念之間!”
“父親所言,與陳登暗合,請主公定奪!”
陳登也拱手同意道。
“要我說,這幫泰山賊寇不過烏合之眾,無甚厲害之處。之前陶公麾下並無能征善戰大將,以至征剿無功!如今大哥隻要讓我與二哥,各領數千兵馬,盡可將其剿滅!”
提到打仗,
剛被大哥眼神警告的張飛,
又大大咧咧地說道。
“三弟,不得胡言!是戰是和,全憑大哥定奪!”
關羽見張飛口無遮攔,
陶謙舊將曹豹,許耽等人,
皆麵色難看,對張飛頗為不滿。
連忙出言製止道。
陶謙出身丹陽郡,
此地是山越族的聚居地,
一向漢越雜居,
民風更是尚武彪悍!
陶謙能躋身漢末群雄,
執掌徐州,很大程度,
是因為手中有一張王牌,
丹陽兵!
他們在整個漢末三國時代,
都是十分活躍的存在,
號為“天下精兵”!
丹陽兵多為鄉黨,宗族關係,
甚至父子兄弟,一齊衝鋒陷陣,
加上英勇無畏,死戰不退的個性,
一直是許多勢力的王牌軍隊。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
陶謙以四千丹陽兵資助劉備,
讓其抵禦曹操東征,
“小霸王”孫策掌握丹陽郡後,
大量收編丹陽兵,助其平定江東。
孫權即位後,更是屢次征伐山越,
將丹陽郡作為兵源要地。
直到西晉滅吳之時,
吳國丹陽太守沈瑩,
親率五千丹陽兵組成的“青巾兵”,
衝擊晉軍大營,
最終寡不敵眾,全軍覆沒。
可以說丹陽兵的奮戰史,
貫穿了整個漢末三國時代!
如今陶謙已經故去,
其麾下的丹陽兵,
約有六千人並入劉備所部,
卻仍有一萬多丹陽兵,
歸曹豹,許耽等陶謙舊將統領,
曹豹,許耽出身陶謙鄉黨,
對麾下的丹陽兵,控製力極強,
這些人隻效忠陶謙,
卻對“外來戶”劉備頗有微詞,
隻是陳登,糜竺等徐州世家大族,
皆願輔佐劉備,
曹豹,許耽才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聽到張飛輕視丹陽諸將,
他們俱是強壓心中怒火,敢怒不敢言。
劉備精於相人,自然有所察覺,
於是當即說道,
“征伐泰山寇之事,劉備還要仰賴諸公。此事非同小可,容我思量兩日,再做定奪!”
“諾!”廳下眾人無不應允。
待眾文武退下後,
當夜,劉備叫上關羽,張飛兩位兄弟,
又召來孫乾,簡雍二人。
這幾位,都是劉備入主徐州前老班底,
深得劉備信任,
更沒有陶謙舊臣,那些錯綜複雜的關係。
“翼德,你今日怎可口無遮攔?我等新掌徐州,正是用人之際!糜子仲,陳元龍,陳漢瑜諸公,誠心來投,已是自己人。但那曹豹,許耽手握軍權,並未誠心歸附。如此你與雲長,更不可與其爭鋒相對。此二將,為兄當示之以誠,以收其心!你等不可怠慢!”
劉備語重心長地說道,
自己這個三弟,
總是如此魯莽,最易得罪他人!
“大哥,我已知錯。隻是那曹豹,許耽確實無能,否則怎會讓那泰山賊寇,在徐州做大,日後我謹小慎微就是。”
張飛喃喃自語道。
隻是他這種渾人,
好了傷疤就忘了疼,
這次錯了,下次還敢!
“大哥,三弟今日口不擇言,我觀那曹豹,許耽已有憤恨之色,這些陶公舊將,皆視我等為徐州外人,恐怕不得不防!”
關羽不無憂慮的說道。
“他們敢!誰敢背叛大哥,要先問過我手中蛇矛!”
張飛勃然變色道。
“憲和(簡雍),公佑(孫乾),你二人負責我軍錢糧,如若征伐泰山群寇,眼下我軍可還能支撐?”
“稟主公,徐州府庫充盈,雖然我軍拿出不少糧食賑濟流民,但糜子仲又為我軍籌措諸多糧草。如果隻是短期戰事,當可無憂,隻是。。。。。。”
主簿簡雍欲言又止。
“憲和但說無妨。”
“我軍兵力有些捉襟見肘!徐州四戰之地,南方袁術,自彭城戰敗,據細作回報,又在調集軍隊,蠢蠢欲動。西方雖有呂布軍屯兵小沛,抵禦曹操,但其在兗州損兵折將,如今不過數千軍力,恐怕難以抵擋,我軍需要派兵策應!況且曹豹,許耽等陶公舊將,手握重兵,卻陽奉陰違,隻肯防守,不肯出戰。如雲長將軍所言,我們也不得不留下兵馬,防備一二!”
劉備默然無語,自己初掌徐州,
千頭萬緒,確實難以兼顧,
但他還是問道:
“如若我軍北征泰山群寇,能動用多少兵馬?”
“主公明鑒,如若此時出征,恐怕隻能動用不足萬人軍力!”
參軍孫乾略一權衡,說道。
劉備聽到隻能動用不足萬人軍力,
也有些發愁,泰山軍勢力強大,
如若對方據城而守,
萬餘軍力,未必有必勝把握!
孫乾卻仿佛成竹在胸,說道:
“主公勿憂,我倒有一個思量,不知主公允否?”
“哦?”
下章預告“借力而為”!
劉備軍議事廳內,
麾下文臣武將齊聚,
正在商議,招降泰山群寇之事。
隻聽張飛大聲嚷嚷道:
“大哥,那泰山群寇,為禍鄉裏,劫掠民眾!我與子仲前去勸降,他們居然不識抬舉。給我數千兵馬,我願為大哥剿平這夥賊寇!”
自與糜竺出使那泰山賊寇,
他就憋了一肚子鳥氣,
即使上次砍瓜切菜般,
幹掉了昌豨上百騎兵,
尤不解恨!
“主公,此次我與翼德出使,雖未建功。但以我觀之,那泰山賊寇,似乎也並非是鐵板一塊!”
糜竺不假思索地說道。
“哦?子仲似乎意有所指?”
劉備奇道。
“泰山諸寇,首領共有五人!臧霸,孫觀,昌豨,吳敦,尹禮。幾人各據一方,其中以臧霸,昌豨二人實力最為雄厚,各有上萬兵馬,那孫觀,吳敦,尹禮三人,麾下也各有五六千兵馬。”
糜竺如實稟告。
“那泰山群寇,竟有三四萬軍力,勢力如此雄厚?”
下首的關羽,皺眉問道。
“雲長將軍,有所不知。那臧霸,多年前就嘯聚徐州北部,雖然名義上歸降故州牧陶公(陶謙),卻一向聽調不聽宣,仿佛一鎮諸侯。而那昌豨等人,更是出身賊寇,荼毒鄉裏,惡名遠播,我徐州曾經屢次征伐,均未能取勝!這夥泰山賊,萬不可等閑視之!”
說這話的,是廣陵太守陳登之父,徐州長史陳珪,
他曾是故徐州牧,陶謙的頭號“智囊”,
對徐州之事,了若指掌
如今父子二人,都效力於劉備麾下。
“主公,正如家父所言,那泰山諸寇,並非易於之輩!但這數萬賊軍,如同我徐州一顆毒瘤,必須鏟除!主公若要將其平定,恐怕不能強攻,當使計分化瓦解!”
陳登也對劉備建言道。
“漢瑜(陳珪),元龍(陳登),二位所言甚是,隻是那泰山諸寇,該如何分化瓦解?”
劉備對此,也頗為意動。
“私以為,泰山諸寇,既以臧霸,昌豨二人實力最強,當從此二人下手!糜別駕,此二人,對我軍招安態度如何?”
陳登出聲詢問糜竺。
“那臧霸與孫觀,二人對招安之事,較為熱切,對我與翼德也執禮甚恭。但那昌豨,吳敦,尹禮三人,冥頑不靈,竟妄圖割據東海,琅琊兩郡!已被我嚴詞拒絕!”
糜竺如實相告。
“提起那昌豨狗賊,我就來氣!他要挾我等不成,居然稱大哥竊據徐州,不過一外來戶!如果不是子仲拉著我,我早拿蛇矛,在他身上捅上十個透明窟窿!”
張飛尤自憤憤不平。
劉備聽張飛此言,
心中也燃起一絲怒意,
他受陶謙托孤,
得陳登,糜竺等徐州大族支持,
坐上徐州牧之位,
一時根基未穩,
沒想到那泰山賊寇,
也敢出言譏諷!
看來霍驍提過的漢室宗親身份,
必須及早得到朝廷與陛下認可,
方可讓徐州上下無話可說!
但劉備喜怒不形於色,
隻以眼神製止張飛,
不讓這渾三弟繼續胡說八道。
陳珪人老成精,
自然知道張飛一通發泄,
不經意道出了主公心中隱憂,
連忙打岔,建言道:
“主公,既如糜別駕所言,那我等可先討伐昌豨,再佯攻臧霸,對其施加壓力,如爭取到臧霸,孫觀來降,昌豨孤立無援之下,或滅或降,也不過在主公一念之間!”
“父親所言,與陳登暗合,請主公定奪!”
陳登也拱手同意道。
“要我說,這幫泰山賊寇不過烏合之眾,無甚厲害之處。之前陶公麾下並無能征善戰大將,以至征剿無功!如今大哥隻要讓我與二哥,各領數千兵馬,盡可將其剿滅!”
提到打仗,
剛被大哥眼神警告的張飛,
又大大咧咧地說道。
“三弟,不得胡言!是戰是和,全憑大哥定奪!”
關羽見張飛口無遮攔,
陶謙舊將曹豹,許耽等人,
皆麵色難看,對張飛頗為不滿。
連忙出言製止道。
陶謙出身丹陽郡,
此地是山越族的聚居地,
一向漢越雜居,
民風更是尚武彪悍!
陶謙能躋身漢末群雄,
執掌徐州,很大程度,
是因為手中有一張王牌,
丹陽兵!
他們在整個漢末三國時代,
都是十分活躍的存在,
號為“天下精兵”!
丹陽兵多為鄉黨,宗族關係,
甚至父子兄弟,一齊衝鋒陷陣,
加上英勇無畏,死戰不退的個性,
一直是許多勢力的王牌軍隊。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
陶謙以四千丹陽兵資助劉備,
讓其抵禦曹操東征,
“小霸王”孫策掌握丹陽郡後,
大量收編丹陽兵,助其平定江東。
孫權即位後,更是屢次征伐山越,
將丹陽郡作為兵源要地。
直到西晉滅吳之時,
吳國丹陽太守沈瑩,
親率五千丹陽兵組成的“青巾兵”,
衝擊晉軍大營,
最終寡不敵眾,全軍覆沒。
可以說丹陽兵的奮戰史,
貫穿了整個漢末三國時代!
如今陶謙已經故去,
其麾下的丹陽兵,
約有六千人並入劉備所部,
卻仍有一萬多丹陽兵,
歸曹豹,許耽等陶謙舊將統領,
曹豹,許耽出身陶謙鄉黨,
對麾下的丹陽兵,控製力極強,
這些人隻效忠陶謙,
卻對“外來戶”劉備頗有微詞,
隻是陳登,糜竺等徐州世家大族,
皆願輔佐劉備,
曹豹,許耽才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聽到張飛輕視丹陽諸將,
他們俱是強壓心中怒火,敢怒不敢言。
劉備精於相人,自然有所察覺,
於是當即說道,
“征伐泰山寇之事,劉備還要仰賴諸公。此事非同小可,容我思量兩日,再做定奪!”
“諾!”廳下眾人無不應允。
待眾文武退下後,
當夜,劉備叫上關羽,張飛兩位兄弟,
又召來孫乾,簡雍二人。
這幾位,都是劉備入主徐州前老班底,
深得劉備信任,
更沒有陶謙舊臣,那些錯綜複雜的關係。
“翼德,你今日怎可口無遮攔?我等新掌徐州,正是用人之際!糜子仲,陳元龍,陳漢瑜諸公,誠心來投,已是自己人。但那曹豹,許耽手握軍權,並未誠心歸附。如此你與雲長,更不可與其爭鋒相對。此二將,為兄當示之以誠,以收其心!你等不可怠慢!”
劉備語重心長地說道,
自己這個三弟,
總是如此魯莽,最易得罪他人!
“大哥,我已知錯。隻是那曹豹,許耽確實無能,否則怎會讓那泰山賊寇,在徐州做大,日後我謹小慎微就是。”
張飛喃喃自語道。
隻是他這種渾人,
好了傷疤就忘了疼,
這次錯了,下次還敢!
“大哥,三弟今日口不擇言,我觀那曹豹,許耽已有憤恨之色,這些陶公舊將,皆視我等為徐州外人,恐怕不得不防!”
關羽不無憂慮的說道。
“他們敢!誰敢背叛大哥,要先問過我手中蛇矛!”
張飛勃然變色道。
“憲和(簡雍),公佑(孫乾),你二人負責我軍錢糧,如若征伐泰山群寇,眼下我軍可還能支撐?”
“稟主公,徐州府庫充盈,雖然我軍拿出不少糧食賑濟流民,但糜子仲又為我軍籌措諸多糧草。如果隻是短期戰事,當可無憂,隻是。。。。。。”
主簿簡雍欲言又止。
“憲和但說無妨。”
“我軍兵力有些捉襟見肘!徐州四戰之地,南方袁術,自彭城戰敗,據細作回報,又在調集軍隊,蠢蠢欲動。西方雖有呂布軍屯兵小沛,抵禦曹操,但其在兗州損兵折將,如今不過數千軍力,恐怕難以抵擋,我軍需要派兵策應!況且曹豹,許耽等陶公舊將,手握重兵,卻陽奉陰違,隻肯防守,不肯出戰。如雲長將軍所言,我們也不得不留下兵馬,防備一二!”
劉備默然無語,自己初掌徐州,
千頭萬緒,確實難以兼顧,
但他還是問道:
“如若我軍北征泰山群寇,能動用多少兵馬?”
“主公明鑒,如若此時出征,恐怕隻能動用不足萬人軍力!”
參軍孫乾略一權衡,說道。
劉備聽到隻能動用不足萬人軍力,
也有些發愁,泰山軍勢力強大,
如若對方據城而守,
萬餘軍力,未必有必勝把握!
孫乾卻仿佛成竹在胸,說道:
“主公勿憂,我倒有一個思量,不知主公允否?”
“哦?”
下章預告“借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