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基礎道理篇,內容完全夠用,但我覺得根據這個基礎去推演整體情況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有點麻煩,所以我也順帶一寫我暫時想到的吧,不少有些太久遠都忘了。


    其實人之間真沒什麽好說的。


    人之間的道理其實就是生理心理導致的各種情況。像是你的手,骨頭血肉神經,就那些,所以就能做到那些。心理,結合激素,想法靈魂就那些,所以就會導致各種情況。


    千百年來的人們總結了不少,不想在這方麵下功夫的人,隻要讀書,然後判斷那些話運用的情況與範圍就行了,思考都省了。


    自己要鍛煉的人,隻要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話想到極致也就解決了,那一刻你是所有人,想象力不夠,就去體驗體驗,增加你的代入感。


    值得提醒的一點就是,一般沒必要去理解那些正常視角下特變態的情況,一些極端情況同化性過於強,對你產生的負麵影響大於正麵,不堅定的很容易走向不太好的情況。


    總之還是寫下這些沒太多必要的小點吧


    1:所謂無形的一般比所謂有形的更靠近主方向。簡單說就是看不見的一般比看得見的厲害,影響力大。直觀例子:物質與精神,簡單舉例是錢和內在。隻有你內心認為錢是錢,它才是,你認為錢重要,它才重要。


    2:人是情緒動物,人之間的討論,很容易變成情緒的發泄,而不是冷靜的更加接近事實(也就是所謂的越辯越明)。


    說話是基於情感基礎,結合知識信息的表達。


    所以語氣與控製情緒挺重要,基本每次我看他們的討論問題,都慢慢演變成了,情緒宣泄,不管誰對,壓對麵一頭就贏了。高效的談話,理好邏輯,各個點,分析對比差異,解決問題會快很多。


    例如:語言詞匯表達都不是精準的,每個人理解也不同。兩人談話中,甲會抓住乙一個語言上的用詞失誤然後說你錯了,內心證明自己更厲害,然後兩人愈演愈烈,最後隻為了仿佛要贏的什麽,講的東西卻偏離了主旨。


    帶入了情緒氛圍後,講的什麽的話都無所謂,主要是情緒氛圍,無論爭吵還是誇讚。例如我處於誇人的情緒氛圍情況下,說錯一點也都沒什麽。又或是我處於爭勝的情緒氛圍下,你再說真理,別人也挑你錯字。


    (情緒氛圍,憤怒和爭勝心,存在間相互同化)


    知道這些,主觀努力去避免的話,會總體提升很多說話效率,節約很多時間,避免了不少的爭吵。


    3:人常常以偏概全。(感知力,判斷力觀察力等都不足,身體結構會導致觀察不細,思想欠缺,導致就片麵的認定一些東西)


    無論種族主義,還是什麽談話,還是對一個東西的理解,觀察各種都是這樣。


    例如:一個人,他這一刻這麽做,也不代表了他是這樣的人,可能有各種外界因素導致他這麽做,他幾十年都這麽做,也隻證明他幾十年是這樣,之後不一定。(存在間不斷變化,同化。)


    4當你自己沒想法時,你就會跟著別人走。(也是存在間的同化。)從眾效應也是這樣。


    有次我在想東西,莫名其妙跟著前麵的人走了,回過神來才發現走錯路了。思想上這樣,就容易被騙,什麽營養健康物品,適合自己才行,不適合就真沒什麽用。需要自己調查研究,思考。


    5基礎獎罰可以運用在改掉自己壞習慣,像是胡思亂想太多,手裏綁個皮筋彈自己。


    壽命百年左右都還行,如果未來的人壽命更長,則需要注重鍛煉無形的方法,(因為無形一般比有形的程度多些。)像是用腦子裏的想法,去改變自己的壞習慣,這個做法有點難,不推薦現階段的每個人去以這個方法為主。


    因為如果想法去改掉自己玩遊戲之類的情況,耗的時間可能過於久了。


    6魯迅好像說,人是折中的,你要開窗戶,他們不會讓你開,但你要是把房頂掀了,他們就會說把窗戶打開吧。(總體還是互相同化,融合的折中了。)


    7懶得寫了,總覺得全是多餘的言辭,可能是我個人想過太多次了,總覺得尋常,對於大家常用的反而不太了解了。


    我個人就是,確保自己基礎的情況下,不犯法,不害人的情況下,盡量靠近主方向就行。過了就收著點,太約束就解放點,自己把握自己適合的吧。不貪求功名利祿,隻要個人及家庭健康,就輕鬆好多,適用於一般情況及特殊情況的自保的能力,要檢驗鍛煉,一般沒啥。


    所有人大方向都是一樣的,那些貪財的人貪到極致,也必然要讓總體人民富起來,看不到這點的人隨著時間會被看得到且實踐的人淘汰,總體文明隻要存在就會往這方向走,所以真沒什麽了,之後再有想寫的心就補上了,現階段這樣吧。


    其實每個小章節都是寫的人之間的,也就以這個形式慢慢寫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24歲,寫完開始失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百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百千並收藏24歲,寫完開始失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