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尤其是東邊的局勢尤為關鍵。大秦的東邊便是強大的大乾,而大乾的東邊則是齊國。齊國往南是吳國,再往南是越國。這三國都屬於沿海國家,地形呈狹長形狀,各國都占據著海岸線,依靠海洋貿易發展迅速,國力不容小覷。
李憲在朝會上與群臣商議東邊的外交與軍事戰略。他明白,雖然大乾是當前最大的對手,但齊國、吳國和越國同樣需要提防。這三個國家雖然沒有與大秦直接接壤,卻與大乾關係緊密,一旦大乾發難,他們可能會成為大乾的盟友,直接威脅大秦的東部邊防。
李憲手指著地圖,冷靜分析道:“齊國、吳國和越國雖無邊界之爭,但他們倚靠海洋,善於經商,海軍力量不可小覷。若大乾與他們聯手,我大秦東部的防線便有被撕開的風險。因此,我們不僅要穩固與大乾的邊界,還需密切關注這三國的動向,絕不能讓他們與大乾聯合。”
大將軍關元沉思片刻,問道:“陛下,那我軍該如何應對?是否需要加強沿海防禦,提防齊吳越國的海軍進犯?”
李憲搖頭道:“暫時不必。齊國、吳國和越國雖富甲一方,但他們國內也有矛盾,尤其是齊國與吳國之間在海上商路上多有爭端。他們未必願意貿然與大乾結盟。我們可以通過外交手段,製造他們與大乾之間的隔閡。”
外交大臣劉謙走上前,抱拳說道:“陛下英明。我大秦可以派出使節,秘密聯絡齊國和吳國,借助他們之間的矛盾,挑撥他們與大乾的關係。這些沿海國家重商而輕戰,若我們許以貿易優惠,或可使他們離心離德,不願與大乾同盟。”
李憲點頭表示讚同:“正是此意。吳國近年來海上貿易繁榮,若我們能與其簽訂互利的貿易協議,便可穩定其態度,使其不願參戰。而齊國雖富,但國中多有派係爭鬥,若加以操縱,或可使其內部分裂,無暇他顧。”
關元繼續問道:“陛下,那我們是否也要加強海防?若他們從海上襲擾,如何應對?”
李憲沉吟片刻,答道:“目前,東部沿海的海防力量較為薄弱,我們要未雨綢繆。可在北方省和南方省之間加強海防力量,秘密打造一支海軍。同時,加大對東部各省的糧草供給,確保他們能夠獨立應對突發情況。”
眾臣聽後,紛紛表示讚同。李憲接著道:“齊、吳、越國雖然強大,但他們最大的依仗是海洋。若我大秦能迅速建立海上力量,便可掌控東部局勢。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分化他們的勢力,使他們各自為戰,絕不能給大乾和這三個國家形成聯手的機會。”
接著,他命令工部加強造船業,開始打造海軍戰船,命令南北兩省的督撫配合,盡快籌備海防事宜。
“齊吳越的地形狹長,海岸線長,若他們發動海戰,我們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與之抗衡。必須做到未戰先勝。”李憲堅毅地說。
就在此時,侍衛來報,海上商路的情報已經傳來,吳國最近與大乾的使者秘密會晤,有建立軍事同盟的跡象。
李憲聞言,冷笑道:“大乾真是蠢蠢欲動,想借這三國來打壓我大秦。不過,無論他們如何謀劃,朕都會一一化解。”
劉謙抱拳道:“陛下放心,臣即刻準備使團,前往齊國吳國,確保他們與大乾離心離德。”
李憲沉聲道:“速去。我們要在外交上拖住他們,在軍事上做好準備,一旦有變,立即出擊。”
劉謙立即動身,帶領使團前往齊國和吳國,展開一係列秘密外交談判。與此同時,李憲下令關元、郭虎、馬驤三大將軍分別鎮守東部海岸線重要防禦據點,並命令工部加緊打造戰船和訓練水軍。大秦的海防逐漸加強,李憲時刻準備應對來自東部沿海的潛在威脅。
朝會結束後,李憲回到書房,與國師瑤光商議接下來的策略。瑤光一向深謀遠慮,早已預見到大乾不會輕易放過這次機會。
瑤光眉頭緊鎖,沉聲說道:“陛下,大乾皇帝李乾坤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齊、吳、越國雖有內鬥,但他們的利益深深與大乾相連。尤其是齊國,若大乾決意扶持他們,我們的外交努力恐怕難以為繼。”
李憲冷笑一聲:“齊國再強,也不過是依附大乾的一枚棋子。若他們妄圖與大乾聯手,那我便讓他們自相殘殺。”
瑤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陛下,齊國國中多有黨派紛爭,若我們能暗中扶持反對派,或可從內部瓦解齊國的聯盟。”
李憲點頭道:“不錯,齊國的相國趙謙忠心大乾,而齊國的太子則不滿大乾的壓製,若我們能秘密聯絡齊國太子,許以利益,或能將齊國從大乾陣營中拉出。”
瑤光接著說道:“此事可由我親自出馬,齊國太子雖年少輕狂,卻野心勃勃。隻要我們給他提供足夠的籌碼,他定會反出趙謙。”
李憲沉思片刻,決心道:“好,就依你所言。你即刻前往齊國,聯絡齊國太子,盡量分化他們與大乾的關係。與此同時,我會加強對吳國和越國的施壓,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瑤光點頭領命,離開了書房。李憲坐在桌前,望著地圖,心中暗想:“如今大秦國土廣袤,邊防壓力巨大,東部的大乾、齊吳越雖是隱患,但真正的戰火還未燃起。隻要我能拖住東邊,再將力量集中在西涼、犬戎餘部的安撫上,穩住國內局勢,大乾的試探必然會以失敗告終。”
幾個月後,劉謙從吳國傳回捷報。吳國願意與大秦展開更多貿易往來,暫時擱置與大乾的軍事聯盟談判。而瑤光也從齊國帶回消息,齊國太子已經與趙謙產生嫌隙,內部分裂初見端倪。
在朝會上,李憲聽到這些好消息,麵帶微笑地說道:“齊國內部鬥爭已起,吳國也暫時不敢對我大秦動兵。接下來,我們要將力量放在收複西域,徹底掃平將西域變為秦國土地,同時也是秦國的大後方。”
大將郭虎站出來,抱拳說道:“陛下,西域地區乃是戰略要地,一旦收複,我們將徹底掌控西域,何時起兵?”
李憲看向郭虎,堅定地說道:“速派馬騰前往西涼府,整頓軍隊,準備兵馬。朕將在春季大舉進攻,徹底掃清西域!”
郭虎激動地回應:“臣必不負陛下重托,誓將西域納入大秦版圖!”
李憲心中已有成竹。通過外交拖住東部的齊吳越,再集中力量攻打西域,徹底穩固大秦的邊疆。他目光堅定,知道眼前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傳令下去,所有部隊即刻開始備戰。春季,朕要親自率軍,踏平西域!”
戰火的氣息愈發濃烈,大秦的戰鼓聲已經響起,李憲決心掃清一切障礙,鞏固大秦的國土和權威。
開皇元年,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大舉進攻喀爾喀蒙古,兵鋒直逼大秦邊境。噶爾丹的擴張野心早已引起李憲的注意,他深知如果不將這個西域霸主徹底鏟除,大秦的西部邊疆將永無寧日。
在朝堂上,李憲召集群臣商議此事。
李憲語氣凝重:“準噶爾部多年來在西域肆虐,噶爾丹更是野心勃勃,欲吞並喀爾喀蒙古,甚至窺視我大秦疆土。朕決定親征西域,征討噶爾丹。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郭虎站出,大聲道:“陛下,噶爾丹乃西域梟雄,勢力強大,臣願隨陛下親征,直搗準噶爾老巢!”
國師瑤光在旁冷靜說道:“陛下,噶爾丹自幼學習佛法,雖以武力起家,但心機深沉,恐怕此次征伐不易。我們須謹慎行事,以免陷入其圈套。”
李憲微微頷首:“國師所言極是,噶爾丹並非尋常敵人,此次出征,非但要準備足夠的兵力,還要有足夠的策略。但準噶爾的威脅已迫在眉睫,朕必須出兵。”
他轉頭看向大將關元,吩咐道:“關元,你率前鋒五萬兵馬,立即出發,駐紮西涼府。郭虎,你與朕一道,領十萬大軍作為主力,隨後出征。國師瑤光,隨軍出謀劃策。”
關元抱拳領命:“臣定不負陛下重托,誓斬噶爾丹於馬下!”
隨著李憲的命令下達,大秦的戰車再次啟動。長安城內,戰旗飄揚,士兵們摩拳擦掌,準備迎接一場西域的決戰。
數月後,李憲親率大軍抵達西涼府,與前鋒部隊會合。此時,噶爾丹已經集結了準噶爾的大軍,意圖與大秦軍隊在科布多一帶決戰。李憲登上西涼府城樓,遠眺西域的廣袤疆土,目光堅定。
郭虎站在李憲身旁,握緊拳頭說道:“陛下,噶爾丹據守科布多,地形複雜,但隻要我們兵力充足,一鼓作氣,定能將其徹底擊潰!”
李憲點頭:“不錯,但噶爾丹深知我們兵力優勢,必定會施展詭計。國師,依你看,我們該如何應對?”
瑤光思索片刻,說道:“噶爾丹一向精通用兵之道,恐怕會在地形上設伏阻攔我軍主力。因此,我建議先派一支精銳小隊,繞道從準噶爾的後方突襲,打亂其布防。與此同時,正麵大軍主力穩步推進,形成前後夾擊。”
李憲聽罷,欣然讚同:“此計甚妙!郭虎,你率領五千精銳火槍兵,秘密從科布多東側繞行,待時機成熟,便突然襲擊噶爾丹的中軍。關元,你帶領先鋒部隊正麵推進,與我主力會合,形成夾擊之勢。”
郭虎抱拳應道:“臣必不辱使命!”
關元也是神情堅毅:“臣定在正麵戰場堅守到底,等待陛下的總攻號令!”
隨著命令下達,大秦的軍隊逐步展開行動。火繩槍隊悄然穿越山脈,朝準噶爾後方潛行,而李憲的大軍在正麵與準噶爾的部隊展開激烈交鋒。
在科布多,戰爭的氣息愈發濃烈。噶爾丹騎著戰馬,冷眼看著大秦軍隊的陣型,他早已部署好了伏兵,企圖一舉重創李憲的主力。但他沒有想到,大秦軍隊的火槍兵已經繞道而來。
夜晚,郭虎率領的精銳火槍兵突然出現在噶爾丹的後方,火槍齊發,準噶爾大軍後方一片混亂。噶爾丹急忙調動兵力回防,卻為時已晚。與此同時,李憲下達總攻令,關元的先鋒部隊與主力軍隊從正麵發起猛烈攻擊。
李憲站在高處,冷靜指揮:“全軍壓上,務必一舉擊潰準噶爾部!”
火炮轟鳴,火繩槍火光四射,大秦軍隊勢如破竹,準噶爾的陣線被徹底打破。噶爾丹見大勢已去,倉皇撤退,逃往科布多深處。
郭虎策馬飛奔,喊道:“陛下,噶爾丹已經潰逃,是否追擊?”
李憲目光如炬,冷冷說道:“朕不需要一個逃跑的敵人。傳令下去,全軍追擊,務必將噶爾丹斬殺!”
大軍如潮水般湧向準噶爾部的殘餘,噶爾丹被迫退入科布多深山。幾日後,噶爾丹在絕望中自盡,準噶爾部土崩瓦解。
開皇二年,大秦終於平定西域,準噶爾被徹底收複,李憲的軍隊凱旋歸來。李憲立於大帳前,看著西域廣袤的土地,心中波瀾不驚。他知道,大秦的版圖已經擴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他的帝國正走向巔峰。
李憲對郭虎、關元等功臣說道:“西域已平,噶爾丹已滅。朕將西域都護府遷到迪化,治理此地。爾等功勳卓著,朕必厚加封賞!”
郭虎和關元齊聲應道:“陛下英明,願為大秦繼續效力!”
大秦的西部邊疆再無威脅,西域納入國土,李憲的帝國正在逐步實現他心中的宏圖偉業。
李憲用一年的時間平定了西域,將準噶爾徹底納入大秦版圖,這一壯舉震撼了整個天下。大秦的疆域擴展到了西域,這讓東邊的諸國感到壓力,尤其是大乾。大乾皇帝李乾坤在勸誘李憲歸順失敗後,心中對李憲愈發警惕。
在大乾朝堂上,李乾坤神情凝重地看向群臣,開口道:“西域既已平定,李憲的下一個目標會是什麽?朕有預感,他遲早會調兵向東,逐鹿中原,而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大乾。諸位愛卿以為該如何應對?”
一片沉默後,權臣魏忠賢站出,緩緩說道:“陛下所慮極是,李憲此番收服西域,兵威更勝。若我們坐視不管,他必然會趁勢東進。臣以為,現在唯有早作準備,聯絡四方,方能製衡大秦。”
李乾坤眉頭微皺:“魏卿有何高見?”
魏忠賢拱手道:“陛下,西域南部尚有吐蕃未被李憲征服。臣建議與吐蕃建立同盟,暗中支持吐蕃出兵西域,從背後牽製大秦。如此,李憲便無法調動兵力東進。與此同時,東邊的齊國、吳國、越國、楚國、魏國等國,皆對大秦的擴張心生忌憚。我們可效仿昔日‘合縱伐秦’,聯絡這些國家,組成六國同盟,共同抵禦大秦。”
李乾坤目光一亮,點頭說道:“魏卿此策甚妙,若吐蕃能在西域牽製住李憲,而我們在東邊聯合諸國,便可形成東西兩線壓製,讓李憲進退兩難。”
大將軍陳文不禁插話道:“陛下,此策固然可行,但合縱東國也並非易事。齊、吳、越等國各懷心思,想要讓他們齊心合力,恐怕需要時間和利益。”
魏忠賢微微一笑:“陳將軍所言有理,但我大乾可用利益誘之,許諾合縱國割讓部分疆土,若有利可圖,他們必然會聯合出兵。此外,吐蕃近年也野心勃勃,他們若能牽製住李憲,我等壓力自可緩解。”
李乾坤沉思片刻,點頭道:“好!魏忠賢,朕命你即刻出使吐蕃,與吐蕃議和結盟。同時,派遣使者前往齊、吳、越等國,合縱六國,共同伐秦。”
魏忠賢躬身領命:“臣必不負陛下重托。”
陳文見狀,也上前抱拳:“陛下,臣願請命,率兵鎮守西邊邊疆,以防大秦偷襲。”
李乾坤滿意地點了點頭:“陳將軍有心,朕心甚慰。西邊邊防就交給你了,務必全力戒備。”
魏忠賢與陳文各自領命退下,李乾坤站起身,走向地圖,目光注視著中原與大秦的邊界。他心中不安,李憲的迅速崛起讓他倍感威脅,但魏忠賢的合縱之策讓他稍稍鬆了一口氣。
他輕聲自語:“李憲,你以為平定了西域便能高枕無憂?朕不會坐以待斃,六國伐秦,朕要讓你知道,大乾的力量絕非你能輕易撼動。”
與此同時,大秦的都城長安內,李憲正與國師瑤光討論局勢。
李憲目光如炬,輕聲說道:“西域已定,但朕料到李乾坤不會坐視不理。大乾與諸國必然會聯合起來對付大秦。國師,你覺得該如何應對?”
瑤光微笑道:“陛下所慮極是,權臣魏忠賢必會謀劃合縱之策,想要借用東邊的諸國力量圍攻我大秦。但六國合縱在曆史上從未成功,這一次,他們也無法形成真正的合力。臣以為,最好的應對之策,便是分化他們。”
李憲點了點頭:“不錯,六國各有私心,難以真正聯合。朕可派出使者,分別前往齊、吳、越等國,以利益為誘餌,挑撥他們內部分裂。尤其是齊國,曆來與大乾不睦,可作為突破口。”
瑤光補充道:“另外,吐蕃雖在西域南部,但他們也對西域虎視眈眈,若能提前與其交涉,或許能避免吐蕃出兵。臣願親自前往吐蕃,探明虛實。”
李憲略顯猶豫,但最終點頭道:“國師此計甚好,你即刻動身前往吐蕃。朕會在東線防備大乾的動靜,一旦他們有動作,朕會先發製人!”
李憲的目光深邃,他知道大乾和六國的合縱之勢將會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他從未畏懼。他要的是,不僅僅守住大秦的疆土,還要趁機東進,徹底打破中原的平衡。
大戰的陰影正在逼近,而李憲和李乾坤之間的較量,也即將進入新的高潮。
李憲在朝會上與群臣商議東邊的外交與軍事戰略。他明白,雖然大乾是當前最大的對手,但齊國、吳國和越國同樣需要提防。這三個國家雖然沒有與大秦直接接壤,卻與大乾關係緊密,一旦大乾發難,他們可能會成為大乾的盟友,直接威脅大秦的東部邊防。
李憲手指著地圖,冷靜分析道:“齊國、吳國和越國雖無邊界之爭,但他們倚靠海洋,善於經商,海軍力量不可小覷。若大乾與他們聯手,我大秦東部的防線便有被撕開的風險。因此,我們不僅要穩固與大乾的邊界,還需密切關注這三國的動向,絕不能讓他們與大乾聯合。”
大將軍關元沉思片刻,問道:“陛下,那我軍該如何應對?是否需要加強沿海防禦,提防齊吳越國的海軍進犯?”
李憲搖頭道:“暫時不必。齊國、吳國和越國雖富甲一方,但他們國內也有矛盾,尤其是齊國與吳國之間在海上商路上多有爭端。他們未必願意貿然與大乾結盟。我們可以通過外交手段,製造他們與大乾之間的隔閡。”
外交大臣劉謙走上前,抱拳說道:“陛下英明。我大秦可以派出使節,秘密聯絡齊國和吳國,借助他們之間的矛盾,挑撥他們與大乾的關係。這些沿海國家重商而輕戰,若我們許以貿易優惠,或可使他們離心離德,不願與大乾同盟。”
李憲點頭表示讚同:“正是此意。吳國近年來海上貿易繁榮,若我們能與其簽訂互利的貿易協議,便可穩定其態度,使其不願參戰。而齊國雖富,但國中多有派係爭鬥,若加以操縱,或可使其內部分裂,無暇他顧。”
關元繼續問道:“陛下,那我們是否也要加強海防?若他們從海上襲擾,如何應對?”
李憲沉吟片刻,答道:“目前,東部沿海的海防力量較為薄弱,我們要未雨綢繆。可在北方省和南方省之間加強海防力量,秘密打造一支海軍。同時,加大對東部各省的糧草供給,確保他們能夠獨立應對突發情況。”
眾臣聽後,紛紛表示讚同。李憲接著道:“齊、吳、越國雖然強大,但他們最大的依仗是海洋。若我大秦能迅速建立海上力量,便可掌控東部局勢。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分化他們的勢力,使他們各自為戰,絕不能給大乾和這三個國家形成聯手的機會。”
接著,他命令工部加強造船業,開始打造海軍戰船,命令南北兩省的督撫配合,盡快籌備海防事宜。
“齊吳越的地形狹長,海岸線長,若他們發動海戰,我們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與之抗衡。必須做到未戰先勝。”李憲堅毅地說。
就在此時,侍衛來報,海上商路的情報已經傳來,吳國最近與大乾的使者秘密會晤,有建立軍事同盟的跡象。
李憲聞言,冷笑道:“大乾真是蠢蠢欲動,想借這三國來打壓我大秦。不過,無論他們如何謀劃,朕都會一一化解。”
劉謙抱拳道:“陛下放心,臣即刻準備使團,前往齊國吳國,確保他們與大乾離心離德。”
李憲沉聲道:“速去。我們要在外交上拖住他們,在軍事上做好準備,一旦有變,立即出擊。”
劉謙立即動身,帶領使團前往齊國和吳國,展開一係列秘密外交談判。與此同時,李憲下令關元、郭虎、馬驤三大將軍分別鎮守東部海岸線重要防禦據點,並命令工部加緊打造戰船和訓練水軍。大秦的海防逐漸加強,李憲時刻準備應對來自東部沿海的潛在威脅。
朝會結束後,李憲回到書房,與國師瑤光商議接下來的策略。瑤光一向深謀遠慮,早已預見到大乾不會輕易放過這次機會。
瑤光眉頭緊鎖,沉聲說道:“陛下,大乾皇帝李乾坤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齊、吳、越國雖有內鬥,但他們的利益深深與大乾相連。尤其是齊國,若大乾決意扶持他們,我們的外交努力恐怕難以為繼。”
李憲冷笑一聲:“齊國再強,也不過是依附大乾的一枚棋子。若他們妄圖與大乾聯手,那我便讓他們自相殘殺。”
瑤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陛下,齊國國中多有黨派紛爭,若我們能暗中扶持反對派,或可從內部瓦解齊國的聯盟。”
李憲點頭道:“不錯,齊國的相國趙謙忠心大乾,而齊國的太子則不滿大乾的壓製,若我們能秘密聯絡齊國太子,許以利益,或能將齊國從大乾陣營中拉出。”
瑤光接著說道:“此事可由我親自出馬,齊國太子雖年少輕狂,卻野心勃勃。隻要我們給他提供足夠的籌碼,他定會反出趙謙。”
李憲沉思片刻,決心道:“好,就依你所言。你即刻前往齊國,聯絡齊國太子,盡量分化他們與大乾的關係。與此同時,我會加強對吳國和越國的施壓,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瑤光點頭領命,離開了書房。李憲坐在桌前,望著地圖,心中暗想:“如今大秦國土廣袤,邊防壓力巨大,東部的大乾、齊吳越雖是隱患,但真正的戰火還未燃起。隻要我能拖住東邊,再將力量集中在西涼、犬戎餘部的安撫上,穩住國內局勢,大乾的試探必然會以失敗告終。”
幾個月後,劉謙從吳國傳回捷報。吳國願意與大秦展開更多貿易往來,暫時擱置與大乾的軍事聯盟談判。而瑤光也從齊國帶回消息,齊國太子已經與趙謙產生嫌隙,內部分裂初見端倪。
在朝會上,李憲聽到這些好消息,麵帶微笑地說道:“齊國內部鬥爭已起,吳國也暫時不敢對我大秦動兵。接下來,我們要將力量放在收複西域,徹底掃平將西域變為秦國土地,同時也是秦國的大後方。”
大將郭虎站出來,抱拳說道:“陛下,西域地區乃是戰略要地,一旦收複,我們將徹底掌控西域,何時起兵?”
李憲看向郭虎,堅定地說道:“速派馬騰前往西涼府,整頓軍隊,準備兵馬。朕將在春季大舉進攻,徹底掃清西域!”
郭虎激動地回應:“臣必不負陛下重托,誓將西域納入大秦版圖!”
李憲心中已有成竹。通過外交拖住東部的齊吳越,再集中力量攻打西域,徹底穩固大秦的邊疆。他目光堅定,知道眼前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傳令下去,所有部隊即刻開始備戰。春季,朕要親自率軍,踏平西域!”
戰火的氣息愈發濃烈,大秦的戰鼓聲已經響起,李憲決心掃清一切障礙,鞏固大秦的國土和權威。
開皇元年,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大舉進攻喀爾喀蒙古,兵鋒直逼大秦邊境。噶爾丹的擴張野心早已引起李憲的注意,他深知如果不將這個西域霸主徹底鏟除,大秦的西部邊疆將永無寧日。
在朝堂上,李憲召集群臣商議此事。
李憲語氣凝重:“準噶爾部多年來在西域肆虐,噶爾丹更是野心勃勃,欲吞並喀爾喀蒙古,甚至窺視我大秦疆土。朕決定親征西域,征討噶爾丹。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郭虎站出,大聲道:“陛下,噶爾丹乃西域梟雄,勢力強大,臣願隨陛下親征,直搗準噶爾老巢!”
國師瑤光在旁冷靜說道:“陛下,噶爾丹自幼學習佛法,雖以武力起家,但心機深沉,恐怕此次征伐不易。我們須謹慎行事,以免陷入其圈套。”
李憲微微頷首:“國師所言極是,噶爾丹並非尋常敵人,此次出征,非但要準備足夠的兵力,還要有足夠的策略。但準噶爾的威脅已迫在眉睫,朕必須出兵。”
他轉頭看向大將關元,吩咐道:“關元,你率前鋒五萬兵馬,立即出發,駐紮西涼府。郭虎,你與朕一道,領十萬大軍作為主力,隨後出征。國師瑤光,隨軍出謀劃策。”
關元抱拳領命:“臣定不負陛下重托,誓斬噶爾丹於馬下!”
隨著李憲的命令下達,大秦的戰車再次啟動。長安城內,戰旗飄揚,士兵們摩拳擦掌,準備迎接一場西域的決戰。
數月後,李憲親率大軍抵達西涼府,與前鋒部隊會合。此時,噶爾丹已經集結了準噶爾的大軍,意圖與大秦軍隊在科布多一帶決戰。李憲登上西涼府城樓,遠眺西域的廣袤疆土,目光堅定。
郭虎站在李憲身旁,握緊拳頭說道:“陛下,噶爾丹據守科布多,地形複雜,但隻要我們兵力充足,一鼓作氣,定能將其徹底擊潰!”
李憲點頭:“不錯,但噶爾丹深知我們兵力優勢,必定會施展詭計。國師,依你看,我們該如何應對?”
瑤光思索片刻,說道:“噶爾丹一向精通用兵之道,恐怕會在地形上設伏阻攔我軍主力。因此,我建議先派一支精銳小隊,繞道從準噶爾的後方突襲,打亂其布防。與此同時,正麵大軍主力穩步推進,形成前後夾擊。”
李憲聽罷,欣然讚同:“此計甚妙!郭虎,你率領五千精銳火槍兵,秘密從科布多東側繞行,待時機成熟,便突然襲擊噶爾丹的中軍。關元,你帶領先鋒部隊正麵推進,與我主力會合,形成夾擊之勢。”
郭虎抱拳應道:“臣必不辱使命!”
關元也是神情堅毅:“臣定在正麵戰場堅守到底,等待陛下的總攻號令!”
隨著命令下達,大秦的軍隊逐步展開行動。火繩槍隊悄然穿越山脈,朝準噶爾後方潛行,而李憲的大軍在正麵與準噶爾的部隊展開激烈交鋒。
在科布多,戰爭的氣息愈發濃烈。噶爾丹騎著戰馬,冷眼看著大秦軍隊的陣型,他早已部署好了伏兵,企圖一舉重創李憲的主力。但他沒有想到,大秦軍隊的火槍兵已經繞道而來。
夜晚,郭虎率領的精銳火槍兵突然出現在噶爾丹的後方,火槍齊發,準噶爾大軍後方一片混亂。噶爾丹急忙調動兵力回防,卻為時已晚。與此同時,李憲下達總攻令,關元的先鋒部隊與主力軍隊從正麵發起猛烈攻擊。
李憲站在高處,冷靜指揮:“全軍壓上,務必一舉擊潰準噶爾部!”
火炮轟鳴,火繩槍火光四射,大秦軍隊勢如破竹,準噶爾的陣線被徹底打破。噶爾丹見大勢已去,倉皇撤退,逃往科布多深處。
郭虎策馬飛奔,喊道:“陛下,噶爾丹已經潰逃,是否追擊?”
李憲目光如炬,冷冷說道:“朕不需要一個逃跑的敵人。傳令下去,全軍追擊,務必將噶爾丹斬殺!”
大軍如潮水般湧向準噶爾部的殘餘,噶爾丹被迫退入科布多深山。幾日後,噶爾丹在絕望中自盡,準噶爾部土崩瓦解。
開皇二年,大秦終於平定西域,準噶爾被徹底收複,李憲的軍隊凱旋歸來。李憲立於大帳前,看著西域廣袤的土地,心中波瀾不驚。他知道,大秦的版圖已經擴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他的帝國正走向巔峰。
李憲對郭虎、關元等功臣說道:“西域已平,噶爾丹已滅。朕將西域都護府遷到迪化,治理此地。爾等功勳卓著,朕必厚加封賞!”
郭虎和關元齊聲應道:“陛下英明,願為大秦繼續效力!”
大秦的西部邊疆再無威脅,西域納入國土,李憲的帝國正在逐步實現他心中的宏圖偉業。
李憲用一年的時間平定了西域,將準噶爾徹底納入大秦版圖,這一壯舉震撼了整個天下。大秦的疆域擴展到了西域,這讓東邊的諸國感到壓力,尤其是大乾。大乾皇帝李乾坤在勸誘李憲歸順失敗後,心中對李憲愈發警惕。
在大乾朝堂上,李乾坤神情凝重地看向群臣,開口道:“西域既已平定,李憲的下一個目標會是什麽?朕有預感,他遲早會調兵向東,逐鹿中原,而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大乾。諸位愛卿以為該如何應對?”
一片沉默後,權臣魏忠賢站出,緩緩說道:“陛下所慮極是,李憲此番收服西域,兵威更勝。若我們坐視不管,他必然會趁勢東進。臣以為,現在唯有早作準備,聯絡四方,方能製衡大秦。”
李乾坤眉頭微皺:“魏卿有何高見?”
魏忠賢拱手道:“陛下,西域南部尚有吐蕃未被李憲征服。臣建議與吐蕃建立同盟,暗中支持吐蕃出兵西域,從背後牽製大秦。如此,李憲便無法調動兵力東進。與此同時,東邊的齊國、吳國、越國、楚國、魏國等國,皆對大秦的擴張心生忌憚。我們可效仿昔日‘合縱伐秦’,聯絡這些國家,組成六國同盟,共同抵禦大秦。”
李乾坤目光一亮,點頭說道:“魏卿此策甚妙,若吐蕃能在西域牽製住李憲,而我們在東邊聯合諸國,便可形成東西兩線壓製,讓李憲進退兩難。”
大將軍陳文不禁插話道:“陛下,此策固然可行,但合縱東國也並非易事。齊、吳、越等國各懷心思,想要讓他們齊心合力,恐怕需要時間和利益。”
魏忠賢微微一笑:“陳將軍所言有理,但我大乾可用利益誘之,許諾合縱國割讓部分疆土,若有利可圖,他們必然會聯合出兵。此外,吐蕃近年也野心勃勃,他們若能牽製住李憲,我等壓力自可緩解。”
李乾坤沉思片刻,點頭道:“好!魏忠賢,朕命你即刻出使吐蕃,與吐蕃議和結盟。同時,派遣使者前往齊、吳、越等國,合縱六國,共同伐秦。”
魏忠賢躬身領命:“臣必不負陛下重托。”
陳文見狀,也上前抱拳:“陛下,臣願請命,率兵鎮守西邊邊疆,以防大秦偷襲。”
李乾坤滿意地點了點頭:“陳將軍有心,朕心甚慰。西邊邊防就交給你了,務必全力戒備。”
魏忠賢與陳文各自領命退下,李乾坤站起身,走向地圖,目光注視著中原與大秦的邊界。他心中不安,李憲的迅速崛起讓他倍感威脅,但魏忠賢的合縱之策讓他稍稍鬆了一口氣。
他輕聲自語:“李憲,你以為平定了西域便能高枕無憂?朕不會坐以待斃,六國伐秦,朕要讓你知道,大乾的力量絕非你能輕易撼動。”
與此同時,大秦的都城長安內,李憲正與國師瑤光討論局勢。
李憲目光如炬,輕聲說道:“西域已定,但朕料到李乾坤不會坐視不理。大乾與諸國必然會聯合起來對付大秦。國師,你覺得該如何應對?”
瑤光微笑道:“陛下所慮極是,權臣魏忠賢必會謀劃合縱之策,想要借用東邊的諸國力量圍攻我大秦。但六國合縱在曆史上從未成功,這一次,他們也無法形成真正的合力。臣以為,最好的應對之策,便是分化他們。”
李憲點了點頭:“不錯,六國各有私心,難以真正聯合。朕可派出使者,分別前往齊、吳、越等國,以利益為誘餌,挑撥他們內部分裂。尤其是齊國,曆來與大乾不睦,可作為突破口。”
瑤光補充道:“另外,吐蕃雖在西域南部,但他們也對西域虎視眈眈,若能提前與其交涉,或許能避免吐蕃出兵。臣願親自前往吐蕃,探明虛實。”
李憲略顯猶豫,但最終點頭道:“國師此計甚好,你即刻動身前往吐蕃。朕會在東線防備大乾的動靜,一旦他們有動作,朕會先發製人!”
李憲的目光深邃,他知道大乾和六國的合縱之勢將會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他從未畏懼。他要的是,不僅僅守住大秦的疆土,還要趁機東進,徹底打破中原的平衡。
大戰的陰影正在逼近,而李憲和李乾坤之間的較量,也即將進入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