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發展基地
家族修仙:空間種田有靈泉 作者:東方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等拿白麵餅和魚肉罐頭招募流民的水平,別說苦哈哈吃草根樹皮觀音土的流民了,就是各地的佃戶甚至自耕農也想跟著走了。
小地主和富農家庭吃的水平還不如這個呢。當然,小地主和富農都有一份產業在,輕易是不會走的。
於是,眾多人眼看著車隊拉來了一車車白麵餅和魚肉罐頭,拉走了一車車流民和貧苦百姓。
車輛暫時運輸能力有限,甚至還有順著車隊車轍的痕跡跟著去根據地的。
根據地發展到五萬人的時候,附近幾個山頭上的土匪也下山來投靠根據地了。
說是土匪,其實就是交不上賦稅被逼上山的窮苦農民。在山上耕種一些山地,主要還是以打獵采藥為生。
山東真正的匪患是響馬,那是騎兵部隊,官府的騎兵都追不上的。
在山上生活的好處是不用繳納農稅,這樣雖然沒有良田了,但也沒有了沉重的賦稅和地租,日子難免艱辛一些但總歸能活下去。山下的日子,動不動就加稅加捐,給不起就扒屋牽牛,綜合考量下來,還不如在山上打獵挖野菜呢。
山東的老祖宗早就說過苛政猛於虎,可後來的統治者就從沒有體恤過百姓生活不易。
拿在山東起家的齊國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來說,齊桓公問家住在市井的臣子,市麵上什麽賣得好什麽賣不出去,下麵臣子答:假腿賣的最好,鞋子賣不出去。
齊國都這個法治水平了,以暴政聞名天下的秦國更是在民間形成了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的民間風氣。
沒辦法,以秦律,亂扔垃圾砍手,違反交通規則砍腳。什麽十二分拘留罰款,想得美!
流民到達之後,先幫著仿生機器人一起蓋房子,反正這以後也是他們的家,多餘出來的老弱婦孺,打掃衛生,洗衣服等等,反正隻要能動的就不讓人閑下來。
吃飽飯又閑著沒事的人是要生事的。多少也要給人們找點活計做。人說到底還是社會動物,既然是社會動物,那就需要在集體之中的存在感,哪怕像是朝陽大媽們一樣坐在門口防間諜和犯罪分子呢,至少朝陽大媽們抓了最多的間諜和犯罪分子。
等學校蓋好之後,孩子們白天就可以去上學了,晚上是大人去上掃盲班。從清到民初這三百多年,是華夏識字率最低的時代。
好消息是,這個年代孩子上學不好好學或者犯錯,是可以打的,對老師打孩子家長也絕無意見,真打死了就再生一個,又不是什麽大事。
有些老頭,並非勞動力,沒有被派去蓋房,又不想和婦女孩子們一起打掃衛生洗衣服,就拿了工具,到附近的沙地上開墾了沙地,種上了西瓜和花生。這都是自發的,按照人們的說法,沙地種西瓜花生又不需要牛來耕地,好種的很,不然每天吃飽了不幹活的話,身上癢癢。
林飛雲看見居住區外麵的西瓜苗之後,還查了一下,原來山東一直是產西瓜的大省。西瓜的對外出口也不少。
現在基地機器人缺口很大,不但需要機器人當兵也需要機器人搞建設,最累最辛苦的最危險的工作都是交給機器人來做,學校蓋好之後還需要機器人去教學,現在基地真的需要不斷有人加入進來來緩解一下勞動壓力。
一般收留難民的都願意收留壯勞力,最好是能幹活的壯男和壯婦,半大孩子也能幹活,小孩子未來能長大,但這裏孤寡老人也是來者不拒。
有很多家裏明明還有孩子的老人,為了給家裏減輕負擔,聽說基地這邊自由來去但是頓頓白麵魚罐頭,自己也來了基地這裏吃白麵餅和魚罐頭來了。這樣還能給家裏省下一些糧食,至於老人,在農村地區已經不算勞動力了。再說了,基地這裏講究來去自由,吃幾個月細糧和魚罐頭想回去也是可以的。
山東這地方,民間雜糧麵做的煎餅裹一根大蔥或者拿兩根大蔥裹著雜糧煎餅吃,就是很好的夥食了。
整天白麵魚肉罐頭管飽,這樣的日子,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人生第一次——海邊漁民是不缺魚肉吃,可漁民也沒白麵吃啊,此時小麥平均畝產也就一百多斤。磨成麵粉連一百斤都沒了。大部分佃戶常年吃的都是麥麩、紅薯、小米、高粱、玉米等各種雜糧加上野菜。
基地建立的第一個月,不算三萬仿生機器人人口也就五萬。但到了第二個月,人口爆炸性增長到八十萬。這樣差不多是一個北方人口稠密的縣城的全部人口了。
但是對於整個山東幾千萬人口來說,又不算什麽大不了的數字。
林飛雲甚至還用各種特效的西藥當做稅款交給此時的山東王韓複榘的政權。
韓複榘又沒親自來過基地,自然是下麵怎麽說怎麽是,對韓複榘來說,也就膠東這裏來了一個海外僑民勢力在建設一個新的小鎮。按照基地第一個月的規模,五萬人的確也就一個小鎮的樣子。
不過基地這裏,以五萬人口規劃成一個小鎮,現在已經在建設第二十個小鎮和通往小鎮的公路了。
山東既然有個山字,自然是不缺石頭的,各個小鎮清一色的都是石磚、石瓦和石屋,甚至公路也是切割好的三十公分厚的一塊塊石板鋪成的公路——這樣的石板公路水平其實遠超滇緬公路那樣的石子公路。
至於造價問題,林飛雲從來都不關心成本的,反正從采割石頭,切割石頭,運輸石頭和鋪設石頭的都是機器人。
這也是林飛雲搞得特色建築,畢竟紅磚百年也就風化了,青磚好一點,但兩百年也就風化了。石頭磚雖然也會風化,可時間總要幾千年才會風化。看羅馬那些一千多年前乃至更早一些的石頭建築,不都好好的,而且石頭建築不會毀於火災,這一點木頭建築就差得太遠了。
很多十級地震都沒震倒的全木質建築,最後一把火全燒光了。
小地主和富農家庭吃的水平還不如這個呢。當然,小地主和富農都有一份產業在,輕易是不會走的。
於是,眾多人眼看著車隊拉來了一車車白麵餅和魚肉罐頭,拉走了一車車流民和貧苦百姓。
車輛暫時運輸能力有限,甚至還有順著車隊車轍的痕跡跟著去根據地的。
根據地發展到五萬人的時候,附近幾個山頭上的土匪也下山來投靠根據地了。
說是土匪,其實就是交不上賦稅被逼上山的窮苦農民。在山上耕種一些山地,主要還是以打獵采藥為生。
山東真正的匪患是響馬,那是騎兵部隊,官府的騎兵都追不上的。
在山上生活的好處是不用繳納農稅,這樣雖然沒有良田了,但也沒有了沉重的賦稅和地租,日子難免艱辛一些但總歸能活下去。山下的日子,動不動就加稅加捐,給不起就扒屋牽牛,綜合考量下來,還不如在山上打獵挖野菜呢。
山東的老祖宗早就說過苛政猛於虎,可後來的統治者就從沒有體恤過百姓生活不易。
拿在山東起家的齊國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來說,齊桓公問家住在市井的臣子,市麵上什麽賣得好什麽賣不出去,下麵臣子答:假腿賣的最好,鞋子賣不出去。
齊國都這個法治水平了,以暴政聞名天下的秦國更是在民間形成了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的民間風氣。
沒辦法,以秦律,亂扔垃圾砍手,違反交通規則砍腳。什麽十二分拘留罰款,想得美!
流民到達之後,先幫著仿生機器人一起蓋房子,反正這以後也是他們的家,多餘出來的老弱婦孺,打掃衛生,洗衣服等等,反正隻要能動的就不讓人閑下來。
吃飽飯又閑著沒事的人是要生事的。多少也要給人們找點活計做。人說到底還是社會動物,既然是社會動物,那就需要在集體之中的存在感,哪怕像是朝陽大媽們一樣坐在門口防間諜和犯罪分子呢,至少朝陽大媽們抓了最多的間諜和犯罪分子。
等學校蓋好之後,孩子們白天就可以去上學了,晚上是大人去上掃盲班。從清到民初這三百多年,是華夏識字率最低的時代。
好消息是,這個年代孩子上學不好好學或者犯錯,是可以打的,對老師打孩子家長也絕無意見,真打死了就再生一個,又不是什麽大事。
有些老頭,並非勞動力,沒有被派去蓋房,又不想和婦女孩子們一起打掃衛生洗衣服,就拿了工具,到附近的沙地上開墾了沙地,種上了西瓜和花生。這都是自發的,按照人們的說法,沙地種西瓜花生又不需要牛來耕地,好種的很,不然每天吃飽了不幹活的話,身上癢癢。
林飛雲看見居住區外麵的西瓜苗之後,還查了一下,原來山東一直是產西瓜的大省。西瓜的對外出口也不少。
現在基地機器人缺口很大,不但需要機器人當兵也需要機器人搞建設,最累最辛苦的最危險的工作都是交給機器人來做,學校蓋好之後還需要機器人去教學,現在基地真的需要不斷有人加入進來來緩解一下勞動壓力。
一般收留難民的都願意收留壯勞力,最好是能幹活的壯男和壯婦,半大孩子也能幹活,小孩子未來能長大,但這裏孤寡老人也是來者不拒。
有很多家裏明明還有孩子的老人,為了給家裏減輕負擔,聽說基地這邊自由來去但是頓頓白麵魚罐頭,自己也來了基地這裏吃白麵餅和魚罐頭來了。這樣還能給家裏省下一些糧食,至於老人,在農村地區已經不算勞動力了。再說了,基地這裏講究來去自由,吃幾個月細糧和魚罐頭想回去也是可以的。
山東這地方,民間雜糧麵做的煎餅裹一根大蔥或者拿兩根大蔥裹著雜糧煎餅吃,就是很好的夥食了。
整天白麵魚肉罐頭管飽,這樣的日子,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人生第一次——海邊漁民是不缺魚肉吃,可漁民也沒白麵吃啊,此時小麥平均畝產也就一百多斤。磨成麵粉連一百斤都沒了。大部分佃戶常年吃的都是麥麩、紅薯、小米、高粱、玉米等各種雜糧加上野菜。
基地建立的第一個月,不算三萬仿生機器人人口也就五萬。但到了第二個月,人口爆炸性增長到八十萬。這樣差不多是一個北方人口稠密的縣城的全部人口了。
但是對於整個山東幾千萬人口來說,又不算什麽大不了的數字。
林飛雲甚至還用各種特效的西藥當做稅款交給此時的山東王韓複榘的政權。
韓複榘又沒親自來過基地,自然是下麵怎麽說怎麽是,對韓複榘來說,也就膠東這裏來了一個海外僑民勢力在建設一個新的小鎮。按照基地第一個月的規模,五萬人的確也就一個小鎮的樣子。
不過基地這裏,以五萬人口規劃成一個小鎮,現在已經在建設第二十個小鎮和通往小鎮的公路了。
山東既然有個山字,自然是不缺石頭的,各個小鎮清一色的都是石磚、石瓦和石屋,甚至公路也是切割好的三十公分厚的一塊塊石板鋪成的公路——這樣的石板公路水平其實遠超滇緬公路那樣的石子公路。
至於造價問題,林飛雲從來都不關心成本的,反正從采割石頭,切割石頭,運輸石頭和鋪設石頭的都是機器人。
這也是林飛雲搞得特色建築,畢竟紅磚百年也就風化了,青磚好一點,但兩百年也就風化了。石頭磚雖然也會風化,可時間總要幾千年才會風化。看羅馬那些一千多年前乃至更早一些的石頭建築,不都好好的,而且石頭建築不會毀於火災,這一點木頭建築就差得太遠了。
很多十級地震都沒震倒的全木質建築,最後一把火全燒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