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齊桓進了一趟山上的竹屋找荀老頭,卻發現竹屋早已經是人去樓空了。齊桓索性就在這裏住了下來,每日修習陰符術或是讀書,日子過得好不愜意。到了第三天放榜的日子,齊桓收拾好東西便下山了。到了縣衙,已經接近午時了,還沒有放榜,但縣衙門口已經被擠得水泄不通,考生都在焦急的等著放榜。徐文淵也在此列,不過看他一副坐立不安的樣子就知道,對於這場縣試,還是相當緊張的。
到了午時三刻,縣衙的門緩緩拉開,才有衙役拿著榜單出來開始張貼,人群更是像炸開了鍋,一眾讀書人也顧不上斯文與否,一窩蜂全都衝了上去。那些個有小廝和書童的,就要輕鬆許多,但臉上也是帶著一副急切想知道結果的表情。不一會兒,就聽到有人興奮的叫道:“中了中了,我中了。”說話的臉上滿是驚喜的笑容,那些落榜的就顯得有些垂頭喪氣的。不一會兒就聽到徐文淵的小廝洗硯叫道:”少爺中了中了!是案首!”徐文淵聽到以後,鬆了一口氣,隨即知道是案首,更是一陣狂喜,臉上激動的神色更是表露無遺。過了好一會兒,徐文淵才算是平複了自己的心緒。
“徐學兄,恭喜恭喜!牛刀小試,便提名案首,真是可喜可賀!”齊桓笑道。
徐文淵朝齊桓拱手道:“齊桓兄,客氣了。”隨即又招呼洗硯去幫齊桓看成績。齊桓道了謝,便和徐文淵在這裏等著結果。不一會兒便看到洗硯氣喘籲籲的從人群中擠了出來道:“齊少爺大喜啊!得了個第二名!”齊桓聽到以後,笑笑,心裏也覺得鬆了口氣。對於這次自己拿了第二,齊桓倒是覺得是意料之中的,徐文淵的學問本來就不比自己差什麽,況且就算自己這次真的發揮的比徐文淵要好,案首也百分之百落不到自己身上,畢竟徐陵遠也不是死的,要是案首被一個外姓借讀生給得了去,那麽徐姓族學才真是大大的沒臉。況且,縣令隻要不是個傻的,就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縣試,得罪一個三品的京官。齊桓對官場裏麵的彎彎繞是一門清,況且齊桓也不是那些個不識好歹的愣頭青,會妄想去找縣令理論。
“齊兄,恭喜啊!”徐文淵祝賀道。“徐兄也是,大家同喜同喜。”
兩人都不是什麽張揚之人,道完喜之後,便各自散去了。回到家,一家人知道結果之後都很高興,但知道這還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院試府試,所以都沒有太過興奮。
第二天齊桓還是照常去了學堂上課。不過這天課堂上的氣氛就明顯不一樣了,縣試沒過的人畢竟還是有些愁雲慘淡的。齊桓還是一如既往的低調,隻不過徐文淵就明顯沒有這麽好運了,因為是案首,所以一幫上榜的人都圍著他討論著一些考試的心得。齊桓很明智的沒有參與進去。齊桓很清楚的知道,這樣在落榜的人看來無疑是高調的示威,炫耀。齊桓裝作不經意的回過頭觀察了一番,果然見到幾個落榜生的眼睛裏閃動著怨毒的目光,想必心裏已經把這幾個人恨上了。就連王肅這樣沒心沒肺的到現在還沒從落榜的打擊裏走出來,就知道其他人更是沒有辦法這麽容易就釋懷,所以這種招人惦記的事齊桓向來是閃得遠遠的,別人報複不了徐文淵,但整治一些其他人還是可以的,這正是小人難防的道理。這些齊桓雖然不是很在意,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也是齊桓一慣的作風。
待幾天過後,縣試的熱度總算是降了下來,大家總算是能夠平靜下來,繼續讀書。畢竟一個月後的院試已經迫在眉睫了。
這天齊桓還是如往常一樣早早到了學堂,這時天還沒怎麽亮。進學堂的時候就看到學堂的門口站著幾個人。齊桓慢慢走過這幾個人,發現這幾個人皆衣著不凡,一身皂色軟緞長袍,齊桓還注意到這幾個人長袍之下穿的都是正經的官靴,那麽這幫人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大秦朝律法極嚴,士農工商各個階層之間劃分得相當清楚,同樣各個階層所著的服裝也是有著明令規定的,就例如商人是一概不準穿絲質衣衫的,隻能穿些粗布麻布衣裳。況且古人對皂色更是相當推崇,認為這是極其尊貴的顏色,一般人是沒有穿皂色的資格的.而且這時的各種婚禮吉服基本上都是皂色的,大紅色的不是沒有,但還是相當少見的。所以一時間見到這麽些來曆不凡的人,齊桓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齊桓不敢再做打量,雖然心裏已是各種驚濤駭浪,但麵上仍是不緊不慢的走了過去。快要走過這幫人的時候,齊桓才發現,這幫人中間還眾星拱月般站著一位穿著皂色軟金長袍的少年,這樣看起來這幫人竟然還隻是少年的仆從!隻見這位少年年紀與自己相仿,麵目極其平凡,但平淡無奇的臉上偏生生了一雙燦若群星的眼睛,眼睛略有狹長,但卻偏生生的如此完美,宛若裝著漫天的星辰,清亮的眸子亮的讓人不敢直視,雙目開闔間更是寒光閃耀。似有所感,這雙眸子的主人抬起頭,與齊桓的目光撞了個正著,兩人對視了一番,齊桓淡淡一笑,收回了目光,所以也就錯過了少年臉上若有所思的目光。進了學堂,齊桓卻仍感覺到少年的眼光並未離去,在自己身上打量了一番,方才收了回去。
齊桓拿出書,一邊猜測著少年的身份,不知怎麽回事,看到那個少年,齊桓總是有一種有什麽大事要發生的感覺。
沒想到齊桓才剛坐下不久,剛才見過的那個少年便走了進來,找了一個齊桓旁邊不遠的地方坐了下來,先前見到的那幾個衣著不凡的手下已經一個都不見了。齊桓好似不知道進來一個人一般,自顧自看著書。一時間,就隻有齊桓翻動紙頁發出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陸陸續續有人進來上課,見到這裏突然多了一個陌生少年,都很驚奇,但迫於這個少年身上散發的生人勿進的氣息,還沒有人不識趣的上前詢問。
過了沒多久,王肅也來了,坐下以後,就拽了拽齊桓的袖子一臉好奇地問道:“唉!齊桓,那小子是誰啊?”
“不知道。應該是新來的吧!”齊桓朝少年那裏看了一眼,淡淡道。
沒過多久,方教習便走了進來,介紹了這位少年正是新來的同窗。齊桓也從這裏得知這位身份不凡的少年,名叫祁玉。
過了幾天,有消息靈通的人,便打聽到這個祁玉身份不凡,從徐姓現任的族長徐明幀數次來噓寒問暖就可以更加確定這個祁姓少年的身份恐怕不是那麽簡單,所以一時間大家對這個來曆成迷的祁姓少年更是充滿了好奇。而祁姓少年也一反前些天冷漠的態度,放下身段和大家結交起來。這裏麵徐文淵應該是得到了族裏人的提點,對祁玉也頗為照顧。
一個月的時間過的很快,很快便到了院試這天,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齊桓考的就很順利。三日後,成績順利揭曉,徐文淵仍是案首,齊桓卻隻得了第三名,第二名正是新來的祁玉。
考完院試,隻要再過了院試,就可以取得生員的資格,也就是秀才。這時候徐文淵名聲大噪,畢竟徐文淵連中縣試、府試兩試的案首,已經是兩小元了,所以三小元的呼聲日益高漲。
到了院試這天,大家都有些緊張起來,成敗與否,就隻看此次了。考過了,那就可以取得生員資格,若是失敗了,就隻能等明年繼續努力了。但明年再考,就隻能再等三年,才能參加秋闈了,若今年考過了,便可以參加八月份的秋闈了。
進了考場,才發現,這一次明顯比前兩次的縣試和府試要嚴格許多,入場時由學政親自點名,認保、派保的廩生排立學政座旁,接受檢查,互保的五名童生互相監督覺察,不容許有隱瞞包庇的情況,一旦查出有冒考替考的,五人一律連坐。考試用的考籃也經過的仔細的檢查,接下來更是要解發、脫衣接受搜身檢查,這時候讀書人的斯文真是一絲也無,齊桓這樣想著。檢查過後,齊桓總算是鬆了一口氣,照例挑了個好位置,剛坐下,便看到祁玉選了個自己旁邊的位子坐了下來,齊桓抬起頭,同看向自己的祁玉報以一笑,隨即便開始坐下來整理筆墨紙硯。卷子發下來後,齊桓看了下題目是《四書》中的“告諸往而知來者,洋洋乎發育萬物。”以此做八股文一篇和試帖詩一首,齊桓思考了好一會兒,才下筆。八股文是齊桓的強項,約莫一頓飯的功夫,便做好了,試帖詩雖不是齊桓的強項,但也不是弱項,也花了大半個時辰方才做好,接下來就是謄抄,齊桓的館閣體極其漂亮,這還是齊桓為了迎合考官,下了極大的苦工練成的,齊桓最擅長的其實還是瘦金體,但在這個時代,瘦金體還沒有出現,齊桓也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因為寫慣了的緣故,所以館閣體裏麵不免帶了一些瘦金體的鋒芒,齊桓這手字在千篇一律的館閣體中無疑還是相當亮眼的,就連一向方正古板的方教習都對齊桓這一手字讚不絕口,更是出於自己的私心時常讓齊桓幫著自己抄錄一些典籍。
到了午時三刻,縣衙的門緩緩拉開,才有衙役拿著榜單出來開始張貼,人群更是像炸開了鍋,一眾讀書人也顧不上斯文與否,一窩蜂全都衝了上去。那些個有小廝和書童的,就要輕鬆許多,但臉上也是帶著一副急切想知道結果的表情。不一會兒,就聽到有人興奮的叫道:“中了中了,我中了。”說話的臉上滿是驚喜的笑容,那些落榜的就顯得有些垂頭喪氣的。不一會兒就聽到徐文淵的小廝洗硯叫道:”少爺中了中了!是案首!”徐文淵聽到以後,鬆了一口氣,隨即知道是案首,更是一陣狂喜,臉上激動的神色更是表露無遺。過了好一會兒,徐文淵才算是平複了自己的心緒。
“徐學兄,恭喜恭喜!牛刀小試,便提名案首,真是可喜可賀!”齊桓笑道。
徐文淵朝齊桓拱手道:“齊桓兄,客氣了。”隨即又招呼洗硯去幫齊桓看成績。齊桓道了謝,便和徐文淵在這裏等著結果。不一會兒便看到洗硯氣喘籲籲的從人群中擠了出來道:“齊少爺大喜啊!得了個第二名!”齊桓聽到以後,笑笑,心裏也覺得鬆了口氣。對於這次自己拿了第二,齊桓倒是覺得是意料之中的,徐文淵的學問本來就不比自己差什麽,況且就算自己這次真的發揮的比徐文淵要好,案首也百分之百落不到自己身上,畢竟徐陵遠也不是死的,要是案首被一個外姓借讀生給得了去,那麽徐姓族學才真是大大的沒臉。況且,縣令隻要不是個傻的,就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縣試,得罪一個三品的京官。齊桓對官場裏麵的彎彎繞是一門清,況且齊桓也不是那些個不識好歹的愣頭青,會妄想去找縣令理論。
“齊兄,恭喜啊!”徐文淵祝賀道。“徐兄也是,大家同喜同喜。”
兩人都不是什麽張揚之人,道完喜之後,便各自散去了。回到家,一家人知道結果之後都很高興,但知道這還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院試府試,所以都沒有太過興奮。
第二天齊桓還是照常去了學堂上課。不過這天課堂上的氣氛就明顯不一樣了,縣試沒過的人畢竟還是有些愁雲慘淡的。齊桓還是一如既往的低調,隻不過徐文淵就明顯沒有這麽好運了,因為是案首,所以一幫上榜的人都圍著他討論著一些考試的心得。齊桓很明智的沒有參與進去。齊桓很清楚的知道,這樣在落榜的人看來無疑是高調的示威,炫耀。齊桓裝作不經意的回過頭觀察了一番,果然見到幾個落榜生的眼睛裏閃動著怨毒的目光,想必心裏已經把這幾個人恨上了。就連王肅這樣沒心沒肺的到現在還沒從落榜的打擊裏走出來,就知道其他人更是沒有辦法這麽容易就釋懷,所以這種招人惦記的事齊桓向來是閃得遠遠的,別人報複不了徐文淵,但整治一些其他人還是可以的,這正是小人難防的道理。這些齊桓雖然不是很在意,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也是齊桓一慣的作風。
待幾天過後,縣試的熱度總算是降了下來,大家總算是能夠平靜下來,繼續讀書。畢竟一個月後的院試已經迫在眉睫了。
這天齊桓還是如往常一樣早早到了學堂,這時天還沒怎麽亮。進學堂的時候就看到學堂的門口站著幾個人。齊桓慢慢走過這幾個人,發現這幾個人皆衣著不凡,一身皂色軟緞長袍,齊桓還注意到這幾個人長袍之下穿的都是正經的官靴,那麽這幫人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大秦朝律法極嚴,士農工商各個階層之間劃分得相當清楚,同樣各個階層所著的服裝也是有著明令規定的,就例如商人是一概不準穿絲質衣衫的,隻能穿些粗布麻布衣裳。況且古人對皂色更是相當推崇,認為這是極其尊貴的顏色,一般人是沒有穿皂色的資格的.而且這時的各種婚禮吉服基本上都是皂色的,大紅色的不是沒有,但還是相當少見的。所以一時間見到這麽些來曆不凡的人,齊桓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齊桓不敢再做打量,雖然心裏已是各種驚濤駭浪,但麵上仍是不緊不慢的走了過去。快要走過這幫人的時候,齊桓才發現,這幫人中間還眾星拱月般站著一位穿著皂色軟金長袍的少年,這樣看起來這幫人竟然還隻是少年的仆從!隻見這位少年年紀與自己相仿,麵目極其平凡,但平淡無奇的臉上偏生生了一雙燦若群星的眼睛,眼睛略有狹長,但卻偏生生的如此完美,宛若裝著漫天的星辰,清亮的眸子亮的讓人不敢直視,雙目開闔間更是寒光閃耀。似有所感,這雙眸子的主人抬起頭,與齊桓的目光撞了個正著,兩人對視了一番,齊桓淡淡一笑,收回了目光,所以也就錯過了少年臉上若有所思的目光。進了學堂,齊桓卻仍感覺到少年的眼光並未離去,在自己身上打量了一番,方才收了回去。
齊桓拿出書,一邊猜測著少年的身份,不知怎麽回事,看到那個少年,齊桓總是有一種有什麽大事要發生的感覺。
沒想到齊桓才剛坐下不久,剛才見過的那個少年便走了進來,找了一個齊桓旁邊不遠的地方坐了下來,先前見到的那幾個衣著不凡的手下已經一個都不見了。齊桓好似不知道進來一個人一般,自顧自看著書。一時間,就隻有齊桓翻動紙頁發出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陸陸續續有人進來上課,見到這裏突然多了一個陌生少年,都很驚奇,但迫於這個少年身上散發的生人勿進的氣息,還沒有人不識趣的上前詢問。
過了沒多久,王肅也來了,坐下以後,就拽了拽齊桓的袖子一臉好奇地問道:“唉!齊桓,那小子是誰啊?”
“不知道。應該是新來的吧!”齊桓朝少年那裏看了一眼,淡淡道。
沒過多久,方教習便走了進來,介紹了這位少年正是新來的同窗。齊桓也從這裏得知這位身份不凡的少年,名叫祁玉。
過了幾天,有消息靈通的人,便打聽到這個祁玉身份不凡,從徐姓現任的族長徐明幀數次來噓寒問暖就可以更加確定這個祁姓少年的身份恐怕不是那麽簡單,所以一時間大家對這個來曆成迷的祁姓少年更是充滿了好奇。而祁姓少年也一反前些天冷漠的態度,放下身段和大家結交起來。這裏麵徐文淵應該是得到了族裏人的提點,對祁玉也頗為照顧。
一個月的時間過的很快,很快便到了院試這天,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齊桓考的就很順利。三日後,成績順利揭曉,徐文淵仍是案首,齊桓卻隻得了第三名,第二名正是新來的祁玉。
考完院試,隻要再過了院試,就可以取得生員的資格,也就是秀才。這時候徐文淵名聲大噪,畢竟徐文淵連中縣試、府試兩試的案首,已經是兩小元了,所以三小元的呼聲日益高漲。
到了院試這天,大家都有些緊張起來,成敗與否,就隻看此次了。考過了,那就可以取得生員資格,若是失敗了,就隻能等明年繼續努力了。但明年再考,就隻能再等三年,才能參加秋闈了,若今年考過了,便可以參加八月份的秋闈了。
進了考場,才發現,這一次明顯比前兩次的縣試和府試要嚴格許多,入場時由學政親自點名,認保、派保的廩生排立學政座旁,接受檢查,互保的五名童生互相監督覺察,不容許有隱瞞包庇的情況,一旦查出有冒考替考的,五人一律連坐。考試用的考籃也經過的仔細的檢查,接下來更是要解發、脫衣接受搜身檢查,這時候讀書人的斯文真是一絲也無,齊桓這樣想著。檢查過後,齊桓總算是鬆了一口氣,照例挑了個好位置,剛坐下,便看到祁玉選了個自己旁邊的位子坐了下來,齊桓抬起頭,同看向自己的祁玉報以一笑,隨即便開始坐下來整理筆墨紙硯。卷子發下來後,齊桓看了下題目是《四書》中的“告諸往而知來者,洋洋乎發育萬物。”以此做八股文一篇和試帖詩一首,齊桓思考了好一會兒,才下筆。八股文是齊桓的強項,約莫一頓飯的功夫,便做好了,試帖詩雖不是齊桓的強項,但也不是弱項,也花了大半個時辰方才做好,接下來就是謄抄,齊桓的館閣體極其漂亮,這還是齊桓為了迎合考官,下了極大的苦工練成的,齊桓最擅長的其實還是瘦金體,但在這個時代,瘦金體還沒有出現,齊桓也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因為寫慣了的緣故,所以館閣體裏麵不免帶了一些瘦金體的鋒芒,齊桓這手字在千篇一律的館閣體中無疑還是相當亮眼的,就連一向方正古板的方教習都對齊桓這一手字讚不絕口,更是出於自己的私心時常讓齊桓幫著自己抄錄一些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