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方大人是個好官,為什麽不開倉賑濟災民?”秦頌問道。


    齊桓身居官場卻知曉這其中的彎彎繞,這方敏雖然是一縣縣令,但卻並沒有權利開倉放糧。


    大秦朝的糧倉按倉穀的來源分為正倉、義倉、常平倉,同時又按其用途,再設太倉、軍倉、轉運倉、神倉。正倉和義倉隸屬尚書省戶部下的倉部司,常平倉則由太府寺下的常平署來管理,太倉隸屬司農寺下的太倉署,轉運倉則直接受轄於司農寺。其中義倉也叫做社倉,倉穀來源多是民間自發捐獻,由當地的宗族和鄉社建立並管理。但義倉的畢竟屬於民間自建,規模自然無法和朝廷所設的糧倉相比。


    所有糧倉中,最重要的還是“常平倉”,“常平倉”的主要作用便是調節糧價、備荒賑恤。大秦朝每個縣、郡都設有“常平倉”,這“常平倉”有專人管理,縣令不可以隨意支配,即便是當地發生災情,出現糧荒,也仍需按照固定的章程向上級申報,層層審批之下,才可開倉賑災。這方敏得罪了上麵的人,光是上報這一關他就過不了。


    果然,就聽那周四搖頭道:“哪有這麽容易,方大人得罪了上麵的人,上麵的那些個大官哪肯讓他這麽容易便開倉放糧。”


    秦頌想到一路來見到的那些瘦骨嶙峋的饑民,頓時來了火氣,“就沒有王法了嗎?難道真的就因為個人的一些私怨,罔顧百姓的性命?那可是一條條的人命啊!上麵就沒人管麽?”


    周四苦笑道:“如今清源縣就是一個爛攤子,這些當官的跑還來不及,哪兒還願意接這樣一個燙手山芋?”


    齊桓默默聽著,最後道:“如今這清源縣還有多少人口?災民數目又如何?”


    周四道,“大水之後,百姓逃的逃,死的死,稍微有些能耐的人家早就收拾家當去周圍的縣安家落戶去了,誰還願意留在這裏?留在這裏的,多半是一些老弱婦孺或是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裏的老人,除了這清源縣也沒別的地方可去了,隻能在這裏等死。(.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如今清源縣能有往日人口的三成就已經不錯了。這裏麵災民人數還占了大多數。”


    齊桓心裏默默估算著人數,雖然知道這數字多半不準確,但他還是想粗略地了解清源縣的情況有多糟。在文淵閣的卷宗上,清源縣上報的人口有四十多萬,如果按周四的說法算下來,清源縣就隻剩下十幾萬人,這個數字讓齊桓覺得觸目驚心。


    從客棧裏麵出來後,主仆二人的臉色都不太好。上了馬車,朝縣衙方向駛去。


    縣衙稍顯破敗,門口的衙役早就從方敏那裏得了消息,知道這幾日便會有京中的官員來此上任,所以當齊桓的馬車遠遠駛來時,他們便已經差人進衙門報信了。


    齊桓下了馬車,門口已經有衙役迎了上來,“可是齊桓齊大人?”


    齊桓微微頷首,那衙役臉上帶笑,“我家大人一早就說,齊大人可能今日便到,讓我們幾個在門口守著,沒想到真的被我家大人說中了。”


    齊桓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哦?沒想到你家大人還有這鐵口直斷的本事,這我可要見識見識。”


    這時,從縣衙內走出一個約有二十七八歲,身量頎長的年輕人,齊桓稍一打量,見他五官硬朗,眼神透徹清明,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子正氣。齊桓暗暗點頭,知道來人便是方敏了。他在打量方敏的時候,方敏也在打量他。


    “齊大人,久仰了。等了這麽些日子,總算是把你給盼來了。快請裏麵坐,我讓下麵的人看茶。”方敏難掩激動之色。


    齊桓心中稍稍一怔,沒想到這方敏會這般熱情。隻是不知道這熱情裏有幾分真幾分假了。那小二的話裏麵恐怕還有些水分。


    齊桓臉上的笑容恰到好處,“我這一路上遇到的沿途的百姓,無一不說方大人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心中十分敬仰,一直想見見,如今總算是得償所願了。”齊桓一邊說一邊跟著方敏往縣衙裏麵走,同時不著痕跡地打量周圍的環境。


    這縣衙坐北朝南,共分三堂,依次是大堂、二堂、三堂,周圍配以廊房。大堂麵闊五間,進深六椽,當心間很寬,明顯大於次、稍間,稍間又略窄於次間。


    大堂兩側是議事廳,後側有平房兩間,為衙皂房。過衙皂房即至重光門,門上懸掛“天理國法人情”金字匾額。回廊式的走廊,圍繞兩側配房,過重光門,兩側有重簷雙回廊配房,正麵為琴房,麵闊五間。堂後院落兩側有配房,前後簷下皆有回廊,正麵為迎賓廳。出迎賓廳又一進院落,正麵為二堂,二堂麵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硬山頂。左右為回廊式配房。


    三堂麵闊三間,進深三間,堂前帶廊。大堂和二堂中院東側是銀庫,麵寬三間,進深二椽,單簷硬山頂。書房位於三堂西側,與三堂相接,麵寬一間。三堂兩側有東西花廳院,為眷屬宅院。


    衙內院落開闊幽靜,院中有另有一株南天竹,四季常青。齊桓心內暗自點頭,這縣衙雖然破敗了些,看得出來當年興建時也是費了心思的。


    方敏領著齊桓在衙門裏轉了一圈,見齊桓看得饒有興致,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參觀完日後的工作環境,齊桓這才跟著方敏去了迎賓廳。自有下人上來看茶,齊桓啜了口茶,茶湯一入喉,通體舒泰,滿口回甘。


    齊桓十分意外,他在京城裏也喝過不少茶,但這種茶他卻從未喝過。


    方敏在一旁恰好開口,“這是我們本地產的一種茶,比不得大人在京裏時喝的,但勉強還能入口,齊大人覺得如何?”


    齊桓笑道:“茶湯清冽,唇齒留香,倒是難得的好茶。”


    方敏笑,“大人喝得慣才好。下官已經讓下人設了宴,算是為大人接風。”


    齊桓淡淡道,“不必太過麻煩,心意到了就行。”這方敏倒是個心思細膩的,這接風宴,齊桓倒也沒有拒絕,趁著這次接風宴,正好見一見這清源縣的話事人。


    現在離晚上的宴席開始還有一段時間,方敏讓下人把齊桓的行李全都送到聽濤院,齊桓一同隨行。


    三堂後麵便是縣令的居所,這方敏如此年紀,定然是個有家室的,住在這裏,難免多有避諱。但他剛到此地,人生地不熟的,還是先住下,等過兩日找好了宅子,便搬出去。


    趙玉此番外放,雖然是手下留情了,但也絕對沒有一昧手軟。能找到清源這樣的地方,可見他確實也是費了一番功夫的。


    大秦朝是省州郡縣四級製,其中州又分兩種,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屬省,級別與郡相同,散州隸屬郡,級別與縣相同。齊桓其實任的是江州的知州,但奈何江州是屬散州,所以齊桓這一知州,其實和一縣縣令沒什麽區別。齊桓屬於空降兵,清源縣本來隻是一介小縣,根本就未設知州一職,但耐不住趙玉金口一開,沒有便也有了,齊桓這一知州,其實地位尷尬地緊。


    清源縣未設知州,自然就沒有知州衙門,因而齊桓隻能把辦公的地方搬到縣衙。


    聽濤院在東花廳,方敏一家住的是西花廳,齊桓本來還擔心有女眷,會有不便,這一看卻發現是自己多慮了。東西花廳正好是在三堂兩側,兩側的花廳都用高牆隔開,上麵各有一個小角門,若是角門不開,東西花廳根本就沒有別的路互通。


    齊桓進了聽濤院,聽濤院有三間正房,旁邊連著六間耳房。齊桓住了正院,旁邊的耳房就由秦頌和帶來的下人住了。


    齊桓略微梳洗了一番,又換了身幹淨的見客衣衫,隨後才跟著方敏派來的下人一道去了前廳。


    方敏已經除了官服,換上了一件靛藍色的棉布長袍。齊桓進去時,他正端了杯子喝茶。


    見到齊桓來了,便要放下手中的茶盞起身來迎。


    齊桓按了他的肩製止了,方敏道:“既然浩然已經收拾妥當了,那我們便動身赴宴如何。”


    “行之兄既然這般說了,小弟自然沒有不應的。”方才雙方已經論了序齒,互道了表字。


    接風宴設在一處酒樓,齊桓下馬車時,隻見到酒樓外已經停了好幾輛馬車了。


    齊桓和方敏一路說說笑笑,進了酒樓。從方敏那裏,齊桓才知道此次做東的是一介鄉紳。


    作者有話要說:本文正式進入狗血坑爹期,請妹紙們無比做好心理準備!o(╯□╰)o


    還有就是本文是生子文,雷這個的妹紙們請帶上避雷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車錯轂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車錯轂兮並收藏秦時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