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劍指山河·雄圖未竟
漢末:家父袁紹,足矣一手遮天 作者:孫蘇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譚昂然而立在皇宮大殿之中,目光如炬,緊緊鎖住王允等人,殿內氣氛仿若被寒霜速凍,靜謐得隻剩眾人緊繃的心弦跳動聲。獻帝在龍椅上神色忐忑,目光遊移於權臣與袁譚之間,欲言又止。
王允率先打破僵局,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袁公,陛下年齒漸長,心懷親政之誌,我等臣子不過是順天應人,望袁公以大局為重,莫要讓陛下失望呐。”
袁譚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冷峻笑意:“王司徒,如今天下烽煙未息,賊寇環伺,陛下龍體尊貴,怎可輕易涉險操持庶務?我袁氏一門世代忠良,為漢室披肝瀝膽,此刻正是用人之際,您這番舉動,莫不是要陷陛下於危局,亂我漢室複興大業?”
這一番話綿裏藏針,說得王允麵色一紅,身後眾人也交頭接耳,神色各異。袁譚趁勢轉向獻帝,雙膝跪地,免冠叩首,言辭懇切:“陛下,臣願對天盟誓,若不能蕩平亂世,複興漢室,使陛下重掌乾坤,甘受萬死之罰!但此刻朝堂若亂,恰中奸人下懷,望陛下明鑒。”
獻帝微微頷首,輕聲道:“袁愛卿平身,此事容後再議。”袁譚謝恩起身,餘光掃過眾人,心中暗忖:這場風波不過是暫歇,暗流仍在洶湧。
出了皇宮,袁譚即刻召集審配、逢紀回府,密商對策。
審配皺眉道:“大公子,王允等人賊心不死,曹操在背後定也有推波助瀾之舉。當務之急,需掌控京畿禁軍,安插親信心腹,以防肘腋之變。
再者,對外可放出風聲,言大公子即將興兵再討董卓餘孽,向各路諸侯索要錢糧兵馬支援,一來試探忠心,二來充實軍備。”
逢紀撫掌:“妙極!還可傳令西涼張合,讓他尋機拿捏韓遂、馬騰把柄,牢牢牽製住西涼勢力,莫讓他們趁亂攪局。”
計策既定,袁譚雷厲風行。幾日間,長安禁軍將領大換血,皆成袁氏親信;檄文發往四方諸侯,言辭大義凜然,索要援軍物資。多數諸侯虛與委蛇,推脫敷衍,唯有公孫瓚念及舊盟,遣來一支精銳輕騎,附帶些許糧草。
曹操那邊卻回信,稱兗州境內黃巾複起,自顧不暇,隻送來寥寥數車軍資,袁譚冷笑:“曹阿瞞,又在耍弄心眼。”
而此時,南方局勢再生波瀾。孫堅退回江東後,深恨袁譚壞其好事,日夜整軍經武,還與山越諸部勾結,勢力愈發強橫。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暗中遣使與益州劉璋聯絡,欲共謀夾擊荊州劉表之計,瓜分荊襄之地,拓展版圖。劉表偵知此事,惶惶難安,急向袁譚求援:“袁公,若荊襄淪陷,江東與益州連成一片,中原危矣!望公速發大兵,助我守土。”
袁譚陷入沉思,若再度分兵南下,長安周邊兵力空虛,曹操、王允或有異動;可若棄荊州不顧,無異於養虎遺患。逢紀建言:“不妨許以劉表通婚之盟,將袁家女眷嫁入劉家,結為秦晉之好,穩固其心;再遣一能言善辯之士赴益州,遊說劉璋,陳說利害,挑撥他與孫堅間隙,令其按兵不動。我軍則在長安周邊佯裝大練兵,擺出西進姿態,威懾曹操,待南方事穩,再做計較。”
計議妥當,諸事依序施行。使者帶著厚禮前往益州,麵見劉璋,詳述孫堅野心勃勃,圖荊襄意在益州,唇亡齒寒之理。
劉璋本就生性多疑,心中暗自躊躇,對與孫堅聯合之事漸生退意。
劉表那邊,得了通婚承諾,稍感安心,積極籌備城防,抵禦江東可能的攻勢。
長安城西校場,袁軍日日操練,喊殺聲震天,塵土飛揚。袁譚親赴校場,披掛執銳,激勵士卒:“吾等為漢室精銳,當有橫掃八荒之誌!今日苦練,明朝建功,隨我踏平亂世!”
全軍士氣高漲,聲威遠揚,曹操在兗州聽聞,果然不敢輕舉妄動,屯兵嚴守邊界,觀望局勢。
忽一日,西涼急報傳來。韓遂、馬騰因爭搶地盤起了內訌,兵戎相見,西涼百姓苦不堪言,各部族紛紛求告袁譚出麵調解。袁譚與審配相視一笑:“機會來了。”
當下命張合率部西進,名為調解紛爭,實則相機收編那些搖擺小股勢力,坐收漁利,進一步掌控西涼局勢。
張合領命而去,憑借巧舌如簧與強大軍威,拉攏分化,數月間便掌控大半西涼關鍵地域,韓遂、馬騰爭鬥受挫,無奈上表請降,願聽袁譚調遣。袁譚借機在西涼設立都護府,派遣能吏治理,征調良馬精卒充實大軍,西北邊陲自此穩如磐石,成為堅實後盾。
南方戰線,劉表與江東僵持不下,使者穿梭往來,局勢膠著。袁譚見時機成熟,決意南下破局。留審配鎮守長安,親率顏良、文醜、張合等主力精銳,水陸並進,浩浩蕩蕩奔赴荊州。江東軍探得消息,飛報孫堅。孫堅在江畔擺下堅陣,戰船連鎖,意圖阻擋袁軍鋒芒。
袁譚臨江而望,見敵軍陣仗,心生一計。令高覽領輕舟數百,滿載易燃之物,偽裝成糧船,佯裝敗退,誘引江東軍出擊。孫堅果然中計,遣大部水軍追擊。待敵軍遠離江岸,袁譚一聲令下,隱藏在暗處的巨型樓船弩炮齊發,火矢如雨,直射江東船陣。與此同時,陸上顏良、文醜率軍如猛虎下山,直撲江東營寨,喊殺聲震得江水激蕩。
江東軍陣腳大亂,戰船起火,士卒紛紛跳水逃生。孫堅欲挽回頹勢,親率親衛衝鋒,卻被張合率鐵騎截住。雙方激戰,袁譚大軍氣勢如虹,逐漸占據上風。孫堅見大勢已去,拚死突圍,率殘部退回江東,元氣大傷,短期內再無力北犯。
荊州之圍既解,袁譚整軍入城,劉表大開城門,率軍民相迎,感恩戴德:“袁公真乃吾等救命恩人,荊襄之地願永附袁氏麾下!”袁譚安撫百姓,犒賞三軍,在荊州廣設軍屯、學堂,恩威並施,穩固統治。
然而,凱旋途中,噩耗自長安傳來。王允趁袁譚南下,聯合朝中遺老及部分禁軍,發動政變,囚獻帝於深宮,欲另立宗室傀儡,把持朝政,邀曹操速入長安“勤王”。袁譚聞報,目眥欲裂:“王允賊子,竟敢如此!全軍加速回援,務必在曹操之前奪回長安!”
鐵騎狂奔,戰艦破浪,袁譚心急如焚,卻深知此刻乃生死存亡關頭。這一場權力博弈,似宿命漩渦,將天下豪傑卷入其中,袁譚一路浴血拚殺,離那主宰乾坤之位僅一步之遙,豈會甘心功虧一簣?
長安城內風雲變色,山河震蕩,未來命運懸於一線,隻待他再度揮劍,斬破陰霾,續寫這波瀾壯闊、未竟的雄圖霸業篇章……
王允率先打破僵局,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袁公,陛下年齒漸長,心懷親政之誌,我等臣子不過是順天應人,望袁公以大局為重,莫要讓陛下失望呐。”
袁譚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冷峻笑意:“王司徒,如今天下烽煙未息,賊寇環伺,陛下龍體尊貴,怎可輕易涉險操持庶務?我袁氏一門世代忠良,為漢室披肝瀝膽,此刻正是用人之際,您這番舉動,莫不是要陷陛下於危局,亂我漢室複興大業?”
這一番話綿裏藏針,說得王允麵色一紅,身後眾人也交頭接耳,神色各異。袁譚趁勢轉向獻帝,雙膝跪地,免冠叩首,言辭懇切:“陛下,臣願對天盟誓,若不能蕩平亂世,複興漢室,使陛下重掌乾坤,甘受萬死之罰!但此刻朝堂若亂,恰中奸人下懷,望陛下明鑒。”
獻帝微微頷首,輕聲道:“袁愛卿平身,此事容後再議。”袁譚謝恩起身,餘光掃過眾人,心中暗忖:這場風波不過是暫歇,暗流仍在洶湧。
出了皇宮,袁譚即刻召集審配、逢紀回府,密商對策。
審配皺眉道:“大公子,王允等人賊心不死,曹操在背後定也有推波助瀾之舉。當務之急,需掌控京畿禁軍,安插親信心腹,以防肘腋之變。
再者,對外可放出風聲,言大公子即將興兵再討董卓餘孽,向各路諸侯索要錢糧兵馬支援,一來試探忠心,二來充實軍備。”
逢紀撫掌:“妙極!還可傳令西涼張合,讓他尋機拿捏韓遂、馬騰把柄,牢牢牽製住西涼勢力,莫讓他們趁亂攪局。”
計策既定,袁譚雷厲風行。幾日間,長安禁軍將領大換血,皆成袁氏親信;檄文發往四方諸侯,言辭大義凜然,索要援軍物資。多數諸侯虛與委蛇,推脫敷衍,唯有公孫瓚念及舊盟,遣來一支精銳輕騎,附帶些許糧草。
曹操那邊卻回信,稱兗州境內黃巾複起,自顧不暇,隻送來寥寥數車軍資,袁譚冷笑:“曹阿瞞,又在耍弄心眼。”
而此時,南方局勢再生波瀾。孫堅退回江東後,深恨袁譚壞其好事,日夜整軍經武,還與山越諸部勾結,勢力愈發強橫。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暗中遣使與益州劉璋聯絡,欲共謀夾擊荊州劉表之計,瓜分荊襄之地,拓展版圖。劉表偵知此事,惶惶難安,急向袁譚求援:“袁公,若荊襄淪陷,江東與益州連成一片,中原危矣!望公速發大兵,助我守土。”
袁譚陷入沉思,若再度分兵南下,長安周邊兵力空虛,曹操、王允或有異動;可若棄荊州不顧,無異於養虎遺患。逢紀建言:“不妨許以劉表通婚之盟,將袁家女眷嫁入劉家,結為秦晉之好,穩固其心;再遣一能言善辯之士赴益州,遊說劉璋,陳說利害,挑撥他與孫堅間隙,令其按兵不動。我軍則在長安周邊佯裝大練兵,擺出西進姿態,威懾曹操,待南方事穩,再做計較。”
計議妥當,諸事依序施行。使者帶著厚禮前往益州,麵見劉璋,詳述孫堅野心勃勃,圖荊襄意在益州,唇亡齒寒之理。
劉璋本就生性多疑,心中暗自躊躇,對與孫堅聯合之事漸生退意。
劉表那邊,得了通婚承諾,稍感安心,積極籌備城防,抵禦江東可能的攻勢。
長安城西校場,袁軍日日操練,喊殺聲震天,塵土飛揚。袁譚親赴校場,披掛執銳,激勵士卒:“吾等為漢室精銳,當有橫掃八荒之誌!今日苦練,明朝建功,隨我踏平亂世!”
全軍士氣高漲,聲威遠揚,曹操在兗州聽聞,果然不敢輕舉妄動,屯兵嚴守邊界,觀望局勢。
忽一日,西涼急報傳來。韓遂、馬騰因爭搶地盤起了內訌,兵戎相見,西涼百姓苦不堪言,各部族紛紛求告袁譚出麵調解。袁譚與審配相視一笑:“機會來了。”
當下命張合率部西進,名為調解紛爭,實則相機收編那些搖擺小股勢力,坐收漁利,進一步掌控西涼局勢。
張合領命而去,憑借巧舌如簧與強大軍威,拉攏分化,數月間便掌控大半西涼關鍵地域,韓遂、馬騰爭鬥受挫,無奈上表請降,願聽袁譚調遣。袁譚借機在西涼設立都護府,派遣能吏治理,征調良馬精卒充實大軍,西北邊陲自此穩如磐石,成為堅實後盾。
南方戰線,劉表與江東僵持不下,使者穿梭往來,局勢膠著。袁譚見時機成熟,決意南下破局。留審配鎮守長安,親率顏良、文醜、張合等主力精銳,水陸並進,浩浩蕩蕩奔赴荊州。江東軍探得消息,飛報孫堅。孫堅在江畔擺下堅陣,戰船連鎖,意圖阻擋袁軍鋒芒。
袁譚臨江而望,見敵軍陣仗,心生一計。令高覽領輕舟數百,滿載易燃之物,偽裝成糧船,佯裝敗退,誘引江東軍出擊。孫堅果然中計,遣大部水軍追擊。待敵軍遠離江岸,袁譚一聲令下,隱藏在暗處的巨型樓船弩炮齊發,火矢如雨,直射江東船陣。與此同時,陸上顏良、文醜率軍如猛虎下山,直撲江東營寨,喊殺聲震得江水激蕩。
江東軍陣腳大亂,戰船起火,士卒紛紛跳水逃生。孫堅欲挽回頹勢,親率親衛衝鋒,卻被張合率鐵騎截住。雙方激戰,袁譚大軍氣勢如虹,逐漸占據上風。孫堅見大勢已去,拚死突圍,率殘部退回江東,元氣大傷,短期內再無力北犯。
荊州之圍既解,袁譚整軍入城,劉表大開城門,率軍民相迎,感恩戴德:“袁公真乃吾等救命恩人,荊襄之地願永附袁氏麾下!”袁譚安撫百姓,犒賞三軍,在荊州廣設軍屯、學堂,恩威並施,穩固統治。
然而,凱旋途中,噩耗自長安傳來。王允趁袁譚南下,聯合朝中遺老及部分禁軍,發動政變,囚獻帝於深宮,欲另立宗室傀儡,把持朝政,邀曹操速入長安“勤王”。袁譚聞報,目眥欲裂:“王允賊子,竟敢如此!全軍加速回援,務必在曹操之前奪回長安!”
鐵騎狂奔,戰艦破浪,袁譚心急如焚,卻深知此刻乃生死存亡關頭。這一場權力博弈,似宿命漩渦,將天下豪傑卷入其中,袁譚一路浴血拚殺,離那主宰乾坤之位僅一步之遙,豈會甘心功虧一簣?
長安城內風雲變色,山河震蕩,未來命運懸於一線,隻待他再度揮劍,斬破陰霾,續寫這波瀾壯闊、未竟的雄圖霸業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