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鮮活的人物形象,幾乎都是立體的,既有讓人感動的優點,也有不甚唏噓的缺點,可說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


    男主角賈寶玉的母親王夫人,便是如此。第六回劉姥姥說她"著實響快,會待人的,倒不拿大。"三十五回賈母則評價她:"不太說話,跟木頭似的,在公婆麵前就不大顯好。"


    事實亦然。


    從王夫人掌摑丫鬟金釧兒,發動大觀園抄檢,攆走晴雯、芳官、四兒等等這些狠毒的情形而言,王夫人的惡哪裏遜色於機關算盡的王熙鳳?


    但王夫人又有善的一麵。她對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窮親戚劉姥姥,第一次同意王熙鳳接濟了二十兩銀子,第二次大方贈予了一百兩銀子,支持劉姥姥一家在鄉下好心發展……。


    這一百兩銀子,可是王夫人五個月的工資,並不是小數目呢。


    可見,王夫人也是立體的,她既"著實響快"又"跟木頭似的",對她的認定究竟是"三七開",還是"五五分"?


    的確不好簡單下結論。畢竟如何看待王夫人的善與惡,且不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事論事而言,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為王夫人所處的每一個時段,都有她鮮明的角色轉換。


    換句話說,總體上體現人物悲劇的名著《紅樓夢》,王夫人也是避免不了悲劇角色。


    愚認為,有好的一麵、壞的一麵也很突出的王夫人,雖說出身顯赫,出閣後也誥命加身,但同樣是腐朽沒落的封建末世所影響和毒害的苦命人,她的悲劇,與"金陵十二釵"並沒有明顯的差別。


    眾所周知,出身不凡的王夫人來自金陵"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王家,護官符中就稱王家:"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可見王家的權勢與富貴!作為王家大小姐的王夫人,當姑娘的時候,自然是名門閨秀,受到的教養得到的生活並不差於錦衣玉食的林黛玉、薛寶釵她們的。


    從第三回王狗兒的祖上與王夫人的父親連過宗,後來王夫人對待上門打秋風的劉姥姥,要求王熙鳳"不可簡慢了她",可以感受到王夫人並不薄情,她的少女時代其實是陽光的,是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哪裏會"跟木頭似的"死灰情形?


    久未聯係的窮親戚劉姥姥,多年以後登門上府渴求幫助,王夫人並沒嫌棄。正因她的念舊,劉姥姥才得到救濟,一家平安過冬。感恩的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王夫人又資助了一百兩銀子,使得劉姥姥一家真正脫貧致富,走上了小康。


    還有元妃省親前,她下帖子請官宦小姐出身的妙玉來大觀園主持櫳翠庵,給予應有的禮儀與尊重;後來又對回門的二小姐賈迎春哭訴夫家的虐待,盡了嬸子的關心,趕忙令人收拾"紫菱洲",安排姊妹們陪伴……。


    這些溫暖動情的細節,足以說明王夫人還是重情重義,有和藹可親的地方。


    無怪乎認可她的劉姥姥給予了高度評價,說她"著實響快"。


    但王夫人又確係"木頭人",在"盛極而衰"的賈府呈現狠毒的佛口蛇心的另一麵。


    這就不得不說是封建末世大家族的悲哀了!


    因為政治聯姻,王夫人嫁到賈府當上賈政的正妻後,身份發生了改變,成了"死魚眼睛",深居侯門循規蹈矩依照吃人的禮教當家處世。


    那些所謂"三綱五常"害人不淺的冰冷約束,使得王夫人表麵上看"妻以夫榮",乃欽賜的誥命夫人,卻比不上當姑娘時的"著實響快",還得無條件聽命於婆婆,嚴格遵照夫家的門風理家主事。


    更無奈的是,她寵愛的兒子賈寶玉,因婆婆喜歡縱容他"廝混於內帷",作為母親,王夫人還不能表現出半點微詞。


    這就決定了王夫人作為賈家兒媳婦的地位,其實是很尷尬的。從夫家婆婆、小姐們吃飯,媳婦不能上座,需要站在一邊棒菜捧飯服務,隻有待婆婆、小姐們吃完了,才能用餐。也可看出王夫人在沒有"熬成婆"之前,實際上是哪有真正的當家權利?


    可以說,封建時代,媳婦在夫家生活完全得看公公婆婆的臉色。如果有丈夫疼愛,又育下兒子,媳婦卑微的情形可能有所改變。


    "著實響快"的名門閨秀王夫人照樣擺脫不了這樣的命運,甚而更慘。她嫁到賈府後,不要說賈母對她隻是名麵上的照顧,核心利益不允許她過界;就是丈夫賈政對她也僅是尊重有加,並沒有夫妻之間的濃情蜜意。在賈政的心目中,妾室趙姨娘哪怕讓人不屑與不堪,他都願意與之恩愛。


    王夫人不過是丈夫賈政當作門麵的工具人而已。


    更悲催的是,王夫人的三個親生子女元春、賈珠、寶玉,其實都還不錯,元春後來還是光耀門庭的賢德妃。可三個子女的撫養權,都集中在賈母名下,王夫人卻做不了主。


    中了秀才的長子賈珠,原本是可以依靠的最大希望,殊不知,娶了李紈生下賈蘭後,不到二十歲便英年早逝。次子寶玉又隻管"安享尊榮",完全在賈母的溺愛、賈政的古板教育之下,成了不喜讀書的頑劣之輩。


    就這樣,一步一步,王夫人高貴的心氣被完全磨滅,無可奈何之下,她隻得消極妥協,將原本應有的管家權轉交給侄媳王熙鳳暫時代管,好歹都是她王家人,不落外。


    但王夫人怎會心甘情願,高興得起來?她的內心世界早已"古井無波",便開始整天念佛誦經,表麵上不管事不出頭,成了一心吃齋念佛的"木頭人",隻知道規規矩矩伺候賈母。


    尤其在中年喪子後,承受著巨大悲痛的王夫人便在孤獨中活成了可怕之人。她原本可以將感情寄托在子女身上,最終因為一一失去而變得麵目猙獰。


    畢竟王家顯赫的背景也培育了王夫人的心機和手腕,當委屈受夠了,曾經的天真無邪也就束之高閣,接下來便是讓人心驚膽戰不擇手段的報複。


    於是,當薛姨媽也來賈府寄居後,王夫人便與之聯盟,先曝出"金玉良緣"的口風,打壓賈母支持的"木石前盟";接著又攆金釧,借"繡春囊"事件發起抄檢大觀園行動,無情地逐晴雯,趕走四兒、芳官,震懾林黛玉;最後拿王熙鳳當棋子,讓薛寶釵上位如願嫁給賈寶玉,以致林黛玉在其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當賈母壽終正寢後,王夫人又聯合邢夫人有意給主持大喪儀的王熙鳳難堪,使"力拙失人心"的王熙鳳草草收場,辦了一場無比悲催的大喪儀,還落了個"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悲慘下場。


    可見,人到中年已為人婦的王夫人為了爭取核心利益,已然不計後果,表現出冷酷無情的惡人形象。


    但"熬成婆"看似妥妥贏家的王夫人,雖說後來有了自己發號施令的居家主事權,卻也在一地雞毛中悲愴黯然。


    輪到她主宰榮國府時,賈家已然滿目瘡痍,不再有當初的熱鬧與繁華。她挑選的兒媳薛寶釵後來獨守空房,賈寶玉終因感傷林黛玉離家出走,賈府落了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淨"。


    王夫人的娘家又是接連不斷的悲音,仰靠的"大樹"王子騰回京複職卻在路途上染病而亡,妹妹薛姨媽家因兒媳夏金桂這樣的悍婦把持,也弄得雞飛狗跳一塌糊塗……。


    王夫人的晚年可謂最悲催的存在。


    綜上而言:"著實響快"而又"跟木頭似的"王夫人,最終不再陽光,成了一麵讓人警醒的鏡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樂天派流浪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樂天派流浪的貓並收藏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