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水”分三種,一種是讓人物豐滿讓故事情節更細致的水,這樣的“水”是不可缺少的,就好像廣告上宣傳的女孩子的臉需要補水一樣,隻有把細節豐富起來,才能體現故事的精彩絕倫。
另一種“水”是為了完成每日的更新任務,一句話說完沒毛病的事情,非得掰開揉碎了來說。
特別明顯的特征就是形容詞“什麽的”加到爆炸多。
別人是用眼睛看,他是用放大鏡看。
很多的言情文就是這樣的,為了打造唯美的感覺,作者眼睛裏的世界是0.5倍速播放的。
形容詞加的多有弊也有利,那就是可以形容得更貼切,畫麵感會比較強。
還有一種水就更誇張了,本來主角殺伐不果斷廢話已經夠多,他還先把主角思考的話語描述一遍。
又不是第一人稱的靈異文,想那麽多幹嘛?
另外還有一些打副本的情節應該也是在水,除非是給主角安排金手指銀手指什麽的,否則打副本爆出些垃圾東西,有什麽卵用呢。
就我自己的感覺來說,好的作品肯定不是寫的像流水賬的,那種寫的像流水賬的要麽是作者被迫營業不願斷更,要麽就是作者是個萌新想到啥寫啥。
想到啥寫啥有點類似於意識流的思維跳躍。然而如果是不懂得創作作品的基本要求,隨心所欲地寫,那肯定不能歸類於意識流。
見識過抖音直播裏麵的那些天天收入五塊十塊也依然不改初衷,最後等來大哥一天五百一千的小姐姐們,我就對賠本培養人才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有了心理準備。
初步筆試篩選了一批有想法的人之後,第一期“半途作家成神班”正式開始開課了。
作為一個有理想,不準備割作者韭菜隻準備割讀者韭菜的良心企業,我們半途出版社的作家孵化班,授課完全免費且包吃包住。
學完課程後優秀的學員就可以和我們簽訂協議,過稿的書寫多少算多少,超過三萬字後,按照每千字多少算錢,後續還有按照銷量不斷提升分成比例的版費。
有想法能想出故事情節但是文筆不行的,也可以一次買斷然後讓文筆好的對照著重新改出來。
道可盜也,故事重要的情節有了,文筆什麽的是可以找些文化人改改的。
可能有人要問了,你寫出神作了嗎你就要當培訓講師了?
那我請問一句,那些神作難道都是編輯指導出來的?
作為一名培訓作者的講師,我隻需要留意神作裏麵的一些寫作特點和要素,把這些東西略微地點到為止,然後等著看他們胡思亂想自我領悟就行。
最重要的不是寫作技巧,而是去寫!在寫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然後恍然大悟。這些東西都是各人有各人的體會的,教不一定教的會,所以說我其實不用懂太多。
讓他們自己認真地去寫去成長,而我就以一個讀者的眼光看看文就行,好與不好能感覺出來的。
伯樂相馬是看馬的品相、神韻,判斷這匹馬是擺爛馬還是千裏馬。需要伯樂自己四腳著地先跑一千公裏嗎?
我寫不出神作,但是我多看幾本小說,好的作品有哪些特點我說不出個一二三?把這些特點給他們講了之後,讓他們去寫去練,我就等著點評他們寫出來的東西,好與不好。
編輯這個崗位是個有經驗的作者都能幹,培訓講師也是如此,反正不是自己幹活,指手畫腳之事,做起來沒有難度的。
“敲黑板,劃重點!”
我的手指在黑板上敲了敲,問道:“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麽?”
“人物、情節、環境!”下麵的第一期學員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我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沒錯,就是人物、情節、環境。我們寫小說就跟……做飯差不多啊,這三個要素就分別對應食材、烹飪方法和用餐環境。”
“食材就是人物,是好人還是壞人,是男人還是女人,是老人還是小孩。他們都各自有什麽特點要注意,不要寫出來的人物太離譜。比如什麽男人喜歡男人,女人喜歡窮逼,這個就很離譜。
我們選食材,也要選好的是不是?挑選一個新鮮、有趣、有個性的人物,對於小說的意義,就好比選用上等的食材,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烹飪方法就是情節,我們要設計一些巧妙、跌宕起伏、吸引眼球的情節,就像運用獨特的烹飪技巧,能讓菜肴具備各種各樣的特色。”
“用餐環境就是布景,我們要營造合適、逼真、富有想象空間的環境,就像布置溫馨、優雅的餐廳,才能讓客人更加的享受美食。”
“你們都聽明白了嗎?”我看著這些眼神炯炯的學員們,問道。
學員們紛紛點頭,表示明白了。
“好,那麽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如何運用這三個要素來創作一部優秀的小說。”我打開筆記本,開始講解我憑借個人理解寫下的後續內容。
學員們紛紛豎起了耳朵,生怕錯過我講述的幹貨。
如果讓我來寫小說的話,我肯定是能水則水,一句話恨不得寫成十句話。但是當培訓講師不但費嗓子,而且我也確實沒受過專業培訓,所以沒有什麽厚積薄發,幾乎每句話都是幹貨。
很快,我就把我對於人物的理解講完了,詢問學員們有什麽不理解的。
有學員問道:“老師,如果我的人物他不按照我的設定做事怎麽辦呢?”
我嗬嗬笑道:“你這種情況似顛非顛,已經上路了,一旦人物脫離了作者的掌控,有自己的想法做法,那你就離成為大師不遠了。”
“在我們塑造了人物之後,他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有變化的。就好比人之初性本善,有些人通過後天的學習模仿,成為好人壞人就是人物的成長變化。”
“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往往會先忍讓,這就是我們設定人物性格的意義,遇到不同的事情,他的反應不一樣。如果他經曆過幾次不公平的待遇,最後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手起刀落殺人犯法也屬於正常現象。”
“一個開朗活潑的人,如果遇到不公平待遇,他的話恐怕就比較密集了,一定是據理力爭得理不饒人的。如果我們寫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遇到不公平待遇據理力爭,一定是他之前的沉默寡言讓他受到了利益損失,不爭吵就得繼續吃虧。”
“所以我們設定他是什麽樣的人,他就會做出什麽樣的事情出來,不同的人麵對同一種環境同一種情況,會有不同的做法。”
“譬如說那些考研的……那些考官的,有的人年複一年地考,要麽成功考上翻身,要麽一直失敗最後窮困潦倒而死。而不同的人麵對一直考不上的情況,會有不同的選擇。有些是賭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結果往往就是鬱鬱而終。”
“有些人看得開的,一直考不上就放棄了,安心回家種地當農民算了。最後這些放棄的可能要過得好些,因為人往往容易看不清自己,當看不清自己的時候,在錯誤的道路上停止也算是一種智慧了。”
“扯遠了不好意思。我的意思是,不同的人麵對一直考不上這件事情,會有不同的選擇。當我們寫小說的時候,我們就要嚐試站在人物的角度,去思考接下來他會如何做出選擇。”
“記著啊,不是你代替他做出選擇,而是他自己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這種細節的差別,就是神作和普通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的區別。”
“另外,從讀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往往會因為喜歡一個人物而關心人物後續的命運。如此一來就有了對後文的期待感。這種對人物命運的關心和期待是我們作品能否大賣的關鍵。”
我的幹貨並不多,說多了容易露餡,趕緊道:“還有誰對塑造人物有疑問的?沒有的話就過了。”
學員們比較安靜,估計暫時沒有想到什麽有難度的問題,也難怪,他們才寫了兩天小說,想不到能夠難倒我這小書蟲的問題很正常。
情節的幹貨我就更少了,誰知道讀者愛看什麽呀!我是讀者我也隻能代表一部分的人,並且我會喜歡哪種故事哪個情節就連我自己也說不準。
畢竟,當初在地球上刷短劇的時候,我是今天愛看古裝,明天愛看總裁,後天愛看打臉,大後天愛看後宮的。
另一種“水”是為了完成每日的更新任務,一句話說完沒毛病的事情,非得掰開揉碎了來說。
特別明顯的特征就是形容詞“什麽的”加到爆炸多。
別人是用眼睛看,他是用放大鏡看。
很多的言情文就是這樣的,為了打造唯美的感覺,作者眼睛裏的世界是0.5倍速播放的。
形容詞加的多有弊也有利,那就是可以形容得更貼切,畫麵感會比較強。
還有一種水就更誇張了,本來主角殺伐不果斷廢話已經夠多,他還先把主角思考的話語描述一遍。
又不是第一人稱的靈異文,想那麽多幹嘛?
另外還有一些打副本的情節應該也是在水,除非是給主角安排金手指銀手指什麽的,否則打副本爆出些垃圾東西,有什麽卵用呢。
就我自己的感覺來說,好的作品肯定不是寫的像流水賬的,那種寫的像流水賬的要麽是作者被迫營業不願斷更,要麽就是作者是個萌新想到啥寫啥。
想到啥寫啥有點類似於意識流的思維跳躍。然而如果是不懂得創作作品的基本要求,隨心所欲地寫,那肯定不能歸類於意識流。
見識過抖音直播裏麵的那些天天收入五塊十塊也依然不改初衷,最後等來大哥一天五百一千的小姐姐們,我就對賠本培養人才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有了心理準備。
初步筆試篩選了一批有想法的人之後,第一期“半途作家成神班”正式開始開課了。
作為一個有理想,不準備割作者韭菜隻準備割讀者韭菜的良心企業,我們半途出版社的作家孵化班,授課完全免費且包吃包住。
學完課程後優秀的學員就可以和我們簽訂協議,過稿的書寫多少算多少,超過三萬字後,按照每千字多少算錢,後續還有按照銷量不斷提升分成比例的版費。
有想法能想出故事情節但是文筆不行的,也可以一次買斷然後讓文筆好的對照著重新改出來。
道可盜也,故事重要的情節有了,文筆什麽的是可以找些文化人改改的。
可能有人要問了,你寫出神作了嗎你就要當培訓講師了?
那我請問一句,那些神作難道都是編輯指導出來的?
作為一名培訓作者的講師,我隻需要留意神作裏麵的一些寫作特點和要素,把這些東西略微地點到為止,然後等著看他們胡思亂想自我領悟就行。
最重要的不是寫作技巧,而是去寫!在寫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然後恍然大悟。這些東西都是各人有各人的體會的,教不一定教的會,所以說我其實不用懂太多。
讓他們自己認真地去寫去成長,而我就以一個讀者的眼光看看文就行,好與不好能感覺出來的。
伯樂相馬是看馬的品相、神韻,判斷這匹馬是擺爛馬還是千裏馬。需要伯樂自己四腳著地先跑一千公裏嗎?
我寫不出神作,但是我多看幾本小說,好的作品有哪些特點我說不出個一二三?把這些特點給他們講了之後,讓他們去寫去練,我就等著點評他們寫出來的東西,好與不好。
編輯這個崗位是個有經驗的作者都能幹,培訓講師也是如此,反正不是自己幹活,指手畫腳之事,做起來沒有難度的。
“敲黑板,劃重點!”
我的手指在黑板上敲了敲,問道:“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麽?”
“人物、情節、環境!”下麵的第一期學員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我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沒錯,就是人物、情節、環境。我們寫小說就跟……做飯差不多啊,這三個要素就分別對應食材、烹飪方法和用餐環境。”
“食材就是人物,是好人還是壞人,是男人還是女人,是老人還是小孩。他們都各自有什麽特點要注意,不要寫出來的人物太離譜。比如什麽男人喜歡男人,女人喜歡窮逼,這個就很離譜。
我們選食材,也要選好的是不是?挑選一個新鮮、有趣、有個性的人物,對於小說的意義,就好比選用上等的食材,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烹飪方法就是情節,我們要設計一些巧妙、跌宕起伏、吸引眼球的情節,就像運用獨特的烹飪技巧,能讓菜肴具備各種各樣的特色。”
“用餐環境就是布景,我們要營造合適、逼真、富有想象空間的環境,就像布置溫馨、優雅的餐廳,才能讓客人更加的享受美食。”
“你們都聽明白了嗎?”我看著這些眼神炯炯的學員們,問道。
學員們紛紛點頭,表示明白了。
“好,那麽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如何運用這三個要素來創作一部優秀的小說。”我打開筆記本,開始講解我憑借個人理解寫下的後續內容。
學員們紛紛豎起了耳朵,生怕錯過我講述的幹貨。
如果讓我來寫小說的話,我肯定是能水則水,一句話恨不得寫成十句話。但是當培訓講師不但費嗓子,而且我也確實沒受過專業培訓,所以沒有什麽厚積薄發,幾乎每句話都是幹貨。
很快,我就把我對於人物的理解講完了,詢問學員們有什麽不理解的。
有學員問道:“老師,如果我的人物他不按照我的設定做事怎麽辦呢?”
我嗬嗬笑道:“你這種情況似顛非顛,已經上路了,一旦人物脫離了作者的掌控,有自己的想法做法,那你就離成為大師不遠了。”
“在我們塑造了人物之後,他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有變化的。就好比人之初性本善,有些人通過後天的學習模仿,成為好人壞人就是人物的成長變化。”
“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往往會先忍讓,這就是我們設定人物性格的意義,遇到不同的事情,他的反應不一樣。如果他經曆過幾次不公平的待遇,最後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手起刀落殺人犯法也屬於正常現象。”
“一個開朗活潑的人,如果遇到不公平待遇,他的話恐怕就比較密集了,一定是據理力爭得理不饒人的。如果我們寫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遇到不公平待遇據理力爭,一定是他之前的沉默寡言讓他受到了利益損失,不爭吵就得繼續吃虧。”
“所以我們設定他是什麽樣的人,他就會做出什麽樣的事情出來,不同的人麵對同一種環境同一種情況,會有不同的做法。”
“譬如說那些考研的……那些考官的,有的人年複一年地考,要麽成功考上翻身,要麽一直失敗最後窮困潦倒而死。而不同的人麵對一直考不上的情況,會有不同的選擇。有些是賭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結果往往就是鬱鬱而終。”
“有些人看得開的,一直考不上就放棄了,安心回家種地當農民算了。最後這些放棄的可能要過得好些,因為人往往容易看不清自己,當看不清自己的時候,在錯誤的道路上停止也算是一種智慧了。”
“扯遠了不好意思。我的意思是,不同的人麵對一直考不上這件事情,會有不同的選擇。當我們寫小說的時候,我們就要嚐試站在人物的角度,去思考接下來他會如何做出選擇。”
“記著啊,不是你代替他做出選擇,而是他自己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這種細節的差別,就是神作和普通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的區別。”
“另外,從讀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往往會因為喜歡一個人物而關心人物後續的命運。如此一來就有了對後文的期待感。這種對人物命運的關心和期待是我們作品能否大賣的關鍵。”
我的幹貨並不多,說多了容易露餡,趕緊道:“還有誰對塑造人物有疑問的?沒有的話就過了。”
學員們比較安靜,估計暫時沒有想到什麽有難度的問題,也難怪,他們才寫了兩天小說,想不到能夠難倒我這小書蟲的問題很正常。
情節的幹貨我就更少了,誰知道讀者愛看什麽呀!我是讀者我也隻能代表一部分的人,並且我會喜歡哪種故事哪個情節就連我自己也說不準。
畢竟,當初在地球上刷短劇的時候,我是今天愛看古裝,明天愛看總裁,後天愛看打臉,大後天愛看後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