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帥師師接到金凱枝的電話,讓她到一家木雕文化有限公司去一趟,學習人家的經營理念,於是把廠裏的工作向錢嘉交代一下,便直接去了,老遠就看到人家公司的大門,進門時跟保衛室打了招呼,公司馬上派了一個工作人員負責接待帥師師,她們先進了文化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千年香樟古樹雕刻的《雄關漫道真如鐵》,利用木材紋理和天然揉進木肌的石子,一斵一斧刻出芸芸眾生。你看,站在垛口的兵士凝神聚力,似乎正在瞄準著來犯之敵;你再看,那些纖夫暴露的青筋不正說明著生活的艱辛嗎?整幅作品生動形象展現了圍繞長城發生的一係列眾誌成城的場景,更是成為了價值連城的鎮館之寶。博物館占地500平方米,上千件作品琳琅滿目,這使得每一個走進來的觀賞者都為這裏的陳設而震驚。這裏的木雕作品題材涉及麵十分廣闊,大到古戰場的重現,小到一花一葉的情趣,都能令人耳目一新。如佛教作品的西方三聖、彌勒、觀自在;擺件代表有魯西南記憶、二十四孝、十二生肖、牛氣衝天;茶台係列的鬆鶴延年、雙龍戲珠、魚躍龍門等等,還有獨具生活氣息的昆蟲瓜果,飛禽走獸,無一不活靈活現,巧奪天工。
帥師師麵對這些雕刻作品嘖嘖讚歎,不但美輪美奐,而且技法精湛。在各類木料上精心構思,有鏤空雕刻、浮雕、淺雕、立體圓雕、鏤空貼花。雕法因材而異,刀法嫻熟流暢,但是木料的選用更是不容忽視的。常言道“朽木不可雕”,可是在這家木雕公司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無論是高貴的紅木,還是一般材質的木料,甚至是朽木,都能拿來加工。就拿木雕作品鬆鶴延年來說,以名貴木材為底料,經過精雕細刻,形成了層次分明的藝術精品。這家公司木雕的設計是這樣的極盡心思,既駕馭得了宏大主題,又精鐫細刻微小題材。說到木雕的產品,有這樣一則新聞廣為流傳,說是有個叫劉剛的年輕人接待家中來訪的客人,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臨起身時對屋裏擺設的木雕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詢問才知是木雕的作品。劉剛笑著告訴客人:不但這幅畫,就連吃飯用的筷子,都來自於木雕。看來木雕技師下了一番大功夫,公司總經理告訴帥師師:為了能讓木雕獨樹一幟,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傳承、保護、研發、生產”的工作模式,力爭打造出秉持傳統文化木雕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企業。而員工的選用則體現出公司的公益屬性,現在聾啞工人已經成為了公司裏一道特殊風景線。這些年來,總經理帶領木雕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厚重的文化優勢,圍繞始祖文化、牡丹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等做文章,以獨具特色的傳統技法,結合原木天然紋理,創造出幾個係列的精美實用藝術品,匠心獨運化腐朽,工善其器出神奇。所有的這些精品無一不凝聚著公司創作團隊的心血。心中有江山,刀下才能生風雲,工作人員告訴帥師師,總經理經常帶領創作團隊走南闖北,闖深山探尋曆史,進鬧市感受行情,一方麵搜集原始狀態的木料,一方麵積累創作素材。正是這種認真求實的態度,公司的木雕產品才能精品迭出,走上了良性循環發展的道路。他們先後開發的魯之匠人,成人之美,盛世啟航等係列產品更是遠銷海外多個國家。帥師師在感歎之餘,更是大有收獲,不禁對金凱枝董事長欽佩到了極點。
帥師師走了以後,錢嘉在廠裏巡視一圈,沒有發現什麽問題,便回到辦公室,聽著音樂,想著從前的經曆來,在疫情期間她做過一段時間助教,麵對著來自手機對麵學生們的各種提問,一連上了一個多月網課有些吃不住勁,要是以前課堂教學時還能時不時提醒一下不注意聽講的學生,可是現在呢?神龍見首不見尾,讓他簽到吧,倒很聽話,問題是被窩裏睡眼朦朧發送一個“收到”或者“在”,然後繼續大睡,誰又能給管著呢?家長盡職的還好說,最怕放羊似的家長,把孩子往小屋一趕,說聲“趕快寫作業”,然後拍屁股走人,那無人看管的孩子學成什麽樣就可想而知了。說實話有些家長已經崩潰了,催問了好幾遍什麽時候開學,可是老師也不知道這些,總不能抓過一個新冠肺炎,掐脖子問:“你什麽時候才能不作妖啊?”
優秀的學生自學能力是很強的,隻需要老師引個路子就行,批閱她們的作業是很愉悅的事。可是遇到字體潦草的作業簡直就讓人有些撞牆了,特別是學生明明用心做了,可是一道題沒對,真不知道他是怎樣成功避開那些正確答案的,也真難為他了。和同事交流網課體驗,聽來這麽一件事,說是有個學生好幾回不交作業,老師和家長通報情況,卻被家長一句話噎了回來,家長說:“我忙!顧不上!別打擾我了!”這還真是個奇葩家長,弄得老師沒咒念,所幸自己沒有遇到,“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家長倒是有,從來沒檢查過學生的作業,並且人一走就把手機帶走了,你讓你的孩子咋上網課?老師一提醒態度倒是極好:“網課?哎呦瞧我這記性,忘了……” 說真的,錢嘉就服氣優秀生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好好學習,能暢快上網的新手機,省去抄題麻煩的打字機,一應俱全真是為學習操碎了心。最令她感動的是一位家長接二連三加入班級學習群,在通過錢嘉審批的留言上寫出了家長的無奈……
第一次:我是某某的家長,希望老師通過,監督好孩子的學習。
第二次:老師,爸爸媽媽上班了,得把手機帶走,讓孩子她姑入群吧!
第三次:老師,她姑上班了,我又買個新的手機,這是孩子的新賬號……
可憐天下父母心,做事如此,錢嘉這當老師的還能說什麽呢?唯有兢兢業業上好網課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身份。
一起走過的日子,從前是在課堂,我在講台這邊,你在課桌那邊;現在是網絡,我在電腦這邊,你在手機那邊……距離遠了,可是老師和學生的心近了,點亮老師的燭光,就是為了引燃學生心中的火炬!
這是錢嘉的理想,而實際上每回幾乎都被學生氣個半死。
那段時間裏經常午夜失眠,輾轉反側了好一會兒幹脆坐起來。雖然沒有開燈,但是屋子並不黑暗,錢嘉發現窗外的月光早已柔柔的投射了進來,悄悄塗滿了西邊的半個牆壁…… 因為昨夜沒有拉上窗簾,所以才有了滿室生輝的景象。忽然就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想到了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是睡不著覺,李白是“思故鄉”,而她卻雜七雜八想了半天也不知道為什麽。
想起兒時,幾乎每天的晚飯都吃得很晚,大人們忙什麽她不打聽,隻想著自己的事。草草吃了飯,把碗一推就去找小夥伴玩。正是圓月當空時分,周圍的景物猶如披了輕紗一樣,看起來一切都那麽朦朧。捉迷藏是她們在月下最愛玩的遊戲,等有人藏好後就開始了一通折騰,恨不得把月亮拽下來問問,是不是那個藏起來的夥伴的同謀,問它把小夥伴藏哪了?聽吧,這時候滿世界都是孩子的大呼小叫聲,偶爾會夾雜幾聲大人的呼喚:“安小兒,跑哪去了?”“雯妮兒,回家睡覺了……”
好多次,錢嘉就是那個藏貓貓的孩子,躲在無人找到的角落裏,興奮的等著誰來發現。她可以很清楚聽到找人的腳步聲,但終於沒人揭穿她的把戲,也不知道是他們太笨還是自己太聰明,極其無聊的等她主動從藏身處走出時,周圍重新安靜下來,夥伴們都已回家了,隻有淡淡的月光……
想起自己自從走進課堂,繁重的作業讓她無暇抬頭賞月,這時候每天都在低頭學習,誦讀古今詩文,或者在紙上寫寫畫畫,寫“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哪怕月已高懸頭頂,仍然一遍遍紙上探問。
想起自己成了工人,每天披星戴月的上下班,匆匆的腳步隻為生活奔忙,更是沒有閑心和月亮談心了。嫦娥是不是婉約如昨?懷抱的那隻寵物是不是變成了加肥兔?身邊的小孩子依舊和自己小時候一樣關注著月亮,提些看似荒唐的問題,隻是她早已沒有了當初的心境。所以說月亮還在,可惜變化的是當年那個追逐月光的人啊! ……
月亮在空中緩緩挪動著腳步,不知何時把月光披在了她的身上。她靜靜的坐著,和窗外的月亮對視著,恍然又多了一份久別重逢的感覺,月亮還記得那個藏貓貓的小孩子嗎?請原諒他把你遺忘了好長時間,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他終於又仰起臉來,重新欣賞你的美麗……
老家的人又把月亮叫做“月姥娘”,看來這話是極對的。她並不走遠,就這麽一直陪著錢嘉,無論是高興時的大肆讚揚,還是冷淡時的漠不關心,都不在意。她在意的永遠是孩子心中的那種孤獨。
錢嘉的個性還表現在對待圈子的看法。加入圈子吧,誰都不知道圈子的“主管”是誰,說得透徹點,這就是職場規則,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好一塊平庸。誰膽敢“木秀於林”,則“風必摧之”,總會有人給你營造小道消息,接著眾口鑠金讓你變成“害群之馬”。你看不慣當然可以一走了之,但你希望的天下太平是不會出現的,因為你走了以後,那些謠言會冷冷的說:“下一個!”
你看,謠言帶給我們這麽多的煩惱,那麽還該怎麽辦呢?其實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個心態的問題,陶淵明曾說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隻有自己心如止水,才能見怪不怪。歌唱家朱之文都知道吧,一邊唱歌一邊做公益,為村子修路掏錢,為新冠性肺炎戰疫捐款,作為藝人做的已經很好了,可是仍然有人不滿意,甚至接受完捐助惡語相向,真的是既花錢又挨罵,何苦來呢?換作別人很可能早已對簿公堂,可是朱之文依然我行我素,該出手時就出手。這一段時間以來,因為網絡直播賺錢的盛行,左鄰右舍紛紛拿起各種攝錄設備跟拍朱之文,給他的居家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朱之文對此一笑了之:我的事小,別人的忙能幫盡量幫吧!難怪網評家會發出這樣的感歎:不知是朱之文成就了鄉親,還是鄉親捧紅了朱之文?
錢嘉想,關鍵是人家朱之文心胸開闊看得開,所以謠言就會敬而遠之。隻要自己坦蕩了,為人處世無愧於心,就應該大聲喊一句:誰說也不信他!
錢嘉在來到紅芝麻公司之前還在一家小公司做過文案,她清楚記得那年婦女節前夕,忽然發現自己的辦公桌上擺放了一盆綠植,正納悶時,單位老總在工作群裏解釋說人手一盆綠蘿是為了扮靚工作環境,給員工提供一個清新優雅的環境。同事自然心花怒放,幾個大老爺們卻麵無表情,男人平時大大咧咧,照顧自己已是手忙腳亂,如今再加上這盆綠植要照顧,真有點力不從心,有人戲謔的說:“用茶水澆行不行?我可以每天和它共品。”
錢嘉用心澆灌,綠植長得也十分旺盛,隻是連她自己都想不到,綠植長成了“王”,而自己卻從那裏辭職了,人生有時真的很難料。
帥師師麵對這些雕刻作品嘖嘖讚歎,不但美輪美奐,而且技法精湛。在各類木料上精心構思,有鏤空雕刻、浮雕、淺雕、立體圓雕、鏤空貼花。雕法因材而異,刀法嫻熟流暢,但是木料的選用更是不容忽視的。常言道“朽木不可雕”,可是在這家木雕公司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無論是高貴的紅木,還是一般材質的木料,甚至是朽木,都能拿來加工。就拿木雕作品鬆鶴延年來說,以名貴木材為底料,經過精雕細刻,形成了層次分明的藝術精品。這家公司木雕的設計是這樣的極盡心思,既駕馭得了宏大主題,又精鐫細刻微小題材。說到木雕的產品,有這樣一則新聞廣為流傳,說是有個叫劉剛的年輕人接待家中來訪的客人,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臨起身時對屋裏擺設的木雕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詢問才知是木雕的作品。劉剛笑著告訴客人:不但這幅畫,就連吃飯用的筷子,都來自於木雕。看來木雕技師下了一番大功夫,公司總經理告訴帥師師:為了能讓木雕獨樹一幟,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傳承、保護、研發、生產”的工作模式,力爭打造出秉持傳統文化木雕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企業。而員工的選用則體現出公司的公益屬性,現在聾啞工人已經成為了公司裏一道特殊風景線。這些年來,總經理帶領木雕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厚重的文化優勢,圍繞始祖文化、牡丹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等做文章,以獨具特色的傳統技法,結合原木天然紋理,創造出幾個係列的精美實用藝術品,匠心獨運化腐朽,工善其器出神奇。所有的這些精品無一不凝聚著公司創作團隊的心血。心中有江山,刀下才能生風雲,工作人員告訴帥師師,總經理經常帶領創作團隊走南闖北,闖深山探尋曆史,進鬧市感受行情,一方麵搜集原始狀態的木料,一方麵積累創作素材。正是這種認真求實的態度,公司的木雕產品才能精品迭出,走上了良性循環發展的道路。他們先後開發的魯之匠人,成人之美,盛世啟航等係列產品更是遠銷海外多個國家。帥師師在感歎之餘,更是大有收獲,不禁對金凱枝董事長欽佩到了極點。
帥師師走了以後,錢嘉在廠裏巡視一圈,沒有發現什麽問題,便回到辦公室,聽著音樂,想著從前的經曆來,在疫情期間她做過一段時間助教,麵對著來自手機對麵學生們的各種提問,一連上了一個多月網課有些吃不住勁,要是以前課堂教學時還能時不時提醒一下不注意聽講的學生,可是現在呢?神龍見首不見尾,讓他簽到吧,倒很聽話,問題是被窩裏睡眼朦朧發送一個“收到”或者“在”,然後繼續大睡,誰又能給管著呢?家長盡職的還好說,最怕放羊似的家長,把孩子往小屋一趕,說聲“趕快寫作業”,然後拍屁股走人,那無人看管的孩子學成什麽樣就可想而知了。說實話有些家長已經崩潰了,催問了好幾遍什麽時候開學,可是老師也不知道這些,總不能抓過一個新冠肺炎,掐脖子問:“你什麽時候才能不作妖啊?”
優秀的學生自學能力是很強的,隻需要老師引個路子就行,批閱她們的作業是很愉悅的事。可是遇到字體潦草的作業簡直就讓人有些撞牆了,特別是學生明明用心做了,可是一道題沒對,真不知道他是怎樣成功避開那些正確答案的,也真難為他了。和同事交流網課體驗,聽來這麽一件事,說是有個學生好幾回不交作業,老師和家長通報情況,卻被家長一句話噎了回來,家長說:“我忙!顧不上!別打擾我了!”這還真是個奇葩家長,弄得老師沒咒念,所幸自己沒有遇到,“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家長倒是有,從來沒檢查過學生的作業,並且人一走就把手機帶走了,你讓你的孩子咋上網課?老師一提醒態度倒是極好:“網課?哎呦瞧我這記性,忘了……” 說真的,錢嘉就服氣優秀生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好好學習,能暢快上網的新手機,省去抄題麻煩的打字機,一應俱全真是為學習操碎了心。最令她感動的是一位家長接二連三加入班級學習群,在通過錢嘉審批的留言上寫出了家長的無奈……
第一次:我是某某的家長,希望老師通過,監督好孩子的學習。
第二次:老師,爸爸媽媽上班了,得把手機帶走,讓孩子她姑入群吧!
第三次:老師,她姑上班了,我又買個新的手機,這是孩子的新賬號……
可憐天下父母心,做事如此,錢嘉這當老師的還能說什麽呢?唯有兢兢業業上好網課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身份。
一起走過的日子,從前是在課堂,我在講台這邊,你在課桌那邊;現在是網絡,我在電腦這邊,你在手機那邊……距離遠了,可是老師和學生的心近了,點亮老師的燭光,就是為了引燃學生心中的火炬!
這是錢嘉的理想,而實際上每回幾乎都被學生氣個半死。
那段時間裏經常午夜失眠,輾轉反側了好一會兒幹脆坐起來。雖然沒有開燈,但是屋子並不黑暗,錢嘉發現窗外的月光早已柔柔的投射了進來,悄悄塗滿了西邊的半個牆壁…… 因為昨夜沒有拉上窗簾,所以才有了滿室生輝的景象。忽然就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想到了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是睡不著覺,李白是“思故鄉”,而她卻雜七雜八想了半天也不知道為什麽。
想起兒時,幾乎每天的晚飯都吃得很晚,大人們忙什麽她不打聽,隻想著自己的事。草草吃了飯,把碗一推就去找小夥伴玩。正是圓月當空時分,周圍的景物猶如披了輕紗一樣,看起來一切都那麽朦朧。捉迷藏是她們在月下最愛玩的遊戲,等有人藏好後就開始了一通折騰,恨不得把月亮拽下來問問,是不是那個藏起來的夥伴的同謀,問它把小夥伴藏哪了?聽吧,這時候滿世界都是孩子的大呼小叫聲,偶爾會夾雜幾聲大人的呼喚:“安小兒,跑哪去了?”“雯妮兒,回家睡覺了……”
好多次,錢嘉就是那個藏貓貓的孩子,躲在無人找到的角落裏,興奮的等著誰來發現。她可以很清楚聽到找人的腳步聲,但終於沒人揭穿她的把戲,也不知道是他們太笨還是自己太聰明,極其無聊的等她主動從藏身處走出時,周圍重新安靜下來,夥伴們都已回家了,隻有淡淡的月光……
想起自己自從走進課堂,繁重的作業讓她無暇抬頭賞月,這時候每天都在低頭學習,誦讀古今詩文,或者在紙上寫寫畫畫,寫“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哪怕月已高懸頭頂,仍然一遍遍紙上探問。
想起自己成了工人,每天披星戴月的上下班,匆匆的腳步隻為生活奔忙,更是沒有閑心和月亮談心了。嫦娥是不是婉約如昨?懷抱的那隻寵物是不是變成了加肥兔?身邊的小孩子依舊和自己小時候一樣關注著月亮,提些看似荒唐的問題,隻是她早已沒有了當初的心境。所以說月亮還在,可惜變化的是當年那個追逐月光的人啊! ……
月亮在空中緩緩挪動著腳步,不知何時把月光披在了她的身上。她靜靜的坐著,和窗外的月亮對視著,恍然又多了一份久別重逢的感覺,月亮還記得那個藏貓貓的小孩子嗎?請原諒他把你遺忘了好長時間,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他終於又仰起臉來,重新欣賞你的美麗……
老家的人又把月亮叫做“月姥娘”,看來這話是極對的。她並不走遠,就這麽一直陪著錢嘉,無論是高興時的大肆讚揚,還是冷淡時的漠不關心,都不在意。她在意的永遠是孩子心中的那種孤獨。
錢嘉的個性還表現在對待圈子的看法。加入圈子吧,誰都不知道圈子的“主管”是誰,說得透徹點,這就是職場規則,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好一塊平庸。誰膽敢“木秀於林”,則“風必摧之”,總會有人給你營造小道消息,接著眾口鑠金讓你變成“害群之馬”。你看不慣當然可以一走了之,但你希望的天下太平是不會出現的,因為你走了以後,那些謠言會冷冷的說:“下一個!”
你看,謠言帶給我們這麽多的煩惱,那麽還該怎麽辦呢?其實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個心態的問題,陶淵明曾說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隻有自己心如止水,才能見怪不怪。歌唱家朱之文都知道吧,一邊唱歌一邊做公益,為村子修路掏錢,為新冠性肺炎戰疫捐款,作為藝人做的已經很好了,可是仍然有人不滿意,甚至接受完捐助惡語相向,真的是既花錢又挨罵,何苦來呢?換作別人很可能早已對簿公堂,可是朱之文依然我行我素,該出手時就出手。這一段時間以來,因為網絡直播賺錢的盛行,左鄰右舍紛紛拿起各種攝錄設備跟拍朱之文,給他的居家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朱之文對此一笑了之:我的事小,別人的忙能幫盡量幫吧!難怪網評家會發出這樣的感歎:不知是朱之文成就了鄉親,還是鄉親捧紅了朱之文?
錢嘉想,關鍵是人家朱之文心胸開闊看得開,所以謠言就會敬而遠之。隻要自己坦蕩了,為人處世無愧於心,就應該大聲喊一句:誰說也不信他!
錢嘉在來到紅芝麻公司之前還在一家小公司做過文案,她清楚記得那年婦女節前夕,忽然發現自己的辦公桌上擺放了一盆綠植,正納悶時,單位老總在工作群裏解釋說人手一盆綠蘿是為了扮靚工作環境,給員工提供一個清新優雅的環境。同事自然心花怒放,幾個大老爺們卻麵無表情,男人平時大大咧咧,照顧自己已是手忙腳亂,如今再加上這盆綠植要照顧,真有點力不從心,有人戲謔的說:“用茶水澆行不行?我可以每天和它共品。”
錢嘉用心澆灌,綠植長得也十分旺盛,隻是連她自己都想不到,綠植長成了“王”,而自己卻從那裏辭職了,人生有時真的很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