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來臨,喜氣洋洋,闔家歡樂,共度佳節!
李昊所在的學校開始放寒假,他的兩個弟弟也都迎來了假期。然而,喜兒父親的公司放假時間比學校稍晚一些,這使得家裏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李昊為了能和喜兒多相處幾天,決定在除夕夜之前回家與父母團聚。喜兒一家人原本希望李昊能留下來一起過年,但考慮到李昊的父母可能會感到孤獨,他們不好意思強行挽留。
在農村,春節是一年之中最為盛大、隆重的節日,它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期盼與祝福。而在這個小村莊裏,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這一天,更是有著獨特的傳統習俗——祭灶。
祭灶節的到來意味著春節的序幕正式拉開,外出務工的人們會盡量在祭灶當天晚上趕回家裏,和家人一起享用美味的祭灶湯,寓意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因為在當地有一個說法,如果不能在祭灶日趕回家,那麽就會被認為是“擠”在了過年的門外,無法享受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今年的祭灶節也不例外,喜兒的父親和往年一樣,在夜幕降臨之前準時回到了家中。隨著夕陽西下,鞭炮聲此起彼伏地開始響起,至到夜空中綴了星星,還有零零星星的鞭炮聲傳來,仿佛是在向天空宣告著新年即將來臨。
喜兒的父母將去年貼在廚房牆上的財神爺畫像取下來,然後小心翼翼地貼上了一幅嶄新的財神爺畫像。在案桌前,他們擺好了各種祭品:灶糖、煮熟的雞子、瓜子、花生和水果等。這些祭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每一種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和祝福。
拜過了財神爺,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始享用美味的祭灶湯。今年的灶湯可不一般,它的麵條是喜兒媽媽親手製作的手擀麵,口感勁道有嚼勁;而湯底則是用煮雞子的濃鬱雞湯熬製而成,香氣撲鼻。更特別的是,湯裏還加入了新鮮的菠菜,那翠綠的顏色讓人垂涎欲滴。這些菠菜可是下午李昊和喜兒一起在菜地裏辛勤收割回來的,充滿了家的味道。
為了照顧李昊這個城市來的客人和他們城裏的習俗,喜兒媽媽特意準備了兩種口味的水餃——豬肉白菜和豬肉韭菜。這樣豐盛的晚餐讓李昊感到無比溫暖和滿足。他從未在小年過如此傳統的節日,眼前的美食讓他既激動又興奮。每喝一口熱湯,咬下一個餃子,都讓他感受到家的溫馨和幸福。
看著李昊吃得津津有味,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一家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的表情就像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充滿了好奇與熱愛。這種純真和快樂感染了大家,使得整個家庭氛圍更加融洽和諧。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割豆腐,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貼年畫……”歌謠聲聲,仿佛帶著人們走進了一個熱鬧非凡的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關漸近,每個人都沉浸在忙碌而喜悅的氛圍之中。
那時的農村,生活條件有限,家中尚未普及冰箱等現代化設備。因此,肉類和禽類食品不能過早地準備,盡管天氣嚴寒,但也不敢貿然購買過多,以免變質。通常情況下,隻有等到二十七、二十八這兩天,人們才會前往集市購買肉類。
二十七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屋內,喜兒的父母便開始商議趕緊去采購豬肉和年貨。當時的豬肉市場仍然有些緊俏,屠戶們難以準確預估年關期間的銷售量,有時供過於求,有時又供不應求。而且,這兩天的肉價也不太穩定,普通家庭通常會在此時購買一部分用於製作鹵肉,另一部分則留作包餃子的餡料,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瘦肉,以便待客時製作美味的肉絲或肉片。到了年關的時候,屠戶家裏的豬肉若是賣不完,他們便會開始大幅度地降價促銷。這個時候,有些人因為消息靈通,能夠及時得知這個消息,於是便會匆忙趕到市場上去購買那些非常便宜的豬肉。這些豬肉通常都是剩餘的庫存,雖然部位可能並不是特別理想,但價格卻比平時便宜將近一半,甚至更低。這樣一來,人們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肉,從而節省開支。這種情況也讓一些人感到興奮和滿足,畢竟能以如此低廉的價格買到心儀的食材,實在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部分別的年貨也會如此,也就是過完年就沒意義了,也就沒人買的那些東西。
在這個充滿期待與歡樂的日子,家家戶戶的人們會紛紛走出家門,湧入熙熙攘攘的集市,挑選著自己心儀的年貨,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做好充足的準備。
李昊還是第一次在農村過年呢,他對農村的集貿市場充滿了好奇,很想知道那會是怎樣一番熱鬧的景象。於是,天剛蒙蒙亮,他就迫不及待地爬起床來,一家人吃過早餐,李昊和喜兒爸媽一同前往鎮上的市場。
他們騎著自行車,還有三輪車,車子裏麵放著兩個大大的菜簍子,裏麵準備分裝各種新鮮的蔬菜和年貨。一路上,李昊興奮地和喜兒爸媽聊天,期待著即將到來的集貿市場之行,當地人都叫趕集。
還沒到市場,遠遠地就能看到一片人海。市場門口停滿了自行車、三輪車和摩托車,人們熙熙攘攘地進進出出。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一處存車處,將車子鎖好後,便跟著人群緩緩走進了菜市場。
一進入菜市場,一股濃濃的年味撲麵而來。攤位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商品,有新鮮的水果、蔬菜、肉類,還有各種糖果、糕點、鞭炮等。攤主們熱情地吆喝著,招攬生意。李昊被這熱鬧的氛圍深深吸引,眼睛四處張望,仿佛置身於一個新奇的世界。
他們一行人來到肉攤前,隻見一排排的商販們熱情地吆喝著,向過往的顧客們推銷著自家的豬肉。喜兒的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對於挑選肉類有著一定的經驗。他們來來回回走了好幾趟,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選定了一家看起來肉質鮮嫩的豬肉攤位。
喜兒的爸爸一眼就看出這些豬肉像是當天宰殺的新鮮貨。他高興地對喜兒媽媽說道:“今年我們家喜事連連,孩子們都長大了,得多買點肉,讓全家好好過個肥年!”喜兒媽媽對此表示十分讚同。於是,他們購買了一整隻豬後腿,還額外選購了一些帶有肋排的五花肉。
一旁的李昊驚訝地看著眼前這麽多的豬肉,不禁感歎道:“這麽多肉怎麽吃得完啊?”喜兒的爸爸笑著回答道:“過年嘛,其實算起來也不算太多啦。這後腿肉肥的部分可以用來做餃子餡,瘦的部分則可以做成小酥肉、肉絲或肉片;而排骨部分,可以選擇燉排骨或者紅燒排骨;至於五花肉,則可以做成美味的紅燒肉和扣肉。這樣一來,每一道菜都能讓家人品嚐到不同的美味。”
喜兒爸爸接著說:“過了初一,初二你大姑二姑他們每家都要來拜年,而且每天都會有客人來拜年,家裏親戚多,買這些東西還不算多了。”李昊聽到這些話,心裏不禁犯起嘀咕來,這麽多人來家裏做客,那得準備多少菜啊?他好奇地問道:“這麽多人,那得準備多少菜啊?”喜兒爸爸笑了笑,回答道:“不用太擔心,隻要家裏有足夠的食材和餐具,就可以應付這些客人,所以說過年很忙的!”
李昊點了點頭,但還是有些疑惑。這時,喜兒笑著解釋道:“我們農村過年都要互相走親戚的,而且還要吃餃子,吃酒席的,我家有兩個姑姑,還有外公外婆家,舅舅家,幾個姨姨,我家每年都要做好大一盆餃子餡,不像你們城裏人都是自家人一起過節就行了!”李昊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農村的春節習俗與城市有所不同。
喜兒媽媽接著說道:“是啊,初二開始每天都有親戚上門,喜兒還沒說你奶奶娘家親戚呢,一直到親戚們都來過,差不多到初十了,農村菜市場一般都是過完元宵節才開始營業!”李昊聽著她們的介紹,漸漸對農村的春節習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後,李昊終於明白了為什麽每家每戶都要買那麽多年貨了。原來,這些年貨不僅是為了自己家人享用,也是為了招待來訪的親戚朋友。想到這裏,他不禁感歎農村人的熱情好客和濃濃的親情氛圍。
李昊心裏暗暗的想:“可惜今年不能在這裏過年,體驗不到這些有趣的春節。”隨即又想:“說不定明年我和喜兒就是客人了,過年回來拜年就可以享受這些美妙的待遇了!”李昊想著想著臉上不由得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一家人買過肉,又買了幾條魚,還有一些蔬菜,水果,他們一趟趟的把東西拿回到自家車上,買完這些已經過上午了,幾個人都餓的肚子咕咕叫,還有好些年貨沒有買齊全,喜兒媽媽說自己看著自家買好的東西,讓喜兒爸爸和李昊喜兒他們去吃飯,吃完給自己帶回來就行。喜兒爸爸說:“讓我留下吧,”喜兒媽媽說,“你們去吧,我有點累,正想坐著休息一下!”
他們幾個就趕緊去附近找了一家小餐館吃午飯。因為今天是集市日,所以趕集的人比平時要多很多,雖然已經過了飯點,但這家小餐館裏依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喜兒和李昊兩人迅速地點好餐,並付完錢後,便向服務員交代需要再打包一份飯菜帶走。隨後,他們來到一張空桌前坐下等待。沒過多久,飯菜就端上來了,幾個人匆忙地吃完飯後,立刻離開了飯店。畢竟時間緊迫,他們擔心喜兒媽媽可能會挨餓太久。在回去的路上,他們還順便買了幾杯冰糖雪梨水,準備給喜兒媽媽解渴。
當他們返回時,喜兒媽媽焦急地說道:“剛才聽後街的大媽和嫂子說,肉價漲了。幸好我們已經買過了,但帶魚也漲價了,我們還沒有購買。雞子的價格也上漲了。”喜兒爸爸回答道:“如果漲價了,就少買點吧。我們不是買了幾條大鯉魚嗎?今年買的豬肉足夠多了,不需要再買雞子了。回家後可以宰殺幾隻自己養的雞。等明年再買小雞來養。”喜兒媽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李昊望著越來越擁擠的人群,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麽農村過年會如此熱鬧非凡。
天色漸晚,他們又去其他地方買了幾斤帶魚、各種鞭炮、對聯、糖果和調料,以及其他所需物品。一家人感到非常疲憊,再也沒有繼續逛街的興致了。於是,他們帶著滿滿的一車年貨,懷著愉快的心情回家了。
還沒到家門口,遠遠的就看到奶奶和弟弟在大門口迎接他們,看著一車年貨小弟高興的又蹦又跳,嘴裏興奮地喊著:“過年嘍過年嘍,放鞭炮了!”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喜兒媽媽寵溺地笑著,輕輕地點了一下小弟的額頭,溫柔地說:“就知道放鞭炮,今年讓你放個夠!”她的聲音充滿了愛意和寬容,讓人感到溫暖。
小弟聽到這話,驚喜得差點跳了起來,連忙追問:“真的嗎?不許騙我哦!”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放鞭炮的渴望和急切,仿佛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這個歡樂的活動。
奶奶也笑著說:“過年呢,小妮要花小孩要炮,老頭要個馬虎帽,老婆要個束腰吊。小孩愛放炮很正常嘛!”這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氣氛一下子變得熱烈起來。
一家人都被這溫馨的場景所感染,紛紛開懷大笑。小弟有些害羞地摸了摸自己的頭,也跟著嘻嘻地笑了起來。這一刻,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彌漫在每個人的心頭,讓人感到無比美好。。
熱熱鬧鬧的一天終於過去了,吃罷晚飯,他們將買回來的年貨整理好,擺放得整整齊齊。看著這一大堆年貨,他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和家庭的溫暖。他們開始期待著新的一年,希望能夠一切順利,幸福美滿。
雖然今天很累,但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充實而美好的一天。他們相信,隻要一家人團結在一起,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能夠共同度過。忙完以後,李昊躺在床上想著這幾天所經曆的一切像做夢一樣,很快又進入了夢鄉……
“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蒸饃簍,三十包餃子,大年初一磕磕頭,做做揖……”第二天一早,李昊似乎還在夢中,迷迷糊糊聽到街上有小孩兒在唱歌謠。他揉了揉眼睛,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想繼續睡覺。突然,他聽到喜兒的父母在院子裏輕聲交談,聲音漸漸清晰起來。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睡懶覺了,於是迅速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後走出房間。
李昊看到喜兒的父母正在院子裏討論當天的計劃。他們臉上洋溢著笑容,仿佛對即將到來的新年充滿期待。李昊走過去向他們打招呼:“叔叔阿姨,你們起得真早啊!”喜兒的父親笑著回答道:“我們習慣早起啦,你怎麽不多睡一會兒?喜兒和弟弟他們也還沒起床呢。”李昊撓了撓頭說:“我今天打算去買火車票,準備晚上回家。”喜兒的母親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你們工作了一整年,好不容易放個假,應該好好休息一下的,讓你累了幾天,如果不是因為你父母在家太孤單,真想留你在這裏過年呢。”李昊感激地笑了笑,說道:“謝謝叔叔阿姨的關心,但我還是想回家陪陪父母。這幾天我也沒做什麽,每天都過的很充實,體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感覺,這樣過年也挺好的。”
李昊和喜兒的父母聊了一會兒天,喜兒奶奶和弟弟都起來了,然後一起走進廚房吃早餐。早餐時,他們互相分享了一些家庭趣事,氣氛溫馨而融洽。吃完飯後,李昊幫著喜兒的父母打掃衛生、貼春聯,並一起做了些年貨。雖然有些忙碌,但大家都很開心。下午,李昊和喜兒的父母坐在院子裏曬太陽,一邊聊天一邊品嚐著喜兒母親做的點心。他們談論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分享著彼此的快樂與煩惱。
時間過得很快,太陽慢慢西斜了,喜兒幫李昊收拾行李準備離開。喜兒爸媽給李昊裝了一大堆當地特產年貨,還有自己做的點心,讓李昊給爸媽帶回去嚐嚐,李昊推辭不過,高興的謝了喜兒一家人的厚愛。喜兒的父母送他到門口,叮囑他路上注意安全,到家後給他們報個平安。李昊感動地點點頭,向他們揮手道別。他踏上了歸途,心中滿是對喜兒一家的感激和思念。這個春節,他不僅感受到了不同往年的過年經曆,也感受到了喜兒一家的溫暖,還收獲了一份真摯的親情。
李昊所在的學校開始放寒假,他的兩個弟弟也都迎來了假期。然而,喜兒父親的公司放假時間比學校稍晚一些,這使得家裏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李昊為了能和喜兒多相處幾天,決定在除夕夜之前回家與父母團聚。喜兒一家人原本希望李昊能留下來一起過年,但考慮到李昊的父母可能會感到孤獨,他們不好意思強行挽留。
在農村,春節是一年之中最為盛大、隆重的節日,它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期盼與祝福。而在這個小村莊裏,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這一天,更是有著獨特的傳統習俗——祭灶。
祭灶節的到來意味著春節的序幕正式拉開,外出務工的人們會盡量在祭灶當天晚上趕回家裏,和家人一起享用美味的祭灶湯,寓意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因為在當地有一個說法,如果不能在祭灶日趕回家,那麽就會被認為是“擠”在了過年的門外,無法享受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今年的祭灶節也不例外,喜兒的父親和往年一樣,在夜幕降臨之前準時回到了家中。隨著夕陽西下,鞭炮聲此起彼伏地開始響起,至到夜空中綴了星星,還有零零星星的鞭炮聲傳來,仿佛是在向天空宣告著新年即將來臨。
喜兒的父母將去年貼在廚房牆上的財神爺畫像取下來,然後小心翼翼地貼上了一幅嶄新的財神爺畫像。在案桌前,他們擺好了各種祭品:灶糖、煮熟的雞子、瓜子、花生和水果等。這些祭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每一種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和祝福。
拜過了財神爺,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始享用美味的祭灶湯。今年的灶湯可不一般,它的麵條是喜兒媽媽親手製作的手擀麵,口感勁道有嚼勁;而湯底則是用煮雞子的濃鬱雞湯熬製而成,香氣撲鼻。更特別的是,湯裏還加入了新鮮的菠菜,那翠綠的顏色讓人垂涎欲滴。這些菠菜可是下午李昊和喜兒一起在菜地裏辛勤收割回來的,充滿了家的味道。
為了照顧李昊這個城市來的客人和他們城裏的習俗,喜兒媽媽特意準備了兩種口味的水餃——豬肉白菜和豬肉韭菜。這樣豐盛的晚餐讓李昊感到無比溫暖和滿足。他從未在小年過如此傳統的節日,眼前的美食讓他既激動又興奮。每喝一口熱湯,咬下一個餃子,都讓他感受到家的溫馨和幸福。
看著李昊吃得津津有味,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一家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的表情就像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充滿了好奇與熱愛。這種純真和快樂感染了大家,使得整個家庭氛圍更加融洽和諧。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割豆腐,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貼年畫……”歌謠聲聲,仿佛帶著人們走進了一個熱鬧非凡的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關漸近,每個人都沉浸在忙碌而喜悅的氛圍之中。
那時的農村,生活條件有限,家中尚未普及冰箱等現代化設備。因此,肉類和禽類食品不能過早地準備,盡管天氣嚴寒,但也不敢貿然購買過多,以免變質。通常情況下,隻有等到二十七、二十八這兩天,人們才會前往集市購買肉類。
二十七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屋內,喜兒的父母便開始商議趕緊去采購豬肉和年貨。當時的豬肉市場仍然有些緊俏,屠戶們難以準確預估年關期間的銷售量,有時供過於求,有時又供不應求。而且,這兩天的肉價也不太穩定,普通家庭通常會在此時購買一部分用於製作鹵肉,另一部分則留作包餃子的餡料,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瘦肉,以便待客時製作美味的肉絲或肉片。到了年關的時候,屠戶家裏的豬肉若是賣不完,他們便會開始大幅度地降價促銷。這個時候,有些人因為消息靈通,能夠及時得知這個消息,於是便會匆忙趕到市場上去購買那些非常便宜的豬肉。這些豬肉通常都是剩餘的庫存,雖然部位可能並不是特別理想,但價格卻比平時便宜將近一半,甚至更低。這樣一來,人們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肉,從而節省開支。這種情況也讓一些人感到興奮和滿足,畢竟能以如此低廉的價格買到心儀的食材,實在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部分別的年貨也會如此,也就是過完年就沒意義了,也就沒人買的那些東西。
在這個充滿期待與歡樂的日子,家家戶戶的人們會紛紛走出家門,湧入熙熙攘攘的集市,挑選著自己心儀的年貨,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做好充足的準備。
李昊還是第一次在農村過年呢,他對農村的集貿市場充滿了好奇,很想知道那會是怎樣一番熱鬧的景象。於是,天剛蒙蒙亮,他就迫不及待地爬起床來,一家人吃過早餐,李昊和喜兒爸媽一同前往鎮上的市場。
他們騎著自行車,還有三輪車,車子裏麵放著兩個大大的菜簍子,裏麵準備分裝各種新鮮的蔬菜和年貨。一路上,李昊興奮地和喜兒爸媽聊天,期待著即將到來的集貿市場之行,當地人都叫趕集。
還沒到市場,遠遠地就能看到一片人海。市場門口停滿了自行車、三輪車和摩托車,人們熙熙攘攘地進進出出。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一處存車處,將車子鎖好後,便跟著人群緩緩走進了菜市場。
一進入菜市場,一股濃濃的年味撲麵而來。攤位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商品,有新鮮的水果、蔬菜、肉類,還有各種糖果、糕點、鞭炮等。攤主們熱情地吆喝著,招攬生意。李昊被這熱鬧的氛圍深深吸引,眼睛四處張望,仿佛置身於一個新奇的世界。
他們一行人來到肉攤前,隻見一排排的商販們熱情地吆喝著,向過往的顧客們推銷著自家的豬肉。喜兒的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對於挑選肉類有著一定的經驗。他們來來回回走了好幾趟,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選定了一家看起來肉質鮮嫩的豬肉攤位。
喜兒的爸爸一眼就看出這些豬肉像是當天宰殺的新鮮貨。他高興地對喜兒媽媽說道:“今年我們家喜事連連,孩子們都長大了,得多買點肉,讓全家好好過個肥年!”喜兒媽媽對此表示十分讚同。於是,他們購買了一整隻豬後腿,還額外選購了一些帶有肋排的五花肉。
一旁的李昊驚訝地看著眼前這麽多的豬肉,不禁感歎道:“這麽多肉怎麽吃得完啊?”喜兒的爸爸笑著回答道:“過年嘛,其實算起來也不算太多啦。這後腿肉肥的部分可以用來做餃子餡,瘦的部分則可以做成小酥肉、肉絲或肉片;而排骨部分,可以選擇燉排骨或者紅燒排骨;至於五花肉,則可以做成美味的紅燒肉和扣肉。這樣一來,每一道菜都能讓家人品嚐到不同的美味。”
喜兒爸爸接著說:“過了初一,初二你大姑二姑他們每家都要來拜年,而且每天都會有客人來拜年,家裏親戚多,買這些東西還不算多了。”李昊聽到這些話,心裏不禁犯起嘀咕來,這麽多人來家裏做客,那得準備多少菜啊?他好奇地問道:“這麽多人,那得準備多少菜啊?”喜兒爸爸笑了笑,回答道:“不用太擔心,隻要家裏有足夠的食材和餐具,就可以應付這些客人,所以說過年很忙的!”
李昊點了點頭,但還是有些疑惑。這時,喜兒笑著解釋道:“我們農村過年都要互相走親戚的,而且還要吃餃子,吃酒席的,我家有兩個姑姑,還有外公外婆家,舅舅家,幾個姨姨,我家每年都要做好大一盆餃子餡,不像你們城裏人都是自家人一起過節就行了!”李昊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農村的春節習俗與城市有所不同。
喜兒媽媽接著說道:“是啊,初二開始每天都有親戚上門,喜兒還沒說你奶奶娘家親戚呢,一直到親戚們都來過,差不多到初十了,農村菜市場一般都是過完元宵節才開始營業!”李昊聽著她們的介紹,漸漸對農村的春節習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後,李昊終於明白了為什麽每家每戶都要買那麽多年貨了。原來,這些年貨不僅是為了自己家人享用,也是為了招待來訪的親戚朋友。想到這裏,他不禁感歎農村人的熱情好客和濃濃的親情氛圍。
李昊心裏暗暗的想:“可惜今年不能在這裏過年,體驗不到這些有趣的春節。”隨即又想:“說不定明年我和喜兒就是客人了,過年回來拜年就可以享受這些美妙的待遇了!”李昊想著想著臉上不由得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一家人買過肉,又買了幾條魚,還有一些蔬菜,水果,他們一趟趟的把東西拿回到自家車上,買完這些已經過上午了,幾個人都餓的肚子咕咕叫,還有好些年貨沒有買齊全,喜兒媽媽說自己看著自家買好的東西,讓喜兒爸爸和李昊喜兒他們去吃飯,吃完給自己帶回來就行。喜兒爸爸說:“讓我留下吧,”喜兒媽媽說,“你們去吧,我有點累,正想坐著休息一下!”
他們幾個就趕緊去附近找了一家小餐館吃午飯。因為今天是集市日,所以趕集的人比平時要多很多,雖然已經過了飯點,但這家小餐館裏依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喜兒和李昊兩人迅速地點好餐,並付完錢後,便向服務員交代需要再打包一份飯菜帶走。隨後,他們來到一張空桌前坐下等待。沒過多久,飯菜就端上來了,幾個人匆忙地吃完飯後,立刻離開了飯店。畢竟時間緊迫,他們擔心喜兒媽媽可能會挨餓太久。在回去的路上,他們還順便買了幾杯冰糖雪梨水,準備給喜兒媽媽解渴。
當他們返回時,喜兒媽媽焦急地說道:“剛才聽後街的大媽和嫂子說,肉價漲了。幸好我們已經買過了,但帶魚也漲價了,我們還沒有購買。雞子的價格也上漲了。”喜兒爸爸回答道:“如果漲價了,就少買點吧。我們不是買了幾條大鯉魚嗎?今年買的豬肉足夠多了,不需要再買雞子了。回家後可以宰殺幾隻自己養的雞。等明年再買小雞來養。”喜兒媽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李昊望著越來越擁擠的人群,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麽農村過年會如此熱鬧非凡。
天色漸晚,他們又去其他地方買了幾斤帶魚、各種鞭炮、對聯、糖果和調料,以及其他所需物品。一家人感到非常疲憊,再也沒有繼續逛街的興致了。於是,他們帶著滿滿的一車年貨,懷著愉快的心情回家了。
還沒到家門口,遠遠的就看到奶奶和弟弟在大門口迎接他們,看著一車年貨小弟高興的又蹦又跳,嘴裏興奮地喊著:“過年嘍過年嘍,放鞭炮了!”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喜兒媽媽寵溺地笑著,輕輕地點了一下小弟的額頭,溫柔地說:“就知道放鞭炮,今年讓你放個夠!”她的聲音充滿了愛意和寬容,讓人感到溫暖。
小弟聽到這話,驚喜得差點跳了起來,連忙追問:“真的嗎?不許騙我哦!”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放鞭炮的渴望和急切,仿佛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這個歡樂的活動。
奶奶也笑著說:“過年呢,小妮要花小孩要炮,老頭要個馬虎帽,老婆要個束腰吊。小孩愛放炮很正常嘛!”這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氣氛一下子變得熱烈起來。
一家人都被這溫馨的場景所感染,紛紛開懷大笑。小弟有些害羞地摸了摸自己的頭,也跟著嘻嘻地笑了起來。這一刻,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彌漫在每個人的心頭,讓人感到無比美好。。
熱熱鬧鬧的一天終於過去了,吃罷晚飯,他們將買回來的年貨整理好,擺放得整整齊齊。看著這一大堆年貨,他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和家庭的溫暖。他們開始期待著新的一年,希望能夠一切順利,幸福美滿。
雖然今天很累,但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充實而美好的一天。他們相信,隻要一家人團結在一起,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能夠共同度過。忙完以後,李昊躺在床上想著這幾天所經曆的一切像做夢一樣,很快又進入了夢鄉……
“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蒸饃簍,三十包餃子,大年初一磕磕頭,做做揖……”第二天一早,李昊似乎還在夢中,迷迷糊糊聽到街上有小孩兒在唱歌謠。他揉了揉眼睛,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想繼續睡覺。突然,他聽到喜兒的父母在院子裏輕聲交談,聲音漸漸清晰起來。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睡懶覺了,於是迅速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後走出房間。
李昊看到喜兒的父母正在院子裏討論當天的計劃。他們臉上洋溢著笑容,仿佛對即將到來的新年充滿期待。李昊走過去向他們打招呼:“叔叔阿姨,你們起得真早啊!”喜兒的父親笑著回答道:“我們習慣早起啦,你怎麽不多睡一會兒?喜兒和弟弟他們也還沒起床呢。”李昊撓了撓頭說:“我今天打算去買火車票,準備晚上回家。”喜兒的母親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你們工作了一整年,好不容易放個假,應該好好休息一下的,讓你累了幾天,如果不是因為你父母在家太孤單,真想留你在這裏過年呢。”李昊感激地笑了笑,說道:“謝謝叔叔阿姨的關心,但我還是想回家陪陪父母。這幾天我也沒做什麽,每天都過的很充實,體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感覺,這樣過年也挺好的。”
李昊和喜兒的父母聊了一會兒天,喜兒奶奶和弟弟都起來了,然後一起走進廚房吃早餐。早餐時,他們互相分享了一些家庭趣事,氣氛溫馨而融洽。吃完飯後,李昊幫著喜兒的父母打掃衛生、貼春聯,並一起做了些年貨。雖然有些忙碌,但大家都很開心。下午,李昊和喜兒的父母坐在院子裏曬太陽,一邊聊天一邊品嚐著喜兒母親做的點心。他們談論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分享著彼此的快樂與煩惱。
時間過得很快,太陽慢慢西斜了,喜兒幫李昊收拾行李準備離開。喜兒爸媽給李昊裝了一大堆當地特產年貨,還有自己做的點心,讓李昊給爸媽帶回去嚐嚐,李昊推辭不過,高興的謝了喜兒一家人的厚愛。喜兒的父母送他到門口,叮囑他路上注意安全,到家後給他們報個平安。李昊感動地點點頭,向他們揮手道別。他踏上了歸途,心中滿是對喜兒一家的感激和思念。這個春節,他不僅感受到了不同往年的過年經曆,也感受到了喜兒一家的溫暖,還收獲了一份真摯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