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前塵往事(一)
從八段錦開啟現代修仙 作者:木秀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少年見老道神神叨叨的,不免心中警惕起來。
他本來就早慧,又逢家中突生變故,心智早已比同齡人成熟許多。
少年就想趕緊離開這塊山坡,去往另一處采藥。
隻不過老道看到看到少年轉身想走,頓時心中一急一把拉住少年的衣袖,滿臉堆笑的連忙開口說道:
“小娃娃別走,你我於此處相逢,真乃天意。”
“何不坐下來聊聊?”
少年看著這老道越發感覺莫名其妙,就想掙脫這老道扯著衣袖的手臂,沒想到用力之下,這老道看似幹枯的手臂卻紋絲未動。
少年這兩年來每天上山下水,一身力氣練的接近成年男子的力道,沒想到一扯之下老道卻紋絲未動。
頓時他感覺這老道怕是有些不簡單了,看著老道真誠的眼神盯著自己,眼神充滿了祥和寧靜,不像是什麽歹人。
他便停下了動作,斟酌了下用詞後開口說道:
“道長有何事?”
老道人被少年警惕的眼神盯著,一時有些語塞。
他已經很久沒有這樣低聲下氣的和人說話了,這要是讓他那些徒子徒孫知道可不得驚掉下巴。
“小娃娃,你我相逢即是有緣,老道也不是什麽壞人。”
說著從隨身包裹裏翻出一個平時早就遺忘的度牒,遞給少年以表明自己的身份。
這份度牒是當朝最高規格的綾素鈿軸,上麵有著朝廷的大印。
隻是少年沒注意到這有些年代的暗紅色的印記,是近百年前當朝那位太宗皇帝的大印。
少年雖然在家中變故後再未去學塾讀書,但年幼時早已識字過千,這兩年空閑時也會寫字練字,這度牒上的文字他倒是基本都認識。
在確認了老道的身份是正經道士後,少年也逐漸放下了部分警惕。
轉身將身後的背簍取下放在旁邊空地上,與老道一同坐在了山坡上一塊凸起的大石頭上。
少年沉靜的眼神望著遠方沒有說話。
老道人看著沉默的少年,心中在想著怎麽開口,以他一貫隨心所欲的行事風格,這時也不免顯得有些局促。
“小娃娃,你父母呢,怎麽一個人上山采藥,家裏也不擔心遇到什麽猛獸。”
望向遠處的少年眼神出現一些波動,已經很久沒有人這樣問自己了。
少年沉默了一會後開口答道:
“家中隻剩我一個人了。”
老道人一時語塞,悄然在袖袍中掐指一算,轉眼間一切已經了然於胸。
兩人間又陷入了一陣沉默。
“那,你今後什麽打算?”
老道盯著少年的眼神透露出一種罕見的慈祥善意。
少年卻是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是呀,自己以後該做什麽?
前兩年一直忙於解決溫飽的問題,好像一直沒有想過這些。
“我也不知道...”
少年想著,或許再過幾年,攢一些錢,再托隔壁的王嬸給他找一個像他娘一樣賢惠的女子做妻子。
但就這樣平凡的一生自己會甘心嗎?
老道像是看出了少年的心思,出聲說道:
“想不想去外麵看看?這個世界還是很大的。”
少年沉靜的眼神閃過一絲波瀾,
他想起每次站在山頂時眺望向遠方時,心中升不由升騰起一種特殊的感受,自身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天地間,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
少年早慧,經曆過家中變故,早知人生短暫多變,羨慕遠處山外的那條大河奔騰流向遠處,好似沒有窮盡,又想要隨著大河流向遨遊各地,與明月江風相伴而永存世間。
隻是他這種想法從未向其他人吐露過,他也知道如果讓別人知道他這些想法,怕是會覺得有些不切實際。
少年輕輕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他家幾代人居住在這裏,幾代人積攢下來的家業不能在他手上荒廢了,再說父母的墳墓也在這,如果他離開這裏,沒人照料下肯定沒幾年,就怕隻剩一個小土堆了。
老道人看著少年的神情知道這事也急不得,便準備先在這裏住下來後再說。
當第二天少年再次上山采藥時,發現老道已經在臨近村子的山坡上起了一座茅屋。
當老道看到少年上山時,趕忙招了招手示意少年過去。
少年本想直接離開,但看到老道熱情的招手,少年生性淳樸不好拒絕的老道的好意,便向著茅屋走去。
接下來的時間裏,少年每次上山或者下山都會被老道叫住去他那坐坐。
兩人相處之間,主要是老道在說,少年在聽。
老道見識廣博,好像天文地理無所不知,少年每次就當故事聽著也不覺得乏味。
一來二去之間,兩人倒是相處的極為默契。
後來一次老道談到自己修道以來的經曆興致高漲時,終於開口提道:
“小娃娃,你願不願意跟老道我學道?”
少年聽著又沉默了下來,
這些日子相處下來,老道已然了解少年心中的擔憂。
出言安慰道:
“小娃娃,如果你父母仍在世,也不願意看到你就這樣蹉跎一生的。”
“你適合更廣闊的天地!”
少年聽完心中也是有些波動,回家後躺在床上,想了很多,輾轉難眠。
這些日子從老道人那裏他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更多了,很多奇人異事自己之前聞所未聞。
真如村子裏那些男人一樣平庸的度過一生,自己也有些不甘心。
轉輾反側間,少年突然從床上爬了起來。
來到供奉著父母的靈牌前,少年撚出三炷香點燃,然後跪了下來。
對著靈牌磕了三個頭後,少年從懷裏拿出三枚銅錢放在掌心。
然後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嘴裏喃喃的念道:
“爹,娘。”
“孩兒是否要跟隨老道長去學道,想請你們給做個決定。”
“如果三枚銅錢全是正麵,孩兒則就此跟隨老道長去學道。”
“如果三枚銅錢有一枚是反麵,孩兒則不再離開村裏。”
隨後,少年把手裏的銅錢往地上一拋。
三枚銅錢從少年手心滑落,在地上滾了幾圈,然後各自停了下來。
三枚銅錢朝向少年的一麵,赫然全部是麵文“開元通寳”的一麵。
他本來就早慧,又逢家中突生變故,心智早已比同齡人成熟許多。
少年就想趕緊離開這塊山坡,去往另一處采藥。
隻不過老道看到看到少年轉身想走,頓時心中一急一把拉住少年的衣袖,滿臉堆笑的連忙開口說道:
“小娃娃別走,你我於此處相逢,真乃天意。”
“何不坐下來聊聊?”
少年看著這老道越發感覺莫名其妙,就想掙脫這老道扯著衣袖的手臂,沒想到用力之下,這老道看似幹枯的手臂卻紋絲未動。
少年這兩年來每天上山下水,一身力氣練的接近成年男子的力道,沒想到一扯之下老道卻紋絲未動。
頓時他感覺這老道怕是有些不簡單了,看著老道真誠的眼神盯著自己,眼神充滿了祥和寧靜,不像是什麽歹人。
他便停下了動作,斟酌了下用詞後開口說道:
“道長有何事?”
老道人被少年警惕的眼神盯著,一時有些語塞。
他已經很久沒有這樣低聲下氣的和人說話了,這要是讓他那些徒子徒孫知道可不得驚掉下巴。
“小娃娃,你我相逢即是有緣,老道也不是什麽壞人。”
說著從隨身包裹裏翻出一個平時早就遺忘的度牒,遞給少年以表明自己的身份。
這份度牒是當朝最高規格的綾素鈿軸,上麵有著朝廷的大印。
隻是少年沒注意到這有些年代的暗紅色的印記,是近百年前當朝那位太宗皇帝的大印。
少年雖然在家中變故後再未去學塾讀書,但年幼時早已識字過千,這兩年空閑時也會寫字練字,這度牒上的文字他倒是基本都認識。
在確認了老道的身份是正經道士後,少年也逐漸放下了部分警惕。
轉身將身後的背簍取下放在旁邊空地上,與老道一同坐在了山坡上一塊凸起的大石頭上。
少年沉靜的眼神望著遠方沒有說話。
老道人看著沉默的少年,心中在想著怎麽開口,以他一貫隨心所欲的行事風格,這時也不免顯得有些局促。
“小娃娃,你父母呢,怎麽一個人上山采藥,家裏也不擔心遇到什麽猛獸。”
望向遠處的少年眼神出現一些波動,已經很久沒有人這樣問自己了。
少年沉默了一會後開口答道:
“家中隻剩我一個人了。”
老道人一時語塞,悄然在袖袍中掐指一算,轉眼間一切已經了然於胸。
兩人間又陷入了一陣沉默。
“那,你今後什麽打算?”
老道盯著少年的眼神透露出一種罕見的慈祥善意。
少年卻是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是呀,自己以後該做什麽?
前兩年一直忙於解決溫飽的問題,好像一直沒有想過這些。
“我也不知道...”
少年想著,或許再過幾年,攢一些錢,再托隔壁的王嬸給他找一個像他娘一樣賢惠的女子做妻子。
但就這樣平凡的一生自己會甘心嗎?
老道像是看出了少年的心思,出聲說道:
“想不想去外麵看看?這個世界還是很大的。”
少年沉靜的眼神閃過一絲波瀾,
他想起每次站在山頂時眺望向遠方時,心中升不由升騰起一種特殊的感受,自身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天地間,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
少年早慧,經曆過家中變故,早知人生短暫多變,羨慕遠處山外的那條大河奔騰流向遠處,好似沒有窮盡,又想要隨著大河流向遨遊各地,與明月江風相伴而永存世間。
隻是他這種想法從未向其他人吐露過,他也知道如果讓別人知道他這些想法,怕是會覺得有些不切實際。
少年輕輕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他家幾代人居住在這裏,幾代人積攢下來的家業不能在他手上荒廢了,再說父母的墳墓也在這,如果他離開這裏,沒人照料下肯定沒幾年,就怕隻剩一個小土堆了。
老道人看著少年的神情知道這事也急不得,便準備先在這裏住下來後再說。
當第二天少年再次上山采藥時,發現老道已經在臨近村子的山坡上起了一座茅屋。
當老道看到少年上山時,趕忙招了招手示意少年過去。
少年本想直接離開,但看到老道熱情的招手,少年生性淳樸不好拒絕的老道的好意,便向著茅屋走去。
接下來的時間裏,少年每次上山或者下山都會被老道叫住去他那坐坐。
兩人相處之間,主要是老道在說,少年在聽。
老道見識廣博,好像天文地理無所不知,少年每次就當故事聽著也不覺得乏味。
一來二去之間,兩人倒是相處的極為默契。
後來一次老道談到自己修道以來的經曆興致高漲時,終於開口提道:
“小娃娃,你願不願意跟老道我學道?”
少年聽著又沉默了下來,
這些日子相處下來,老道已然了解少年心中的擔憂。
出言安慰道:
“小娃娃,如果你父母仍在世,也不願意看到你就這樣蹉跎一生的。”
“你適合更廣闊的天地!”
少年聽完心中也是有些波動,回家後躺在床上,想了很多,輾轉難眠。
這些日子從老道人那裏他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更多了,很多奇人異事自己之前聞所未聞。
真如村子裏那些男人一樣平庸的度過一生,自己也有些不甘心。
轉輾反側間,少年突然從床上爬了起來。
來到供奉著父母的靈牌前,少年撚出三炷香點燃,然後跪了下來。
對著靈牌磕了三個頭後,少年從懷裏拿出三枚銅錢放在掌心。
然後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嘴裏喃喃的念道:
“爹,娘。”
“孩兒是否要跟隨老道長去學道,想請你們給做個決定。”
“如果三枚銅錢全是正麵,孩兒則就此跟隨老道長去學道。”
“如果三枚銅錢有一枚是反麵,孩兒則不再離開村裏。”
隨後,少年把手裏的銅錢往地上一拋。
三枚銅錢從少年手心滑落,在地上滾了幾圈,然後各自停了下來。
三枚銅錢朝向少年的一麵,赫然全部是麵文“開元通寳”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