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清瑤 姚尋鳳
寬亮的一個天然大山洞中間,有一池泉水細流。左右還有些小洞,儲存了一些米和麵舊衣,挖隧道的工具,父親的一些書籍、幾箱子的蠟油。
看來父親早有準備,甚至有柴和鍋。甚至就像父親在這裏住過一樣。
幾個小洞裏,還藏了父親的一些寶物,其中就有這兩把寶劍。觀星,錦月。
“這裏……很神奇。”
姚娘四處看看,走到盡頭時,碩大的藤蔓將洞口掩飾。透過縫隙,可以看到外麵萬丈深淵。
“我家人進來過兩次,以備不時之需。儲存些用品,不成想今日用上了。我父母現在……定是凶多吉少了……”說著,難掩悲痛之情,嗚嗚哭起來。
“出路在何方?”
姚大小姐走到池邊指了指這一池水:“呶,水路。隻是我不曾從這裏出去過,隻是聽父親說過,進入池底,有個洞,要知悉水性才能活。”姚大小姐麵露難色,孩子如此小,怎敢冒險?
“你叫什麽?”
“小女子姚尋鳳。”
“你我姓字略有相同,姓季,名清瑤,喚做瑤娘。”
“恕小女未曾聽過瑤娘,不知姑娘是何身份?”
瑤娘沉默許久,黯然神傷:“野草浮萍罷了。”
但兩人來不及講這些無用之語,瑤娘與姚大小姐一同熬粥,孩子嗷嗷待哺,隻能用米粥代替,能否活下來,就要看他的命數了。
“這個兩歲的女兒,是我大哥大嫂的女兒,生她那日,正好八月十五,父親取名滿月,我們家人喚她阿滿。”
阿滿抬起頭,看了看姑姑的眼淚,伸出稚嫩的小手,給姑姑擦淚。
淚滴兩行,又看向懷中幼子:“這是我二哥二嫂的孩子,家中幺兒,現在還未曾正式取名。”淚眼婆娑,可她知道,無論如何也要堅持活下去。
“那就叫他勿離吧!希望你們不再分離。”
“多謝女俠。”
“既然這裏能活命,那就暫且躲一躲。”
“幼子無罪,父親也蒙冤,總不能一輩子在這山洞裏度過吧?如果這樣毫無用處的活著,那倒還不如死了。”姚大小姐倒還有幾分血性。
瑤娘細思,心頭湧上一個想法。
“既如此,我便改作你姓名。我從這池子裏出去後,便是姚大小姐了。時日久了,暠王自然就忘了這山洞。”
“可如果你改做我姓名,暠王豈不是要追殺你嗎?”姚大小姐倒是懂事,怕她被牽連。
“被暠王一人追殺不可怕,對於我而言,更是件好事。這幾年,江湖和朝廷都在找我,我一直東躲西藏。”
“你所犯何事?”姚大小姐繼續追問。
瑤娘不說話,她既不說話,姚大小姐也就不問了。
“你帶孩子在這裏安心度日,我先離開了。”
“女俠請等一等。”姚大小姐起身拿了父親的兩把寶劍。
“這是我父親所得寶劍。本是要給予我兩位兄長一人一把,隻可惜還沒來得及給。我聽母親說過這兩把寶劍是先帝太淵的寶劍,先帝將此劍贈予我父親,本是震懾朝臣,誅殺奸臣所用,後來先帝駕崩,這位宗鴻皇帝心慈手軟,不喜武力解決問題,所以這兩把劍也就略顯多餘。不過劍鞘貴重,鑲有寶玉。劍鋒也削鐵如泥,據說甚是好用呢!”
雖有不舍,但給救命恩人也心甘情願。
“無功不受祿,實在不敢接受。”
“那,既然如此,女俠幫我一個忙吧!這兩把寶劍就當信物了。”
姚娘講到此處,莫玄臣也了解情況了。
“原來,是受姚大小姐所托,請我父親回去救她的。”
“她寫了這封家書,又講了一些關於姚大人的家事,我們還相互約定暗號。那道石門內外都有機關,隻不過內部多了一道鐵鏈。她將鐵鏈取下,外麵是無論如何也開啟不了的。所以她現在相對安全。”
“那你們的暗號是什麽?”
“我自然不能說,畢竟……我也不知莫將軍會不會是暠王的人。”
莫玄臣笑笑:“娘子當著我的麵懷疑我父親,讓我有些無地自容啊!”
“如今的情況,還不知莫將軍身在何處,如何去救姚小姐?又如何去皇上麵前申冤呢?”
“既如此,娘子且安心住下,每隔一段時日,父親便會傳信來,信上亦有暗號,是不是他親自所寫,我一眼便知。若是父親傳信來,我將此事告知,在商討下一步計劃,如何?”
“我是能等得了,可姚小姐和兩個稚子若是身體康健還好,一旦生病,能不能扛過去還兩說。暠王派人看守慈嶺山莊,她是沒辦法出來的。唯一的水路,還需要多練習水性。”
“希望姚小姐能堅持住。”
姚娘望向遠處,紅日落下,夜裏忽然極寒。
整日過著冰火兩重天的朝夕,這裏的將士們都已經皮糙肉厚了。
幹裂的皮膚,發白的嘴唇……
姚娘倒是不解:“這荒漠之地,有何值得堅守?”
“看見後麵那山了嗎?看似沙漠,實則後麵樹木繁盛,多有野畜,那是赤水族人的領地。每年都有進貢朝廷馬匹,獸皮,珍珠藥材等名物品。若是我們退了,便沒有這些進貢了。先帝曾有意要攻克赤水族,隻是突然病倒……”
“一將終成萬古枯。先帝善戰,可戰爭的背後是無數將士的屍骨。”
莫玄臣可以無視她所言:原諒女子所見,婦人之仁。
他也不爭辯,帝王的野心,不是兵卒生死,而是領土與權利。
夜幕降臨,姚娘回房間準備睡下。
“姚小姐,我家公子有請。”玉兒在門外輕叩房門。
姚娘坐起,將兩把劍用綁背纏在身上,隨身帶著。
“公子說了,夜裏涼,給姑娘拿個披風擋一擋。”
玉兒踮起腳尖給她披上。
“多謝妹妹。”姚娘看著似曾相識的年齡,仿佛看見當年的自己。
“婢子應該的,姑娘不用客氣。”
莫玄臣在高處的烽火台,身披黑色鬥篷,正看向遠處。
“公子,姚姑娘來了,奴婢告退。”
寬亮的一個天然大山洞中間,有一池泉水細流。左右還有些小洞,儲存了一些米和麵舊衣,挖隧道的工具,父親的一些書籍、幾箱子的蠟油。
看來父親早有準備,甚至有柴和鍋。甚至就像父親在這裏住過一樣。
幾個小洞裏,還藏了父親的一些寶物,其中就有這兩把寶劍。觀星,錦月。
“這裏……很神奇。”
姚娘四處看看,走到盡頭時,碩大的藤蔓將洞口掩飾。透過縫隙,可以看到外麵萬丈深淵。
“我家人進來過兩次,以備不時之需。儲存些用品,不成想今日用上了。我父母現在……定是凶多吉少了……”說著,難掩悲痛之情,嗚嗚哭起來。
“出路在何方?”
姚大小姐走到池邊指了指這一池水:“呶,水路。隻是我不曾從這裏出去過,隻是聽父親說過,進入池底,有個洞,要知悉水性才能活。”姚大小姐麵露難色,孩子如此小,怎敢冒險?
“你叫什麽?”
“小女子姚尋鳳。”
“你我姓字略有相同,姓季,名清瑤,喚做瑤娘。”
“恕小女未曾聽過瑤娘,不知姑娘是何身份?”
瑤娘沉默許久,黯然神傷:“野草浮萍罷了。”
但兩人來不及講這些無用之語,瑤娘與姚大小姐一同熬粥,孩子嗷嗷待哺,隻能用米粥代替,能否活下來,就要看他的命數了。
“這個兩歲的女兒,是我大哥大嫂的女兒,生她那日,正好八月十五,父親取名滿月,我們家人喚她阿滿。”
阿滿抬起頭,看了看姑姑的眼淚,伸出稚嫩的小手,給姑姑擦淚。
淚滴兩行,又看向懷中幼子:“這是我二哥二嫂的孩子,家中幺兒,現在還未曾正式取名。”淚眼婆娑,可她知道,無論如何也要堅持活下去。
“那就叫他勿離吧!希望你們不再分離。”
“多謝女俠。”
“既然這裏能活命,那就暫且躲一躲。”
“幼子無罪,父親也蒙冤,總不能一輩子在這山洞裏度過吧?如果這樣毫無用處的活著,那倒還不如死了。”姚大小姐倒還有幾分血性。
瑤娘細思,心頭湧上一個想法。
“既如此,我便改作你姓名。我從這池子裏出去後,便是姚大小姐了。時日久了,暠王自然就忘了這山洞。”
“可如果你改做我姓名,暠王豈不是要追殺你嗎?”姚大小姐倒是懂事,怕她被牽連。
“被暠王一人追殺不可怕,對於我而言,更是件好事。這幾年,江湖和朝廷都在找我,我一直東躲西藏。”
“你所犯何事?”姚大小姐繼續追問。
瑤娘不說話,她既不說話,姚大小姐也就不問了。
“你帶孩子在這裏安心度日,我先離開了。”
“女俠請等一等。”姚大小姐起身拿了父親的兩把寶劍。
“這是我父親所得寶劍。本是要給予我兩位兄長一人一把,隻可惜還沒來得及給。我聽母親說過這兩把寶劍是先帝太淵的寶劍,先帝將此劍贈予我父親,本是震懾朝臣,誅殺奸臣所用,後來先帝駕崩,這位宗鴻皇帝心慈手軟,不喜武力解決問題,所以這兩把劍也就略顯多餘。不過劍鞘貴重,鑲有寶玉。劍鋒也削鐵如泥,據說甚是好用呢!”
雖有不舍,但給救命恩人也心甘情願。
“無功不受祿,實在不敢接受。”
“那,既然如此,女俠幫我一個忙吧!這兩把寶劍就當信物了。”
姚娘講到此處,莫玄臣也了解情況了。
“原來,是受姚大小姐所托,請我父親回去救她的。”
“她寫了這封家書,又講了一些關於姚大人的家事,我們還相互約定暗號。那道石門內外都有機關,隻不過內部多了一道鐵鏈。她將鐵鏈取下,外麵是無論如何也開啟不了的。所以她現在相對安全。”
“那你們的暗號是什麽?”
“我自然不能說,畢竟……我也不知莫將軍會不會是暠王的人。”
莫玄臣笑笑:“娘子當著我的麵懷疑我父親,讓我有些無地自容啊!”
“如今的情況,還不知莫將軍身在何處,如何去救姚小姐?又如何去皇上麵前申冤呢?”
“既如此,娘子且安心住下,每隔一段時日,父親便會傳信來,信上亦有暗號,是不是他親自所寫,我一眼便知。若是父親傳信來,我將此事告知,在商討下一步計劃,如何?”
“我是能等得了,可姚小姐和兩個稚子若是身體康健還好,一旦生病,能不能扛過去還兩說。暠王派人看守慈嶺山莊,她是沒辦法出來的。唯一的水路,還需要多練習水性。”
“希望姚小姐能堅持住。”
姚娘望向遠處,紅日落下,夜裏忽然極寒。
整日過著冰火兩重天的朝夕,這裏的將士們都已經皮糙肉厚了。
幹裂的皮膚,發白的嘴唇……
姚娘倒是不解:“這荒漠之地,有何值得堅守?”
“看見後麵那山了嗎?看似沙漠,實則後麵樹木繁盛,多有野畜,那是赤水族人的領地。每年都有進貢朝廷馬匹,獸皮,珍珠藥材等名物品。若是我們退了,便沒有這些進貢了。先帝曾有意要攻克赤水族,隻是突然病倒……”
“一將終成萬古枯。先帝善戰,可戰爭的背後是無數將士的屍骨。”
莫玄臣可以無視她所言:原諒女子所見,婦人之仁。
他也不爭辯,帝王的野心,不是兵卒生死,而是領土與權利。
夜幕降臨,姚娘回房間準備睡下。
“姚小姐,我家公子有請。”玉兒在門外輕叩房門。
姚娘坐起,將兩把劍用綁背纏在身上,隨身帶著。
“公子說了,夜裏涼,給姑娘拿個披風擋一擋。”
玉兒踮起腳尖給她披上。
“多謝妹妹。”姚娘看著似曾相識的年齡,仿佛看見當年的自己。
“婢子應該的,姑娘不用客氣。”
莫玄臣在高處的烽火台,身披黑色鬥篷,正看向遠處。
“公子,姚姑娘來了,奴婢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