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師到象州,約有2200裏。


    象州的州府,位於鬱林城。


    一個月後,祖明澈抵達鬱林城,住進刺史府。


    住進刺史府之後,他和胡芸兒查看周邊的地形,發現象州有很多山,距離鬱林城不遠便有個大瑤山脈。


    胡芸兒去大瑤山考察,走遍周圍百裏,找到一片山穀。山穀三麵環山,隻在西麵有開口,有一條小路通往外麵。山穀裏有兩三百畝土地,住著十幾戶人家。


    她派了一位王府管家,跟那十幾戶人家去談,每家給一些銀子,300-500兩,讓他們搬遷到別處。


    山穀裏土地貧瘠,一畝地隻能賣2-3兩銀子,而搬遷到大瑤山之外,在平地購買良田,則需要8-10兩銀子一畝,300兩銀子能買二十畝良田,還能蓋一座房屋。因此,那十幾戶人家聽說有這種冤大頭,都痛痛快快的搬走了。


    接下來,胡芸兒讓管家請人,在山穀裏修建房屋,將原來百姓居住的茅草屋推倒重建。等到房屋建好之後,她在山穀裏脈下一顆中型聚靈珠,然後布置法陣,將靈脈封鎖在山穀裏。


    因為山穀比較小,原本隻要有一條小型靈脈就夠了,但她在這裏埋下中型聚靈珠,衍生出一條中型靈脈,大大提升了靈氣的濃度。


    自此之後,胡芸兒和老爺子祖永壽,以及婆婆郭紅袖,連同一部分王府原有人員,在山穀裏住下來。另有一部分人,住在刺史府。而祖明澈呢,白天去刺史府工作,晚上回山穀修煉,他是築基修士,來去如飛,幾十裏山路很快就到,隻不過在施展青雲仙步的時候,他需要借助於符籙來遮掩身形,否則落在普通人眼裏會有麻煩。


    蒼蘭國周邊有四大宗門,其中白骨門距離象州比較近,直線距離約有千裏,因而不時會有白骨門修士出現在鬱林附近。


    胡芸兒布置的法陣比較複雜。她原先在京師布置法陣的時候,功力還很低,對於陣法的理解較弱,而且京師重地受龍脈幹擾,不敢埋下中型聚靈珠。沒有中型靈脈,帶不動複雜的法陣,所以她在京師布置的法陣比較弱,使用的陣盤乃是自製的。


    現在到了大瑤山,天高皇帝遠,她取出在青雲門遺址得到的陣盤,可以布置相對複雜的法陣了。


    她在青雲門遺址得到不少陣盤,那些陣盤大多出自煉陣師“易水真君”。


    易水真君是青雲門的內門長老,合道級別的大修士,她煉製的陣盤有不同品級,有的極其複雜,屬於高階靈陣;有的略微簡單,屬於中階靈陣。至於說低階靈陣,都被她丟棄了,沒保留下來。


    靈陣分為1-9品,3品以下屬於低階靈陣,4-6品屬於中階靈陣,7-9品屬於高階靈陣。中階靈陣需要中型靈脈來帶動,高階靈陣則需要大型靈脈,甚至巨型靈脈來帶動。在沒有靈脈的情況下,也可以用極品靈石提供靈能,但會消耗大量的靈石,日久天長,無法承受。


    不同品級的法陣,能對付不同級別的修士。1-3品的靈陣可以對付金丹以下的修士;4-6品的靈陣,可以對付金丹和元嬰級別的修士;7-9階的靈陣用來對付步虛、合道級別的大修士。


    胡芸兒挑選了個6品陣盤,這樣的法陣足以應對金丹真人和普通的元嬰真君了。有了法陣的保護,有了穩定的基地,才可以靜心修煉,一點點積累實力。


    而祖明澈呢,也不是每天去刺史府,他請了兩位賦閑的舉人做師爺,同時將權利盡可能下放給長史、錄事參軍和諸曹參軍。 諸曹參軍包括財政、刑法、農田以及戶糧等方麵的行政官員,由錄事參軍統轄。


    因此,他可以隔幾天去一趟刺史府,甚至十天半月露個麵就行。


    他這個刺史不負責掌軍,有三千兵馬駐守象州,歸司馬張汝亮統領。


    張汝亮是泰平帝趙淩幀的親戚。


    趙淩幀有三宮六院,他最寵愛的西宮娘娘名叫“張芝”,張芝的父親叫張璧,張璧是黃階宗師,被封為“常樂侯”。張璧有7個兒子和5個女兒。張汝亮排第三,年齡比張芝大兩歲,所以嚴格意義上說,張汝亮算趙淩幀的“三舅子”。


    常樂侯張璧,以前做過“衛將軍”,曾經被柱國大將軍祖永壽當眾嗬斥,所以張家和祖家關係不睦。


    張汝亮做了象州司馬,按理官職比刺史小,但他不來刺史府拜會,還想給祖明澈找麻煩。


    他手下三千兵馬,其中有四位高階武師,二十多位中階武師,沒有一位武道宗師。別說武道宗師了,就算九階武師,也不是尋常人物。按照蒼蘭國的規矩,九階武師為國效力幾年,可以被封為伯爵。


    張汝亮手下四位高手,有兩位是張璧當年從軍營裏揀選出來的,還有兩位則是皇上派來的大內高手,一等侍衛。這些人中,隻有一位九階武師,名叫“孫琦”,此人年過七旬,剛進階不久,還沒完成為國效力的任務,所以尚未被封爵。


    孫琦被派到象州軍營,隻要在這裏待夠年數,就可以封伯爵了。但這有個前提,他要聽從皇家指令。張汝亮是代表皇上鎮守象州的,所以孫琦要聽司馬張汝亮的話。


    孫琦接受張汝亮的指令,讓他另外三名高階武師,暗地裏對付祖明澈,即便不能殺了祖明澈,也要剪除他身邊的人,包括妻子、兒女和隨從人員。這件事不能明著做,必須在荒郊野外,杳無人煙的地方下手。


    可是胡芸兒和祖明澈很謹慎,每次出門都激活符籙,讓人看不見蹤跡,在數十裏外的山穀裏安定下來,孫琦等人竟然毫無察覺。


    祖明澈若因為公務出城的話,往往帶著數十名護衛,其中包括黃階宗師張倫。從外表看,張倫乃是一介老朽,隻是一位駕車的老漢,誰知道他是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跟著祖永壽努力修煉,最終脫胎換骨的武道宗師呢?


    祖永壽從軍的時間很長,20歲開始從軍,30歲擔任虎賁校尉,35歲任中郎將,40歲衛將軍,50歲任驃騎將軍,60歲任大將軍,直到85歲才退下來。在他從軍65年的過程中,每年揀選二十位親兵,一路培養下來,總共培養了上千人,大多數人因為年邁死去,還有人回到故鄉,跟子孫住在一起,頤養天年。到最後隻剩下八位高階武師,無論如何都不肯離去,一直待在蒼南王府養老。


    張倫是那八位親兵中,第一個晉升宗師的人,現年83歲。


    黃階宗師能活140歲,如果他不繼續進階,還有五六十年好活。


    他不覺得自己年邁,所以寧願跟著三少爺鞍前馬後。


    另外七名老兵則跟隨祖永壽住在山穀裏。


    按理說,祖明澈是築基修士,身邊壓根兒不需要護衛。但他為了不暴露身份,所以能不出手就不出手,包括先前在戰場上,他轉戰數千裏,從未暴露築基期的功力,對外展示的形象乃是中階武師。


    因此,皇家得到的資訊,都說他功力不高,因為少年殘疾的緣故,習武艱難,今生無法成為武道宗師,因此才會棄武習文,考中狀元。如果習武資質很好的話,又怎會在儒學方麵耗費精力呢?


    張倫八十多歲的年紀,若想繼續進階延壽,自然離不開丹藥。他知道祖明澈會煉製靈丹,祖家的丹藥都是由祖明澈提供的,所以他降低身份,甘願做駕車的老仆,


    除了張倫之外,祖明澈還有一百名侍衛,被他分成幾個組,一部分護衛刺史府,一部分跟著他出門公幹,視察象州各縣。


    那些侍衛的功力有高有低,因為年齡不同,習武資質有差別。


    祖明澈選人時,最關注是否忠心,然後是功力,至於說習武資質嘛,好壞沒那麽重要,反正大浪淘沙,日久天長,是金子總會發光。


    這些人都經曆了戰場的考驗,雖然高階武師不多,但合在一起很有殺伐力。


    為什麽缺乏高階武師呢?


    當初祖青雲鎮守北方的時候,手下三十萬將士,自然有不少高階武師,但在北蒙國進犯的時候,蒼蘭國兵敗如山倒,那些高階武師先逃走了,隻有中低階武師和大量士兵滯留在雁門關外,所以被祖明澈收編的兵將中,缺乏高階武師,即便有都尉和百夫長,也接受朝廷封賞,沒有跟著祖明澈來象州。


    但祖家作為大將軍之家,除了那幾位老兵外,還有自己培養的年輕武師。


    祖永壽和祖青雲統領過千軍萬馬,麾下曾經有很多兵將,後來那些兵將退役了,回到故鄉娶妻生子,他們的子孫後代中,如果冒出優秀的年輕人,還想送到祖家來接受培養。因此之故,祖家可以一呼百應,祖明遠前往蒼梧省的時候,選了八百人帶走;祖明澈出關迎戰的時候,又選了一百位年輕人從軍。


    經過數年的培養,有些經過培養的年輕人,離開祖家,進入軍營,擔任武官。那些人承祖家的情,而祖家不需要他們報恩。那個情分一直保留著,父傳子,子傳孫,有些家族能傳好幾代。


    尤其是近年來,因為祖明澈煉製的靈丹太多了,自己用不了,又沒法拿出去賣,所以不時拿出來,獎賞給依附於祖家的年輕人,還有以一些丹藥送至蒼梧省,讓那些年輕人加速成長。迄今為止,長兄祖明遠的麾下,已經培養出十幾位高階武師;而祖明澈的手下也有兩位七階武師,這兩位七階武師分別叫黃柏、李進,年齡都不到四十歲。


    不到四十歲的七階武師,已經算是天之驕子了。


    蒼蘭國的武修平均年齡,七階武師的是60歲,八階武師是70歲,九階武師是80歲,黃階宗師是100歲!像大將軍祖青雲,是在63成為黃階宗師的。祖永壽成為黃階宗師的時候,已經有82歲了。此後到119歲,才成為玄階宗師。


    這是在主要靠自己修行,缺乏高人提攜的情況下。如果投入宗門的話,進階比凡俗世間快得多。宗門實力越強,年輕人進階越快。有些頂尖的大宗門,作為大修士的子女,從娘胎裏開始伐毛洗髓,十幾歲開始築基,那也沒什麽好奇怪的!而若是仙人的後裔,生下來就是仙苗,三歲築基,十歲金丹,那也有可能!


    人,生來不平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不轉水轉重生小畫仙血洗蒼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五仁月餅的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五仁月餅的帶魚並收藏山不轉水轉重生小畫仙血洗蒼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