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小鹿亂撞
修行從清理萬界垃圾場開始 作者:北岸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夜好眠,第二日淩晨五點半,黃安準時醒來。
等穿戴洗漱完畢,趙師姐也已經起來了。
二人在練武方麵,都看得很重,簡單問好後,直奔寨子下方的校場而去。
等練過武、吃過早飯,檢查完畢賬目時,已經是早晨七點了。
他將昨夜小草轉交給他的銀子,重新送到了兩位管事那裏,充分表達出自己對他們的信任。
隨後,又吩咐楊成武幾句,派他去了一趟餘二哥住處,轉告了關於護送隊的事情。
雙方約定,傍晚宴會時,詳談此事。
此時,天色早已大亮。
自清晨六點鍾,天色發亮時,整個下林寨處,就從寂靜變為熱鬧。
食堂那邊,人頭湧動,人聲喧闐。
大鍋飯,集體勞動的氣氛,總是火熱的,也最能感染人,改變人心。
這種熱鬧的氣氛,對於每一個在下林寨中參與勞動者,都是一次極為新奇的體驗。
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麽,總是覺得勞動時非常高興。
可能,是能按時領工錢,能吃飽肚子吧?
黃安帶著趙顏,還有管事嚴龍,在每一處工地穿梭。
每有不解之處,嚴龍總是能第一時間替他解惑。
自從建設開始後,嚴龍就沒離開過這裏。
所以,他對整片工地非常熟悉,連九成工人的名字,都能叫出來。
他詳細地向黃安介紹著每一個問題,尤其是人事安排上,介紹地非常詳細。
整個巡視,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黃安和趙顏對現在的下林寨工地、建設進度、後續任務和計劃等,都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
石料、木方、土方、運輸車隊等運行機製,也有了足夠的了解。
趁著嚴龍短暫離開的功夫,趙顏在黃安耳邊,小聲嘀咕。
“這嚴龍,是個人才!師弟你手下,能人還是不少的!”
俏臉上滿是笑意。
她以前管理過趙家武館,也在幽州城的趙府內,安排過很多事情,眼力和能力都不差。
她能看出來,小師弟手下的這批兄弟,絲毫不弱於趙府內尋來的那批人。
黃安聞言,也是認可地點了點頭。
對於嚴龍現在的表現,他也非常滿意。
改變很大,果然,認真辦事最能鍛煉人。
他手下能信得過,且辦好事的人,除了楊成武師兄之外,又多了一個。
他笑道:“認真做事是最能鍛煉人的,再練上幾年,估計他們每一個,都能獨當一麵。此去豐安城,想必他們還會繼續成長!”
說完,自己先笑了起來。
誌得意滿,不外如是。
黃安的話,讓趙顏刮目相看,她以為師弟年紀輕輕,又是久病,忙著四處尋醫,琢磨賺銀子的手段。
她以為黃安在管理手下的手段這方麵,應該是很生疏的才對。
沒想到,小師弟如此聰慧,竟然像是無師自通一般,頗為高明。
管理手下的能力,絲毫不比她差。
甚至,若是細想,比她的手段還要來得厲害。
最起碼,她總結不出來“認真做事是最能鍛煉人的”這種話。
細細想來,此去豐安城當城主,未嚐不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好機會。
等嚴龍忙完火急火燎地回來,黃安拍著他的肩膀,說了些勉勵的話,然後吩咐道:
“讓人去備馬,我和我師姐去趟大坡看看,尋兩個大坡那裏的負責人過來,一起過去!”
嚴龍對黃安的今日去意,早就明了,畢竟,黃安昨夜提過一嘴。
他當即答應了下來。
“那大哥你們稍等,我現在就去安排人手!昨夜您說要出來到處看看,所以負責大坡那邊的兩個兄弟,現在就在寨內等著您呢!”
嚴龍辦事,越發細膩了,這管事,當得很是稱職。
黃安眼睛一亮,催促他快去喊人牽馬。
很快,兩個手下兄弟,就牽著四匹馬過來了。
這兩人,都是六腑境的武者,擔任第二和第五小隊的什長一職,暫時負責大坡那邊的事情。
黃安自然也認得二人,昨日還曾一起說笑談事呢。
兩人一高一矮,高的叫宋陽,矮的叫陳齊。
他們需要騎馬去大坡,故而宋陽和陳齊二人,牽來四匹馬,其中就有黃安和趙顏的坐騎。
一紅一黑兩匹馬兒,分外引人注目。
“走!”
黃安當先翻身上馬,然後調轉馬頭,直奔山下而去。
一行人速度很快,下山的道路很是通暢,能容三輛馬車並行。
等過了大路,去往大坡的小道,才有些狹窄,都是土路。
不過,速度也沒降低多少。
因為這條路經常有運送泔水、豬草和糧食的牛車和人行走,所以現在的趕路難度,比以前降低了不止三個檔次。
馬兒的速度,依舊飛快。
比起堅硬的青石板路,胯下馬兒,似乎更喜歡這樣的黃土沙子路。
大坡距離大路不到十裏,半小時不到,他們就已經到大坡了。
如今的大坡,變化非常之大。
雖然僅僅隻被開發了一個多月,黃安隻是大半個月沒來,但整個大坡,基本上快要變成當初規劃的樣子了。
這裏的工程量,比起下林寨大修來說,少了二十倍都不止。
在黃安的規劃當中,等著他手下的人逐漸變多,這裏以後,會遷移更多人過來,組建一個莊子,名字就叫大坡莊。
現在的大坡莊,還隻是一個雛形,不過,也有人煙了,有七戶共二十五人,遷移到了這裏。
此地有田有水,能養活數百人,甚至更多。
大坡莊中,最前麵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排一連五十二間低矮的土石豬圈。
這些模樣新奇的豬圈,並排而立,沿著溪澗兩岸邊,一字排開。
這些豬圈,都是統一規劃的。
柱子和牆壁是土石結構,房頂用木梁搭建,頂部上用碎草和黃泥混成的泥漿密封。
然後又蓋上了三尺厚的茅草,當做屋頂,基本上是能保證冬暖夏涼的。
雖然豬圈不是鋼筋水泥的結構,但由於大小和規格都一樣,是極簡風格,所以看起來倒也像模像樣。
甚至,以黃安的眼光看,這些豬圈修的比他在豐安縣外的封地,大槐樹莊中的大部分房屋還要來得漂亮。
在豬圈的上風口,同樣有十二棟還未徹底完工的,裝修簡陋的木屋。
這些木屋才修建不久,但已經能住人了。
黃安他們剛剛過來時,老遠就看到有嫋嫋炊煙從這些屋子的院外升起,也能聽到時不時響起的豬的哼唧聲。
這些人,就是在他的命令下,從下林寨中再次搬遷至此地的大坡莊的居民。
宋陽和陳齊,不時向黃安解釋這些天的工作成果,以及未來的計劃。
和黃安相處久了,就知道他們這個老大,不是好忽悠的。
年紀雖然要比他們輕很多,但知道的東西,可一點都不少。
最起碼,比他們這兩個自詡見多識廣,曆經輾轉萬裏之徒的人,要多多了。
黃安侃侃而談。
“這養豬,尤其是大規模地養豬,可一定要保持豬舍的通風通氣。哪怕是寒冬臘月,也不能將窗戶給封死。”
他說的頭頭是道,令人不自覺間信服。
黃安自家的廢品處理廠中,也養豬,他還算有些經驗,指導起來,也是有板有眼的。
趙顏一雙美眸,就沒從黃安身上離開過。
這個師弟,懂得好多啊。
好像比以前更俊朗了,尤其是安排事情的時候,令她目眩神迷。
趙顏心髒如小鹿亂撞,她突然在黃安身上,找到了不同以往的依賴和信任感。
眾人走過豬圈,直奔開墾的農田而去。
大坡這裏,除了養豬之外,還種田。
當然,農田才開墾好,甚至有的還在開墾當中。
種子才下去沒多久,如今開墾種植最早的那塊田中,才冒出菜苗的嫩芽,距離第一波收割,估計至少還要一個半月。
農田已經開墾了十二畝之多,這可比當初餘茂說的,能開墾七八畝田的數量,多多了。
當然,當時的餘茂,說的是開墾良田的麵積。
他可沒想到黃安的野心如此之大,竟然想著將整個大坡中,能利用的土地都利用起來。
黃安需要良田,但普通的相對貧瘠的農田,他也不嫌棄。
背靠工業化數百年的地球老家,任何土地,在他手裏都能變成大明人眼裏的上等良田。
老家的經過各種手段培育出來的高產種子,就是神器。
雖然土壤還沒有多少肥力,但如今自產的肥料已經慢慢堆起來了,很快就能用上。
這些開墾好的農田中,種的自然不是水稻,也不是小麥之類的主糧,而是蔬菜,是紅薯等經濟作物。
最早種下的小青菜,已經出苗了。
養豬不易,用主糧喂食代價又太大,最好的,自然是爛菜葉,還有從下林寨工地食堂外拉來的泔水等物。
同樣的,這些蔬菜成熟後,也會一茬一茬地運送至下林寨工地上的大食堂當中。
或者供應大坡莊子中的日常蔬菜用食。
大坡這裏,需要的人手不多。
遷移過來的七戶,共二十五個人,都是成年勞力,在大坡這裏,已經足夠用了。
他們的任務,和正常的農家人沒有什麽區別,養豬、種田,或者幹些上麵吩咐下來的農事。
能利用的土地很多,但受製於人手問題,現階段開田並不是他們的重點。
將一片荒地,改造為能種植農物的農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的人手勞力、工作時長,令第一次接觸的人絕望。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事情。
等穿戴洗漱完畢,趙師姐也已經起來了。
二人在練武方麵,都看得很重,簡單問好後,直奔寨子下方的校場而去。
等練過武、吃過早飯,檢查完畢賬目時,已經是早晨七點了。
他將昨夜小草轉交給他的銀子,重新送到了兩位管事那裏,充分表達出自己對他們的信任。
隨後,又吩咐楊成武幾句,派他去了一趟餘二哥住處,轉告了關於護送隊的事情。
雙方約定,傍晚宴會時,詳談此事。
此時,天色早已大亮。
自清晨六點鍾,天色發亮時,整個下林寨處,就從寂靜變為熱鬧。
食堂那邊,人頭湧動,人聲喧闐。
大鍋飯,集體勞動的氣氛,總是火熱的,也最能感染人,改變人心。
這種熱鬧的氣氛,對於每一個在下林寨中參與勞動者,都是一次極為新奇的體驗。
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麽,總是覺得勞動時非常高興。
可能,是能按時領工錢,能吃飽肚子吧?
黃安帶著趙顏,還有管事嚴龍,在每一處工地穿梭。
每有不解之處,嚴龍總是能第一時間替他解惑。
自從建設開始後,嚴龍就沒離開過這裏。
所以,他對整片工地非常熟悉,連九成工人的名字,都能叫出來。
他詳細地向黃安介紹著每一個問題,尤其是人事安排上,介紹地非常詳細。
整個巡視,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黃安和趙顏對現在的下林寨工地、建設進度、後續任務和計劃等,都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
石料、木方、土方、運輸車隊等運行機製,也有了足夠的了解。
趁著嚴龍短暫離開的功夫,趙顏在黃安耳邊,小聲嘀咕。
“這嚴龍,是個人才!師弟你手下,能人還是不少的!”
俏臉上滿是笑意。
她以前管理過趙家武館,也在幽州城的趙府內,安排過很多事情,眼力和能力都不差。
她能看出來,小師弟手下的這批兄弟,絲毫不弱於趙府內尋來的那批人。
黃安聞言,也是認可地點了點頭。
對於嚴龍現在的表現,他也非常滿意。
改變很大,果然,認真辦事最能鍛煉人。
他手下能信得過,且辦好事的人,除了楊成武師兄之外,又多了一個。
他笑道:“認真做事是最能鍛煉人的,再練上幾年,估計他們每一個,都能獨當一麵。此去豐安城,想必他們還會繼續成長!”
說完,自己先笑了起來。
誌得意滿,不外如是。
黃安的話,讓趙顏刮目相看,她以為師弟年紀輕輕,又是久病,忙著四處尋醫,琢磨賺銀子的手段。
她以為黃安在管理手下的手段這方麵,應該是很生疏的才對。
沒想到,小師弟如此聰慧,竟然像是無師自通一般,頗為高明。
管理手下的能力,絲毫不比她差。
甚至,若是細想,比她的手段還要來得厲害。
最起碼,她總結不出來“認真做事是最能鍛煉人的”這種話。
細細想來,此去豐安城當城主,未嚐不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好機會。
等嚴龍忙完火急火燎地回來,黃安拍著他的肩膀,說了些勉勵的話,然後吩咐道:
“讓人去備馬,我和我師姐去趟大坡看看,尋兩個大坡那裏的負責人過來,一起過去!”
嚴龍對黃安的今日去意,早就明了,畢竟,黃安昨夜提過一嘴。
他當即答應了下來。
“那大哥你們稍等,我現在就去安排人手!昨夜您說要出來到處看看,所以負責大坡那邊的兩個兄弟,現在就在寨內等著您呢!”
嚴龍辦事,越發細膩了,這管事,當得很是稱職。
黃安眼睛一亮,催促他快去喊人牽馬。
很快,兩個手下兄弟,就牽著四匹馬過來了。
這兩人,都是六腑境的武者,擔任第二和第五小隊的什長一職,暫時負責大坡那邊的事情。
黃安自然也認得二人,昨日還曾一起說笑談事呢。
兩人一高一矮,高的叫宋陽,矮的叫陳齊。
他們需要騎馬去大坡,故而宋陽和陳齊二人,牽來四匹馬,其中就有黃安和趙顏的坐騎。
一紅一黑兩匹馬兒,分外引人注目。
“走!”
黃安當先翻身上馬,然後調轉馬頭,直奔山下而去。
一行人速度很快,下山的道路很是通暢,能容三輛馬車並行。
等過了大路,去往大坡的小道,才有些狹窄,都是土路。
不過,速度也沒降低多少。
因為這條路經常有運送泔水、豬草和糧食的牛車和人行走,所以現在的趕路難度,比以前降低了不止三個檔次。
馬兒的速度,依舊飛快。
比起堅硬的青石板路,胯下馬兒,似乎更喜歡這樣的黃土沙子路。
大坡距離大路不到十裏,半小時不到,他們就已經到大坡了。
如今的大坡,變化非常之大。
雖然僅僅隻被開發了一個多月,黃安隻是大半個月沒來,但整個大坡,基本上快要變成當初規劃的樣子了。
這裏的工程量,比起下林寨大修來說,少了二十倍都不止。
在黃安的規劃當中,等著他手下的人逐漸變多,這裏以後,會遷移更多人過來,組建一個莊子,名字就叫大坡莊。
現在的大坡莊,還隻是一個雛形,不過,也有人煙了,有七戶共二十五人,遷移到了這裏。
此地有田有水,能養活數百人,甚至更多。
大坡莊中,最前麵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排一連五十二間低矮的土石豬圈。
這些模樣新奇的豬圈,並排而立,沿著溪澗兩岸邊,一字排開。
這些豬圈,都是統一規劃的。
柱子和牆壁是土石結構,房頂用木梁搭建,頂部上用碎草和黃泥混成的泥漿密封。
然後又蓋上了三尺厚的茅草,當做屋頂,基本上是能保證冬暖夏涼的。
雖然豬圈不是鋼筋水泥的結構,但由於大小和規格都一樣,是極簡風格,所以看起來倒也像模像樣。
甚至,以黃安的眼光看,這些豬圈修的比他在豐安縣外的封地,大槐樹莊中的大部分房屋還要來得漂亮。
在豬圈的上風口,同樣有十二棟還未徹底完工的,裝修簡陋的木屋。
這些木屋才修建不久,但已經能住人了。
黃安他們剛剛過來時,老遠就看到有嫋嫋炊煙從這些屋子的院外升起,也能聽到時不時響起的豬的哼唧聲。
這些人,就是在他的命令下,從下林寨中再次搬遷至此地的大坡莊的居民。
宋陽和陳齊,不時向黃安解釋這些天的工作成果,以及未來的計劃。
和黃安相處久了,就知道他們這個老大,不是好忽悠的。
年紀雖然要比他們輕很多,但知道的東西,可一點都不少。
最起碼,比他們這兩個自詡見多識廣,曆經輾轉萬裏之徒的人,要多多了。
黃安侃侃而談。
“這養豬,尤其是大規模地養豬,可一定要保持豬舍的通風通氣。哪怕是寒冬臘月,也不能將窗戶給封死。”
他說的頭頭是道,令人不自覺間信服。
黃安自家的廢品處理廠中,也養豬,他還算有些經驗,指導起來,也是有板有眼的。
趙顏一雙美眸,就沒從黃安身上離開過。
這個師弟,懂得好多啊。
好像比以前更俊朗了,尤其是安排事情的時候,令她目眩神迷。
趙顏心髒如小鹿亂撞,她突然在黃安身上,找到了不同以往的依賴和信任感。
眾人走過豬圈,直奔開墾的農田而去。
大坡這裏,除了養豬之外,還種田。
當然,農田才開墾好,甚至有的還在開墾當中。
種子才下去沒多久,如今開墾種植最早的那塊田中,才冒出菜苗的嫩芽,距離第一波收割,估計至少還要一個半月。
農田已經開墾了十二畝之多,這可比當初餘茂說的,能開墾七八畝田的數量,多多了。
當然,當時的餘茂,說的是開墾良田的麵積。
他可沒想到黃安的野心如此之大,竟然想著將整個大坡中,能利用的土地都利用起來。
黃安需要良田,但普通的相對貧瘠的農田,他也不嫌棄。
背靠工業化數百年的地球老家,任何土地,在他手裏都能變成大明人眼裏的上等良田。
老家的經過各種手段培育出來的高產種子,就是神器。
雖然土壤還沒有多少肥力,但如今自產的肥料已經慢慢堆起來了,很快就能用上。
這些開墾好的農田中,種的自然不是水稻,也不是小麥之類的主糧,而是蔬菜,是紅薯等經濟作物。
最早種下的小青菜,已經出苗了。
養豬不易,用主糧喂食代價又太大,最好的,自然是爛菜葉,還有從下林寨工地食堂外拉來的泔水等物。
同樣的,這些蔬菜成熟後,也會一茬一茬地運送至下林寨工地上的大食堂當中。
或者供應大坡莊子中的日常蔬菜用食。
大坡這裏,需要的人手不多。
遷移過來的七戶,共二十五個人,都是成年勞力,在大坡這裏,已經足夠用了。
他們的任務,和正常的農家人沒有什麽區別,養豬、種田,或者幹些上麵吩咐下來的農事。
能利用的土地很多,但受製於人手問題,現階段開田並不是他們的重點。
將一片荒地,改造為能種植農物的農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的人手勞力、工作時長,令第一次接觸的人絕望。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