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符離,在唐代,隸屬於徐州。在那裏,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叫毓村。


    白居易11歲時,因父親遷任徐州別駕,他隨母從河南新鄭移居於此,一家人在這裏生活了22年。


    於白居易而言,這個地方就是最他難忘的第二故鄉。自打認識美貌絕倫的鄰家女孩後,白居易與她青梅竹馬,相遇相知了17年,其間相戀8年,度過了最美好的年少時光。


    這個鄰家女孩叫湘靈,小白居易4歲。在相識相知的第9個年頭,二人情竇漸生,相戀相愛了。


    這是二人極純粹、澄澈又兩小無猜的初戀,彼此都珍愛著,雙雙墜入愛河。白居易歡喜之餘,一氣嗬成,寫下《鄰女》,為他美麗的湘靈極盡褒揚: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桓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但白居易的母親白母卻不喜歡活潑可愛的湘靈,認為這個鄉下女孩出身寒微,而白家是官宦之家,兩家\"門不當戶不對\"。於是以\"影響白居易前程\"為由,就在白居易與湘靈相戀8年後,白母硬逼著白居易離開符離,轉學到襄州父親(公元791年,父親白季庚轉任襄州別駕)那裏用心念書,必須謀取好的功名。


    母命難違下,白居易心想:好吧,\"初戀\"先放一放,自己刻苦讀書,中舉後再娶湘靈。於是,白居易為他心愛的湘靈寫下《潛別離》後,依依不舍地暫時告別:


    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


    兩心之外無人知。


    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春斷連理枝。


    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


    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在去襄州的路上,癡情的白居易相繼又寫下《寄湘靈》、《寒閨夜》、《長相思.九月西風興》等情詩思念湘靈。


    其中《寄湘靈》寫得情真意切:


    淚眼淩寒凍不留,每經高處必回頭。


    遙知別後西樓上,夜憑欄杆獨自愁。


    《長相思.九月西風興》更是道盡相思之苦:


    九月西風興,月冷露華凝。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


    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白居易在襄州苦讀兩年後,29歲時赴京應考,一舉進士及第。欣喜之餘,白居易飛奔回到符離把喜訊告訴了母親,心想,我現在高中了,沒誤功名,母親不會反對我與湘靈結婚吧。


    誰知?在白居易懇請母親迎娶湘靈時,固執的白母不同意,說還沒致仕呢。要求白居易要用心於致仕前的考試,不得掉以輕心。


    沒辦法,白居易隻好又埋頭準備致仕前的考試。


    公元803年,32歲的白居易赴長安考試,高中第4名,得任秘書省校書郎職務,從此踏上仕途。


    白居易要移居長安,離開符離了,他再次向母親請求帶上湘靈,要與她結婚。這回白居易心想:母親不再有任何理由拒絕吧。


    哪知?封建思想嚴重、講究\"門當戶對\"又很\"偏狹\"的白母還是不同意,堅決反對白居易娶鄉下女孩為妻。


    在\"孝道大於天\"的唐代,孝順的白居易毫無辦法,又不能放下致仕之路,隻好迫於母命,與湘靈痛苦地分手。曉事明理的湘靈一下明白,她與白居易的初戀是沒有結果的。湘靈什麽也沒說,默默地,連夜為白居易趕製了一雙繡花鞋留作紀念,白居易在去往京都的路上,也為湘靈寫下了《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寄遠》、《生離別》等多首情詩回贈:


    再見了,我的湘靈,我的初戀!


    2


    從此,刻骨銘心的\"初戀\"就留在白居易的內心底裏深藏,成了他一生揮之不去的影子,也成了他步入仕途、登頂詩壇的源動力。


    起先,白居易與母親置氣,不打算再談戀愛。


    在遷居長安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始終拒絕\"母親的媒妁之言\",拒絕親朋好友的提親,一直癡念著他心愛的湘靈,渴望母親一朝回心轉意,發發慈悲,同意他與湘靈結為連理。


    一晃,兩年過去了,白居易已滿34歲,正是寶貴的黃金年齡。恰好,他遷任周至縣縣尉,也就是公安局局長。一天,他與好友一道遊曆當地的名勝仙遊寺,聊及唐玄宗在馬嵬驛一束白綾令楊玉環自縊而死的往事,白居易聯想起自己與湘靈戀愛未果的悲慘遭遇,傷感之下,即興而作《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在這首長詩裏很巧妙地借史抒情,把自己的初戀傾注其中,深情地表達了對湘靈的懷念,對母親活活拆散二人的戀愛極為不滿。


    很快,《長恨歌》就廣為流傳,迅速奠定了白居易在詩壇的地位。


    但\"執著\"的白母仍舊不同意白居易娶湘靈,最後以死相逼,決絕地向白居易表示:你若娶湘靈,就沒有我這個母親。


    就這樣\"僵持\"了幾年,白居易已到37歲,屬大齡青年了,若再不考慮婚事,將會被社會上的閑言碎語淹死。兼之親友們竭力勸導,又得同事楊汝士的妹妹看中,無奈之下,白居易便與楊氏結為伉儷。


    3


    但白居易內心深處,湘靈哪能說放下就放下呢?


    41歲時,白居易在極度思念湘靈下,再度為她寫下《夜雨》、《感鏡》等情詩。


    42歲時,白居易回符離,最後一次與湘靈見麵。這時的湘靈,已38歲,仍未出嫁。白居易愧疚不已,為之寫下《逢舊》:


    我梳白發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


    應被別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


    這滿滿的負罪感讓白居易無地自容,不辭而別。


    44歲時,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而越職言事,被貶任江州司馬,途中,遇見一名彈奏琵琶的歌女,神似內心裏的戀人湘靈。白居易不由得憶起與湘靈過往的點點滴滴,立時淚如雨下,遂一揮而就,寫下千古名篇《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聲,此時無聲勝有聲。


    ……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春衫濕。


    4


    從此,在餘下31年的滄桑歲月裏,白居易繼續在詩歌與致仕的大道上深耕,散發出萬丈光芒。


    詩歌方麵,白居易尤擅長詩,以現實主義風格登頂詩壇,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合稱唐代最偉大的三大詩人;與元稹一道,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詩豪\"劉禹錫同庚,長壽,並稱\"劉白\"。


    致仕方麵,白居易曆任左拾遺、京兆府戶部參軍、忠州刺史、尚書司門員外郎、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太子左讚善大夫等職,職務最高時曾官居朝廷二品大員。75歲逝世時,受贈尚書右仆射,諡號\"文\",還得到當朝皇帝唐宣宗送花圈祭奠,並作詩《吊白居易》悼念: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係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得此殊榮,又居大官者,在唐代浩若繁星的詩人中,唯白居易一人。


    也許,白居易的曠世才華和取得的卓越成就,更多得益於湘靈的助力及賜予的靈感。可,美麗的湘靈,最後隻有一聲歎息,晚年竟不知所蹤,不幸,也幸?


    也許,長眠於地下的白母可以瞑目,她終於功德圓滿、達成所願,幸,也不幸?


    幸,也不幸;不幸,也幸,於白居易而言,內心的感傷何以道之?


    也許,人生的悲劇穿透力更強,更何況,世間哪能十全十美?生命得到另外的成全,必然會有別樣的遺憾。


    釋然吧,湘靈;釋然吧,白居易。你們二人有因無果的這份\"初戀\",雖然苦澀,但也火紅了彼此,同樣光芒萬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樂天派流浪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樂天派流浪的貓並收藏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