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對付曹操
意外穿越?竟統一三國! 作者:懸空寺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嘉開口說:“據我們青州的報告,袁譚和田楷在濟南國交鋒,結果田楷敗退,向東平陵撤去,濟水以北的地區都被袁譚占據了。”
“袁譚已經控製了大部分濟北以及樂安,正準備對濟北南邊的國府城東平陵發動攻擊。”
“我認為田楷還會敗,但東平陵並不會那麽輕易就被袁譚攻克。因為袁紹把主力將領都抽調去對付公孫瓚了,壓根沒把田楷當回事兒,因此留給了袁譚的武將謀士並不多。”
陳宮接話道:“這樣說來,袁譚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月內恐怕還攻不下青州,頂多能打到臨淄國。”
“在這段時間裏,我們的夏收差不多也能完成了。徐州的軍隊也已經訓練完畢,整合好了力量,可以由琅邪出發,率先進軍北海。”
“另外,也可以命令管亥等人帶領一支青州的偏師重新秘密進入青州的丘陵山區,打著黃巾軍的旗號阻撓袁譚進一步深入青州腹地。就算田楷敗了,鄴城也別想輕易占據青州,更別提對我們兗州、徐州構成鉗製了。”
曹操轉向郭嘉問道:“孔文舉最近有什麽動靜?”
郭嘉笑了笑回答:“孔文舉現在也非常擔憂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的這場戰爭,不論誰勝誰負,最後都會把手伸向北海郡,所以孔融的處境並不比陶謙好多少。”
“孔文舉已派出一隊使者前往我們鄄城,目前還在路上,估計是為了感謝主公出兵援助的事宜,同時也要與主公商議關於青州與北海未來的安排。”
“哦?”曹操聽聞後,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
“孔文舉什麽時候變得這麽識時務了,居然傾向於我們,並主動提出要和我們商量青州的未來?”曹操有些意外地說。
“主公您不知道,蔡邕曾寫了三封信邀請孔文舉到鄄城,共同創辦蔡氏學院,培養天下的年輕才俊。”郭嘉解釋道:
“孔文舉對此頗有心動,但他終究還是割舍不下孔家的那一份執著,同時對於北海太守的位置仍抱有一絲幻想,所以他沒有前來。”
“但是依我看,將來他寧願進入關中的長安朝廷任職,也不會去蔡氏學院。”
畢竟孔家的傳承早已定位,隻與朝廷緊密相連,無需孔家人具備多麽出眾的才能或技藝,隻要朝廷需要,自會給予他們不斷升遷、賜予各種封賞的機會。
因此孔融去蔡氏學院招生擴大學院影響力這件事,其實意義不大。
除非他真的熱衷於教育事業,一心一意地去收徒教學育人。
“罷了,不來就不來吧,反正孔聖之後,也不一定有多少真材實學。”曹操酸溜溜地評論道。
要是孔融能夠加盟鄄城,必然會給曹操的威望帶來前所未有的提升。
連孔聖的後代都表示認同的話,別的世家哪還敢小覷曹操,疏遠曹操呢。
曹操表麵上說得強硬,內心深處卻是不太痛快的。
……
在關中長安!
李傕召喚來郭汜。
“聽說呂布投降了曹操,曹操接納並收服了呂布。這個消息你也應該聽說了吧。”李傕看著郭汜說。
在他們兩人聯手消滅了樊稠後,原本三分朝政的局麵,變成了兩強鼎立。
所有的大小事務均由李傕、郭汜二人全權裁決。
“聽說了。”郭汜答道:
“如今關中到處都在傳這個消息,不僅曹操收服了呂布,連呂布的家眷都是曹操幫著藏起來的。”
“曹操那個家夥,還想率軍攻打長安,爭奪天子,真是可惡!”郭汜憤慨地說。
李傕問:“那你有什麽想法?”
郭汜回道:“我們在朝中,張濟在外麵策應,他的位置離曹操的兗州最近,可以讓他出兵攻打兗州,給曹操一點顏色看看。”
“聽說曹操那裏有種高產作物,整個兗州富裕得不得了,遍地都是糧食,咱們難道不應該出兵去好好搶一把?”李傕眼中流露出貪婪的神色。
然而郭汜輕輕搖了搖頭:“如果我們離開了,長安豈不是空虛無人,萬一有人起了壞心思,帶著小皇帝跑了,你不怕嗎?”
聽了這話,李傕立刻打消了率軍東下、攻打兗州的念頭。
雖然糧食的確很誘人,可以用來武裝招募更多的羌民作為騎兵。
但如果失去了小皇帝,他李傕、郭汜也就什麽都不是了。
這就是所謂的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郭汜自然是看得很清楚。
“僅憑一個張濟,未必能抵擋得住曹操!”李傕憂慮地說:
“呂布這個人太過勇猛,這一點我們都知道,還需要再派遣其他人去攻打曹操才行!”
郭汜建議道:“這個簡單,先把賈文和找來,他一貫足智多謀,自然會有妙計來對付曹操!”
於是李傕立即派人去請賈詡前來。
賈詡實際上比郭李二人更早得
“袁譚已經控製了大部分濟北以及樂安,正準備對濟北南邊的國府城東平陵發動攻擊。”
“我認為田楷還會敗,但東平陵並不會那麽輕易就被袁譚攻克。因為袁紹把主力將領都抽調去對付公孫瓚了,壓根沒把田楷當回事兒,因此留給了袁譚的武將謀士並不多。”
陳宮接話道:“這樣說來,袁譚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月內恐怕還攻不下青州,頂多能打到臨淄國。”
“在這段時間裏,我們的夏收差不多也能完成了。徐州的軍隊也已經訓練完畢,整合好了力量,可以由琅邪出發,率先進軍北海。”
“另外,也可以命令管亥等人帶領一支青州的偏師重新秘密進入青州的丘陵山區,打著黃巾軍的旗號阻撓袁譚進一步深入青州腹地。就算田楷敗了,鄴城也別想輕易占據青州,更別提對我們兗州、徐州構成鉗製了。”
曹操轉向郭嘉問道:“孔文舉最近有什麽動靜?”
郭嘉笑了笑回答:“孔文舉現在也非常擔憂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的這場戰爭,不論誰勝誰負,最後都會把手伸向北海郡,所以孔融的處境並不比陶謙好多少。”
“孔文舉已派出一隊使者前往我們鄄城,目前還在路上,估計是為了感謝主公出兵援助的事宜,同時也要與主公商議關於青州與北海未來的安排。”
“哦?”曹操聽聞後,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
“孔文舉什麽時候變得這麽識時務了,居然傾向於我們,並主動提出要和我們商量青州的未來?”曹操有些意外地說。
“主公您不知道,蔡邕曾寫了三封信邀請孔文舉到鄄城,共同創辦蔡氏學院,培養天下的年輕才俊。”郭嘉解釋道:
“孔文舉對此頗有心動,但他終究還是割舍不下孔家的那一份執著,同時對於北海太守的位置仍抱有一絲幻想,所以他沒有前來。”
“但是依我看,將來他寧願進入關中的長安朝廷任職,也不會去蔡氏學院。”
畢竟孔家的傳承早已定位,隻與朝廷緊密相連,無需孔家人具備多麽出眾的才能或技藝,隻要朝廷需要,自會給予他們不斷升遷、賜予各種封賞的機會。
因此孔融去蔡氏學院招生擴大學院影響力這件事,其實意義不大。
除非他真的熱衷於教育事業,一心一意地去收徒教學育人。
“罷了,不來就不來吧,反正孔聖之後,也不一定有多少真材實學。”曹操酸溜溜地評論道。
要是孔融能夠加盟鄄城,必然會給曹操的威望帶來前所未有的提升。
連孔聖的後代都表示認同的話,別的世家哪還敢小覷曹操,疏遠曹操呢。
曹操表麵上說得強硬,內心深處卻是不太痛快的。
……
在關中長安!
李傕召喚來郭汜。
“聽說呂布投降了曹操,曹操接納並收服了呂布。這個消息你也應該聽說了吧。”李傕看著郭汜說。
在他們兩人聯手消滅了樊稠後,原本三分朝政的局麵,變成了兩強鼎立。
所有的大小事務均由李傕、郭汜二人全權裁決。
“聽說了。”郭汜答道:
“如今關中到處都在傳這個消息,不僅曹操收服了呂布,連呂布的家眷都是曹操幫著藏起來的。”
“曹操那個家夥,還想率軍攻打長安,爭奪天子,真是可惡!”郭汜憤慨地說。
李傕問:“那你有什麽想法?”
郭汜回道:“我們在朝中,張濟在外麵策應,他的位置離曹操的兗州最近,可以讓他出兵攻打兗州,給曹操一點顏色看看。”
“聽說曹操那裏有種高產作物,整個兗州富裕得不得了,遍地都是糧食,咱們難道不應該出兵去好好搶一把?”李傕眼中流露出貪婪的神色。
然而郭汜輕輕搖了搖頭:“如果我們離開了,長安豈不是空虛無人,萬一有人起了壞心思,帶著小皇帝跑了,你不怕嗎?”
聽了這話,李傕立刻打消了率軍東下、攻打兗州的念頭。
雖然糧食的確很誘人,可以用來武裝招募更多的羌民作為騎兵。
但如果失去了小皇帝,他李傕、郭汜也就什麽都不是了。
這就是所謂的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郭汜自然是看得很清楚。
“僅憑一個張濟,未必能抵擋得住曹操!”李傕憂慮地說:
“呂布這個人太過勇猛,這一點我們都知道,還需要再派遣其他人去攻打曹操才行!”
郭汜建議道:“這個簡單,先把賈文和找來,他一貫足智多謀,自然會有妙計來對付曹操!”
於是李傕立即派人去請賈詡前來。
賈詡實際上比郭李二人更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