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尋親
家族修仙:空間種田有靈泉 作者:東方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普通的打綹子和繡花,也是女性不多的賺錢機會,像是打綹子,耗費的無非是時間,繡花繡好了需要特別的針法技巧,但普通的繡花幾乎一教就會。
繡了花的帕子和荷包以及打好的綹子在鎮上的布店賣出去,總能賺幾個銅板——這個時代女人人人留的麻花辮子就可以看做最簡單的綹子,道理相同。另外辮子留長了也能剪掉賣錢。
林白買下這些丫鬟下人,平日裏並沒有月錢拿,她們的收入就來自於平日裏打綹子繡花賺的錢,以及逢年過節林白的賞賜。
被賣的女孩,是在家中連飯都吃不飽的,現在能吃飽穿暖已經是相當滿足,至於想念親人,吃不飽穿不暖的家裏能有多少親情。
何王氏是死了丈夫後,還全家都在一起,至於剩下的親戚,說和她們有仇也不為過。不是那群親戚吃絕戶,何王氏明明可以靠著佃租出去家中的幾畝旱田以及帶著女兒們做些女紅來養家的——女孩子是賺的少,可也沒半大小子那麽能吃啊。
盛夏的一場暴雨下來,後院因為打土坯挖出一個一畝半大小深一米的土坑裏,也注滿了水。
次日林白去鎮上的集市,用牛車拉回一盆鮮活的鯉魚、一盆鮮活的鯽魚、一盆鮮活的雜魚雜蝦,倒入水塘之中。
這些魚蝦既能當做觀賞魚來看,也能作為食物儲備。
糧食不缺,銀子也不缺,肉食不缺,林白暫時也不上山采藥了,每天在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丫鬟們伺候著的地主家大少爺日子。
至於林大河林家老宅那邊,聽說了在村中蓋了三進青磚瓦房的是昔日淨身出戶離開家的養子林白的時候,林大河被氣得險些背過氣去。
想想那三進的院子,十幾間青磚瓦房,原本是應該自己一家住進去的,每每想到此處林大河的心都在滴血啊。更別提,現在林白家中還有一頭壯年的黃牛和十幾個丫鬟仆婦。大地主家的日子也不過如此——小地主家庭都不敢這麽吃。
村裏去過林白家蹭過飯的,都說林白家現在家中下人吃的都是白米白麵且頓頓有肉吃,全家愣是見不到一點雜糧,那白麵饅頭都是香甜的,米飯蒸出來的香味就已經特別誘人。
這時候林家的老二林二夏,腿已經好的差不多,在拐杖的支持下已經能下地行走。老大林廣田也養的差不多了,用拐杖也能輔助下慢慢的走路,隻是距離下地正常行走還需要時間以及錢糧。
給自己治病補身體,老大林廣田自然沒有舍不得拿出錢來,在分家後的那三兩銀子花的差不多了,自然是林廣田拿出錢來每天湯藥喝著小雞燉蘑菇吃著。家人也能跟著吃一口雞肉喝一口雞湯。說到底,還是一家人。
家中最小的四弟(以前是五弟)林書,也沒書讀了,而是每天跟在父親林大河的身後在地裏跟著幹活,先由淺而深,一點點教,農村人大家都是這麽學著過來的。這造成以前最小幹活最少白白淨淨的林書,現在還不到十二歲,就和村裏的小孩一樣被曬得黝黑了。
可是不學種地又不行,畢竟父親林大河已經給林書留下二畝地,等林書長大成家之後,就會繼承這片土地,和二哥三哥一樣分出去單過。
林大河家過得相對較好的是林三山,林三山恢複的最早,也是最早開始上工賺錢的,就連林白家蓋房子,林三山也去打小工賺了幾百文錢。
最重要的還是林三山家中負擔最小,隻有一個懷孕的媳婦,每天打工收入足夠花銷還有富餘,地裏的活計幹的稍稍少一點,可林三山自打開始在鎮上找活幹開始,就不大看的起一輩子在地裏刨食的鄉下人。
現在林白在村裏起了三進的青磚瓦房,林大河嚴令家中的孩子不得去那邊玩。既然“恩情”都已經還完了,雙方也就不必有什麽往來,不然隻能讓林大河更加生氣。
其實林大河內心深處也知道,其實是林家欠林白的,絕無林白欠林家的道理,鄉下一個孩子一年撫養成本連二兩銀子都沒有,市麵上一兩銀子或許隻能買到幾十斤細糧,可一兩銀子拿來買粗糧的話,足足能買一百五十斤以上。
林白自幼在林家,哪年也沒吃過二百斤粗糧啊。
但這話能說出來嗎,那絕對不能,自己這個一家之主,在老婆兒子們麵前是永遠也不會錯的,是要永遠絕對正確的,這才是封建社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奧義。
隨著夏去秋來天氣轉涼,村裏也開始忙著準備秋收,當然沒有土地的林白家例外,隨著秋收結束,官府的衙役們也開始成群結隊的下鄉收取丁畝稅。
所謂丁,是指十五歲以上的成年男丁,畝則是田畝,林白今年也不過十三歲,過了年也才十四歲,距離成丁還早,家中更無田地,所以丁畝稅收不到林白的頭上。
至於女性是沒有丁稅的,這個封建社會,更多的將女性看做貨物一般。哪怕是老婆女兒也可以隨意發賣。
但是對其他家庭來說,衙役下鄉收取賦稅,那自然是一番雞飛狗跳。
衙役們收稅是有技巧的,誰家肯老老實實的足額交稅以及繳納火耗,衙役們也不去為難,誰敢拖著不交,那七八個衙役就會住進他家,將其家中的糧食和家禽家畜吃個精光。直到你交出賦稅為止。這麽算下來,哪怕去借錢借糧食交稅,也好過讓衙役們上門辛苦一番,那才真是家宅不寧。
哪怕衙役上門住幾天還是交不上丁畝稅的,那隻好走欠稅流程了——抓去縣衙打一通板子然後戴上木枷示眾三日。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哪怕鐵打的漢子,也會丟了半條命。
在較為窮困的村人選擇借錢或者賣女兒交納賦稅的時候,林白家也來了客人,準確的說,是來了尋親的親人。
一個十六七歲的男子帶著一位三十出頭的婦人坐著騾車到了楊村,打聽到林白家的地址後,通報後在二堂客廳相見。
何王氏一看對方就知道這是主家的親戚,這幾個月當地主家的少爺養下來林白也長了一些肉,因為不用下地幹活臉蛋也白淨了,看著和那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竟有七八分相似。
那個中年婦人,眉眼間也和林白有著幾分相似。
繡了花的帕子和荷包以及打好的綹子在鎮上的布店賣出去,總能賺幾個銅板——這個時代女人人人留的麻花辮子就可以看做最簡單的綹子,道理相同。另外辮子留長了也能剪掉賣錢。
林白買下這些丫鬟下人,平日裏並沒有月錢拿,她們的收入就來自於平日裏打綹子繡花賺的錢,以及逢年過節林白的賞賜。
被賣的女孩,是在家中連飯都吃不飽的,現在能吃飽穿暖已經是相當滿足,至於想念親人,吃不飽穿不暖的家裏能有多少親情。
何王氏是死了丈夫後,還全家都在一起,至於剩下的親戚,說和她們有仇也不為過。不是那群親戚吃絕戶,何王氏明明可以靠著佃租出去家中的幾畝旱田以及帶著女兒們做些女紅來養家的——女孩子是賺的少,可也沒半大小子那麽能吃啊。
盛夏的一場暴雨下來,後院因為打土坯挖出一個一畝半大小深一米的土坑裏,也注滿了水。
次日林白去鎮上的集市,用牛車拉回一盆鮮活的鯉魚、一盆鮮活的鯽魚、一盆鮮活的雜魚雜蝦,倒入水塘之中。
這些魚蝦既能當做觀賞魚來看,也能作為食物儲備。
糧食不缺,銀子也不缺,肉食不缺,林白暫時也不上山采藥了,每天在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丫鬟們伺候著的地主家大少爺日子。
至於林大河林家老宅那邊,聽說了在村中蓋了三進青磚瓦房的是昔日淨身出戶離開家的養子林白的時候,林大河被氣得險些背過氣去。
想想那三進的院子,十幾間青磚瓦房,原本是應該自己一家住進去的,每每想到此處林大河的心都在滴血啊。更別提,現在林白家中還有一頭壯年的黃牛和十幾個丫鬟仆婦。大地主家的日子也不過如此——小地主家庭都不敢這麽吃。
村裏去過林白家蹭過飯的,都說林白家現在家中下人吃的都是白米白麵且頓頓有肉吃,全家愣是見不到一點雜糧,那白麵饅頭都是香甜的,米飯蒸出來的香味就已經特別誘人。
這時候林家的老二林二夏,腿已經好的差不多,在拐杖的支持下已經能下地行走。老大林廣田也養的差不多了,用拐杖也能輔助下慢慢的走路,隻是距離下地正常行走還需要時間以及錢糧。
給自己治病補身體,老大林廣田自然沒有舍不得拿出錢來,在分家後的那三兩銀子花的差不多了,自然是林廣田拿出錢來每天湯藥喝著小雞燉蘑菇吃著。家人也能跟著吃一口雞肉喝一口雞湯。說到底,還是一家人。
家中最小的四弟(以前是五弟)林書,也沒書讀了,而是每天跟在父親林大河的身後在地裏跟著幹活,先由淺而深,一點點教,農村人大家都是這麽學著過來的。這造成以前最小幹活最少白白淨淨的林書,現在還不到十二歲,就和村裏的小孩一樣被曬得黝黑了。
可是不學種地又不行,畢竟父親林大河已經給林書留下二畝地,等林書長大成家之後,就會繼承這片土地,和二哥三哥一樣分出去單過。
林大河家過得相對較好的是林三山,林三山恢複的最早,也是最早開始上工賺錢的,就連林白家蓋房子,林三山也去打小工賺了幾百文錢。
最重要的還是林三山家中負擔最小,隻有一個懷孕的媳婦,每天打工收入足夠花銷還有富餘,地裏的活計幹的稍稍少一點,可林三山自打開始在鎮上找活幹開始,就不大看的起一輩子在地裏刨食的鄉下人。
現在林白在村裏起了三進的青磚瓦房,林大河嚴令家中的孩子不得去那邊玩。既然“恩情”都已經還完了,雙方也就不必有什麽往來,不然隻能讓林大河更加生氣。
其實林大河內心深處也知道,其實是林家欠林白的,絕無林白欠林家的道理,鄉下一個孩子一年撫養成本連二兩銀子都沒有,市麵上一兩銀子或許隻能買到幾十斤細糧,可一兩銀子拿來買粗糧的話,足足能買一百五十斤以上。
林白自幼在林家,哪年也沒吃過二百斤粗糧啊。
但這話能說出來嗎,那絕對不能,自己這個一家之主,在老婆兒子們麵前是永遠也不會錯的,是要永遠絕對正確的,這才是封建社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奧義。
隨著夏去秋來天氣轉涼,村裏也開始忙著準備秋收,當然沒有土地的林白家例外,隨著秋收結束,官府的衙役們也開始成群結隊的下鄉收取丁畝稅。
所謂丁,是指十五歲以上的成年男丁,畝則是田畝,林白今年也不過十三歲,過了年也才十四歲,距離成丁還早,家中更無田地,所以丁畝稅收不到林白的頭上。
至於女性是沒有丁稅的,這個封建社會,更多的將女性看做貨物一般。哪怕是老婆女兒也可以隨意發賣。
但是對其他家庭來說,衙役下鄉收取賦稅,那自然是一番雞飛狗跳。
衙役們收稅是有技巧的,誰家肯老老實實的足額交稅以及繳納火耗,衙役們也不去為難,誰敢拖著不交,那七八個衙役就會住進他家,將其家中的糧食和家禽家畜吃個精光。直到你交出賦稅為止。這麽算下來,哪怕去借錢借糧食交稅,也好過讓衙役們上門辛苦一番,那才真是家宅不寧。
哪怕衙役上門住幾天還是交不上丁畝稅的,那隻好走欠稅流程了——抓去縣衙打一通板子然後戴上木枷示眾三日。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哪怕鐵打的漢子,也會丟了半條命。
在較為窮困的村人選擇借錢或者賣女兒交納賦稅的時候,林白家也來了客人,準確的說,是來了尋親的親人。
一個十六七歲的男子帶著一位三十出頭的婦人坐著騾車到了楊村,打聽到林白家的地址後,通報後在二堂客廳相見。
何王氏一看對方就知道這是主家的親戚,這幾個月當地主家的少爺養下來林白也長了一些肉,因為不用下地幹活臉蛋也白淨了,看著和那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竟有七八分相似。
那個中年婦人,眉眼間也和林白有著幾分相似。