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也樂此不彼,捋了捋胡須,心曠神怡之際,笑容滿麵。高個樵夫歎了口氣,唏噓不已道:“眼看中秋佳節即將來臨,我卻不能與家鄉父老團聚,實乃一大憾事。”
矮個樵夫安慰再三,輕輕拍了拍高個樵夫的後背,勸道:“無天,不必如此。你我兄弟二人如今離開東京,背井離鄉,來到京兆府,又上終南山,也算天意弄人。我等好歹還在大宋,可如今遼國和西夏,高麗與大理都在東京派了學子,皆在異國他鄉,比我們還可憐。”
高個樵夫點頭,歎道:“不錯,他們學有所成,回到故國去,也算為國爭光,可畢竟山高路遠,時日不短,最苦莫過對故國的相思之苦。我等離開東京也沒什麽大不了,天下讀書人都想到東京去。為的什麽?還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四個大字。”
李長安爽朗一笑,拱手道:“你們果然是東京來的人,言談舉止,非同凡響。張口閉口便是天下大事,令人自歎不如。”看向二人,神情肅穆。
矮個樵夫道:“先生才是世外高人,不顯山不露水,乃世外高人。東京雖好,可人人爭先恐後,擠破頭也要去博取功名。哪知其中的難言之隱,實在難以啟齒。”李長安一怔,不知他為何如此說,又看高個樵夫有話要說,便欲言又止,耐心聽他們說話。
高個樵夫靠近李長安,瞧了一眼矮個樵夫,擲地有聲道:“可不是,如今西北永樂城一修築,西夏便如針芒在背,自然一敗塗地。那徐禧和沈括在東京忙得手忙腳亂,後來他二人又帶著大軍來到西北鎮守邊關,招募許多軍士,也算豪情滿懷,直上雲霄。可那些主和派能讓他們得償所願麽?我看實乃白日做夢。正所謂‘文死諫,武死戰。’古今之理,莫不如此。”雙手比劃,意猶未盡。
李長安定了定神色,背著雙手,昂首挺胸之際,冷笑道:“可不是,徐禧一死,隻剩下沈括一人,形單影隻。好在種家軍還在。種諤將軍也算不負眾望,他從東京返回鄜延路,曾力勸徐禧,不可輕舉妄動,不能以為有了永樂城就可高枕無憂,放鬆警惕。徐禧偏偏不聽,招致慘敗,自己還戰死沙場,實在令人痛心疾首。驕兵必敗,古來有之。可偏偏後人還要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如之奈何?”不覺眼裏含淚。兩個樵夫也神情肅穆,默然不語。
高個樵夫素聞說書人提及永樂城的故事,故而記得許多,眼下就滔滔不絕,回想道:“沈括此人也算個神奇人物,乃是王安石的得力幹將。他自幼勤奮好學,十四歲便讀完家裏的藏書,還跟著他父親外出遊曆。他父親為官一任,沈括便抵達一地,到過泉州、潤州和簡州,至於東京自然必不可少。小小年紀,遊曆四方,見多識廣,不在話下。後來他又對軍事、天文、禮法、刑獄、農田、水利,很有興趣。他建議神宗皇帝製造許多‘神臂弓’對付西夏,也算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不覺讚不絕口。
矮個樵夫聽了方才的話,神情肅穆之際,不覺歎道:“是啊,我也聽說沈括出使遼國的事了,他據理力爭,拿著文本,逐條反駁契丹人的蠻橫無理,也算一段佳話。”
高個樵夫笑道:“沈括此人,乃是千古一人,無出其右。他實乃全才,舞文弄墨和琴棋書畫,對他來說乃是業餘愛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算小試牛刀。衣食住行,他沒有不懂的。此人與眾不同,世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沈括卻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還要千方百計加以鑽研探究,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見。這股治學之道,值得世人頂禮膜拜。”隨即歎了口氣。
李長安聽他二人說了這麽多,也很是佩服,素知他們到了京兆府街市,最愛去勾欄瓦肆聽說書人的故事,便饒有興致之際,笑道:“既然提及此人,我看你二人怕是也有真知灼見不成?莫非想讓你們的子孫後代,變成沈括了?”
高個樵夫點了點頭,驚道:“先生果然聰明過人,的確如此。我等也願子孫後代出類拔萃,名揚天下。莫說成為沈括,便學得一兩成就光宗耀祖了。”李長安捋了捋胡須,歎道:“說到沈括,不得不提及兩個人。”二人一怔,齊聲問道:“何人?”
李長安道:“一個是範仲淹,一個是蘇東坡。老夫以為,你們的子孫後代當學此二人。至於沈括,有待商榷。沈括曾在《夢溪筆談·範仲淹傳》裏提及一個故事,說範仲淹在杭州做官時,遇到水災。可範仲淹卻舉辦龍舟比賽,有人彈劾範仲淹,範仲淹反駁說,如此便是以工代賑,如何不好?果然許多災民因賽龍舟而有事做,賺了不少錢,日子也好過起來。這是沈括對範仲淹的讚譽。不過沈括對蘇東坡卻沒什麽好臉色,原本二人是好友。偏偏沈括看了蘇東坡的詩作,本來就對才華橫溢的蘇東坡羨慕嫉妒恨,便抓住把柄,加以陷害,這便是烏台詩案。由此蘇東坡官場跌宕,幾度秋涼,可謂失意落魄。”頓時悲從心來。
高個樵夫道:“蘇軾如今在黃州,自號東坡先生。雖說人生不得意,可他在文壇可是風生水起,天下無敵。關於赤壁的兩篇賦文,名揚天下,無出其右,我可聽說許多文人墨客讀了,皆羞愧難耐,再也不提為赤壁做文章的打算。”此言一出,高個樵夫一怔,默然不語。
李長安又搖搖頭,歎道:“此些事也是道聽途說,不足為憑。聽說蘇東坡本人在回想烏台詩案時,也沒說沈括陷害他。既然本尊都不以為然,我等何必胡亂猜測。依我看,沈括也並非卑鄙小人,乃是有人詆毀罷了。”
矮個樵夫道:“烏台詩案,我也聽得多了。我看定是有人羨慕嫉妒恨,故而拿蘇東坡的詩文攻擊蘇東坡。蘇東坡也算倒黴,居然被自己的詩文給坑害了。世人還以為蘇東坡由此不敢再寫詩文了,但那絕不可能。如若蘇東坡封筆,那便不是蘇東坡。他之後的詩文,好似脫胎換骨,超凡脫俗了。”一語落地,三人默然。
李長安道:“從此以後,蘇東坡對廟堂閉口不言,多了些青山綠水,田園風光。這釀酒、喝茶、郊遊,至於琴棋書畫,更是麵麵俱到。如此逍遙自在,實乃出神入化。我看烏台詩案雖說是禍,可蘇東坡卻因禍得福,留下許多錦繡文章,這便應了那句老話,叫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隨即看向遠方。
矮個樵夫昂首挺胸之際,神采奕奕道:“依我來看,要說大唐李太白是詩仙,那我大宋蘇東坡便是首屈一指的詞仙。與李太白相提並論者,當推蘇東坡。李太白鬥酒詩百篇,蘇東坡喝茶上萬言。李太白喝的是青山綠水,蘇東坡喝的是清風明月。”此言一出,三人對視一笑。
高個樵夫又接著道:“且不論真相如何,也不談恩怨是非,範仲淹、沈括、蘇東坡,這三人,皆是奇才,值得後人尊崇。孩子們以後要做個正人君子才好,如範仲淹一般文武雙全,如沈括一般嚴謹治學,如蘇東坡一般笑傲人生。”
矮個樵夫也笑道:“不錯,我們要給孩子們找個師父才是,常言道,名師出高徒嘛!”說話間,拱手一笑,神情肅穆。
李長安捋了捋胡須,笑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此乃為人父母之願。世人盡皆如此,也無可厚非,但願你們美夢成真。”
高個樵夫與矮個樵夫對視一番,一同跪拜於地,拱手之際,異口同聲道:“還望我等孩兒出生以後,先生收為徒弟才好。如此冒昧,本不合時宜,但心切事急,還望見諒。”拜了又拜。
李長安一怔,捋了捋胡須,神情肅穆,不知如何是好,畢竟這收徒也並非第一次,隻是眼下二人的孩子尚在腹中就要拜師學藝,這令李長安猝不及防,也從未遇到過,故而一時半會緩不過神來。
高個樵夫道:“還望先生體諒,千萬答應。我等這幾年一直都在想這件事。”拱手再拜。矮個樵夫也是緊隨其後,一模一樣。
不等二人如此下去,李長安愣了愣,詫異萬分,擺了擺手,神情肅穆道:“老夫年事已高,不知壽命幾何。如若辜負你們的期望,便是問心有愧。你們還是去東京尋訪名師好了,如若東京不行,就去成都、杭州。想必東京人才濟濟,也不必長途跋涉,天南地北去找尋。”隨即扶起二人。
矮個樵夫見李長安推三阻四,不肯答應下來,便道:“先生是覺得我等誠意不足,那改日自當登門拜訪。”說話間又噗通一聲,跪拜於地,歎道:“我等才疏學淺,不能讓子孫後代學有所成,光宗耀祖,還望先生可憐我等為人父母的心。”抬起頭,已是飽含熱淚。
李長安定了定神色,歎了口氣,不覺想起生身父母送自己上龍虎山拜師學藝之事後,仰天長歎道:“老夫想一想,再答複你們,如何?張小寶,費無天,你二人既然想生兒育女,為人父母,便要有所準備。不可肆意妄為,須知父母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師父。如若你們不潔身自好,以身作則,做好表率,還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豈不貽笑大方?”
此言一出,兩個樵夫點了點頭,麵露慚愧之色,緩過神來,又喜上眉梢。
原來這樵夫二人是不得誌的讀書人罷了,其中原委,一言難盡。
高個樵夫叫做費無天,矮個樵夫叫做張小寶。二人本在東京開封府謀生,隻因家道敗落,便來到京兆府過活。偷偷開墾自耕地,卻入不敷出。故而他們的日子很是疾苦,隻好上終南山打柴拿到京兆府長安城裏的集市去賣,算是勉強度日。
久而久之,他們兩家幹脆搬到終南山,結廬種菜,享受歸園田居,桃源生活。李長安時常路過,他們也請李長安進屋喝茶,三人算是老熟人。三人又說笑片刻,但見終南山,棵棵青鬆,流水潺潺。
矮個樵夫安慰再三,輕輕拍了拍高個樵夫的後背,勸道:“無天,不必如此。你我兄弟二人如今離開東京,背井離鄉,來到京兆府,又上終南山,也算天意弄人。我等好歹還在大宋,可如今遼國和西夏,高麗與大理都在東京派了學子,皆在異國他鄉,比我們還可憐。”
高個樵夫點頭,歎道:“不錯,他們學有所成,回到故國去,也算為國爭光,可畢竟山高路遠,時日不短,最苦莫過對故國的相思之苦。我等離開東京也沒什麽大不了,天下讀書人都想到東京去。為的什麽?還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四個大字。”
李長安爽朗一笑,拱手道:“你們果然是東京來的人,言談舉止,非同凡響。張口閉口便是天下大事,令人自歎不如。”看向二人,神情肅穆。
矮個樵夫道:“先生才是世外高人,不顯山不露水,乃世外高人。東京雖好,可人人爭先恐後,擠破頭也要去博取功名。哪知其中的難言之隱,實在難以啟齒。”李長安一怔,不知他為何如此說,又看高個樵夫有話要說,便欲言又止,耐心聽他們說話。
高個樵夫靠近李長安,瞧了一眼矮個樵夫,擲地有聲道:“可不是,如今西北永樂城一修築,西夏便如針芒在背,自然一敗塗地。那徐禧和沈括在東京忙得手忙腳亂,後來他二人又帶著大軍來到西北鎮守邊關,招募許多軍士,也算豪情滿懷,直上雲霄。可那些主和派能讓他們得償所願麽?我看實乃白日做夢。正所謂‘文死諫,武死戰。’古今之理,莫不如此。”雙手比劃,意猶未盡。
李長安定了定神色,背著雙手,昂首挺胸之際,冷笑道:“可不是,徐禧一死,隻剩下沈括一人,形單影隻。好在種家軍還在。種諤將軍也算不負眾望,他從東京返回鄜延路,曾力勸徐禧,不可輕舉妄動,不能以為有了永樂城就可高枕無憂,放鬆警惕。徐禧偏偏不聽,招致慘敗,自己還戰死沙場,實在令人痛心疾首。驕兵必敗,古來有之。可偏偏後人還要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如之奈何?”不覺眼裏含淚。兩個樵夫也神情肅穆,默然不語。
高個樵夫素聞說書人提及永樂城的故事,故而記得許多,眼下就滔滔不絕,回想道:“沈括此人也算個神奇人物,乃是王安石的得力幹將。他自幼勤奮好學,十四歲便讀完家裏的藏書,還跟著他父親外出遊曆。他父親為官一任,沈括便抵達一地,到過泉州、潤州和簡州,至於東京自然必不可少。小小年紀,遊曆四方,見多識廣,不在話下。後來他又對軍事、天文、禮法、刑獄、農田、水利,很有興趣。他建議神宗皇帝製造許多‘神臂弓’對付西夏,也算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不覺讚不絕口。
矮個樵夫聽了方才的話,神情肅穆之際,不覺歎道:“是啊,我也聽說沈括出使遼國的事了,他據理力爭,拿著文本,逐條反駁契丹人的蠻橫無理,也算一段佳話。”
高個樵夫笑道:“沈括此人,乃是千古一人,無出其右。他實乃全才,舞文弄墨和琴棋書畫,對他來說乃是業餘愛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算小試牛刀。衣食住行,他沒有不懂的。此人與眾不同,世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沈括卻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還要千方百計加以鑽研探究,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見。這股治學之道,值得世人頂禮膜拜。”隨即歎了口氣。
李長安聽他二人說了這麽多,也很是佩服,素知他們到了京兆府街市,最愛去勾欄瓦肆聽說書人的故事,便饒有興致之際,笑道:“既然提及此人,我看你二人怕是也有真知灼見不成?莫非想讓你們的子孫後代,變成沈括了?”
高個樵夫點了點頭,驚道:“先生果然聰明過人,的確如此。我等也願子孫後代出類拔萃,名揚天下。莫說成為沈括,便學得一兩成就光宗耀祖了。”李長安捋了捋胡須,歎道:“說到沈括,不得不提及兩個人。”二人一怔,齊聲問道:“何人?”
李長安道:“一個是範仲淹,一個是蘇東坡。老夫以為,你們的子孫後代當學此二人。至於沈括,有待商榷。沈括曾在《夢溪筆談·範仲淹傳》裏提及一個故事,說範仲淹在杭州做官時,遇到水災。可範仲淹卻舉辦龍舟比賽,有人彈劾範仲淹,範仲淹反駁說,如此便是以工代賑,如何不好?果然許多災民因賽龍舟而有事做,賺了不少錢,日子也好過起來。這是沈括對範仲淹的讚譽。不過沈括對蘇東坡卻沒什麽好臉色,原本二人是好友。偏偏沈括看了蘇東坡的詩作,本來就對才華橫溢的蘇東坡羨慕嫉妒恨,便抓住把柄,加以陷害,這便是烏台詩案。由此蘇東坡官場跌宕,幾度秋涼,可謂失意落魄。”頓時悲從心來。
高個樵夫道:“蘇軾如今在黃州,自號東坡先生。雖說人生不得意,可他在文壇可是風生水起,天下無敵。關於赤壁的兩篇賦文,名揚天下,無出其右,我可聽說許多文人墨客讀了,皆羞愧難耐,再也不提為赤壁做文章的打算。”此言一出,高個樵夫一怔,默然不語。
李長安又搖搖頭,歎道:“此些事也是道聽途說,不足為憑。聽說蘇東坡本人在回想烏台詩案時,也沒說沈括陷害他。既然本尊都不以為然,我等何必胡亂猜測。依我看,沈括也並非卑鄙小人,乃是有人詆毀罷了。”
矮個樵夫道:“烏台詩案,我也聽得多了。我看定是有人羨慕嫉妒恨,故而拿蘇東坡的詩文攻擊蘇東坡。蘇東坡也算倒黴,居然被自己的詩文給坑害了。世人還以為蘇東坡由此不敢再寫詩文了,但那絕不可能。如若蘇東坡封筆,那便不是蘇東坡。他之後的詩文,好似脫胎換骨,超凡脫俗了。”一語落地,三人默然。
李長安道:“從此以後,蘇東坡對廟堂閉口不言,多了些青山綠水,田園風光。這釀酒、喝茶、郊遊,至於琴棋書畫,更是麵麵俱到。如此逍遙自在,實乃出神入化。我看烏台詩案雖說是禍,可蘇東坡卻因禍得福,留下許多錦繡文章,這便應了那句老話,叫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隨即看向遠方。
矮個樵夫昂首挺胸之際,神采奕奕道:“依我來看,要說大唐李太白是詩仙,那我大宋蘇東坡便是首屈一指的詞仙。與李太白相提並論者,當推蘇東坡。李太白鬥酒詩百篇,蘇東坡喝茶上萬言。李太白喝的是青山綠水,蘇東坡喝的是清風明月。”此言一出,三人對視一笑。
高個樵夫又接著道:“且不論真相如何,也不談恩怨是非,範仲淹、沈括、蘇東坡,這三人,皆是奇才,值得後人尊崇。孩子們以後要做個正人君子才好,如範仲淹一般文武雙全,如沈括一般嚴謹治學,如蘇東坡一般笑傲人生。”
矮個樵夫也笑道:“不錯,我們要給孩子們找個師父才是,常言道,名師出高徒嘛!”說話間,拱手一笑,神情肅穆。
李長安捋了捋胡須,笑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此乃為人父母之願。世人盡皆如此,也無可厚非,但願你們美夢成真。”
高個樵夫與矮個樵夫對視一番,一同跪拜於地,拱手之際,異口同聲道:“還望我等孩兒出生以後,先生收為徒弟才好。如此冒昧,本不合時宜,但心切事急,還望見諒。”拜了又拜。
李長安一怔,捋了捋胡須,神情肅穆,不知如何是好,畢竟這收徒也並非第一次,隻是眼下二人的孩子尚在腹中就要拜師學藝,這令李長安猝不及防,也從未遇到過,故而一時半會緩不過神來。
高個樵夫道:“還望先生體諒,千萬答應。我等這幾年一直都在想這件事。”拱手再拜。矮個樵夫也是緊隨其後,一模一樣。
不等二人如此下去,李長安愣了愣,詫異萬分,擺了擺手,神情肅穆道:“老夫年事已高,不知壽命幾何。如若辜負你們的期望,便是問心有愧。你們還是去東京尋訪名師好了,如若東京不行,就去成都、杭州。想必東京人才濟濟,也不必長途跋涉,天南地北去找尋。”隨即扶起二人。
矮個樵夫見李長安推三阻四,不肯答應下來,便道:“先生是覺得我等誠意不足,那改日自當登門拜訪。”說話間又噗通一聲,跪拜於地,歎道:“我等才疏學淺,不能讓子孫後代學有所成,光宗耀祖,還望先生可憐我等為人父母的心。”抬起頭,已是飽含熱淚。
李長安定了定神色,歎了口氣,不覺想起生身父母送自己上龍虎山拜師學藝之事後,仰天長歎道:“老夫想一想,再答複你們,如何?張小寶,費無天,你二人既然想生兒育女,為人父母,便要有所準備。不可肆意妄為,須知父母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師父。如若你們不潔身自好,以身作則,做好表率,還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豈不貽笑大方?”
此言一出,兩個樵夫點了點頭,麵露慚愧之色,緩過神來,又喜上眉梢。
原來這樵夫二人是不得誌的讀書人罷了,其中原委,一言難盡。
高個樵夫叫做費無天,矮個樵夫叫做張小寶。二人本在東京開封府謀生,隻因家道敗落,便來到京兆府過活。偷偷開墾自耕地,卻入不敷出。故而他們的日子很是疾苦,隻好上終南山打柴拿到京兆府長安城裏的集市去賣,算是勉強度日。
久而久之,他們兩家幹脆搬到終南山,結廬種菜,享受歸園田居,桃源生活。李長安時常路過,他們也請李長安進屋喝茶,三人算是老熟人。三人又說笑片刻,但見終南山,棵棵青鬆,流水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