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人就出個嘴,你說他不長腦子吧。他還知道躲。”


    “我要是他要麽閉嘴,不在這裏說些自己打自己臉的話。”


    本來挺簡單的一件事,讓張大柱的嘴給把事情鬧大。


    這一路折騰下來,李府的人張大柱有了新的評價。覺得這張大柱這個人,他出去和人交接不行。畢竟他那張嘴,就是個惹禍的苗子。


    這也給李府管事的人提了個醒: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處理,會有不同的結果。


    從不同人嘴裏說出來,給人的感覺那簡直是天差地別。有的人的說話口氣讓人聽著就舒服。覺得是和人商量的口氣。有的人出口就讓人覺得他是教訓你!讓人瞬間就想發火!


    出門在外,別人又不知道你是哪路神仙,誰也不知道誰背後站著誰。所以啊,人出門在外還是低調點、客氣點好。


    金筱瑩、張媽……幾個跟李妍關係好的,又見到了李妍。老友見麵自是一陣敘舊。


    府裏人對李妍的評價是:


    別看李妍識字少,真的是個能人。有眼力見會看人辦事。知道到眉眼高低。要是識字多那才不得了呐!她在這裏幹了幾十天把這邊打理的井井有條。


    李妍看到李明正、金筱瑩……一群人過來了。上上下下、方方麵麵都想的很周到。


    晚上隱棲閣的一個大廳裏李明正、金筱瑩……在大廳裏聊天。


    李明正問起了李妍。


    “你在這邊也幹了一段時間了,對這邊的飯莊……有什麽提議嗎?”


    “東家這樣問了啊,我還真有點想法。不知道合不合適,我說出來您看著定奪。咱們這飯的味道這方麵沒得說。就一個字好,兩個字那是,真好!就是飯莊的名字嘛!有點提議。”


    李妍說到這裏,李明正和金筱瑩都看著看著李妍等著李妍說下麵的話。


    “哦!你說來聽聽!”


    李妍接著說道:“這話我是聽一個食客說的,不過我後來感覺他說的挺有道理的。我就跟你們一學,你們就一聽。”


    “他說我們這個飯莊不是菜館,主營是羊肉湯比較,平常的飯食。我們飯莊名字叫高雅飯莊,感覺著取的這個名字是不是有點太雅了,不接地氣!”


    “我們飯莊位置在九頭崖的峽口附近。這九頭崖也算是個景點這裏就峽口羊肉湯館,這樣以地域命名。聽著更接地氣。還有我們這個四季鳥語花香客棧,他說說其實他說名子太長了,取名叫與山語更形象。”


    李明正和金筱瑩、金蘿三人一聽李妍轉述那位食客的話都覺得那位食客是個高人。感覺他說的是挺合理的。


    李明正卻把這個事的決定權交給了金蘿。他對李妍說:“他這個提議挺好的!隻是這些個飯店和客棧都是金蘿提議才開的。就讓金蘿來做決斷吧。”


    李明正覺得,客棧的位置,環境硬性指標占主要的。當然有個好名字,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隻是這開業不久剛步入正軌……”


    金蘿說:“李姨說的名字也確實合適比較合適,但是飯店和客棧開業沒多久剛步入正軌就突然改名字。怕給別人造成……的影響。再考慮考慮等有個契機再說吧!”


    金蘿心裏在暗暗盤算,搞個噱頭,不會對飯館和客棧的生意造成影響。


    李明正當時沒說什麽啊!私下他得意得對金筱瑩說:“我們這個女兒是個掌舵的料,能夠方方麵麵的都考慮全麵。”


    “那是肯定的!也不看看是誰的孩子!哈!哈!……這話可別到外麵說,讓別人聽到該笑我們自誇了!”


    第三天,金筱瑩身子有點重,她就不出去了。讓紅紅和翠翠陪著金蘿一起出去玩了。


    金蘿、紅紅和翠翠出去時走到榆莊一個路口看到路口那裏圍了好多人。


    走近了聽到圍觀的人議論紛紛。


    有人說:“我娘家兄弟,想要一個男孩。要不我給他領過去。”


    “會不會有什麽毛病呀?故意丟的不要的。”


    “我觀察了好久了。不像是有毛病的看著挺機靈的,別養幾天人家家裏又要走要走了。”


    “養要養個知根知底的,別是什麽家裏犯事的?這年頭來曆不明的不能招惹。”


    ……


    金蘿看到人群中間坐了一個四歲左右的孩子。


    看著圍觀的人有的熱心的問著這小孩……應該是有人想要收養他。


    待到夜幕降臨,金蘿、紅紅和翠翠歸來時,清晨時還在圍觀的眾人皆已散去。隻餘下那孩子,獨自呆坐原地,看著茫然無措,模樣愈發可憐。


    繁華的大街上車水馬龍,行人腳步匆匆忙忙,像是有什麽急事一樣;道路兩旁的飯店裏也是人頭攢動,人們都在忙碌著各自的事情。


    金蘿看到路邊的這個小孩子,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饑餓和無助。她心疼不已,她走進一家麵館,點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端到孩子麵前。


    小男孩看到眼前的食物,眼睛都亮了起來。他顧不上說話,端起碗就開始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金蘿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這個可憐的孩子,心中充滿了同情和難過。她不禁想起自己以前的遭遇,仿佛看到了當年饑餓的自己。


    她等小男孩吃完她輕聲問道:“小朋友,你叫什麽名字啊?還記得自己家住在哪裏嗎?家裏還有些什麽人呢?”


    然而,麵對金蘿的詢問,那孩子隻是低著頭,然後低聲說道:“我叫狗娃,沒有父母了,我在等我姐姐,我不知道……”說完,他緊緊地抓著金蘿的衣角,喊了一聲:“尕姐!”仿佛在這一刻,他已經認定了金蘿就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金蘿無奈之下,隻能將他帶回了飯館,並讓韓掌櫃在外麵掛了一個牌子。


    上麵寫著:“本店來了一個孩子,大約四歲左右,小名叫狗蛋。如果有其親人前來尋找,可以聯係本店掌櫃。”


    對於金蘿自作主張領回來的孩子。


    李老夫人認為金蘿是個未出閣的姑娘,領養孩子怕對名聲不好。


    對於這個剛剛被金蘿領回來的孩子。張媽表示她也很想領養,但是……是家裏已經有幾個孩子了……


    金筱瑩經常去廟裏燒香禮佛,救人於危難之中是積德行善的事,她自然是願意收養。


    李明作為一個見多識廣、走南闖北的人,曾經在路上接觸過許多僧人禪師,並聆聽過一些得道高人的教誨。他深刻地理解到“以德養福”的重要性,明白隻有具備良好品德才能得人心,得財富。


    因此,當他看到女兒將孩子領回時,內心非常讚同女兒的行為。為了方便孩子將來能與家人團聚,他並親自給孩子取名為“李榆莊”。這個名字寓意著孩子是在榆莊被領養的,同時也為他的家人尋找他提供了線索。


    金蘿則是一個接受過現代社會“人人平等”思想教育的人,她並不會因為身份地位而輕視任何人。對於府裏的人和李榆莊,她一視同仁,甚至將他們都視為自己的親人。這種平等觀念使得她與李榆莊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李榆莊這個地方對狗子而言無疑是一次重生。在這個地方,他碰到了金蘿一家人,他不僅擁有穩定的居所,還得到了李蘿一家人的關懷。李府安排照顧他的劉老奶奶和藹可親,待他如同親人一般。而他的父母(李明正、金筱瑩)和姐姐(金蘿)更是給予了他無盡的關愛和溫暖。


    李榆莊回來後見金蘿總幾叫尕姐!


    後來才知道尕是李榆莊還叫狗子時他們那地方對小的漂亮的人的稱呼。如尕姐、尕哥、尕姨……


    那是李榆莊對自己家鄉的一種緬懷!


    直到李榆莊長大了見了金蘿也是尕姐!尕姐的叫著。直到兩人都白發蒼蒼李榆莊還是叫金蘿尕姐。


    自從收養了李榆莊之後,後來李府斷斷續續接連收養了許多小孩。有領回來叫金蘿姐姐的,到後來有叫她母親的,再到後來有叫她奶奶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銀杏樹下的沉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葉聽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葉聽風並收藏銀杏樹下的沉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