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後,張明遠在後山教子午、餘下兩個武功。扁頭便主持起終南山大小事務。鬱鬱蔥蔥,雲霧繚繞,山坡下,子午與餘下練起劍術。二人多日來心不在焉,總想去玩,並不用心。
但見張明遠苦口婆心,不厭其煩,二人不忍心了,便耐下心來,仔細聆聽,用心體會。可畢竟他們年輕氣盛,在市井多年,最是厭惡學院裏的之乎者也,偏偏如今又是讀書,這可令二人頗為不痛快。他們也隻好忍一忍,不願讓師父張明遠傷心難過。張明遠嘴上不說,可心知肚明,也隻好再三叮囑,隱忍不發。
張明遠念念有詞,站在仰天池,舉目四望,緩緩道:“豈不聞《莊子論劍篇》所雲,這劍還是要有劍氣才好。什麽叫做劍氣,你們要讀一讀莊子的這篇文章,自然了然不惑。你們可明白了?”但見,鳥語花香,陽光明媚,鬱鬱蔥蔥,群山環繞。但見波光粼粼的湖麵,幾隻鳥雀,掠過水麵,嘩嘩作響。
子午笑道:“師父,弟子明白了。”點點頭,拱手見禮。
餘下拱手道:“師父,多謝指點。”也點點頭,恭敬有佳。二人雖如此,卻心不在焉,還想著到湖邊捉魚,到山坡掏鳥蛋,在密林裏捉野兔子。
張明遠捋了捋胡須,轉過身來笑道:“為師心知肚明,誰還沒個年輕時候。我走過的橋,比你們走過的路,要多得多。我素知那文章又長又難懂,為師怕你們沒耐心,故而講給你們聽一聽,如何?”
餘下愣了愣,沒曾料想師父果然很懂自己心之所想,便笑笑了笑,喋喋不休開來:“多謝師父指點,的確看不懂駢體文。在長安書院裏,一看此文,頭都大了。記也記不住,背也背不了,滿腦子都是‘之乎者也,嗚呼哀哉。’真是佩服漢唐那些大文豪,他們都不得了。”
子午聽了這話,眨了眨眼睛,見張明遠神情肅穆,也實言相告道:“師父,我也覺得駢體文,讀來朗朗上口,很好聽。不過尋常人恐怕難以明白其中的奧妙,何況是自己創作了。”
“好了,你們就不必發牢騷了,且聽為師慢慢來說。”張明遠微微一笑,講起故事來:
話說,當年趙文王非常喜好劍術,擊劍的人蜂擁而至,他門下食客就達到了三千餘人,在趙文王麵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餘人,而趙文王喜好擊劍從來就不曾得到滿足,總是茶不思飯不想。這般日子過了三年,趙國國力自然日益衰退,各國諸侯都在謀算如何攻打趙國。這太子悝是個後生可畏之人,雖說年紀輕輕可誌向遠大,他就十分擔憂,日日夜夜寢食難安,忍無可忍之際就征求左右近侍說:“誰能說服我父王不再讓人比試劍術,本宮頸贈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說:“殿下,千金很誘人,不過我們都束手無策,恐怕這世上隻有莊子能擔當此任。”
太子於是派人攜帶千金厚禮贈送給莊子。莊子不接受,跟隨使者一道,前往會見太子說:“太子有何見教,居然:賜給我千金厚禮?”太子說:“聽說先生通達賢明,謹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賞從者。先生不願接受,本宮也無話可說!”莊子聽了,微微一笑:“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斷絕趙王對劍術的愛好。假如我不能遊說趙王,自然就違背了趙王的心意,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願。那也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自然就用不著這些贈禮了,是也不是?假如我對上能說服趙王,對下能合於太子的心願,在趙國這片天地之間,我想得到什麽難道還得不到!”太子說:“先生所言極是。父王心中,隻有擊劍之人。如之奈何,還望先生教我?”
莊子說:“好,我也善於用劍。”太子說:“不過父王所見到的擊劍人,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父王竟喜歡見到這樣打扮之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著華麗的儒服去會見父王,事情一定會弄糟。”莊子說:“請讓我準備劍士的服裝。”
三日後,劍士衣服裁製好了,莊子便穿上麵見太子。太子就跟莊子一道去拜見趙王,趙王解下利劍等待著太子舉薦的莊子。
莊子卻不急不忙地進入殿內,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趙王一臉不悅的說:“你想說服寡人,還讓太子先作引薦。你這先生有什麽本事,如此傲氣十足?”莊子並不生氣,笑了笑,說:“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特地用劍術來參見大王。”趙王說:“你的劍術如何戰勝對方呢?”莊子說:“我的劍術,非比尋常,十步之內可殺一人,行走千裏也無人能敵。”趙王聽了大喜,說:“如此說來,先生便天下無敵了!寡人如何不信,何不演示一番。”
莊子說:“擊劍的要領在於,有意把弱點顯露給對方,再用有機可乘之處引誘對方,然後趁機向對手發起攻擊,同時要搶先擊中對手。這叫先發製人之術!希望大王派高手有機會能試試我的劍法。”趙王說:“先生暫回館舍歇息,且待寡人熟思,寡人將安排好擊劍比武的盛會再請先生出麵比武,不知意下如何?”趙王於是用七日讓劍士們比武較量,死傷六十多人,從中挑選出五六人,讓他們拿著劍在殿堂下等候,這才召見莊子。趙王說:“今日可讓劍士們跟先生比試劍術了。”莊子說:“我已盼望很久了。”趙王說:“先生所習慣使用的寶劍,長短如何?”莊子說:“我的劍術長短都適應。不過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讓我先作些說明然後再行比試。”
趙王說:“先生居然有三種劍,可見非同一般,快快說來。”莊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趙王說:“天子之劍如何?”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紮,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恒山來做係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雲,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
趙文王聽了一臉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又當如何?”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聖明之士做劍環,拿豪傑之士做劍柄。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於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於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這就是諸侯之劍。”
趙王說:“百姓之劍,難道也厲害?”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相互在人前爭鬥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鬥雞沒有什麽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於國事就什麽用處也沒有。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舍棄這把劍。”
趙文王神情恍惚,明白過來拉著莊子的手,來到殿上。廚師獻上食物,趙王圍著坐席慚愧地繞了三圈。莊子說:“大王安坐下來定定心氣,有關劍術之事我已啟奏完畢。”於是趙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都在自己的住處自刎而死,以謝天下。
一語落地,張明遠口幹舌燥,但一想到可以後繼有人,一想到,有朝一日可以讓先師告慰,就不厭其煩。二人聽到饒有興致,果然不似背誦文章那般枯燥乏味。
子午拱手笑道:“師父讓弟子明白了許多。”頓時點點頭,若有所思。
餘下喜道:“師父所言極是,弟子定會牢記於心。如此說來,劍氣如若要厲害,必定要心懷天下。”
張明遠見二人稍有領悟,就喜上眉梢,笑得心花怒放,眉開眼笑,一瞬間笑得合不攏嘴,不緊不慢的讚道:“你們目下明白就好,習武之人要的就是精氣神。如若有了精氣神,這劍才有威力!你們可明白了?”
子午道:“師父,其實弟子最愛莊子,並非大唐詩人劉禹錫的那句詩,叫做‘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而是莊子的那篇《逍遙遊》 ,這可是名篇恐怕無出其右。”說話間不由自主地吟誦道: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誌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一語落地,張明遠讚不絕口,餘下也隨聲附和,子午還要繼續吟誦下去,張明遠打斷他,笑道:“好了,至於如何練劍,你們自己要有悟性,為師就傳你們一套終南劍法好了。”言畢張明遠揮掌而出,餘下手中劍居然飛到張明遠手中。
張明遠飛身而起,舞得劍氣十足,如夢如幻。這劍在手中或旋轉或飄移,玄幻而不可捉摸。
張明遠出劍叫道:“這叫‘北冥有魚’!”隻見那劍在張明遠手中柔軟如魚得水而浮遊自如。
“此乃‘水擊三千裏’!”張明遠飛身而下,劍氣斬斷仰天池水。
子午驚道:“師父,這一招真厲害,我要學,還望師父教我。”張明遠繼續比劃開來,餘下驚得呆了,那劍氣一出,地動山搖。驚起群鳥爭鳴。
張明遠飛身而起,劍氣刺破青天,隨即叫道:“正道是:‘扶搖九萬裏!’”
餘下驚道:“師父,這一招更厲害,我要學這一招,果然妙不可言。”
張明遠神情肅穆,語重心長道:“你們以後就學習‘天子劍’的劍氣!諸侯劍的威力!百姓劍的招式!可明白了?以後不可貪玩,也不可人前賣弄,記住潛心習武,好好讀書,以後方可出人頭地,揚名立萬。”
二人齊聲道:“師父放心,弟子謹遵師命。”
沒想到,有終南山神功護體,張明遠掌法絕妙,劍術也是無出其右。隻不過,如今大宋舞劍不過歌舞升平,到了戰場恐怕這劍也沒什麽大用。如今大宋禦敵,用的皆是槍、棒、刀和流星錘。不過這劍有時也是出其不意,克敵製勝的法寶。
半個月後,子午、餘下到青城山去,和普安、武連比武,算是看看名師高徒,花落誰家?此乃張明遠和費無極之間的約定。那終南山鬱鬱蔥蔥,頂天立地,浩氣長存,俯瞰八百裏秦川,自是威風凜凜,勢不可擋。
臨行前,張明遠叮囑道:“到青城山,路過成都府,不可惹是生非。習武不是用來打架鬥毆的,你們可明白了?你們以後不論是武俠還是遊俠!要記住,你們的俠氣很重要,武不過是一種手段,保家衛國,除暴安良,勢在必行。如若可以用三寸不爛之舌打敗敵人,那也算你們厲害。正所謂,舌戰群儒嘛!你們不可惹是生非,行俠仗義才是根本。如若國家危難,還要挺身而出,你們可明白了?”
子午應聲道:“師父放心,當然,當然。”餘下拱手道:“師父所言極是,弟子記下了。”
扁頭嗬嗬一笑,叮囑道:“小子們,長大成人要做什麽,你們目下就明白了。到了成都府,要買些好東西,給師伯俺帶回來,知道了?”眾人都笑,張明遠搖搖頭,樂此不彼。
片刻子午、餘下,辭別張明遠、扁頭和終南山眾弟子,行色匆匆往青城山趕去。
但見張明遠苦口婆心,不厭其煩,二人不忍心了,便耐下心來,仔細聆聽,用心體會。可畢竟他們年輕氣盛,在市井多年,最是厭惡學院裏的之乎者也,偏偏如今又是讀書,這可令二人頗為不痛快。他們也隻好忍一忍,不願讓師父張明遠傷心難過。張明遠嘴上不說,可心知肚明,也隻好再三叮囑,隱忍不發。
張明遠念念有詞,站在仰天池,舉目四望,緩緩道:“豈不聞《莊子論劍篇》所雲,這劍還是要有劍氣才好。什麽叫做劍氣,你們要讀一讀莊子的這篇文章,自然了然不惑。你們可明白了?”但見,鳥語花香,陽光明媚,鬱鬱蔥蔥,群山環繞。但見波光粼粼的湖麵,幾隻鳥雀,掠過水麵,嘩嘩作響。
子午笑道:“師父,弟子明白了。”點點頭,拱手見禮。
餘下拱手道:“師父,多謝指點。”也點點頭,恭敬有佳。二人雖如此,卻心不在焉,還想著到湖邊捉魚,到山坡掏鳥蛋,在密林裏捉野兔子。
張明遠捋了捋胡須,轉過身來笑道:“為師心知肚明,誰還沒個年輕時候。我走過的橋,比你們走過的路,要多得多。我素知那文章又長又難懂,為師怕你們沒耐心,故而講給你們聽一聽,如何?”
餘下愣了愣,沒曾料想師父果然很懂自己心之所想,便笑笑了笑,喋喋不休開來:“多謝師父指點,的確看不懂駢體文。在長安書院裏,一看此文,頭都大了。記也記不住,背也背不了,滿腦子都是‘之乎者也,嗚呼哀哉。’真是佩服漢唐那些大文豪,他們都不得了。”
子午聽了這話,眨了眨眼睛,見張明遠神情肅穆,也實言相告道:“師父,我也覺得駢體文,讀來朗朗上口,很好聽。不過尋常人恐怕難以明白其中的奧妙,何況是自己創作了。”
“好了,你們就不必發牢騷了,且聽為師慢慢來說。”張明遠微微一笑,講起故事來:
話說,當年趙文王非常喜好劍術,擊劍的人蜂擁而至,他門下食客就達到了三千餘人,在趙文王麵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餘人,而趙文王喜好擊劍從來就不曾得到滿足,總是茶不思飯不想。這般日子過了三年,趙國國力自然日益衰退,各國諸侯都在謀算如何攻打趙國。這太子悝是個後生可畏之人,雖說年紀輕輕可誌向遠大,他就十分擔憂,日日夜夜寢食難安,忍無可忍之際就征求左右近侍說:“誰能說服我父王不再讓人比試劍術,本宮頸贈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說:“殿下,千金很誘人,不過我們都束手無策,恐怕這世上隻有莊子能擔當此任。”
太子於是派人攜帶千金厚禮贈送給莊子。莊子不接受,跟隨使者一道,前往會見太子說:“太子有何見教,居然:賜給我千金厚禮?”太子說:“聽說先生通達賢明,謹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賞從者。先生不願接受,本宮也無話可說!”莊子聽了,微微一笑:“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斷絕趙王對劍術的愛好。假如我不能遊說趙王,自然就違背了趙王的心意,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願。那也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自然就用不著這些贈禮了,是也不是?假如我對上能說服趙王,對下能合於太子的心願,在趙國這片天地之間,我想得到什麽難道還得不到!”太子說:“先生所言極是。父王心中,隻有擊劍之人。如之奈何,還望先生教我?”
莊子說:“好,我也善於用劍。”太子說:“不過父王所見到的擊劍人,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父王竟喜歡見到這樣打扮之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著華麗的儒服去會見父王,事情一定會弄糟。”莊子說:“請讓我準備劍士的服裝。”
三日後,劍士衣服裁製好了,莊子便穿上麵見太子。太子就跟莊子一道去拜見趙王,趙王解下利劍等待著太子舉薦的莊子。
莊子卻不急不忙地進入殿內,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趙王一臉不悅的說:“你想說服寡人,還讓太子先作引薦。你這先生有什麽本事,如此傲氣十足?”莊子並不生氣,笑了笑,說:“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特地用劍術來參見大王。”趙王說:“你的劍術如何戰勝對方呢?”莊子說:“我的劍術,非比尋常,十步之內可殺一人,行走千裏也無人能敵。”趙王聽了大喜,說:“如此說來,先生便天下無敵了!寡人如何不信,何不演示一番。”
莊子說:“擊劍的要領在於,有意把弱點顯露給對方,再用有機可乘之處引誘對方,然後趁機向對手發起攻擊,同時要搶先擊中對手。這叫先發製人之術!希望大王派高手有機會能試試我的劍法。”趙王說:“先生暫回館舍歇息,且待寡人熟思,寡人將安排好擊劍比武的盛會再請先生出麵比武,不知意下如何?”趙王於是用七日讓劍士們比武較量,死傷六十多人,從中挑選出五六人,讓他們拿著劍在殿堂下等候,這才召見莊子。趙王說:“今日可讓劍士們跟先生比試劍術了。”莊子說:“我已盼望很久了。”趙王說:“先生所習慣使用的寶劍,長短如何?”莊子說:“我的劍術長短都適應。不過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讓我先作些說明然後再行比試。”
趙王說:“先生居然有三種劍,可見非同一般,快快說來。”莊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趙王說:“天子之劍如何?”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紮,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恒山來做係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雲,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
趙文王聽了一臉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又當如何?”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聖明之士做劍環,拿豪傑之士做劍柄。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於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於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這就是諸侯之劍。”
趙王說:“百姓之劍,難道也厲害?”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相互在人前爭鬥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鬥雞沒有什麽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於國事就什麽用處也沒有。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舍棄這把劍。”
趙文王神情恍惚,明白過來拉著莊子的手,來到殿上。廚師獻上食物,趙王圍著坐席慚愧地繞了三圈。莊子說:“大王安坐下來定定心氣,有關劍術之事我已啟奏完畢。”於是趙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都在自己的住處自刎而死,以謝天下。
一語落地,張明遠口幹舌燥,但一想到可以後繼有人,一想到,有朝一日可以讓先師告慰,就不厭其煩。二人聽到饒有興致,果然不似背誦文章那般枯燥乏味。
子午拱手笑道:“師父讓弟子明白了許多。”頓時點點頭,若有所思。
餘下喜道:“師父所言極是,弟子定會牢記於心。如此說來,劍氣如若要厲害,必定要心懷天下。”
張明遠見二人稍有領悟,就喜上眉梢,笑得心花怒放,眉開眼笑,一瞬間笑得合不攏嘴,不緊不慢的讚道:“你們目下明白就好,習武之人要的就是精氣神。如若有了精氣神,這劍才有威力!你們可明白了?”
子午道:“師父,其實弟子最愛莊子,並非大唐詩人劉禹錫的那句詩,叫做‘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而是莊子的那篇《逍遙遊》 ,這可是名篇恐怕無出其右。”說話間不由自主地吟誦道: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誌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一語落地,張明遠讚不絕口,餘下也隨聲附和,子午還要繼續吟誦下去,張明遠打斷他,笑道:“好了,至於如何練劍,你們自己要有悟性,為師就傳你們一套終南劍法好了。”言畢張明遠揮掌而出,餘下手中劍居然飛到張明遠手中。
張明遠飛身而起,舞得劍氣十足,如夢如幻。這劍在手中或旋轉或飄移,玄幻而不可捉摸。
張明遠出劍叫道:“這叫‘北冥有魚’!”隻見那劍在張明遠手中柔軟如魚得水而浮遊自如。
“此乃‘水擊三千裏’!”張明遠飛身而下,劍氣斬斷仰天池水。
子午驚道:“師父,這一招真厲害,我要學,還望師父教我。”張明遠繼續比劃開來,餘下驚得呆了,那劍氣一出,地動山搖。驚起群鳥爭鳴。
張明遠飛身而起,劍氣刺破青天,隨即叫道:“正道是:‘扶搖九萬裏!’”
餘下驚道:“師父,這一招更厲害,我要學這一招,果然妙不可言。”
張明遠神情肅穆,語重心長道:“你們以後就學習‘天子劍’的劍氣!諸侯劍的威力!百姓劍的招式!可明白了?以後不可貪玩,也不可人前賣弄,記住潛心習武,好好讀書,以後方可出人頭地,揚名立萬。”
二人齊聲道:“師父放心,弟子謹遵師命。”
沒想到,有終南山神功護體,張明遠掌法絕妙,劍術也是無出其右。隻不過,如今大宋舞劍不過歌舞升平,到了戰場恐怕這劍也沒什麽大用。如今大宋禦敵,用的皆是槍、棒、刀和流星錘。不過這劍有時也是出其不意,克敵製勝的法寶。
半個月後,子午、餘下到青城山去,和普安、武連比武,算是看看名師高徒,花落誰家?此乃張明遠和費無極之間的約定。那終南山鬱鬱蔥蔥,頂天立地,浩氣長存,俯瞰八百裏秦川,自是威風凜凜,勢不可擋。
臨行前,張明遠叮囑道:“到青城山,路過成都府,不可惹是生非。習武不是用來打架鬥毆的,你們可明白了?你們以後不論是武俠還是遊俠!要記住,你們的俠氣很重要,武不過是一種手段,保家衛國,除暴安良,勢在必行。如若可以用三寸不爛之舌打敗敵人,那也算你們厲害。正所謂,舌戰群儒嘛!你們不可惹是生非,行俠仗義才是根本。如若國家危難,還要挺身而出,你們可明白了?”
子午應聲道:“師父放心,當然,當然。”餘下拱手道:“師父所言極是,弟子記下了。”
扁頭嗬嗬一笑,叮囑道:“小子們,長大成人要做什麽,你們目下就明白了。到了成都府,要買些好東西,給師伯俺帶回來,知道了?”眾人都笑,張明遠搖搖頭,樂此不彼。
片刻子午、餘下,辭別張明遠、扁頭和終南山眾弟子,行色匆匆往青城山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