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侄兒接下此事,有四點條件,望您應允。若蒙允準,侄兒定當竭忠盡智,至死方休。”子墨正色言道。
劉莊一聽,朗聲笑道:“好好好!別說四條,便是四十條朕亦允之!”
子墨徐徐列出:“其一,侄兒唯聽命於陛下一人,他人無權幹涉;其二,此組織須秘密運作,核心機密與行動皆由陛下獨斷;其三,組織成員需與朝中官員及世族豪門無瓜葛,出身清白;其四,侄兒自此不再接受任何官職,僅接受金銀珠寶之賞賜。”
劉莊連聲追問:“僅此而已?不求朕之金銀?不求朕之兵馬?不求朕之地盤?亦不求朕之官位?”他滿腹狐疑,目光中透出深深的困惑。
子墨微微一笑,岔開話題:“陛下,侄兒今日帶來佳釀,願您品鑒一番,看是否合您口味。”言罷,他自懷中取出一隻土罐,內盛瀘州老窖,呈於劉莊麵前。
劉莊接過,揭開罐蓋一嗅,頓時神情愕然,急不可耐地飲下一大口,讚道:“好香!好烈!好酒!痛快!此酒莫非又是日爾曼商賈所獻?”
子墨點頭道:“正是。日前那日爾曼皇家商人親至王府,以製酒秘方交換重寶,並攜來諸多美食異物,言稱羅馬帝國尚有許多珍稀之物,願以絲綢、茶葉互換。”
劉莊憤然道:“西方蠻邦竟藏有如此多奇貨,朕定要奪回河西走廊,以通商路!”隨後他轉頭看向子墨,“你此刻提及美酒,究竟何意?”
子墨從容道:“陛下,此酒若由我北海農莊自行釀造售賣,是否有利可圖?”
劉莊大笑:“必賺無疑,且定能大發其財!你之意是……”
子墨接道:“擬將釀酒之事交予嶽父賈少康打理,所得之銀兩,用於建立此組織。我北海農莊有萬畝良田、千戶人口,皆身家清白。即可暗中招募其子女為組織成員,如此一來,資金、場地、人員皆隱秘而備。”
子墨續道:“侄兒素性閑逸,喜無拘無束,時而還需閉關修煉養生之道。如此安排,正合我心意。”
劉莊撫掌大笑:“好!好!好!你這首領之職,朕看來實至名歸!朕應允你之條件!”
子墨提議:“此組織以民間門派為名,不受朝廷諸多限製,行事更為隱蔽便捷。”
劉莊欣然道:“朕曾賜你黑木令,此乃五龍令中第二,見令如朕親臨,對五品以下官員有先斬後奏之權,對四.五品大員有逮捕審訊之權,不如以此命名,喚作‘黑木門’如何?”
子墨感激道:“謝陛下厚賜,謝陛下賜名!黑木門定當成為陛下之千裏眼、順風耳。侄兒不僅將賄賂本國大臣,更將賄賂周邊乃至西方諸國之大臣,布下耳目遍及四海,令陛下明察秋毫,監察天下,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全力保障《永平國策》之貫徹實施。”
劉莊笑聲震殿:“朕有子墨,何需範增、張良!朕有子墨,實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天下之福!”
此時,蔡公公疾步上殿稟報:“皇上,玉虛道長門下弟子有要事求見。”
劉莊揮手道:“宣他進來。”又對子墨說:“子墨,你不必回避,一同聆聽。”
一名身著青衣、滿身血汙的青年步入大殿,正是玉虛道長弟子常寬,他跪地稟報道:“啟稟陛下,小人與師兄弟共三十人隨師父赴祭祀大典,一路遭黑衣人追殺,現僅餘十人被困昆陽城外潮皇閣。小人輕功尚可,師父命我先行前來求援。”
劉莊日:“朕已遣羽林衛王霸將軍率虎賁營前往接應,你且退下歇息。”
劉莊臉色驟變,怒視子墨:“子墨,此事你如何看待?”
子墨淡淡地答:“陛下,此乃有人欲趁您根基未穩,製造事端,動搖您的威信。”
劉莊思索片刻,推測道:“依你所言,或是匈奴所為,亦或為我朝某些不安分的王爺,尤其是廢太子東海恭王劉疆嫌疑甚大。”
劉莊即刻命蔡公公:“傳憲台司禦史中丞王康速來見駕。”
蔡公公領命而出,子墨亦欲告退。劉莊卻道:“子墨,你暫留屏風之後,待會兒王康領命之後我還有話要問。”
兩柱香後,王康匆匆趕到,行禮道:“臣王康參見陛下。”
劉莊下令:“王康,朕命你率憲台司人馬速赴昆陽城潮皇閣,接應玉虛道長,並查明究竟是何人追殺道長,幕後主使究為何人!”
王康領命離去。子墨適時從屏風後走出,繼續陪伴劉莊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
子墨自那精雕細琢的屏風之後悠然而出,步履間自帶一股沉穩之氣,劉莊端坐龍椅之上,眉宇間卻盡顯憂慮,此刻的他,已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而是麵對內外交困局勢、憂心江山社稷的漢室君主。那張年輕的眼眸也變得深邃起來,猶如兩口古井,映照著現實的滄桑與變故,此刻卻滿溢著無盡的憂慮與疲憊。
“子墨,朕之江山如今危機四伏。”劉莊開言,聲音低沉而有力,猶如深秋落葉敲擊石板,透著無盡的悲涼與無奈。那話語中的每一個字眼,都仿佛被歲月磨礪過的石頭,堅硬而又冷峻,承載著一個帝王的沉痛與掙紮。“外有匈奴鐵騎虎視眈眈,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時時刻刻威脅著我大漢北疆安寧。他們如草原上的野狼,伺機而動,隨時可能撕破邊疆的寧靜,將戰火引向繁華的中原。內有幾位不安分的王爺,雖身居藩邸,卻心懷異誌,暗中勾結黨羽,意圖謀逆。他們如潛伏在暗夜中的毒蛇,陰冷而狡猾,借著親情的偽裝,悄悄編織著顛覆皇權的陰謀。更有那些大姓門閥世家,勾結藩王、把控地方經濟,幹預朝政,甚至染指科舉取士,以此鞏固自身勢力,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他們如同盤踞在大漢根基上的巨蟒,貪婪地吸吮著國家的血液。”
劉莊眼中寒光乍現,猶如暗夜中的流星劃破天際,帶著刺骨的冷冽與決絕。那光芒中,既有對背叛者的憤怒,也有對敵人的仇恨,更有一份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一旦朕握得實證,定讓他們血債血償,片甲不留!朕要讓世人知曉,逆我大漢者,必遭天譴!”他的話語猶如金石落地,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震人心魄。說罷,他緊握龍椅扶手,指節因用力而泛白,仿佛要將內心的憤怒與決心通過這冰冷的金屬傳達到每一寸國土,喚醒沉睡的忠誠,凝聚起抵抗內外敵人的力量。
提及即將到來的青龍節祭祀,劉莊語氣稍緩,卻又不失莊重。那語氣中的變化,恰似琴弦上的顫音,既包含了對未來的期許,也流露出對現實的憂慮。“此次青龍節祭祀,乃朕登基以來首次隆重慶祝,意在祈求上蒼庇佑,保我大漢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朕特意請來玉虛道長作為溝通神明之使者,其所屬玉虛宮更是江湖赫赫有名的大派,德高望重,備受敬仰。然而,近日發生之事,令朕震驚不已。竟有勢力能重創玉虛宮,一路追殺至潮皇閣方露端倪,可見其背後勢力非同小可,手段之狠辣,布局之深遠,令人不寒而栗。朕如此後知後覺,仿佛成了盲聾之人,隻能被動應對,實乃痛心疾首。”
子墨聞聽此言,麵無表情,但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洞察。那眼神如同利劍出鞘,瞬間穿透了層層迷霧,直指問題的核心。他緩緩開口,言語間透露出智者的冷靜與審慎,那話語如流水潺潺,清澈而富有哲理。“按理而言,憲台司作為朝廷耳目,早應對此類異動有所察覺,斷不至於待事態發展至潮皇閣方始上報。憲台司之職,乃監察百官、整肅朝綱,如今卻對如此重大變故反應遲鈍,實屬異常。況且,消息來源竟是玉虛宮弟子逃出生天後親自稟報,此情此景,實屬反常。此事背後,恐有憲台司內部人士與敵對勢力勾結,或是王康禦史中丞本身便與之有所瓜葛。王康身為憲台司之首,若其失察乃至參與其中,後果不堪設想。”
劉莊聞之,不禁長歎。那歎息聲中,既有對王康失望的痛心,也有對朝廷局勢的憂慮,更有一份對子墨洞察力的讚賞。“王康此人,朕曾對其寄予厚望,以為其剛正不阿,能肅清朝綱。然其背後究竟效忠何人,朕亦難以揣測。昆陽城潮皇閣一事,你且前去查探,為朕揭示真相,此乃黑木門首任之務。朕盼你能撥開迷霧,找出隱藏在暗處的敵人,還我大漢朗朗乾坤。”
子墨微微欠身,拱手道:“侄兒領旨。”他的語氣平靜而堅定,沒有絲毫猶疑與畏縮。
劉莊一聽,朗聲笑道:“好好好!別說四條,便是四十條朕亦允之!”
子墨徐徐列出:“其一,侄兒唯聽命於陛下一人,他人無權幹涉;其二,此組織須秘密運作,核心機密與行動皆由陛下獨斷;其三,組織成員需與朝中官員及世族豪門無瓜葛,出身清白;其四,侄兒自此不再接受任何官職,僅接受金銀珠寶之賞賜。”
劉莊連聲追問:“僅此而已?不求朕之金銀?不求朕之兵馬?不求朕之地盤?亦不求朕之官位?”他滿腹狐疑,目光中透出深深的困惑。
子墨微微一笑,岔開話題:“陛下,侄兒今日帶來佳釀,願您品鑒一番,看是否合您口味。”言罷,他自懷中取出一隻土罐,內盛瀘州老窖,呈於劉莊麵前。
劉莊接過,揭開罐蓋一嗅,頓時神情愕然,急不可耐地飲下一大口,讚道:“好香!好烈!好酒!痛快!此酒莫非又是日爾曼商賈所獻?”
子墨點頭道:“正是。日前那日爾曼皇家商人親至王府,以製酒秘方交換重寶,並攜來諸多美食異物,言稱羅馬帝國尚有許多珍稀之物,願以絲綢、茶葉互換。”
劉莊憤然道:“西方蠻邦竟藏有如此多奇貨,朕定要奪回河西走廊,以通商路!”隨後他轉頭看向子墨,“你此刻提及美酒,究竟何意?”
子墨從容道:“陛下,此酒若由我北海農莊自行釀造售賣,是否有利可圖?”
劉莊大笑:“必賺無疑,且定能大發其財!你之意是……”
子墨接道:“擬將釀酒之事交予嶽父賈少康打理,所得之銀兩,用於建立此組織。我北海農莊有萬畝良田、千戶人口,皆身家清白。即可暗中招募其子女為組織成員,如此一來,資金、場地、人員皆隱秘而備。”
子墨續道:“侄兒素性閑逸,喜無拘無束,時而還需閉關修煉養生之道。如此安排,正合我心意。”
劉莊撫掌大笑:“好!好!好!你這首領之職,朕看來實至名歸!朕應允你之條件!”
子墨提議:“此組織以民間門派為名,不受朝廷諸多限製,行事更為隱蔽便捷。”
劉莊欣然道:“朕曾賜你黑木令,此乃五龍令中第二,見令如朕親臨,對五品以下官員有先斬後奏之權,對四.五品大員有逮捕審訊之權,不如以此命名,喚作‘黑木門’如何?”
子墨感激道:“謝陛下厚賜,謝陛下賜名!黑木門定當成為陛下之千裏眼、順風耳。侄兒不僅將賄賂本國大臣,更將賄賂周邊乃至西方諸國之大臣,布下耳目遍及四海,令陛下明察秋毫,監察天下,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全力保障《永平國策》之貫徹實施。”
劉莊笑聲震殿:“朕有子墨,何需範增、張良!朕有子墨,實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天下之福!”
此時,蔡公公疾步上殿稟報:“皇上,玉虛道長門下弟子有要事求見。”
劉莊揮手道:“宣他進來。”又對子墨說:“子墨,你不必回避,一同聆聽。”
一名身著青衣、滿身血汙的青年步入大殿,正是玉虛道長弟子常寬,他跪地稟報道:“啟稟陛下,小人與師兄弟共三十人隨師父赴祭祀大典,一路遭黑衣人追殺,現僅餘十人被困昆陽城外潮皇閣。小人輕功尚可,師父命我先行前來求援。”
劉莊日:“朕已遣羽林衛王霸將軍率虎賁營前往接應,你且退下歇息。”
劉莊臉色驟變,怒視子墨:“子墨,此事你如何看待?”
子墨淡淡地答:“陛下,此乃有人欲趁您根基未穩,製造事端,動搖您的威信。”
劉莊思索片刻,推測道:“依你所言,或是匈奴所為,亦或為我朝某些不安分的王爺,尤其是廢太子東海恭王劉疆嫌疑甚大。”
劉莊即刻命蔡公公:“傳憲台司禦史中丞王康速來見駕。”
蔡公公領命而出,子墨亦欲告退。劉莊卻道:“子墨,你暫留屏風之後,待會兒王康領命之後我還有話要問。”
兩柱香後,王康匆匆趕到,行禮道:“臣王康參見陛下。”
劉莊下令:“王康,朕命你率憲台司人馬速赴昆陽城潮皇閣,接應玉虛道長,並查明究竟是何人追殺道長,幕後主使究為何人!”
王康領命離去。子墨適時從屏風後走出,繼續陪伴劉莊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
子墨自那精雕細琢的屏風之後悠然而出,步履間自帶一股沉穩之氣,劉莊端坐龍椅之上,眉宇間卻盡顯憂慮,此刻的他,已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而是麵對內外交困局勢、憂心江山社稷的漢室君主。那張年輕的眼眸也變得深邃起來,猶如兩口古井,映照著現實的滄桑與變故,此刻卻滿溢著無盡的憂慮與疲憊。
“子墨,朕之江山如今危機四伏。”劉莊開言,聲音低沉而有力,猶如深秋落葉敲擊石板,透著無盡的悲涼與無奈。那話語中的每一個字眼,都仿佛被歲月磨礪過的石頭,堅硬而又冷峻,承載著一個帝王的沉痛與掙紮。“外有匈奴鐵騎虎視眈眈,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時時刻刻威脅著我大漢北疆安寧。他們如草原上的野狼,伺機而動,隨時可能撕破邊疆的寧靜,將戰火引向繁華的中原。內有幾位不安分的王爺,雖身居藩邸,卻心懷異誌,暗中勾結黨羽,意圖謀逆。他們如潛伏在暗夜中的毒蛇,陰冷而狡猾,借著親情的偽裝,悄悄編織著顛覆皇權的陰謀。更有那些大姓門閥世家,勾結藩王、把控地方經濟,幹預朝政,甚至染指科舉取士,以此鞏固自身勢力,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他們如同盤踞在大漢根基上的巨蟒,貪婪地吸吮著國家的血液。”
劉莊眼中寒光乍現,猶如暗夜中的流星劃破天際,帶著刺骨的冷冽與決絕。那光芒中,既有對背叛者的憤怒,也有對敵人的仇恨,更有一份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一旦朕握得實證,定讓他們血債血償,片甲不留!朕要讓世人知曉,逆我大漢者,必遭天譴!”他的話語猶如金石落地,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震人心魄。說罷,他緊握龍椅扶手,指節因用力而泛白,仿佛要將內心的憤怒與決心通過這冰冷的金屬傳達到每一寸國土,喚醒沉睡的忠誠,凝聚起抵抗內外敵人的力量。
提及即將到來的青龍節祭祀,劉莊語氣稍緩,卻又不失莊重。那語氣中的變化,恰似琴弦上的顫音,既包含了對未來的期許,也流露出對現實的憂慮。“此次青龍節祭祀,乃朕登基以來首次隆重慶祝,意在祈求上蒼庇佑,保我大漢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朕特意請來玉虛道長作為溝通神明之使者,其所屬玉虛宮更是江湖赫赫有名的大派,德高望重,備受敬仰。然而,近日發生之事,令朕震驚不已。竟有勢力能重創玉虛宮,一路追殺至潮皇閣方露端倪,可見其背後勢力非同小可,手段之狠辣,布局之深遠,令人不寒而栗。朕如此後知後覺,仿佛成了盲聾之人,隻能被動應對,實乃痛心疾首。”
子墨聞聽此言,麵無表情,但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洞察。那眼神如同利劍出鞘,瞬間穿透了層層迷霧,直指問題的核心。他緩緩開口,言語間透露出智者的冷靜與審慎,那話語如流水潺潺,清澈而富有哲理。“按理而言,憲台司作為朝廷耳目,早應對此類異動有所察覺,斷不至於待事態發展至潮皇閣方始上報。憲台司之職,乃監察百官、整肅朝綱,如今卻對如此重大變故反應遲鈍,實屬異常。況且,消息來源竟是玉虛宮弟子逃出生天後親自稟報,此情此景,實屬反常。此事背後,恐有憲台司內部人士與敵對勢力勾結,或是王康禦史中丞本身便與之有所瓜葛。王康身為憲台司之首,若其失察乃至參與其中,後果不堪設想。”
劉莊聞之,不禁長歎。那歎息聲中,既有對王康失望的痛心,也有對朝廷局勢的憂慮,更有一份對子墨洞察力的讚賞。“王康此人,朕曾對其寄予厚望,以為其剛正不阿,能肅清朝綱。然其背後究竟效忠何人,朕亦難以揣測。昆陽城潮皇閣一事,你且前去查探,為朕揭示真相,此乃黑木門首任之務。朕盼你能撥開迷霧,找出隱藏在暗處的敵人,還我大漢朗朗乾坤。”
子墨微微欠身,拱手道:“侄兒領旨。”他的語氣平靜而堅定,沒有絲毫猶疑與畏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