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思過的日子還沒結束,聖上下令許玉衡保留忠王尊位,前往北疆戍關。
聽說是郭將軍年事已高,不複從前老當益壯之態,多年戍關下來一把老骨頭再吃不消,上書乞骸骨回鄉養老。
聖上答應了,他正考慮如何處置玉衡,倘若處死,他剛登基當行仁政,且宋承於先帝一朝並無錯處,忠心耿耿都是百官看在眼裏的。
既要處置玉衡,又不能讓百官認為新帝是不仁慈的君主,想來想去,唯有讓玉衡戍守邊關將功贖罪才最為合適。
聖旨傳到忠王府,竹卿多日緊繃的弦終於卸了下來,隻要人沒事,去哪兒都不要緊。
玉衡接完聖旨,第一件事便是擁竹卿入懷,提心吊膽近一個月,好像日日有一把利劍懸在頭頂時刻要落下,現在塵埃落定,兩人都潸然淚下。
“還好,不是死罪。”玉衡安慰著她,“隻是聖上讓我戍邊,我不知何時才能返回上京再見到你…”
竹卿怎麽能不明白,這一去沒有五年十年是回不來的。
她眼神澄明,語氣是前所未有的堅定:“我陪你一起去。”
玉衡幾乎是立刻反對:“不行,邊關的日子多苦你不是沒經曆過,我自己犯的錯自己承擔,你好好留在上京陪寧兒長大,留在嶽父嶽母身邊盡孝。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我不能讓你再搭進去。”
竹卿搖頭,她道:“正是我知道邊關有多苦,才不想讓你一個人前去,再說小鈴鐺也在那兒,有她陪著我,我不會覺得苦。”
她既下定決心,玉衡再勸也毫不動搖。
他何嚐不想能和竹卿在一起,可代價太大,他不敢。
然而竹卿已經開始讓人收拾行裝,還替他做了最重要的決定。
“我求了長公主,將寧兒養在她身邊。”竹卿望著熟睡中的寧兒滿眼的不舍,“寧兒還小,她不能和我們一起去,先皇駕崩,長公主搬去宮外長公主府中,她沒有夫家一個人寂寞,也願意替我們養著寧兒。”
竹卿摸著寧兒的小手:“長公主願意養寧兒,隻需你在聖上麵前求個情,聖上允準,便可讓人帶寧兒過去了。”
玉衡也不想讓寧兒去關外,竹卿所言是最好不過的辦法,宋明啟和竹卿交好又是他的堂姐,養在長公主府中寧兒也能金尊玉貴一輩子。
玉衡麵聖,道明情由,聖上卻也允準,不日後下了口諭,要唐時硯長子唐佩君也就是佑哥,入宮做諸皇子伴讀。
唐家人不知何解,隻能送佑哥入宮。
竹卿聽聞後,愣了許久。
“隻要我忠心不二,佑哥就不會出事。”玉衡也覺得有些對不住唐家,“聖上以佑哥為質,讓我不敢起反心,隻是這事,我得好好和嶽父舅兄解釋。”
竹卿閑時便抱著寧兒,哪怕胳膊酸疼也不放下,寧兒現在一歲多點,開始學走路,走的不熟練還需要人扶著,竹卿舍不得寧兒,可這是她能想到對寧兒最有利的決定。
若她留下獨自帶寧兒,玉衡獲罪戍邊,上京那些有頭有臉的人家不會看得起她們母女倆,寧兒長大上閨學交朋友,都找不到太好的學堂。
可若她隨玉衡赴邊,寧兒就能借機養在長公主府中,旁人自然要給長公主麵子。且時間久了,長公主會視寧兒如親女,寧兒有貴為王爺的父親,有長公主這個養母,她的未來不會太差。
竹卿斂去淚意,喚來了芳蕊。
芳蕊不知何事,隻聽竹卿道:“三日後寧兒要送去長公主府,我已稟明長公主,你和錦娘一同前去,替我照顧好寧兒。”
芳蕊砰一聲跪在地上,連連叩首:“奴婢要留在您身邊,您身子不好,奴婢放心不下您。”
“你起來。”竹卿示意潤禾扶起芳蕊,“我知道你的忠心,所以才讓你陪著寧兒。我屋裏這幾個大丫頭,除了潤禾,我最信任的就是你,潤禾性子軟,唯有你跟在寧兒身邊,我才不怕她受什麽委屈。”
芳蕊一時還未反應過來,隻低頭細想著竹卿的話,竹卿見她神情鬆動,繼續動之以情:“我沒有別的牽掛,唯一放不下心的就是寧兒,你跟著她去,比日日在我身邊伺候還要寬我的心,芳蕊,你明白麽?”
說到最後,竹卿多了幾分哽咽。
芳蕊再不懂事,此時也知曉竹卿愛女之心,她朝竹卿重重磕了一個頭,信誓旦旦道:“夫人放心,奴婢一定和錦娘護著大小姐,方不負夫人所托。”
芳蕊離去,竹卿喚過潤禾在身邊,黯然道:“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她已然到了嫁齡,我該放她找個好人家才是。”
潤禾道:“芳蕊的性子夫人不是不曉得,她和奴婢一樣,寧願在府裏做一輩子活,也不會在主子有難的時候背棄主子,何況嫁人也未必比得上在長公主府當差體麵。”
潤禾的話是為寬她的心,竹卿浮起艱難的笑,心裏仍不是滋味。
她想起昨日和玉衡說話,才知傅靜堂曾上書替玉衡求情,懇請對他從輕發落,而傅靜堂正好解了那年春獵時竹卿的難處,難保不被聖上厭惡。
“他也不怕聖上遷怒於他,趕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上為你求情。”竹卿道,“聖上可有罰他?”
玉衡道:“聖上隻說讓他好好鎮守鄯州,旁的事不要多管,想必是沒有什麽大礙。”
竹卿感歎:“他倒是有心。”
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替玉衡說句話,是多麽的難能可貴。
聽說是郭將軍年事已高,不複從前老當益壯之態,多年戍關下來一把老骨頭再吃不消,上書乞骸骨回鄉養老。
聖上答應了,他正考慮如何處置玉衡,倘若處死,他剛登基當行仁政,且宋承於先帝一朝並無錯處,忠心耿耿都是百官看在眼裏的。
既要處置玉衡,又不能讓百官認為新帝是不仁慈的君主,想來想去,唯有讓玉衡戍守邊關將功贖罪才最為合適。
聖旨傳到忠王府,竹卿多日緊繃的弦終於卸了下來,隻要人沒事,去哪兒都不要緊。
玉衡接完聖旨,第一件事便是擁竹卿入懷,提心吊膽近一個月,好像日日有一把利劍懸在頭頂時刻要落下,現在塵埃落定,兩人都潸然淚下。
“還好,不是死罪。”玉衡安慰著她,“隻是聖上讓我戍邊,我不知何時才能返回上京再見到你…”
竹卿怎麽能不明白,這一去沒有五年十年是回不來的。
她眼神澄明,語氣是前所未有的堅定:“我陪你一起去。”
玉衡幾乎是立刻反對:“不行,邊關的日子多苦你不是沒經曆過,我自己犯的錯自己承擔,你好好留在上京陪寧兒長大,留在嶽父嶽母身邊盡孝。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我不能讓你再搭進去。”
竹卿搖頭,她道:“正是我知道邊關有多苦,才不想讓你一個人前去,再說小鈴鐺也在那兒,有她陪著我,我不會覺得苦。”
她既下定決心,玉衡再勸也毫不動搖。
他何嚐不想能和竹卿在一起,可代價太大,他不敢。
然而竹卿已經開始讓人收拾行裝,還替他做了最重要的決定。
“我求了長公主,將寧兒養在她身邊。”竹卿望著熟睡中的寧兒滿眼的不舍,“寧兒還小,她不能和我們一起去,先皇駕崩,長公主搬去宮外長公主府中,她沒有夫家一個人寂寞,也願意替我們養著寧兒。”
竹卿摸著寧兒的小手:“長公主願意養寧兒,隻需你在聖上麵前求個情,聖上允準,便可讓人帶寧兒過去了。”
玉衡也不想讓寧兒去關外,竹卿所言是最好不過的辦法,宋明啟和竹卿交好又是他的堂姐,養在長公主府中寧兒也能金尊玉貴一輩子。
玉衡麵聖,道明情由,聖上卻也允準,不日後下了口諭,要唐時硯長子唐佩君也就是佑哥,入宮做諸皇子伴讀。
唐家人不知何解,隻能送佑哥入宮。
竹卿聽聞後,愣了許久。
“隻要我忠心不二,佑哥就不會出事。”玉衡也覺得有些對不住唐家,“聖上以佑哥為質,讓我不敢起反心,隻是這事,我得好好和嶽父舅兄解釋。”
竹卿閑時便抱著寧兒,哪怕胳膊酸疼也不放下,寧兒現在一歲多點,開始學走路,走的不熟練還需要人扶著,竹卿舍不得寧兒,可這是她能想到對寧兒最有利的決定。
若她留下獨自帶寧兒,玉衡獲罪戍邊,上京那些有頭有臉的人家不會看得起她們母女倆,寧兒長大上閨學交朋友,都找不到太好的學堂。
可若她隨玉衡赴邊,寧兒就能借機養在長公主府中,旁人自然要給長公主麵子。且時間久了,長公主會視寧兒如親女,寧兒有貴為王爺的父親,有長公主這個養母,她的未來不會太差。
竹卿斂去淚意,喚來了芳蕊。
芳蕊不知何事,隻聽竹卿道:“三日後寧兒要送去長公主府,我已稟明長公主,你和錦娘一同前去,替我照顧好寧兒。”
芳蕊砰一聲跪在地上,連連叩首:“奴婢要留在您身邊,您身子不好,奴婢放心不下您。”
“你起來。”竹卿示意潤禾扶起芳蕊,“我知道你的忠心,所以才讓你陪著寧兒。我屋裏這幾個大丫頭,除了潤禾,我最信任的就是你,潤禾性子軟,唯有你跟在寧兒身邊,我才不怕她受什麽委屈。”
芳蕊一時還未反應過來,隻低頭細想著竹卿的話,竹卿見她神情鬆動,繼續動之以情:“我沒有別的牽掛,唯一放不下心的就是寧兒,你跟著她去,比日日在我身邊伺候還要寬我的心,芳蕊,你明白麽?”
說到最後,竹卿多了幾分哽咽。
芳蕊再不懂事,此時也知曉竹卿愛女之心,她朝竹卿重重磕了一個頭,信誓旦旦道:“夫人放心,奴婢一定和錦娘護著大小姐,方不負夫人所托。”
芳蕊離去,竹卿喚過潤禾在身邊,黯然道:“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她已然到了嫁齡,我該放她找個好人家才是。”
潤禾道:“芳蕊的性子夫人不是不曉得,她和奴婢一樣,寧願在府裏做一輩子活,也不會在主子有難的時候背棄主子,何況嫁人也未必比得上在長公主府當差體麵。”
潤禾的話是為寬她的心,竹卿浮起艱難的笑,心裏仍不是滋味。
她想起昨日和玉衡說話,才知傅靜堂曾上書替玉衡求情,懇請對他從輕發落,而傅靜堂正好解了那年春獵時竹卿的難處,難保不被聖上厭惡。
“他也不怕聖上遷怒於他,趕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上為你求情。”竹卿道,“聖上可有罰他?”
玉衡道:“聖上隻說讓他好好鎮守鄯州,旁的事不要多管,想必是沒有什麽大礙。”
竹卿感歎:“他倒是有心。”
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替玉衡說句話,是多麽的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